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尚的人们洒下了热泪:马克思在1883年
1883年3月14日,为无产阶级和全人类的解放事业操劳一生的马克思溘然长逝。140年后的今天,特别是在中国,马克思是如雷贯耳的名字,但是理论界学术界以外的读者未必对他的生平事迹有详细了解。这里,我们通过“马克思在1883年”这个窗户,重温一下马克思的不懈奋斗、巨大贡献和深远影响。
年末岁首的活力
根据《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一版第十九卷附录《卡·马克思和弗·恩格斯生平事业年表》记载,1882年底到1883年初,马克思住在文特诺尔。这是英国南部小岛怀特岛的南部沿海地区,是英国著名的休闲疗养胜地,马克思1881年底到1882年初就曾与小女儿艾琳娜在那里疗养过。他在从事《资本论》第一卷德文版第三版的准备工作。《资本论》第一卷德文第一版于1867年出版,第二版于1872年出版。1882年11月11日—23日,马克思和恩格斯就法国工人党状况交换意见,对盖得和拉法格在同可能派的斗争中所犯的策略上的错误进行了批评。12月8日,马克思通过恩格斯,建议德国社会民主党中央机关报编辑部揭穿瓦格纳-俾斯麦的“国家社会主义”,利用普鲁士国家矿场对待工人的材料作为开端。1882年11月,马克思密切关注马·德普勒所做的电能远距离传送的实验,要恩格斯也注意这些实验,并且征询恩格斯的看法。他还阅读奥斯皮塔利埃的著作《电的基本应用》。12月17日,马克思阅读恩格斯的手稿《马尔克》,在给恩格斯的信中,他高度肯定该篇文章。恩格斯的这篇文章后来不仅作为1883年德文版《社会主义从空想到科学的发展》一书的附录出版,并转载在《德国社会民主党人报》上,还以《德国农民。他过去怎样?他现在怎样?他将来会怎样?》为标题出版了单行本。
1883年初期的情况,我们可以从马克思最后的两封书信略知一斑。这两封信一封是给恩格斯的,一封是给小女儿艾琳娜·马克思的,时间都是1月10日,都是从文特诺尔发出的。
马克思给恩格斯的信是对恩格斯头一天的信的回复(所以,有些内容要联系恩格斯的书信来理解),篇幅不短,内容丰富。它主要分为公事和私事两大方面。
公共事务方面主要有两件。一件是关于《共产党宣言》序言的。《共产党宣言》是马克思恩格斯1847年底到1848年初为共产主义者同盟撰写的宣言,社会影响很大。由于各种原因,《宣言》直到1872年德文版才有序言。后来,还出现了6篇序言。当时,德国社会民主党人、《人民国家报》(德国社会民主工党-爱森纳赫派的中央机关报)编辑阿道夫·赫普纳(1846—1923)要求马克思恩格斯为他即将翻印的《共产党宣言》专门撰写一篇序言。跟恩格斯一样,马克思对这种匆匆忙忙、蛮不讲理索要序言的做法很不满意,但是又不便拒绝,于是采取了这样的态度:或者使用1872年德文版序言,或者使用1882年俄文版序言,或者“如果他认为没有我们专写的新序言就不值得翻印《宣言》,那末,他自己认为在目前情况下怎么办最合适,就让他怎么办吧。”另外一件是关于《资本论》出版、印刷和销售情况的。德国(汉堡)出版商奥托·迈斯纳(1819—1902年,出版过马克思恩格斯的许多著作)1872年出版了马克思的《资本论》第一卷德文第二版。1882年底他向马克思报告《资本论》的销售情况:1881年的销售情况不好,但1882年《资本论》将会售罄。马克思戏称迈斯纳是“可怜虫”,估计是生意不好做,加上马克思又长时间沉默(这里的沉默估计主要是迟迟没有表明是否将《资本论》第一卷第三版继续交由迈斯纳出版),这使迈斯纳不安。马克思向恩格斯调侃说,穆罕默德终于向迈斯纳降临了(估计是马克思准备同意让《资本论》第一卷德文第三版继续在他那里出版)。但马克思还要等一等,正如他在信中跟恩格斯说的:“可惜我还不能寄一包校样去,这是他更想要的东西。”由于长期被软禁在家,特别是由于经常恶心,马克思不能尽快地对《资本论》第一卷第三版校样进行校对。但他自信地告诉恩格斯:“我想只要耐心和严以律己,还是会很快重新走上正轨的。”
