士心:回归马克思
写在正文前面:
今天是马克思逝世140年纪念日。作为哲学爱好者,对这位先哲必须得说几句。我不知道世界历史如何分期的,但我一直把马克思当做当代哲学的开创者、宗师和鼻祖,是他解决了笛卡尔悖论。
近代哲学起源于勒内·笛卡尔(1596年3月31日-1650年2月11日),虽然同时代的英国哲学家弗朗西斯·培根(1561年1月22日-1626年4月9日)作为实验科学的鼻祖、唯物主义者出名更早,但不如笛卡尔的问题发人深省。此前的哲学也可称为形而上学,追求世界最终本质,世界由谁创造出来的。笛卡尔时代,唯物主义成为资产阶级崛起的舆论先锋,英法成为唯物论的大本营,但世俗的资产阶级还没有战胜封建地主阶级、及其保护伞宗教—-基督教梵蒂冈的统治。唯物论和唯心论还在争执物质还是思维是最终本质,同时与宗教神论者争辩是谁创造了世界的问题。
‘我思故我在’,第一次把世界上两种不同质的存在‘思维与物质’提出来,提出二者与人的存在是何等关系。后人都知道依据最终本质,形成了唯心唯物两派,但他们都没有回答与人的存在关系。不止是如何看待思维与物质存在的最终本质问题,还隐藏着对宗教神论的怀疑和挑战。“我”之不存在,思维与存在矛盾消失,宗教神论也无从谈起。一切只有‘我’存在,才能思索其中的关系,无‘我’也就是没有了任何关系之思索。笛卡尔的怀疑论也只能离开法国到了教廷影响力小的北欧瑞典斯德哥尔摩,才敢出声,死前才敢发表。在宗教形态控制下,哲学与科学都是卑微的奴婢。任何创新创造以人的思维自由为前提,一统思维意识禁锢了人类的发展。
资本主义在英法逐渐崛起,并且取得了政权,唯物主义占了上风。但是在哲学上依然没有人能解答笛卡尔悖论,反而是在德国这个资本主义后进国家,对这个悖论争论不休,离正确答案越来越近。从康德‘人的思维包括感性经验与物自体’的隔绝观点,直到黑格尔主体人可感知物自体,对象是意识的衍生物。从形式上似乎黑格尔解答了笛卡尔悖论,但考察历史延续到当下的现实,思维意识只是人类存在活动的倒影。物质自然不依赖于人的意识存在,不是人类思维意识的衍生物。其主客观辩证法:人是历史创造者,另一半是包含物质自然的事物发展过程决定的。黑格尔只答对了部分,而且他的人主要是思维意识运动者。
马克思依据对资本私有制社会的批判,从商品的形成然后是工资地租资本等论起,接着‘财富本质是劳动’讲起,首先确立社会历史的主体是人,精神劳动产生于物质劳动并反馈之。通过对黑格尔和费尔巴哈的批判连接,提出物质生产是人的思维活动和物质活动的结合,形成了人类存在的前提和社会发展的基础。马克思通过劳动解析,完美的回答了笛卡尔悖论,通过人的劳动创造活动,说明了思维和存在与人的存在关系,超脱了一元‘形而上学思维’。
自此人类终于开始正视自身存在、社会发展问题。马克思对个人本质与社会矛盾、资本与劳动矛盾,社会制度与人类解放等诸多问题进行了解析。最后的两个对立的阶级矛盾如何解决,成为当代焦点问题。无论哲学如何分歧细化曲折,都无法脱离主要问题的框架,无法脱离人的存在、自由、解放与发展主题。尽管当今对于马克思具体经济政治结论争论不休,至今都无一致看法,但都未像马克思对笛卡尔悖论那样,给出完美的解答。我们至今仍然处于马克思哲问时代,仍然未能超脱马克思所提出的问题范畴。
哲学比科学发展的要慢,没有飞跃,只能半步半步的前进。必须对以往的哲学历史进行批判的继承,寻找出不和谐之处,在现实和理想中架设桥梁,没有全部推翻再来的可能。我们只能站在前贤巨人的肩膀上看得远一点清楚一些而已,也希望我们能成为后人垫脚石。这是我们追随马克思的初衷,也是我们努力之希望。笛卡尔提出的哲思经过200年,才获得马克思的完美解答,寄希望于后人能早日回答马克思的哲思,开启新的时代。—-斯大林对马克思哲学的误解
