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树松:养生不能乱吃药


笔者按:中医药在“抗击新冠疫情”中的奇效,已为全社会所瞩目,并已激起对中医药的崇尚。虽然,中医药界的话语权仍处于弱势,甚至其巨大成就很可能还会被“有心者”窃取。但社会层面崇尚的热度,依旧是难以抑制的上升趋势。由于当今医界“举西抑中”久矣,在崇尚中医药的庞大人群中,难免有很多人对中医药的了解是浅显的。而且服用中药的思维支配也是西医的方式,这样很容易造成中医药效果的不逮,形成谬误。甚至,或让“有心人”借此抹黑中医药。尤其是时下人们多有追求高质量“养生”的欲望,有些不良商家,为牟取利益不懂装懂,虚假宣传,在一些日常食品或食材中,乱添中药,去迎合人们心理。为避免人们草率乱服中药,造成不必要的麻烦,笔者将旧文《养生不是吃药》,对个别字稍加修改后,以《养生不能乱吃药》为题重新发出,以为对中医药崇尚的人群有个“提示”。(朱树松·2022年5月16日)

  “是药三分毒”,这是中国人都明白的一个道理。这个道理,虽然是中国民间传下来的俗话,却是常理,对西药言更是确切不过了。西药的毒副作用自不必说,不懂药的看看那些药品说明上的注意事项、不良反应与禁忌就能明白个大概。正因为现代社会基本上是一个推行西药化学的社会,人们的认识都偏留在化学实验“结果”的定论上,所以,这个道理在时下,却对基本上不能以化学来“定性”的中草药产生了“错觉”。在西医化学的影响下,大都认为中药的毒副作用小,甚至没有,不过是一把草,是可以随便吃的。而且,还可以当作具有养生作用的“食物”,所以就出现了在养生食品中滥用中草药的现象。殊不知,“是药三分毒”的初衷就是针对中草药而说的。中草药就是以自身的“毒”(药性)性才去治疗病体的,使病体在药物“毒”性的作用下恢复平衡,即恢复正常状态。所以,药就是药,药是治病的,就不可乱吃。有病吃药,中病即止,是正常。无病吃药就不正常了。

人们对于养生,有一个极其错误的认识,那就是把养生视同于药补。一说起养生来,就会大谈吃补药的问题。养生是什么?养生就是立足本土,勿攀异习;莫逆季节,顺时生活。以最自然的状态“归心静默”维护生命,把日常的生活回归到自然规律中去(尤其是现代化学化了的生活),使生命的本能发挥到最佳的状态。古云:“避风如避箭,避色如避乱;加减逐时衣,少餐申后饭”,“养生以不损为延年之术,不损以为有补卫生之经”是真正的养生。而今的养生大多是针对身体正常的人而言的,当然,也不排除有病的人。有病的人在服药病愈后,为了保持身体的正常状态,不致再出现、或尽量少出现病患,应当养生。而药补却不是了,药补是生命体有了偏差,出现了需要用药去补的虚弱症象,才可以施以药补的,是用药的“毒”性力量把身体出现的偏差纠正过来。病大都是因为生命偏离了正常规律而出现的异常现象。所以,养生并不是单纯吃补药。

  现在,由于化学思维方式所左右,加之宣传的偏极,或因利益的驱使,把药的药用功能混同于养生去谈,把治病等同于养生,以致把不懂药理而有养生心理(趋吉)的群体的欲望调动起来,形成了以药补为养生的“服药”大军。那些以利益为目的的养生品制造商,把混上中药的什么食品装璜精良、象传教士一般地作着只好无坏的强势宣传,误导着那些不懂药性的良知。笔者看在眼里,痛在心里。前些年,在笔者长辈的邻居中,有一位离休干部,虽然身体硬朗,精神爽快。也不知哪一天开始,他突然迷上了那些以养生保健为借口,实则牟利为目的的璜舌商人的养生品(其实是药补)。不惜重金购买那些说明中含有滋补功能中草药等为主要成分的养生食品。并还热情的为邻居宣传,不知道的还以为他是经销商。其结果怎样呢,初服浑身是劲,再服头晕脑胀。这时还不听好心人的劝阻,一心忠诚于推销商宣传,还以为自己是年老太虚,最终导致猝死街头。对此,医院仍以心脑血管突发意外为病因所致,就是不往养生补品上去想,这是多么悲哀的事啊!所以,凡是能阻挡随便吃药的任何一点微小的机会,笔者都会不遗余力地去规劝:千万不要乱吃药啊!

  仅就中药的上品,号称百草之王的人参而言,其功能重在补虚救脱,人参补虚的药用效果是“魁”于诸补虚药的。在需要用人参补虚的药方中,人参当用在常用量上,不可大用,不可单用。而在救脱(抢救)时,人参是可大剂量单方一次性应用的(也要视患者的实际情况),使患者能起死回生。一旦药效发挥作用,患者被抢救过来,人参的剂量就要要减下来,或到常量,或者停服。对于人参的应用也是因病而异的,简单的说,虚症当分阴阳气血,有阴虚和阳虚、气虚和血虚之分。所以,即便是虚症也不一定非人参不可,如果错用,南辕北辙,还会造成很大的损害。人参补虚,属于补气药的范畴。补气药能增强人体的生理功能和体力,起到强壮身体的作用。用人参补虚,前提是要有气虚所造成的病。人的气虚,一般主要表现的是肺脾气虚。肺主一身之气,如肺气不足,则表现为懒言、语轻、少气、气短、自汗等;脾为后天之本,生化之源,如脾气虚则会出现食欲不振、大便泄泻、身体倦怠、四肢无力等。而人参味甘、微苦,性温,入脾肺二经,补益脾肺正气,正应对此症。如重病虚极欲脱,可用重用人参一味,浓煎服汁,便可奏良效,使患者及时得到救治的机会。但这是治病,而且还要中病即止,不需要西医所说的“再巩固巩固”的持续服上几天,或是一段时间,如此,偏矣,又会因多服、久服而造成因药所致的病患。