私人事务方面主要也是两件。第一件是马克思的病情。他告诉恩格斯“奇怪的是,现在每当神经受刺激,我的咽喉就立即被卡住,就像红色沃尔弗卡住自己的兄弟——粮食投机商一样。”马克思苦中作乐,在描述自己的病情时也不忘幽默一下。红色沃尔弗指费迪南·沃尔弗(1812—1895),是德国政论家,拥护马克思,后来脱离革命活动。沃尔弗有个弟弟是粮食投机商。1847年,沃尔弗在报刊上发表文章批判粮食投机商,还与弟弟吵架。马克思还告诉恩格斯说,几天以前他收到巴黎坏消息后最初时刻所受的惊吓引起了咳嗽痉挛性地发作,险些把他憋死。他还设身处地想象说:“可怜的小燕妮(马克思的大女儿)患气喘病时一定常常有这种极其痛苦的感觉。”第二件是看似琐细实则很有人情味儿的家务事。马克思完全同意恩格斯的意见,无论如何不要让琼尼(马克思的外孙、马克思的大女儿燕妮与沙尔·龙格的儿子让·龙格的小名,当时6岁)离开伦敦,回到法国的阿尔让台他母亲那里去,因为他母亲正处于重病期间。马克思斩钉截铁地指出:“在燕妮痊愈以前,这根本谈不到。如果使女孩子的处境更加困难,那是不可饶恕的。”马克思还表示,他还要直接给龙格写封信(不知道最后写了没有,马恩全集里没有看到)。他还要求恩格斯最好给小燕妮写几句话,讲讲这个意思。马克思当天给其小女儿艾琳娜·马克思的书信篇幅比较短,最主要的内容就是这个问题。他告诉艾琳娜,在目前状况下,把琼尼送到阿尔让台去是根本不合时宜的;在燕妮能重新亲自料理家务以前,琼尼不能回去。他还说:“只应注意主要的东西,而不必考虑次要的东西,过去没这样做,差点没把燕妮害了。”
让人意外的离去
1883年1月12日,马克思获悉自己的女儿燕妮·龙格于1月11日去世的消息后返回伦敦,他的健康状况急剧恶化。3月14日下午两点四十五分钟,马克思的心脏停止了跳动。
马克思去世的当天,除了几封电报,恩格斯还给远在苏黎世的伯恩斯坦、在莱比锡的李卜克内西写了简明扼要的书信。第二天,恩格斯又给日内瓦的老革命家约·菲·贝克尔和远在霍布根(美国新泽西州的一个城市)的弗·阿·左尔格写了介绍马克思仙逝的书信。恩格斯给左尔格的信中详细介绍了马克思逝世及其前后的有关情况。在他夫人燕妮·马克思逝世前不久,1881年10月,马克思得了胸膜炎,后来还几次患这种病。紧接着大女儿燕妮·龙格去世了,马克思回到伦敦的时候又患了支气管炎。此外还产生许多并发症,尤其是肺脓肿以及体力异常迅速地衰竭。虽然如此,病情总的是在好转,给马克思治病的主治医生唐金还给了恩格斯等人莫大的希望。3月14日下午两点半钟(这是白天探望马克思最合适的时间),恩格斯到了马克思家里,看到全家都在掉泪:似乎快到临终的时刻了。恩格斯就询问了有关情况,想弄清原因,进行安慰。先是(肺部)少量出血,接着体力就立刻衰竭了。恩格斯介绍说,马克思家那位尽职尽责、亲如一家的佣人老琳蘅看护马克思要胜过任何母亲照顾自己的孩子。她走上楼去,立刻又下来了,说马克思处在半睡状态,恩格斯可以跟她一起上去。当他们进去的时候,马克思躺在那里睡着了,但是已经长眠不醒了。脉搏和呼吸都已停止。在两分钟之内,伟大的马克思就安详地、毫无痛苦地与世长辞了。恩格斯认为这样也好,至少比虽然活着但是干不了事情要好多了,因为马克思是事业型的革命者,活着而不能做事是十分痛苦的事情。
1883年3月17日,星期六,在伦敦北郊的海格特公墓,马克思被安葬在15个月以前安葬他夫人的同一个墓穴里。在墓地上,伦敦德意志工人共产主义教育协会会员哥特利勃·雷姆克代表《社会民主党人报》编辑部和发行部,同时代表伦敦共产主义工人教育协会,向马克思的灵柩献了两个系着红绸带的花圈。随后,弗里德里希·恩格斯用英语发表了一篇讲话,也就是著名的《在马克思墓前的讲话》。讲话内容丰富,影响深远,特别是总结了马克思的两大理论贡献(历史唯物主义和剩余价值学说),强调马克思首先是一个革命家。接着,马克思的大女婿让·龙格宣读了收到的以下几篇法文挽词:一是彼·拉甫罗夫发来的俄国社会主义者给卡尔·马克思的挽词。该挽词篇幅较长,内容丰富,情感真挚。