郝贵生:从否定“劳动价值论”推出否定《资本论》给我们什么启示?


图片

  近日朋友发来一段约3分钟的小视频,视频是一海归经济学老师给大学生讲对于《资本论》评价。主要观点首先是讲他自己曾经在人民大学学过一年马克思的《资本论》,后到美国再次听过《资本论》课,因为美国大学什么都可以教,也可以开设反对资本主义的马克思的《资本论》课。美国在学术研究上只要是人类思想的结晶,大家都有平等的机会。不会“焚书坑儒”、“罢黜百家,独尊儒术”,所以才有美国的文化、思想的繁荣。然后他就谈到对《资本论》的评价:一是他认为《资本论》的理论基石是劳动价值论,而劳动价值论的发现者是资产阶级经济学家李嘉图,而李嘉图又是继承了亚当·斯密的劳动价值论。二是他认为,劳动价值论只是在极端的情况下成立。当代经济发展证明劳动价值论根本不成立。三是他由此推论,既然劳动价值论是《资本论》的基石,由此逻辑地推论出《资本论》的结论也一定不成立。如资本有机构成论 、剥削率不断提高论、利润率不断下降论、阶级斗争、暴力革命论等都是错误的。他给学生说要推荐几本书,但这几本书都太数学化了。(视频到此为止)

  这位“海归者”以美国大学可以讲《资本论》就主观断定美国是一个真正讲学术自由、思想文化繁荣的国家。这一认识不仅观点错误,立场也错误。它违背了国家和社会意识形态的阶级性的马克思主义观点,大量事实也能够证明美国绝对不是这样一个国家。该论点不是本文讨论重点,不再赘述。笔者这里着重与该教师讨论的是对马克思《资本论》的评价问题。

  马克思的《资本论》自1867年问世以来,围绕他的科学性的争论始终没有停止。实践是检验真理的根本标准、最终标准。150多年的资本主义发展史和人类社会发展史已经充分证明其科学性。但资本主义还没有灭亡,那么反对《资本论》的声音就始终没有停止。不仅美国等西方等资本主义国家的官员和学者批判《资本论》,中国当今思想理论界包括经济学家直接间接反对和歪曲《资本论》的论调始终也没有间断。关注思想理论界特别是经济学界的同志们都熟悉了解这一点。该视频中的这位“海归者”视频尽管没有直接透露其具体姓名、身份和就职单位,但也是是一位在国内名牌大学受过高等教育又受过西方国家洗脑的理论学者。据朋友说,也是国内一位知名学者和经济学家。《资本论》作为马克思的巨著也是人类思想文化和经济学理论的巨著,无论论证其科学性还是荒谬性,都不是简单几句话和一篇文章完全能够讲清楚的。该“海归者”想依靠他的这几句简单推理证明《资本论》是错误的也是枉然的。但该段视频反映出这位“海归者”的一种思维方法,即借口“劳动价值论”的错误推理出《资本论》的科学结论即资本主义必然灭亡、社会主义必然胜利也是错误的。这实质是他整个视频的错误要害。笔者虽然不是经济学理论的专业学者,但对马克思的《资本论》也有些研究。同时,该“海归者”的推理方法在思想理论及经济学界有一定的代表性和普遍性。笔者结合自己对《资本论》的学习研究反驳这位“海归者”的逻辑推论。

一、马克思的“劳动价值论”与亚当·斯密、李嘉图的“劳动价值论”的本质区别

  这位“海归者”的这段视频也讲出了两个基本事实:一是劳动价值论确实是《资本论》的基石。二是《资本论》确实与李嘉图、亚当·斯密的劳动价值论有直接的联系。但“海归者”忽略了一个基本事实,那就是《资本论》是批判地继承了李嘉图、亚当·斯密的劳动价值论,而不是简单照搬。前二人的劳动价值论有重要的合理性及理论意义,但却有不完善和不足之处。但不等于马克思的“劳动价值论”也有不完善、不足之处。那问题在于马克思的劳动价值论与李嘉图、亚当·斯密的劳动价值论有什么本质区别呢?这就是本文论证的重点。

