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铭:一段似是而非的留言


  2024年1月15日,拙文《就有关问题给网友“雁石”的回复》发表后,有网友有如下留言:

  “80年代国家要进口一批200亿美元的设备,发行国内国债或者发行货币没有用,用这国债买了商品进行出口换得美元,国际市场上这个商品没人买,所以换不来美元进口不了200亿元的设备。这时候外资或者贷款给我国买了200亿元的设备,在国内的建设发挥的作用,抢得了时机提前发挥了效益。这个是国债或者发行货币和外资的用途区别。国内发行货币解决不了国外的问题。”

  这个问题,我以前的文章里解释过。现再解释一下。

  其一,进口200亿美元的设备,可能从美国进口,也可能从日本或者其他国家进口。这里的“200亿美元”中的“美元”,是计价货币,并不一定非要用美元外汇支付,可以用人民币结算、支付,也可以用日元、美元等其他货币结算、支付。

  其二,只要进口来源方承认人民币的信用,按照当时人民币兑换美元的汇率,用人民币也可以支付这商品。

  其三,上世纪80年代,中国对英国、法国、日本、加拿大,甚至美国等西方国家贸易,人民币是有支付、结算资格的!即,中国进出口贸易,是可以用人民币支付的。

  所以,并不存在“发行国内国债或者发行货币没有用”的问题。

  “用这国债买了商品进行出口换得美元,国际市场上这个商品没人买,所以换不来美元进口不了200亿元的设备”。这里,“用国债买了商品”,应该指的是中国政府用出售国债换得的人民币现金,购买中国企业生产的商品,然后再到国际市场上出售,以换取外汇。“国际市场上这个商品没人买”,应该指的是中国商品在国际市场上销售不好,中国换不回那么多外汇,所以,中国没有外汇从国际市场上购买“200亿美元”的设备。这是不对的,这个同志没有意识到,人民币在对外贸易中有结算、支付权,中国用人民币即可购买外国商品,并非只能用美元等外汇才能购买外国商品。这位同志可能不知道,早在1970年春季广交会时,人民币就争取到了对英国、法国、西德、瑞士等四国贸易的结算、支付资格。此后,人民币又争取到了对日本、加拿大等西方国家进出口贸易的结算、支付资格。而且,按照人民币不出国门的原则,由中国银行承办结算、支付业务,而非由外国银行或其他金融机构承办此业务。

  人民币在中国对外贸易中争取到结算、支付权,这段历史记录在《中国银行行史》中,中国主流经济学家,基本上不知道这段历史,或者虽然知道,但却刻意雪藏了这段历史。只有雪藏了这段历史,他们才能极力宣扬美元的“世界货币”地位,诱导中国抛弃人民币在对外贸易中的结算、支付权这种主权权利。老实说,他们做得很成功。

  上世纪70年代前期,中国进出口赚了很多钱(人民币或者外汇),出口顺差很大。70年代中期,中国就用这些顺差,购买了英国、法国等西方国家的黄金,并且还搞了“四三”、“七五”方案。

  进入80年代的贸易情况,是否保持了70年代中前期的态势,是否能够坚持人民币的结算、支付权,并赚取顺差,我只能说,我不太清楚,理解吧?70年代,“崩溃边缘”的时代,中国能有贸易顺差,还能搞“四三”方案、“七五”方案,余下的钱还能购买西方的几百吨黄金,怎么短短几年后,经济好转了,居然又没有钱从西方购买200亿美元的设备了呢?

  但是,显然,这位同志认为,上世纪80年代,美元就是中国对外贸易的结算、支付货币了,和90年代后期至今天的情况一样。显然,这不符合历史事实,也不符合逻辑。

  其四,“这时候外资或者贷款给我国买了200亿(美)元的设备,在国内的建设发挥的作用,抢得了时机提前发挥了效益。”

  这个说法,也有问题。

  外国给我国贷款,与我国居民或企业从我国银行贷款,意义是不一样的。

  外国给我国贷款(日本最常用此法),然后让我国用这笔贷款购买其商品,这意味着我对此国的贸易,不再用人民币结算、支付,而是用该国的货币结算、支付,应该由该国银行承办这种贸易的结算、支付业务,该国商品就直接支撑了该国货币的信用。比如中日贸易。反过来,由于中国“欠”了这国家的“外汇”,则中国的出口,也必然要用这家的外汇结算、支付。