马克思《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以下简称《手稿》)第三笔记本【共产主义】:“···,因为在社会主义的人看来,整个所谓世界历史不外是人通过人的劳动而诞生的过程,是自然界对人来说的生成过程,所以,关于他通过自身而诞生、关于他的形成过程,他有直观的、无可辩驳的证明。”“可见,思维和存在虽有区别,但同时彼此又处于统一中。”“因为,不仅五官感觉,而且所谓精神感觉、实践感觉(意志、爱等等),一句话,人的感觉、感觉的人性,都是由于它的对象的存在,由于人化的自然界,才产生出来的。”
对于熟悉《手稿》者,1、历史是人的劳动创造的过程 2.劳动创造是人的思维与物质结合而形成 3.感性和理性意识来自人的劳动创造过程。
结论:人化自然观是马克思世界观。特征:把感性物质劳动对象作为理性思索范畴。这个对象是可感知,可把人的物质力作用于之。不能感知、不能作用之的对象对人来说是‘无’,对人的存在没有物质和思维意义。本质:变革自然和社会现实即革命。
这样的世界观,避免了笛卡尔以来的形而上学—对思维和物质存在的一元化追究,避免了抽象的泛空议论,理性思索对象有了实际内容。唯物论和唯心论都是一元化的形而上学追究,把实际存在的物质和思维归纳到异端。二者都抓住了人本质的一个方面,却极力否定另一方面。归一的‘唯’,抽象的追究最终本质在现实中表现出局限性、脱离实际的空谈和经院、沙龙特点。马克思终于打破了古典哲学壁垒,世界观不是思维外化的形式:归一思维或归一物质。上帝归上帝,凯撒归凯撒。物质自然究竟如何交给科学去研究,马克思只研究人们的社会现实存在及其过往联系,明确反对抽象的原初问题,比如第一个人是怎么来的?
马克思《德意志意识形态》(以下简称《形态》费尔巴哈章第二节:“分工只是从物质劳动和精神劳动分离的时候起才真正成为分工。···上述三个因素即生产力、社会状况和意识,彼此之间可能而且一定会发生矛盾,因为分工不仅使精神活动和物质活动、享受和劳动、生产和消费由不同的个人来分担这种情况成为可能,而且成为现实,而要使这三个因素彼此不发生矛盾,则只有再消灭分工。···其实,分工和私有制是相等的表达方式,对同一件事情,一个是就活动而言,另一个是就活动的产品而言。”
为了区分一般分工,我把物质劳动与精神劳动分离叫‘根本分工’,他也是生产资料私有制的另一个表达形式。结合《手稿》我们知道精神劳动就是思维活动,也就是说从把劳动者的物质活动和思维活动分离时,就是私有制的开端。要终结社会矛盾,就必须消灭私有制,使得劳动者的二重本质—物质与思维自由结合。劳动是人的物质和思维的结合,从《手稿》的劳动解析到《形态》的分工论述,马克思把人本质问题深化,并且用其解决社会问题。没有人本质二元化分析,也就没有共产主义。
可以用一句话简洁的表述物质劳动与思维意识关系:“发展着自己的物质生产和物质交往的人们,在改变自己的这个现实的同时也改变着自己的思维和思维的产物。”(《形态》【费尔巴哈章】第一节倒数第三段)
一些人把物质劳动和精神劳动分离当成一般分工,不知这种分离是人类进入文明社会后异化的根源,社会矛盾的根源,社会主义曲折-资本主义复辟的根源。归一法把这二者构成的复杂社会矛盾简单化了,认为科技发展可以解决人与人的矛盾,用科学代替了马克思的哲学表述,但科学至今无法解决人类社会矛盾。
斯大林《联共(布)党史简明教程》第四章第二节【论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辩证唯物主义是马克思列宁主义党的世界观。它所以叫做辩证唯物主义,是因为它对自然界现象的看法,它研究自然界现象的方法,它认识这些自然现象的方法是辩证的,而它对自然现象的解释、它对自然界的了解、它的理论是唯物主义的。”
“历史唯物主义就是把辩证唯物主义的原理推广去研究社会生活,把辩证唯物主义原理应用于社会现象,应用于研究社会,应用于研究社会历史。”
斯大林对辩证唯物主义的定义是错误的。1.辩证法来源于折辩、诡辩,自然研究的原始路径是哲学,近代是从哲学分离出的科学。2.黑格尔辩证法是人对自然和社会认知的倒影,以人的思维意识对物质和社会的决定力和反作用力。本质上是主客体辩证法。3.唯物主义对自然的认知,是模拟客体立场的假设,如同唯心主义世界观是思维外化形式。他排除了人的思维意识、人的作用,更没有人的历史。4.人的自然认知不能独立于社会传承。