  亚当·斯密作为著名的经济学家研究经济现象,必然涉及资本主义社会的商品及其交换现象。他首先揭示这种交换根源的的最重要之点就是发现了商品的二重性即商品的使用价值和交换价值。他说:“价值一词有两个不同的意义。它有时表示特定物品的效用,有时表示占有某物而取得的对于他种货物的购买力。前者可叫做使用价值,后者可叫做交换价值。”(亚当·斯密《国民财富的性质和原因的研究》,《资产阶级古典政治经济学选辑》,商务印书馆,1979年,第308页)其次揭示商品的交换价值都是劳动创造和决定的,“劳动是一切商品的交换价值的真实尺度。”(同上)再次,揭示价值形式的发展过程和货币的支付和流通手段等职能。斯密的这种认识无疑对商品实质的认识是一个极其重要的进步。对马克思认识资本主义经济现象尤其是商品现象以极大的启发。但马克思绝对没有停留在亚当·斯密的这种认识上,他逐渐发现了这种“劳动价值论”的缺陷和不足,如把商品交换的根源归结为人的自私本性。停留在对交换价值的现象认识上,没有揭示交换价值背后的东西。把商品交换的关系只是看做物与物的关系。没有对创造价值的劳动进行二重性分析。没有揭示价值形式发展的完整过程和货币的本质。把商品交换看做人类永恒的社会现象。马克思指出其要害是没有揭示劳动的本质及二重性:“古典经济学在任何地方也没有明确地和十分有意识地把体现为价值的劳动同体现为产品使用价值的劳动区分开来。”(《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23卷,人民出版社,1972年,第97页)斯密、李嘉图“也不善于区别具有二重表现的劳动的二重性质”。(同上)

  马克思批判地继承了亚当·斯密的劳动价值论思想,其与斯密的劳动价值论是有本质区别的。

  第一,商品的实质是用来进行交换的劳动产品。商品经济不是社会的永恒现象,而是是历史发展的产物。其产生条件一是私有制和私有观念的产生,二是生产力进一步发展,三是出现社会分工。

  第二,商品的二重性是使用价值与价值,交换价值只是商品价值的外在表现形式,即商品的价格。商品的使用价值体现的是商品的自然属性,商品的价值体现的是商品的社会属性。

  第三,不仅商品具有二重性,劳动也具有二重性即区分为具体劳动和抽象劳动 :具体劳动创造使用价值,抽象劳动创造价值。这一点极其重要,马克思也把它看做与斯密等人的劳动价值论的最根本的区别。马克思说:“商品中包含的劳动的这种二重性,是首先由我批判地证明了的,这一点是理解政治经济学的枢纽。”(同上,第55页)劳动还区分为私人劳动和社会劳动:商品生产者首先是私人劳动,其生产的目的是他人和社会,商品交换实现后,其劳动的社会性体现出来 。

  第四,商品的价值包括质的规定性和量的规定性,商品的质的规定性是凝结在商品中的人类的一般劳动,商品的价值量是由生产商品的所耗费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的。

  第五,商品的价值形式经历了简单价值形式、扩大价值形式、一般价值形式和货币价值形式。货币的实质是固定充当一般等价物的特殊商品。货币作为特殊商品也是使用价值与价值的统一,货币的使用价值即货币的基本职能:价值尺度、流通手段、储藏手段、支付手段和世界货币。货币的价值是抽象劳动的凝结。商品生产者占有货币意味着自身的劳动得到了社会的承认,也表明货币的来源途径手段是自身的劳动。货币一经产生,就获得了与普通商品不同的相对独立形态。商品的内在矛盾转化为商品和货币的矛盾。

  第六,商品交换以价值量为基础,按照等价交换的原则进行交换。价值规律贯穿于整个商品经济,既支配商品生产,也支配商品流通。价值规律的表现形式是商品的价格围绕商品的价值自发波动。价值规律的作用一是自发调节生产资料和劳动力的在生产部门的分配比例。二是自发刺激社会生产力的发展。三是自发调节社会收入的分配。

  第七,资本主义社会出现的商品拜物教现象是把商品交换只是看做物与物的交换,在实践中表现为疯狂地崇拜和追求作为物的商品。其根源就是没有从劳动的抽象劳动与具体劳动、私人劳动与社会劳动的对立统一角度认识商品交换的本质实质是人与人的关系,是人与人的劳动的交换。这种商品拜物教在商品社会中还表现为拜金主义。正如《共产党宣言》中所说:“资产阶级在它已经取得了统治的地方把一切封建的、宗法的和田园般的关系都破坏了。它无情地斩断了把人们束缚于天然尊长的形形色色的封建羁绊,它使人与人之间除了赤裸裸的利害关系,除了冷酷无情的“现金交易”,就再也没有任何别的联系了。……资产阶级撕下了罩在家庭关系上的温情脉脉的面纱,把这种关系变成了纯粹的金钱关系。”(《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人民出版社,1995年,第274页)