  这是个很精明的做法,中国很多人不明白其中的奥妙。经济学家们当然也不会向中国人说明其中的奥秘,他们自己也未必就明白。

  那么,这就意味着中国在对此国的贸易中,失去了人民币的结算、支付资格!虽然这并不意味着不公平,但是,失去人民币的支付资格,会对以后的对外贸易产生不利影响,间接导致中国彻底放弃人民币在对外贸易的结算、支付权。这个后果就严重了。

  日本经济上世纪80年代腾飞,我认为主要是其商品占据了中国巨大的市场,并且,其对华贸易用日元结算的结果,这意味着其有较多的货币主权。90年代后期,日本经济衰退,是因为中国市场逐渐丧失、日元货币主权也随之大部丧失的结果。

  “抢得了时机提前发挥了效益”,这句话,我不太懂。发挥了什么效益?应该再具体一些。实际上,相较于上世纪70年代,80年代的中国科技、工业,均无大的发展。相反,诸多尖端项目下马,技术水平下降。

  其五,“这个是国债或者发行货币和外资的用途区别。”

  这句话,实际上是否认了人民币在对外贸易中结算、支付资格的历史事实,也间接承认了中国对外贸易只能用美元结算、支付,承认了当时美元就有霸权。这是不对的,80年代初,美元还没有霸权,或者说,中国货币主权,尚未被美元霸权侵占。

  80年代初,中国发行“国库券”,相当于“国债”。这和建国之初发行国债的效果是一样的,但是,其理由却是不一样的。

  建国之初发行国债(可能是一亿元人民币),是为了暂时回收民间流通的人民币,以便将劳动力投入到当时的抗美援朝及国民经济恢复等重点领域之中,并巩固人民币的地位。以后,随着公有制的确立,银行归财政,国家就不再发行国债了,也不需要发行国债。

  而80年代初发行国库券,其原因是接受美国的指导,采取了央行制度,银行从财政中割裂出来,银行就丧失发货币发行依据,不得不以发行国库券的方式,从群众和企业手里“借钱”,以供财政开支。这就必然导致群众生活水平下降和相关企业生产遇到资金困难,形成经济紧缩的局面。“拨改贷”,“自主经营,自负盈亏”,医疗、学校、机关等事业单位困难,尖端工程下马,大量重要国有企业转产,即出在这个时期。

  至于用引进外资、出口创汇的方式,增加货币发行量,更加荒唐,其实是把货币发行权交给了外资和外向型企业,打击了民族企业,特别是尖端、前沿企业。我其他文章里多次讲了这个问题,兹不赘述。

  其六,“国内发行货币解决不了国外的问题。”

  这句话,准确的表述,应该是“国内发行货币,解决不了对外贸易中外汇不足的问题”。而强调“国内发行货币解决不了对外贸易中外汇不足的问题”,前提是认为人民币在对外贸易中没有结算、支付资格!如果人民币有在对外贸易中的结算、支付资格,则国内发行货币,就可以解决对外贸易的结算、支付问题。人民币在对外贸易中的信用,根本上讲,并不是靠中国的美元等外汇储备来保证,而是靠中国巨量的商品、服务出口来保证:即你手里有我们中国发行的人民币(存储在中国银行的账户上,以确保其来源合法),那么就可以从中国购买到你需要的商品和服务!这样,中国的商品服务出口,就支撑了人民币的国际信用。如果中国的商品和出口用美元结算、支付,那么,中国的商品和服务出口,就支撑了美元的国际信用,同时打击了人民币的国际信用。

  所以,只要争取到了人民币在中国对外贸易的结算、支付权,再加上中国有足够的商品和服务出口,在国内发行人民币当然可以解决“国外”的问题。

  其七,补充一个问题。为什么中国会放弃人民币在中国对外贸易中的结算、支付资格?老实说,我只能推测。因为,大家知道,中国加入WTO的条款文件,我们是看不到的,那么,不难推测,中国加入世界银行、国际货币基金组织、SWIFT体系的条款,我们也是看不到的,事实上,我的确没有看到过,我查找过,没有查到。谁有?请提供给我。