人参虽好,必遵医嘱,无病不可乱服,乱服伤人。轻则胸腹胀满,头晕心慌,气血妄行,神志烦躁等。重则还会出现犹如“虚症”一般的现象(过量后的一些症状,从外观看,或从西医仪器诊断会与虚症相似。这就是过似不及),如脉缓阻滞,项强舌硬,气短难言,反应迟钝,神志愣怔,闷胀难卧,不得行立等。更甚者,或可夺人性命。如前文所言的那位邻居,就是如此。即便有病,也应对症,切忌乱来。

  中药就是中药,中药是中医施治的重要组成部分和治疗疾病的具体药物。笔者曾经在《中医乱弹》中说:“中药是‘原生态’,大多是天然的植物、动物和矿物,以植物为主,故有‘草本’之说。有的是使用原物入药,有的是经过中医特有的炮制方法加工后入药。中药的炮制是让‘原生态’本性极致且安全的发挥,而不是‘化学’。”还在《一个早先就有的科学新发现》中说:“因为人种、地域和文化的差异,还是用‘自己’的办法最适合、最好。因为,自己的办法是因自己的需要创造的,千万别老拿着别人的办法说‘自己’”。令人更为可怕的是,有些西医以西医化学原理的用药方式,给患者,或者是认为需要养生的人处方中药,或是带有中药的养生食品,全然不知这中药的危害性(有的连西医也不是,是些连西医药理和中药原理都不懂得自以为是的“养生专家”,甚或是经销商)。话说到这里,笔者还是要说——养生不是乱吃药!中药也不是可以随便吃得,随便吃药是可怕的,是要付出代价的。

  现在社会上最为流传、也是更为可怕的就是,拿着治病的中药,说着南辕北辙的化学理论,硬把中药拉到了养生食物中去,还要添加到一些日常的食品里。在现实中的餐桌上(尤其是一些名酒店),少则一两味,多则七八味,也不论配伍禁忌和药性归经,随意添加到菜品中。而且宣传的五花八门,没有一个说中药毒副作用的,好像中药就是“大快朵颐”的食品一样,尤其是那名贵而且药效越好副作用就越大但能获取高利的中药,比如人参、枸杞、虫草、桂皮、三七、蝎子等等,美其名曰:“养生药膳”。试想一下,世界上哪有只有利益一面,没有负面因素的好事。

  就人参来说,虽为上品,作为医药,都要对症慎用,要是一旦成为食品,面对那些没有中药知识的广大人群来说,那会出现怎样的后果呢?不得而知(前面已述,不赘)。药就是药,不是食品,中国一直没把人参作为食品的历史,是历代中医界已经定论的,应该引起人们的重视。千万不要把人参放在实验室里“化学起来”,化学结果决然不会和传统中医的正副作用一样的!实验室里,化学不出来中药的性味归经阴阳功能,有的只能得出“成分”。中药物质中的“成分”,和化学物本身是不同的,就如“水分”和“水”不是一回事,等等。再说被人们认为很普通的蝎子,只听到“治疗风湿痹痛”的好处(权且不说食者有无此病),但当吃到肚子里的时候,可否知道“有风祛风,无风动风”的作用吗?更遑论桂可枯木、虫草绝阴、三七血妄、杞乱人性等等,别不多谈。中药的定论,是自然规律的定论,是人体应用的定论,是永恒的。它和西方医学的定论是不一样的,西方医学的定论具有阶段性,是以所谓的“发展”观点可变的。中药的性味归经及功能是中国特有的“上苍命人”从大自然的规律中“感悟”的,还有相当一部分是“上苍命人”通过自身体验出来的,绝非是那小老鼠可以“尝试”出来的数字符号。否则,不会有“神农尝本草,日遇七十毒”的故事,也不会有“李时珍尝本草,写就《本草纲目》”的故事。对此,就连西方科学家也不得不承认中药的伟大,达尔文曾称《本草纲目》是“1596年出版的百科全书”,李约瑟也称李时珍所著《本草纲目》“登峰造极”“达到了同伽利略、维萨里的科学活动隔绝的任何科学家所不能达到的最高水平”。所以,笔者由衷地希望,人参等中药是治病的药,不要把它们再继续以“养生”之由做为什么新研究的食品添加剂或食品,去填充那些逐渐废除的化学“食品添加剂”或食材的“空白”……

  古人虽有:“大黄救人无功,人参害人无过”的说法,但这句话里有两个关键的字却让人深思——一“救”一“害”,实则已经分明利害关系。其实,这句话亦可作“反语”来悟,也是古人对人参“害人”的总结。现在,千万别曲解了古人的意思,一味把“无过”弘扬起来,却把至关重要的“害人”忽视了。

养生不能乱吃药!

【朱树松·188金宝搏体育官网专栏作者·为188金宝搏体育官网投稿】

「 支持红色网站!」

188金宝搏体育官网

感谢您的支持与鼓励!
您的打赏将用于188金宝搏体育官网日常运行与维护。
帮助我们办好网站,宣传红色文化。
传播正能量,促进公平正义!

×
赞赏备注
确认赞赏

评论(共2条)

大家都在看

热评文章
热点文章
热赞文章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