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间金融问题研究系列:第二十七章 经济与金融互表里,计划和市场相统一
——对当前经济危机、金融危机与社会危机的认识
从对非法金融机构举报后市场监管局与地方金融办的回电可以看出,机构设置与职能分配不统一,显得非常杂乱。管理无序,多头监管。这种监管带来的问题就是:有时大家都管,让被管者无所适从。有时大家都不去管,让被管者肆意乱为。
这种用民间金融公司作牺牲品来转移金融机构债务并用非集收割来清理金融风险的方式,导致民间消费资金通过民间金融公司转入银行等金融机构,消弱了社会消费力,而政府主导的投资偏重于国有企业与基建项目投资,无法反哺于民间消费,民间消费资金反被金融机构吸食而致使消费力逐年衰减,导致生产相对过剩库存积压,资产与资金间转化阻滞导致资金流受堵,这就表现为银行新的不良债务不断产生和加大。在这种不良债务风险逐渐加大过程中,为了清理自身不良债务,金融机构又加大二元结构债务风险向民间金融机构转嫁清理风险,致使民间资金被收割后民间消费能力进一步削弱,由此形成恶性循环。
这种转嫁清风险的方式乃是一种挖肉补疮之举,根本就不是在管理风险,而是在转嫁风险。如此操作不管理风险,进行风险转嫁,社会消费力只会一步步衰减,使经济一步步衰退,而金融债务风险逐年增多,最终这些金融风险通过非法集资认定和打击全部转化成越来越多的社会危害。非集联席不废除,就将如一只恶瘤会吞噬国民经济与生活,对社会来说如同是定时炸弹。所以,金融监管需要大换血,要颠覆过去的监管模式。解决金融危机、经济危机与金灾,需要要向民间释放消费力,发挥银行的资金调节能力,要让银行等金融机构真正承担起社会风险管理责任,而不是让银行确保自身利益清理自身不良债务风险再向民间进行风险转嫁,不能再让其将一切债务风险通过非法集监测认定和打击再来转化为社会危害。金融机构这种风险转嫁处置风险的非集收割模式,残害的何止出借人,更有大午集团这种民营企业与孙大午这种有社会责任对国民有担当的民营企业家。非集这种事后监测打击让多少本可以走正道良性发展的民营企业放弃正道选择歧路进行坑懵进行诈骗。非集打击的是诈骗,但非集式事后监测则是诈骗滋生的土壤,非集的选择性自由司法和强制司法认定更是让社会公正与道德在司法中沦丧。
非集事后监测打击式风险化解是转嫁金融机构债务风险与危机,这种风险转嫁本质却是收割民间资本,吸食民脂民膏,也是在严重吸食社会消费能力。民间消费资金被吸入金融机构,社会消费资金十多年来连年递减,影响民间消费,形成通货紧缩,这种通货紧缩的经济危害远大于通货膨胀。虽然政府采用税收调节与主动投资来拉动经济爬升,但民间消费被吸食却无法为民间投资提供充足的投资动力,这种外力干预的投资刺激或税收减免于对于民间投资虽有裨益,但在非集收割与金融机构风险转嫁的吸脂面前,这些却显得无比苍后乏力。非集收割机制让凯恩斯主义税收调控失灵,通缩下经济将更加低糜,经济也将持续下行,看不到转机。非法集资式监管就如同吸食鸦片,只会让政府越吸食越上瘾,最后难免出现精神依赖与躯体依赖。
我国现在的民营经济已占国民经济的60%以上份额,解决了80%的就业,民企数量95%以上,中国经济还能再退回计划时代吗?历史只能向前,开放平等自由的市场经济是我国社会经济发展前进中到达的新站,必须要用发展的眼光看待计划垄断的金融体制。计划经济与国有企业是经济体制的根本和主干,市场经济与民营企业则如同分枝与叶片;计划经济与国有企业如同机体大血管主动静脉,而市场经济与民营企业则如同遍布周身的毛细血管微循环系统。计划与市场不是对立的关系,而是统一的有机体,功能相互补充。市场离不开计划,如同毛细微循环需要主动脉供血一样;国有企业与民营企业相互依存,如同主干与枝叶之间的关系。二者需要协调发展,过于偏重于计划,而忽略了市场的调节作用,就如同过于依赖主动脉供血,而不注意微循环疏通一样,气滞血瘀如何能保证健康?同时,过于依赖经济市场调节作用,就如同过度相信枝繁叶茂一定能丰产丰收一样,不注重计划调整结构对枝节做好修剪,过度的枝节生长反而影响到开花结果。因此,市场经济需要有计划地进行结构调整,以达到合理配置有限的资源达到最大的社会效用,计划体制也离不开市场的发挥来达到完善的资源配置。金融发展需要自由开放的市场与创新,但又离不开计划的调控,完全垄断的金融市场一定不是健康的金融体制,金融的市场化需要民间金融与国有金融的平等,平等是自由的前提,金融市场的有效控制也需要金融的计划调节。