开篇就是“谨代表全体俄国社会主义者向当代最杰出的一位社会主义者致最后的永别的敬意。一位最伟大的智者永逝了,一位对无产阶级的剥削者反抗最坚决的战士与世长辞了。”它还透露了一些很有意思的具体信息,如俄文是最先翻译《资本论》这部现代社会主义福音书的文字。二是书记来宾发来的法国工人党巴黎联合会的唁电,它内容比较简单,其中有这样的内容:“巴黎联合会对马克思的为人深表尊敬,对他的学说表示完全赞同。”三是霍赛·梅萨-伊-列奥姆帕特发来的西班牙工人党(马德里联合会)唁电,向马克思的友人和女儿致以深切的哀悼。接着,德国著名的工人运动活动家威廉·李卜克内西用德语发表了热情洋溢的演说。李卜克内西强调他代表德国社会民主党,专程从德国赶到伦敦参加葬礼,称马克思是难忘的导师和忠诚的朋友,他还对马克思做了一些很有个性的评价,例如“不错,他是最遭嫉恨的人,但他也是最受爱戴的人。最嫉恨他的是人民的压迫者和剥削者;最爱戴他的是被压迫者和被剥削者”,又如“他并没有死。他活在无产阶级的心里,他活在无产阶级的思想里。他的英名将永垂不朽,他的学说将日益发扬光大!”除上述几个人之外,参加葬礼的还有马克思的小女儿艾琳娜、马克思另一个女婿保尔·拉法格、工人活动家弗里德里希·列斯纳(1852年科伦共产党人案件中被判处5年徒刑)、共产主义者同盟老盟员格·罗赫纳。此外,两个第一流的著名人士——动物学教授雷伊·朗凯斯特和化学教授肖莱马(他们两人都是伦敦皇家学会的会员)——代表自然科学界参加了马克思的葬礼。
褒多贬少的舆论
马克思的去世,除了激发国际工人运动团体和国际工人运动活动家的哀悼和赞美(对其贡献及品德的),其他的社会力量也表示了很大的关注。美国学者菲利普·丰纳编写的《马克思逝世之际——1883年世界对他的评论》搜集了不少材料。这里,我们择其要者,进行简单论述。
在欧洲诸多国家中,共有9个国家(英国、瑞士、德国、奥地利-匈牙利、法国、荷兰、罗马尼亚、西班牙和意大利;俄国单列,不算在此)的报刊发表28篇报道或评论。其中的分布情况如下:英国6篇,法国和意大利各5篇,德国和奥地利-匈牙利各3篇,瑞士和荷兰各2篇,罗马尼亚和西班牙各1篇。英国的6篇中,第一篇是马克思恩格斯与其有过一年联系(1870年7月—1871年6月)的伦敦《派尔-卖尔新闻》(日报,存在于1865—1920)发表的题为《他的影响不会因为他去世而消失》的短文。该文强调马克思虽然没有公认的领导职务,但影响却远没有消失,而且这种影响事实上是注定会继续增长的。第二篇是著名的《泰晤士报》发表的讣告《卡尔·马克思博士逝世》。讣告简明扼要地概括了马克思的一生,也提到了《共产党宣言》和《资本论》。第三篇是《曼彻斯特卫报》(资产阶级日报)发表的文章《一位真正杰出的人物》。文章说,马克思的名字在民主的法兰西曾被奉若神明;他创立了第一国际,成立国际的主意首先是马克思提出的;对于当代社会党人来说,马克思是堡垒,也是灯塔。这些基本上都是赞美马克思的。其他的也大同小异,例如德国有3篇:《无私无畏的工人阶级的解放者》《社会主义失去了他们真正的创始人》《他是个汉子!》;瑞士有两篇,题目分别是《他奠定了社会主义的科学基础》《他的著作竖起了永恒的丰碑》。但是也有个别文章,是从统治阶级和反动政府的角度歪曲和咒骂马克思的。例如,奥地利《新自由报》就发表了题为《他发出了仇恨与毁灭的好斗叫嚣》的文章,说什么“这个无家可归的人从来不效忠他的祖国,也不热爱他的故土,而是用恶言恶语铲除人类心灵中最宝贵的东西,把仇恨和嫉妒的毒汁灌进穷人的脑子里”。只要简单浏览马克思给恩格斯或其他朋友的书信,差不多三四封书信里就会涉及到他的贫困(没钱、借钱),这篇文章却说,“他自己从来没有陷入过贫困”。初看这种评论,似乎觉得有点可笑,但认真想一想,其实一点也不奇怪,正像恩格斯说的,马克思首先是一个革命家,“所以是当代最遭嫉恨和最受诬蔑的人”。
