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大钊:革命还是上学? ——《觉醒年代》观后感之二


  李大钊同志,中国共产主义的先驱、伟大的马克思主义者、杰出的无产阶级革命家、中国共产党的主要创始人之一。

  这样一代伟人是如何走上革命道路的呢?了解和学习李大钊同志的有志青年时期的历史,对于当下的青年更好的为共产主义奋斗意义非凡。

  李大钊同志1889年出身于河北的普通农家,那时旧中国已是风雨飘摇,就像一条破船随时可能沉没,而百姓生活更是水深火热。虽出身偏僻,但是少年求学时的李大钊已能够感受到民族危机。他心系国家和人民,努力求索救国救民之路,这是他走上无产阶级革命道路的基础。

  1907年,李大钊考取天津的北洋政法学校,这是一所专科学校。虽然学业繁重,但是六年的学习使李大钊打下了很好的基础。学校管理严苛,学生备受压制,因为学生在食堂吃饭和厨师要酱油而引发“酱油风潮”,学校领导说学生要起义,报了警,引来大批官兵把学校团团包围,导致八名学生被开除。

  更为重要的是,李大钊在这六年里成长为一名革命的民主主义者。在校期间,他经历了清朝覆灭民国建立这样改朝换代的大事,整个社会极其动荡,学校也不例外。李大钊积极参与学生运动,支持革命。1912年冬,为了宣传共和,他开始筹办报刊并加入了社会党。

  本来辛亥革命成功,国内革命形势大好,不料胜利果实落到了北洋军阀手里。多少人寄予光明希望的民国上空笼罩着黑暗和乌云。1913年孙中山发动的“二次革命”失败后,袁世凯大肆反扑,屠杀革命党人,孙中山、黄兴等人被迫再次流亡国外。

  山河依旧,不少革命者陷入消沉与迷茫。李大钊同样如此,社会党领袖被杀,他在北京创办不久的报刊也难以为继,他沉痛地写道,“一事无成嗟半老,沉沉梦里度春秋”(领袖也有过迷茫的时候啊)。该何去何从呢,救国的良方是是什么呢?

  革命低潮,这是每一个革命者都会遇到的问题。有人消沉了,甚至绝望自杀;有人堕落了,与反动派同流合污;有人做了逃兵,回归主流……还有人在苦苦摸索……

  迷茫中的李大钊遇到了一个机会,那就是学校在选拔优秀毕业生赴日留学。由于李大钊成绩优异,所以被推选赴日留学。或许那里有救国救民的良方呢,于是李大钊辞别妻儿东渡日本,在日本度过了三年的求学生涯。

  这个无奈之举看似无关紧要,但是对于李大钊转变为马克思主义者、对于中国无产阶级革命的发展都有重要的意义。假设李大钊当时没有东渡日本求学,他接触马克思主义的时间不知道会晚几年;他可能见不到流亡日本的辛亥革命领袖,其中包括日后推荐他担任北大图书馆馆长的章士钊……

  如果是这样的话,那么在十月革命胜利之后,他或许写不出《庶民的胜利》等文章。他没法在北大就职,那个从湖南来的年轻人接触共产主义思想又不知道会是在什么时候。没有他大力传播马克思主义,中国共产党成立或许也得推迟几年。

  历史是必然性和偶然性的统一,领袖人物的抉择在一定条件下会影响历史的进程。

  在革命的低潮期、在敌我实力悬殊的时候、在革命道路尚不明确的时候,革命者应该怎么办?

  有的人悲观失望,对革命失去了信心;有的人急躁冒进,迫不及待地想打倒反动派,结果却使自己遭到不应有的损失。而最佳方案则应该是提高自己的水平,总结经验教训,积蓄力量,摸索道路,以待再战。尤其不能急躁冒进,方向错了,再努力也是无用功,甚至可能引火烧身。

  1914年,李大钊考入早稻田大学政治本科,开始了新一轮的学习。他认真钻研当时的政治,研究各国的历史,着重探讨经济方面的问题,以及努力学习英文和日文。但国内局势的发展使他时时牵挂,他经常参加一些宣传和抗议活动。当年,他写下针砭时弊的《风俗》一文,将当时中国的腐朽描写得淋漓尽致。

  可见他虽求学东洋,却仍心系中华。

  1915年,袁世凯和日本签订了“二十一条”,消息一出,天下哗然。在日的革命留学生纷纷抗议,大家推举李大钊起草一份向全国人民发出的通告。他花了几天功夫,写下了含着血泪的《警告全国父老书》,呼吁大家团结一致救国。

  由于积极参与政治活动,有时难免会耽误学业,也引起了学校的警惕。年轻的大胡子也有着这样的困扰:革命还是上学?回国轰轰烈烈的干它一场多好。

  的确,革命和上学(或者)工作,有时是矛盾的。但需注意,我们每个人都不能生活在真空中,无论做什么,首要的是解决吃饭问题。学习不是做分数的奴隶,一方面要学习革命理论知识,诸如政治、经济、法律、历史、哲学等内容。

  另外一方面也是获取文凭,以便更好的在社会谋生。列宁说过,职业革命家,整个布尔什维克党也就几个人,绝大多数党员还是得自己养活自己。

  比如陈独秀办《新青年》,没有钱,没有人出版发行,光有热情和理论也办不成事。所以,学习是为着我们能够更加持久和有效的参与革命服务的,二者并不矛盾。

  从学校提桶跑路容易,甚至还可以获得一个同旧世界“决裂”的好名声,但走出校门之后怎么办,却是需要深思熟虑的。学生在校确实处处受到钳制,但是为了求的生存,却只有忍耐,如果这点憋屈都忍耐不了,还能做得了什么事呢?

  如果李大钊在北洋政法学校是一个学渣,或者跑路了,他还能抓住赴日留学的机会吗?你想想那会是多么严重的历史后果。

  当然,如果是革命的高潮时期,各方面工作急需人才,那就不能稳坐图书馆,而是要果断的投入到实际的斗争中去了。个人的前途同整个共产主义事业的成功相比是微不足道的,这个时候我们要能够做出果断的取舍。

  李大钊就是这样。1916年,袁世凯已经称帝,各地反袁活动如火如荼,李大钊放弃近在咫尺的早稻田大学文凭,回国参与斗争了。

  以后的事情,就不必多说了。

  红色卫士

  2021年2月19日

「 支持红色网站!」

188金宝搏体育官网

感谢您的支持与鼓励!
您的打赏将用于188金宝搏体育官网日常运行与维护。
帮助我们办好网站,宣传红色文化。
传播正能量,促进公平正义!

×
赞赏备注
确认赞赏

评论(共3条)

大家都在看

热评文章
热点文章
热赞文章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