市场经济需要平等自由的金融,计划经济需要对金融进行调控。经济如果是功能,那么金融就是机体;经济是气,金融是血;经济是表,金融是里;经济是阳,金融是阴。二者相辅相成。经济发展离不开金融进步,金融健康也离不开经济结构平衡。经济结构的不平衡发展必然产生金融体系的危机。
金融垄断造就经济的垄断结构。我国的经济是建国以来从空白发展起来的,就如同一颗种子发芽生长,先生出枝芽,由主干向外逐渐生长出分枝和叶片,逐渐形成自身特有的经济体系。这个过程中计划经济体制优先获得发展,计划经济下的金融垄断体制得以完善,然而发展到一定的阶段,这种计划体制的经济和金融结构就势必影响到整个国民经济的进一步提升发展。十一届三中全会开放私有经济适应了我国生产力发展,而我国的金融也需要与市场经济体制的发展相适应,要适度地开放金融,实现金融平等与自由,要打破金融绝对的垄断,以适应我国市场经济发展。垄断金融体制(包括与其相适应的金融监管体制)已成为我国经济发展与金融发展创新的桎梏。
金融危机的本质是经济结构不平衡造成资产与资金转化阻滞,而化解金融危机与金融风险的根本还在于经济结构的平衡调节,在于从经济调控入手来化解金融风险,放弃经济调节,单纯用金融工具进行金融风险转嫁实现债务风险转移,无法从根本上解决金融危机与金融风险。然而我国经济与金融相分割的管理机制,无法实现经济与金融的有机结合。运用市场与计划两种手段来完成经济结构调整,就要打破经济的计划与垄断,需要打破金融的计划与垄断,适当地发挥市场调节的作用,综合运用计划与市场两种机制,通过经济与金融相结合地调控来完成益气养血,疏通再造。
废止247号令,民间融资立法,废除非法集资,取缔非集联席,彻底废除风险转嫁清理金融风险的这套机制,充分运用经济与金融相结合的调控来完成经济危机与金融危机的综合化解,是解救金灾、化解经济、金融与社会危机的前提。十余年来,非法集资与非集联席这种用向民间转嫁风险化解金融机构风险的模式,影响到我国民间基础消费,影响到金融创新与改革,使我国金融发展误入歧途,影响到我国经济结构平衡,影响到我国经济健康发展。只注重经济量化指标,而忽略了经济结构平衡性的经济发展,使得经济发展结构失衡,资产与资金转化的阻滞产生金融风险,而非法集资联席机制的金融债务风险转嫁产生的民间吸资,影响到民间消费,民间资金被金融机构的吸食导致通货紧缩,使得消费市场疲软,库存积压,生产低糜,失业率上升,影响到经济发展同时又引发了新的金融债务违约风险。要实现经济复苏与经济重新起步的必然需要解决十余年来金融风险转嫁给民间消费带来的影响,唯有缓解因风险转嫁导致的通货紧缩才可以逐渐走出当前经济发展的困境,才可以最终解决金融债务风险不断产生的局面。显然,十年来金融风险转嫁而成生的痼疾很深,如不能马上转变这种风险转嫁模式,这种模式对经济与金融还将产生严重的不良后果。
以非集认定和逃废债方式清民间风险本质是任由风险变危害,摧毁的必然是难建易毁的社会诚信道德基础,丧失的是贵重的国民信任,破坏的是脆弱的金融信用体系。先秦徒木立信不惜重金代价,换取的是变法强国;而今为金融监管以非集逃废债转嫁清理金融机构风险,致使社会信用丧失,无疑于舍本逐末。
经济发展追求的目标不在GDP数值,而在结构均衡。失去经济结构的均衡,产生的经济危机与金融危机最终会导致社会危机。经济体是逐利的,逐利是发展动力。如何做到在发展中平衡结构,在结构平衡过程中使资金与资本间顺利转化,研究转化中的条件因素与控制办法,需要进行风险研究判断和管理。金融风险管理本质是用金融工具进行经济调节实现经济结构平衡。忽略经济结构单纯追求经济指标总量不利于预防止资金资产转化阻滞(金融风险),这种转化的阻滞就是金融风险,源自于经济结构失衡和发展失衡,最终影响就业消费与投资,造成经济危机,形成债务风险,转化成金融危机。
显然,我国自08年以来一直在进行金融风险转嫁,这种结果是牺牲民间消费换来的,由此也导致投资偏重,消费被削弱,不但投资与消费间失衡,投资内部也存在失衡。这种风险转嫁造成的民间资金流失,影响到民间消费,同时也造成了通货紧缩,通货紧缩对生产、消费、投资、就业均造成很大影响,对经济的破坏作用要大于通货膨胀。解决金灾,解决金融危机与经济危机,需要看清非集联席机制对经济、金融造成的严重影响,这种收割机制的存在已到了不得不进行转变的时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