在广义的欧洲国家中,俄国对马克思逝世的反应文章是最多的,达到8篇。马克思的思想与俄国的革命运动之间的关系是非同寻常的。我们从《马克思恩格斯选集》都能看出一些端倪,例如《给〈祖国纪事报〉编辑部的信》《给维·伊·查苏利奇的复信》。《马克思恩格斯与俄国政治活动家通信集》长达813页。这8篇文章当然主要是表达对马克思的悼念和赞美之情,特别是表达对马克思作为社会主义运动领袖和政治经济学家的赞美和崇敬。例如,第一篇《俄国社会主义者致词》,除了提到拉甫罗夫亲自到马克思墓前悼念以外,还说马克思的逝世“是先进国家工人运动的损失,同样也是俄国社会主义运动的重大损失。”又如最后一篇《为马克思募捐花圈》(这是大学生社团圣彼得堡中央大学小组写的),洋洋洒洒好几页,最后满怀豪情地号召:“让我们团结起来,发出我们的声音:被压迫人民的朋友,精神上的兄弟和高尚的导师,愿您的英灵永世长存!卡尔·马克思永垂不朽!”还有几篇是赞美马克思的才华,特别是经济学才华的,题目分别是《一位无与伦比的学者》《犹太人最有才华的儿子》《一位卓越的经济学家》《现代经济学最伟大的代表之一》。这一组文章中,有一篇也是批判、诅咒马克思的,叫做《他的思想失败了》。文章篇幅不短,将近3页,除了不痛不痒地提到一些观点例如“马克思的主要著作《资本论》使用的方法纯粹是推理性的”“实际上马克思并没有把他的观点贯彻到底”,还专门批判了马克思的劳动价值论和剩余价值论。虽然这些所谓的批判无非是一些陈词滥调,早已经被马克思恩格斯多次反驳,但这篇文章及其发表却表明了一个重要的事实:马克思总是让旧世界的既得利益者和维护旧世界的人感到不安、感到气愤,因而他们往往自以为是地批判马克思的观点。这些批判最后暴露的其实是他们的浅薄无知和保守反动。
《三月十四日》(油画)艾中信
《马克思逝世之际——1883年世界对他的评论》收集的美国文章最多,有15篇。这可能因为美国发表的相关文章确实多,也可能是因为菲利普·丰纳是美国人,在本国收集资料自然要方便得多。马克思的一生与美国的关系还是比较密切的,一个佐证是1986年中国出版的《马克思恩格斯给美国人的信》(注意,不包括美国人的来信)就有847页。第一篇文章《一位生气勃勃、成果卓著的思想家》,肯定“社会主义运动的创始人和导师的称号应该授予卡尔·马克思”,他使劳动者的要求得到应有的尊重,在半个多世纪中马克思一直是伟大的工人运动的旗手和组织者。其他的绝大多数文章,内容上大同小异,从题目就可以看出一二,例如《他找到了医治苦难的药方》《工人最好的朋友和最伟大的导师》《劳苦大众将永远怀念他》《社会主义者失去了最优秀的人物》《国王被忘却,他却英名永存!》《他的名字将铭刻在伟人祠中》《本世纪最伟大的思想家》《我们时代最杰出的人物之一》等。这一组文章中也有一篇批评、批判马克思的,题目叫做《他的一生并不成功》。这是《上加利福尼亚日报》1883年3月18日发表的。文章说,马克思把60年中可以用来工作的时间全部用来煽动反对欧洲最强大的政府和最牢固的社会制度。文章还耸人听闻地总结说,马克思的一生并不成功,他临终时亲眼见到他的每一个宏大计划都失败了。接着,文章集中简述国际工人协会的成立、运行及解散,并且嘲笑社会主义者坚持的“阶级-国际原则”受挫于传统的民族国家原则,最后还自以为是地认为“也许没有一个人比他自己更清楚地意识到自己是完全失败了”。如果时间往未来延伸100年,看到全世界很多国家都在实行社会主义,这篇文章的作者心情一定非常复杂。
从马克思去世之年世界各国对他的深切悼念和高度赞美,我们不禁想起马克思高中毕业时那篇著名的作文《青年在选择职业时的考虑》。作文最后一段的最后一句是:“如果我们选择了最能为人类而工作的职业,那么,重担就不能把我们压倒……我们的幸福将属于千百万人……而面对我们的骨灰,高尚的人们将洒下热泪。”可以说,马克思用自己无私奋斗的一生,忠实践行了青年时期的人生追求,也给无数后来人提供了无尽的人生启迪。
「本文刊于《文史天地》2023年第3期」
「杨仁厚,哲学博士,贵州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教授; 郭红霞,黔西南州委党校教师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