按照历史事件发生的顺序,先有的是马克思世界历史观,后有的恩格斯的自然辩证法或者叫辩证唯物主义,恩格斯哲学是对马克思哲学的补充。至于补充的正确与否另当别论,但不能颠倒历史顺序。再以主体论本体论区分,辩证唯物主义的主体和本体与马克思哲学的主体和本体也不一致,从认识论到辩证法都有很大区别和差异。马克思是以人为主体,劳动创造的人化自然观是其本体论。由此形成对过往的否定、对历史的推动,这就是马克思辩证法与黑格尔的主客辩证法也有很大差异。认识论不是相对静止的,而是随物质生产和交往而变化的。之所以把马克思世界观本体论放在开始论述,也是为了读者自己能对照鉴别。
基于科学常识,物质自然没有思维意识,其运动规律不是人能左右的,把黑格尔主观辩证法强加于客体的物质自然,这是主观思维外化的表达。物质自然研究应该按照其规范,以物质自然为本体,以物质自然的运动轨迹为标准。客观是人的假设客体立场的认知,这个假设的‘观’能否成立,不能设立先置条件,禁锢科学研究。也就是说思维外化的古典哲学—形而上学不适宜科学,这也是科学从哲学分离的原因。斯大林的自然观和自然研究方式是背离科学的,充满主观臆想。当他把这样的看法应用到社会,就产生了主观唯心主义。这种臆想的、思维外化方式是其唯心主义历史观的根源,哲学家俗称的‘翻板’。对比马克思人化自然观,斯大林世界观是抽象的,而且是排除了人的世界,排除了人的思维存在的世界。
科学是物与物的联系,涉及到人,也是物质体的研究,不涉及思维都与人的生命物质的函数关系。到目前为止,科学还不能确定这样的函数关系,这是科学局限性。涉及到社会,必然有人数,生活物数量,只是科学力所能及的。而涉及到的无形联系,思维对相关的生活反映,科学无能必须运用哲学。科学崇拜,是把科学证实的和待证的、可能证伪的假说混淆在一起,都当成了物质自然真理,且没有考虑科学应用对人类生存影响,用‘客观’否定自身生存价值的盲目行为。
诚然斯大林是个伟大的共产主义实践家,继列宁后在苏联实现了公有制。但他不了解人本质的二元存在,不了解物质劳动与精神劳动分离的要害,以为有了公有制的形式就是对私有制的铲除。根本分工的存在,就意味着私有制的复辟,如同原始社会公有制解体是同一道理。他对马克思哲学没有认真研读,对社会主义实践没有对照总结。(1924年到1936年,《手稿》和《形态》在苏联得到初次发表)上述是斯大林在1936年的表述,其政治结果就是1936年宪法的关键表述:先进的社会制度与落后的生产力之间的矛盾。这种表达本身是一个悖论。
公有制在原始社会就存在。社会主义是消除根本分工的过程,使得物质和精神劳动合一,劳动者的思维意识与物质力自由结合,这才是无产阶级劳动者解放的标志。没有达到这种制度就不能说是先进的。任何创新和创造都是以思维自由为前提,解除了劳动者的经济压迫,还没有解除思维自由限制,就无法真正的解放生产力。也就是说在雇佣劳动体制的现实下,解决上述问题。具体表现为管理者与劳动者的壁垒,也就是根本分工问题。斯大林没有意识到公有制里面包含的深刻问题,根本分工问题解决了也就解决了生产力乃至更广泛的创新创造问题。而苏联最终由于‘根本分工’问题没有解决,后期生产力低下,管理与劳动、精神与物质分离,官僚腐败,劳动者怨声载道而垮台。实践脱离了劳动者解放,社会倒退。
颜色革命也要通过内因而形成。没有劳动者思维自由的公有制,干不过资本主义私有制。188金宝搏体育官网上的钟建民先生抓住了社会主义公有制的关键问题,这就是劳动者权力问题。这不止是经济权力,还包括管理权,分工权力和分配权力,关键是分工权力。60多年前,伟大的共产主义者李立三创建的‘鞍钢宪法’经济组织,就具备了社会主义雏形,是解决‘根本分工’的途径。这一伟大创举得到毛伟人的高度赞扬,可惜由于各种历史原因没有得到推广。
【文/士心,本文为作者投稿188金宝搏体育官网的原创稿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