  我这里推测一下中国放弃人民币在对外贸易中的结算支付资格的原因。

  这事,要从央行制度说起。所谓央行制度,其实是西方的银行制度,中国历代均没有央行。中国秦汉、明初的货币发行,是“随便印”!就随便铸秦半两、汉五铢,随便印大明宝钞(纸币)。当然,随便印,并不意味着随便发行到市场上流通。我只是强调,货币发行是没有“锚”的,是根据政权的政治、经济、军事需要来发行。如此发行货币,如何保证信用?一是那就建立强大的国有企业(盐铁铜等重要物资由政权专营)、国有商业(常平仓、榷场等)体系,确保货币的结算、支付资格,保证政权对大宗商品的定价权,同时由国有企业、商业回收流通中的货币。二是税收,也是回收货币、保证货币流通、调节不同所有制经济的一种手段。三是医疗、卫生、教育等公共服务,由政权承办,减少货币需要量。

  请注意,中国古代确保货币信用的首要方式,是强大的国有企业和国有商业体系,出售大宗商品,以确保货币信用。

  但是,西方的央行制度之下,作为货币发行者的央行,表面上并不掌握国有工业和商业体系,并不用以稳定价格、出口大宗商品的方式保证货币的信用。那么,如何保证货币的信用?于是,西方人就“发明”了所谓“锚”的概念,即其发行的货币与黄金、白银“挂钩”,称金本位、银本位,其货币是黄金白银的代用券,货币发行量,受到黄金白银储备量的“限制”。他们的货币可以兑换黄金白银,称“美金”。实际上,他们:

  一是事实上拒绝为他们发行的货币自由兑换黄金白银。这当然会严重损害其货币信用,产生严重后果。于是,他们便发明了以下偷梁换柱式的拒绝履行货币信用责任的办法(三、四、五)。

  二是不断贬值他们的货币,减少“含金量”,以便于在黄金储备不变或增量不大的情况下,发行更多的货币。

  三是实际上是工业和商业体系也掌握在货币发行者(即金融资本)手中,他们用通货膨胀的方式,大量回收货币。所谓通货膨胀,其实是大资本控制的工业、商业体系的涨价行为,本质是拒绝履行其发行的货币信用,并不是什么“市场决定价格”。

  四是他们把教育、医疗、卫生、住房、养老等民生保障,也变成商品,并允许资本控制这些领域,以便于大量回收货币,假装履行了货币的信用责任。

  五是发展金融市场,用理财、基金、国债、股票、证券、期货、信托、保险、虚拟货币等所谓金融产品,回收其货币,来“履行”货币信用,实际上是一种赖账行为,是拒绝履行信用责任。

  中国被骗而采取了央行制度后,意味着必须陷入西方银行的信用做法,即以上提到的五种做法。而且,中国还必须放弃人民币在对外贸易中的计价、结算、支付资格,人民币的发行还必须以美元外汇储备为“锚”!有多少美元外汇,就发行多少人民币,不得超发。中国的国有银行,也不能直接支撑中国国有企业的发展,“国有银行不能给国有企业输送利益”。否则,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世界银行、世界贸易组织和SWIFT体系,会有惩罚,比如,不承认中国的市场经济地位之类。这应该是我们加入世界贸易组织所答应的条件。这是我的推测。

  因为要牵就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世界银行、世界贸易组织和SWIFT体系,所以,对于人民币曾经争取到的在对外贸易中的结算、支付权的历史,必须隐匿,不能让太多人知道。

  未尽之处,请网友补充。

  20240116

【文/吴铭,188金宝搏体育官网专栏作者。】

「 支持红色网站!」

188金宝搏体育官网

感谢您的支持与鼓励!
您的打赏将用于188金宝搏体育官网日常运行与维护。
帮助我们办好网站,宣传红色文化。
传播正能量,促进公平正义!

×
赞赏备注
确认赞赏

评论(共11条)

大家都在看

热评文章
热点文章
热赞文章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