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哲木:本轮上海疫情为什么出现那么多的负面舆情?
上海疫情发生以来,特别是3月28日隔江进行全员核检以后,感染者人数居高不下。这两天更是天天过万,各地医务工作者也是驰援上海。
但是,从这段时间上海抗疫表现来看,显然和上海这个国际大都市的档次来说,不是在同一水平线上。可以说,上海抗疫的表现形式并没有让上海人民满意,这一点无论是从民众的自身感受和媒体的报道都能看得出来,上海对风险预估不充分,准备不足,执行层问题难以协调解决好民众需求,而这些现象随着疫情的进一步扩散,也在不断的放大。当然,不能否认上海基层工作人员和志愿者为防控付出的辛勤努力,如果没有他们付出相信上海的情况还要糟糕一些,但是,相信很多人也看到,上海目前疫情十分严重,城市人口体量大,外来人口多,确实存在着这样那样的困难,这些困难样样和老百姓的幸福感紧密相连,只有稍不留意,那个环节出现问题就能在自媒体时代引爆舆情。
疫情下的上海此番表现却是让人大跌眼镜,负面新闻频发,在社交媒体圈甚至是海外舆论对上海的此轮的表现也是非议不断。
昨天,《解放日报》发布评论员文章:“致上海各级领导干部:请挺身而出,为基层分忧,为百姓解难”多少让人读出了一点什么。上海疫情,正处在与时间赛跑,与病毒较量的关键时期。确实上海不能再麻痹大意了,在抗疫上要形成统一战线。上海为什么会出现如此严重的疫情,说到底就是和“躺平”的思想有关,在上海下定决心实施全域封控和核酸筛查之时,各类“科普”系和“吹哨人”都在投石问路,形成了两个舆论场,于是要求居家隔离、放开、躺平之声不绝于耳,甚嚣尘上,扰动市民原本平静防控疫情的神经。
特别是上海在防疫数字基础设施方面的问题短板(健康云问题),简直让人不可想象,难道,这就是国际大都市的上海,竟然出现这种匪夷所思的问题,方舱/留观场所不足,轻症居家隔离也没有必要的基础设施支持(从应用电子锁到有执行力的网格化基层治理能力)同时暴露,防控工作陷入巨大被动,由于上述很多硬软件条件不具备,甚至不得不主动动用和挤兑公立医院资源,影响其他医患的需求。
其实,从不同的渠道我们可以看出上海整体的防疫措施并不差,基层的付出比其他城市工作量更大,但依然不能满足一些人的需求,这在于上海有大量的精致利己主义者,他们平时过着“养尊处优”自我优越感的氛围中,本身经济、居住条件较好,自以为是,在疫情防控期间依然想我行我素,不想被束缚,还想被“保姆式”的宠着服务,这在疫情防控的当下显然是不可能的,这种不可能导致了不满情绪的蔓延。
前几天,哲木观察看到朋友圈的信息,有上海人核酸检测过程简直就是一场时装秀,西装革履油头粉面的男士和摩登时髦娇艳的女士,他们代表的是上海腔调,还是不合时宜的表演?都啥时候还那么矫情?把平时以为腔调、奢侈的生活方式带入疫情下的生活显然显得不是那个事。
此轮上海疫情的快速蔓延让人心惊,春节前的精准防控被全国网民盛赞,最小封控区以及对生活的最小化干扰都被全国人民羡慕。而一夜之间,精准防疫成了大家嘲讽上海的笑料,甚至成了造成这次疫情的罪魁祸首。要知道,精准防疫是建立在科学的基础上,之所以这次疫情到了如今地步,不是精准防疫政策出的问题,而认知的偏差出现了问题,关键是上海部分人”躺平“的思想留下了巨大的隐患。此后,上海陆续传出的某社区物资分配中,外地人被区别对待的丑闻,又激起了全国各地网友的愤慨。对于此事件,尽管官方表示绝不可能,但各种声音在网上不断发酵,甚至演变成了上海本地人和外地人的歧视之争,个别领导干部可能存在一些不合理或者自私自利的领导决策无疑给上海增添了一些负面因素。在这个特殊时期,一些东西会被放大,负面情绪叠加让事件影响倍增。再加上网络的传播,让本身是极个例的事件成了一种现象,这是上海当前面临的舆情风口,稍不留意就成为疫情下的次生舆情风暴。
【文/清哲木,188金宝搏体育官网专栏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