申鹏:北大博士,送了半年外卖
自副处长送外卖的报道出来之后,一位北大博士的“外卖行业调查报告”也火了,他为了了解这一切,送了半年的外卖。
陈龙是北京大学社会学系博雅博士后,2018年,为了完成论文,他加入了北京一家外卖骑手团队,花了5个半月时间进行田野调查。
他好奇的是,几十万骑手如何在全国各个城市走街串巷,看似混乱却能做到井然有序。他的所有调查始终围绕社会学中的一个核心命题:资本如何控制劳动者,而劳动者又是如何反抗的?
这让我想起了《寻乌调查》。
送五个月外卖,比起送一天半外卖,又更进了一个档次,送一天半外卖,顶多会得到一些感性上的认识,会同情外卖小哥,会想着怎么帮助他们。
送半年外卖,那就是把自己完全融入到了这份职业、这个群体中,彻底理清楚平台、商家、系统、外卖骑手之间的关系,深刻认识到,这个矛盾其实是无法解决的,在算法主导的规则下,外卖骑手的生存环境不会变好,只会越来越差,优胜劣汰、弱肉强食、内卷到极致。
“算法”驱使着每一个外卖骑手用更短的时间、抄更近的路、接更多的单、冒更多的风险去完成“任务”。
平台用“人肉”去投喂计算机和算法,然后根据这些内卷之王们的大数据,制定出更苛刻的算法规则去压榨更多的“内卷之王”。
这位博士的论文写得极好,摘两段大家看一下:
外卖平台上最早送一单要一个小时,后来大家都在抢,谁能突破30分钟大关,最后他们现在能达到28分钟。压缩了那么多时间,一方面是技术上有更新,但这毕竟是很少的,因为计算机运算能力很强,它节省也就是几秒钟。于是你看到大部分节省下来的几十分钟时间,是靠骑手。
平台有自己的一套游戏规则去管理骑手,比如庞大的数据库,还有用游戏等级给骑手划分标准,从青铜、白银、黄金到星耀骑手,鼓励骑手多接单,一级一级往上升。骑手也有“自发游戏”。
骑手找近路节省的时间原本是可以用来休息或者跑更多订单的,但由于系统敏锐的“数据控制”,它能很快根据骑手的轨迹更新路线,最后可能就导致原先的30分钟变成25分钟。平台推着骑手去找捷径,找到了之后,我按你的新捷径来设计标准。
你会发现技术的进步好像并没有让人生活得更好,科技的便捷是永远赶不上甲方的需求的,当你完成了现在的任务量,永远会有不断涌现的新需求。它在不断地把人陷入内卷的道路当中。
在马克思看来,资本在生产当中投入的时间越多,在流通环节投入时间越少,资本增值就越大。从这个角度讲,平台只能是希望流通过程越短越好,最好是菜刚做出来就能马上送给你,恨不得你在家尝到的跟你在饭店尝到的是一样的体验,你就愿意花很高价钱买它对吧?所以这本质上是符合资本积累的逻辑的,最终的趋向就是他们会越跑越快。
互联网平台比任何一个时代的工厂、商场、企业、个体户小作坊都冷酷无情,所有人面对的不再是人,而是冷冰冰的机器和代码,一切的价值指向都是“用最少的时间、最低的成本、赚最多的钱”。在这个价值体系中,“人”是不重要的。
更可怕的是,平台看起来并没有强迫他们、压榨他们,一切都是“自愿的”。
陈龙说,“我后来研究,他们是不是真的具有自主性,是不是真的很自由?”他发现,这些外卖骑手其实是没有自由的,他们也没有办法真正反抗,因为他们都是零星的个人,追求的都是自己的利益,根本没有办法对抗算法和平台,反而会被算法和平台推着走。
这位博士工作做得非常细,对问题研究得也很深刻,自己亲自实践半年,掌握一手资料得出来的结论,比道听途说来的,要科学得多,这才是真正的社科学者做研究的态度。
教员说过:“如果一个人只知背诵马克思主义的经济学或哲学,从第一章到第十章都背得烂熟了,但是完全不能应用,这还是不能算理论家的。我们所要的理论家是什么样的人呢?他们能够依据马克思列宁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正确地解释历史中和革命中所发生的实际问题,能够在中国的经济、政治、军事、文化种种问题上给予科学的解释,给予理论的说明。我们要的是这样的理论家。”
再完美、再伟大的经济学、社会学理论也是要与时俱进的,马克思并不知道“大数据”、“算法”这些新型压迫工具,列宁也不理解什么是“被系统奴役”,教员那个时代,也没见过“互联网地主”……所以,理论会滞后,但实事求是调查研究的方法,永不落伍。
无论你承不承认,山就在那里,只认识了问题,调查研究了问题,还是不够的。
愚公移山,不能靠和山讲道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