  马克思之所能够在继承亚当·斯密及李嘉图的劳动价值论的基础上提出与其有本质区别的新的劳动价值论的深层次理论根源是因为马克思掌握了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这种崭新的世界观、历史观,特别是唯物史观的劳动观点。马克思在《资本论》运用唯物史观的劳动实践的观点,运用唯物辩证法的矛盾分析的观点、从现象到本质的观点、唯物史观的历史发展及其客观规律的观点、人的本质人性观点。亚当·斯密和李嘉图没有唯物辩证法和唯物史观的指导,虽然提出“劳动价值”的观点,但不可能对“劳动价值论”做出科学的解读。没有马克思的劳动价值论,也就不可能揭示货币的本质、剩余价值的本质、资本的本质、资本主义的本质。所有马克思把劳动二重性为本质特征的劳动价值论思想看出理解他的《资本论》的枢纽,看做整个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基石。否定马克思的“劳动价值论”,也就是根本否定了《资本论》的全部科学结论。

二、用否定“劳动价值论”推出否定“资本论”的错误要害是什么?

  这位“海归者”以“劳动价值论”不成立推论出“资本论”的科学结论也不成立。用形式逻辑的三段论表述其推论模式即大前提:劳动价值论是《资本论》的基石,小前提:劳动价值论不成立。结论“资本论”也不成立。在这个三段论中,大小前提如果是正确的,结论也必然是正确的,符合三段论推论法。但问题在于这三段论推理过程中,小前提是错误的。那么按照三段论推理规则,那么就不能推出《资本论》的结论也不能成立。那么整个推理的要害就在于马克思的“劳动价值论”是否是科学的。

  这位“海归者”的错误有两点:一、马克思《资本论》的理论来源确实包含亚当·斯密、李嘉图的劳动价值论,但作为《资本论》的基石的“劳动价值论”不是亚当·斯密、李嘉图的的“劳动价值论”,而是建立在唯物辩证法和唯物史观基础上的马克思的“劳动价值论”。不能因为前者的“劳动价值论”有不足、错误而与马克思的“劳动价值论”混为一谈,通过否定前者的“劳动价值论”而否定马克思的“劳动价值论”,再否定整个《资本论》。二、马克思的“劳动价值论”按照这位“海归者”的逻辑,只是在极端的情况下才成立,一般情况下,当代世界经济发展形势证明其根本不成立。因为只是一小段视频,不得知这位学者究竟怎样依据当代世界形势论证马克思的“劳动价值论”不能成立。但据笔者了解到的国内外学者否定马克思“劳动价值论”的几种错误观点即资本价值论、效用价值论、知识价值论等的共同的思维方法是;一是他们的阶级立场是错误的,是站在维护资本主义私有制的的立场上,也就不可能肯定马克思的“劳动价值论”。二是他们的历史观是错误的,他们不可能真正理解建立在唯物史观基础上的马克思对科学的“劳动观”的解读,用直观的、肤浅的形而上学的、唯心主义的“劳动观”解读马克思的作为历史发展中最终起决定作用的物质生产活动的内涵极其丰富的“劳动观”。三他们不懂得唯物辩证法的一般与个别的关系,用一种时代和特定条件下个别形式的具体“劳动”取代马克思的作为人类脑力和体力共同支出的一般意义上的科学的“劳动观”。这位“海归者”的阶级立场是错误的,因为视频一开始,他就断定美国是一个真正讲学术自由、思想文化繁荣的国家,也就是美国是他心目中最理想美好的国家。如此立场他就不可能肯定马克思的“劳动价值论”。他必然从否定马克思的“劳动价值论”最终否定《资本论》资本主义必然灭亡、社会主义必然胜利的科学结论。以此论证以美国为代表的资本主义经济和政治制度的至善至美性和永恒性。

三、从否定“劳动价值论”发展到否定“资本论”的论证方法及错误结论给我们的启发是什么?

第一,研究社会科学现象特别是经济现象首先必须站在马克思主义和无产阶级立场上认识问题。学习研究马克思主义,首先就必须学立场?什么是立场?《共产党宣言》讲到“两个绝大多数与两个少数的对立”,也就是代表大多数人民群众根本利益与代表少数人利益的根本对立。在当今资本主义私有制还存在的条件下,马克思主义、共产党人代表的就是绝大多数人的根本利益。反对马克思主义、维护资本主义剥削制度就是代表和站在少数人的利益。社会科学领域内的认识是有阶级性的。立场问题也是世界观,人生观问题。搞社会科学研究必须阶级立场坚定、鲜明。这就是毛主席为什么强调知识分子的世界观改造。毛主席在《延安文艺座谈会的的讲话》一而再再而三地强调这一问题,可是当今相当多的领导和知识分子就是听不进去。教育改革中也不讲这一问题。如此之多立场有问题的知识分子搞科学研究究竟能够研究出什么有价值的东西呢?

