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克思社会主义理论可概括为“四转变和两决裂”一一致石镇平


  近期在常州图书馆借阅图书,看到了《科学社会主义理论的发展道路》(石镇平著,苏州大学出版社2016年12月出版)一书。此书由周新城作序。全书共分为十二章,分别为社会主义观发展演变的历史考察、马克思社会主义的科学性及其当代价值、重新解读列宁的新经济政策、关于两个“30年”的关系和毛泽东的历史地位、科学社会主义的基本原则不能丢等内容。

  本书第一章讨论的是“社会主义观发展演变的历史考察”,其中讲到“马克思的社会主义观”时认为最重要的基本特征有三个方面:第一,社会所有制,即生产资料公有制;第二,无商品货币关系;第三,无阶级、无国家。

  对此,我觉得石教授在研究马克思的社会主义观时,忽略了最重要的东西,那就是社会生产方式的转变。

  在《共产党宣言》的第二部分,马克思恩格斯也明确告诉我们:“在资产阶级社会里,活的劳动只是增殖已经积累起来的劳动的一种手段。在共产主义社会里,已经积累起来的劳动只是扩大、丰富和提高工人生活的一种手段”(同上书第39页)。在这里,马克思和恩格斯把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最根本的区别,告诉了我们。他们把两种社会的基本特征非常清晰地显现在我们面前:

  资本主义社会生产力是生产资料(已经积累起来的劳动)居于支配地位而起决定作用,生产劳动(活的劳动)只是为生产资料的增殖服务的,是资产增殖的工具和手段;社会主义是生产劳动(工人)居于支配地位起决定作用,生产资料(已经积累起来的劳动)只是扩大、丰富和提高工人生活水平的工具和手段。

  资本主义生产目的是为了满足生产资料所有者的利益要求;社会主义的生产目的是为了满足生产劳动所有者的利益要求。

  资本主义的生产性质是剩余价值的生产,而社会主义的生产性质上是消费价值的生产。

  基于以上认识,社会主义革命的目标必须实现四个转变:

  一,社会主义革命必须促使社会生产力产生根本转变:即由生产资料居支配地位起决定作用的生产力到生产劳动居于支配地位起决定作用的生产力的转变;

  二,社会主义革命必须促使社会生产主体由资产所有者到劳动所有者的转变;

  三,社会主义革命必须促使由体现资产所有者权利要求一一资产所有权的制度向体现劳动所有者利益要求一一劳动所有权制度的转变;

  四,社会主义革命必须促使生产资料的资产阶级所有到社会所有的所有制的根本转变。

  很显然,这四种转变是相互关联的。随着生产资料由资产阶级私有制转变为社会公有制,自然也消灭了资产所有者,从而使劳动者成为唯一的生产主体;随着生产资料公有制的实现,自然了消除了人们在资产所有方面的差别,从而使劳动所有权成为生产过程中起决定作用的利益要求;随着生产资料公有制的实现,社会生产也必须产生了生产劳动取代生产资料的支配地位,从而形成了社会主义生产力。

  在第二部分,马克思恩格斯还进一步指出,共产主义革命需要做到两个决裂:“共产主义革命就是要同传统的所有制关系实行最彻底的决裂;毫不奇怪,它在自己的发展进程中要同传统的观念实行最彻底的决裂。”

  什么是传统的观念:那就就是与资本主义私有制相适应的观念:包括生产力观念;生产主体观念;权利观念;制度观念;文化观念等等。

  什么是马克思(恩格斯)的社会主义观,概括起来就是要实现“四个转变”和“两个决裂”,从而最终形成以劳动者利益要求的满足为核心的经济体制与政治体制及相应的意识形态。

  很显然。石教授在研究马克思的社会主义观时,并没有采用与马克思恩格斯相一致的阶级矛盾分析法,从而忽略了马克思(恩格斯)社会主义观中最重要的东西,即社会生产方式的转变。抓住这一转变,才算是抓住了无产阶级运动的主要矛盾,才能在此基础上认识社会主义实践及理论的成败得失。

  由马克思恩格斯创新的科学社会主义理论是发展的、开放的。但是,它的根本目的和贯穿始终的基本宗旨是不会变的,那就是要实体由体现资产增殖为核心要求的生产方式到体现满足劳动者消费需要为核心要求的生产方式的转变。

  抓住了这一关键点,我们就不必在公有制形式上纠缠不清,也不用去管列宁、斯大林和毛泽东在理论上发展了那些方面,我们只需要认清在社会主义的实践中有没有实现以上所说的“四个转变”,有没有实现“两个决裂”,由此我们也不难明白,苏联人做对了什么?做错了什么?我们也不难明白,苏联模式的形成做到了形成社会主义生产方式的那个阶段,达到了社会主义革命过程何种程度等等。

  从《共产党宣言》发表以来,已经有170多年了,从十月革命胜利到现在,社会主义实践已经有100多年了,但是,到今天为止,我们的马克思主义者对社会主义的生产主体,对社会主义生产力的基本特征及发展要求,对社会主义生产的本质与特征,还都处于模糊不清的状态,这恐怕就是马克思主义理论影响不断下降,西方经济学在我国横行霸道的根源所在吧!

  邱海平教授曾经指出中国政治经济学存在着的三个问题(邱海平:《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的逻辑起点一一基于唯物史观对于中国现代化历史适用性的思考》2016.9):一是理论脱离实际,远远不能适应我国现实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二是相比于西方经济学,政治经济学仍然处于一种弱势地位;三是在许多基本理论问题上,在拥护马克思主义经济学理论家也存在着不同、甚至完全相反的意见。

  我想,之所以会发生这种情况,最根本的原因恐怕还在于对马克思恩格斯的基本方法和基本理论的认识和把握上。其中对科学社会主义理论的理解和认识上,特别是对马克思恩格斯的阶级矛盾分析法和社会主义基本原理的认识和把握上,存在着重大偏差是有关吧。

  如果我们也能象马克思恩格斯那样,采用阶级矛盾分析的方法来认识无产阶级运动和社会主义革命过程,那么,我们只需要明确无产阶级或劳动阶级的革命目的和基本目标,就可以根据实际情况的变化,对具体事物或事件形成明确的认识,怎么会面对新出现的新情况、新变化就手足无措、难以应对呢?

  实际上,在运用矛盾分析方法,探索事物发展规律,从而形成适合我们前进的指导方针这方面,我们中国是有一个很好的导师的,那就是毛泽东。当中日战争暴发时,他老人家不就是用矛盾分析法剖析了中日战争的两个方面的特点,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持久战的方针,并领导全党全军取得了抗日战争的胜利的吗?我建议我们的马克思主义理论家们也学一学毛泽东的哲学思想和研究方法,把这种思想和方法用到科学社会主义理论和经济学理论的研究中来。从根本上来说,社会主义革命,就是无产阶级与资产阶级这对基本矛盾的展开与发展。掌握矛盾分析方法,我们很容易判断我们已经走到了那个发展阶段,我们进一步的前进方向在哪里?

【文/钟建民,本文为作者投稿188金宝搏体育官网的原创稿件】

「 支持红色网站!」

188金宝搏体育官网

感谢您的支持与鼓励!
您的打赏将用于188金宝搏体育官网日常运行与维护。
帮助我们办好网站,宣传红色文化。
传播正能量,促进公平正义!

×
赞赏备注
确认赞赏

评论(共6条)

大家都在看

热评文章
热点文章
热赞文章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