第二,研究社会科学现象必须老老实实、认认真真读马列著作,真正搞懂搞清楚其精髓和内在逻辑联系。按照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任何一种理论、学说形式上是主观的。但一经产生之后,对于学习者、研究者来说,也具有客观性。不能为学习者和研究者任意地解读。马克思《资本论》作为人类思想发展史的巨著更是如此。我们读书或研究其著作,首要的要求就是按照《资本论》自身内在的逻辑联系、科学概念推演过程把握起灵魂和精髓。所以从这个角度说,我们必须老老实实读马克思主义原著。恩格斯就说过,希望读者根据原著来研究这个理论,而不要根据第二手资料来研究。这位“海归者”仅仅凭他在人大和美国听过两次《资本论》的课程,就主观武断马克思的“劳动价值论”不科学,因而《资本论》也不科学。这绝对不是一个严谨的学者的科学态度。

第三,真正理解掌握马克思的“劳动价值论”思想。这位“海归者”也承认“劳动价值论”是马克思《资本论》的基石,所以要害就在于是否真正理解马克思对“劳动价值论”。而只有理解唯物史观的“劳动”的科学含义,理解“劳动的二重性”原理,才能理解马克思的“劳动价值论”的科学内涵,才能理解马克思说的其“劳动二重性”原理”是理解他的整个《资本论》的枢纽,也只有理解“劳动价值论”,才能理解货币的本质、资本的本质、剩余价值本质规律以及整个资本主义运行的基本过程和规律,理解资本主义产生、发展和最终灭亡的规律。所有学习研究《资本论》者必须搞懂搞清楚马克思“劳动价值论”的科学含义及其在整个《资本论》中的价值。

第四,读《资本论》必须读懂马克思的唯物辩证法理论。马克思主义的所有基本著作都贯穿科学的方法也就是唯物辩证法理论。《资本论》更是如此。马克思《资本论》《第二版跋》中就特别指出了他批判继承了的黑格尔辩证法在他的全书中的极其重要作用。列宁强调读《资本论》必读懂辩证法,尤其要读懂被马克思改造了的黑格尔唯心主义辩证法。为此列宁深入研究了黑格尔的《逻辑学》等著作,如列宁所说,不懂得《逻辑学》就不懂《资本论》 。列宁真正理解掌握了马克思的唯物辩证法,才真正读懂《资本论》。才在《资本论》基础上,经过对资本主义发展到帝国主义阶段的大量现实资料基础上,写出了《帝国主义是资本主义的最高阶段》一书。为俄国十月革命提供极其重要的理论依据。我们今天读《资本论》也必须真正理解掌握唯物辩证法理论。

第五,理解掌握《资本论》的最伟大贡献是发现和阐明了剩余价值学说。“劳动价值论”在《资本论》中是“枢纽”作用,但不是核心。核心是“剩余价值学说”。前者是为后者服务的。恩格斯把马克思的理论贡献概括为两点:一是唯物史观,二就是剩余价值理论。因为《资本论》就是揭示“资本”的本质,而“剩余价值”就是揭示资本的本质,揭示资本主义的本质,就是资本主义作为一个区别于奴隶社会、封建社会的特殊的私有制,如何利用对货币的占有来占有劳动者创造的剩余价值,揭示了资本家剥削劳动者的秘密,揭穿了资本主义社会所谓公平、平等的虚假外衣。这就是资本主义的本质。它既是资本主义之所以促进生产力发展和代替封建主义的内在源泉,也是最终导致其发展了的生产力与资本主义私有制的不可调和的内在矛盾,导致最终灭亡为社会主义代替的历史必然性。马克思时代的资本和资本主义本性如此,今天距离《资本论》时代已经过去150多年了,资本和资本的本性丝毫没有改变,如果说改变的话,也是占有劳动者的剩余价值的形式有所改变。同时,由“资本”决定的建立在资本主义经济关系基础上的帝国主义国家的本性没有改变。帝国主义对世界人民的剥削、占有从最初的资本输出发展列宁时代的资本输出,再发展到今天的美元霸权。帝国主义对外侵略扩张就是“资本”本性的再现和延伸。今天以美国为首西方国家的的内外政策包括当今疫情的表现及对中国的栽赃、污蔑、打压都可以从马克思揭示的“资本”的本性得到说明和揭示。“海归者”提出否定马克思的“劳动价值论”再否定《资本论》,实质就是否定“资本”的本性是剥削、压迫,否定帝国主义的侵略扩张的本性,为当代资本主义和帝国主义侵略扩张辩护和唱赞歌。这种人还能够在社会主义大学或其它部门为社会主义服务吗?

第六,深刻理解《资本论》与《共产党宣言》的内在的一脉相承关系,为共产主义奋斗就是为消灭资本主义私有制和与私有观念彻底决裂。《共产党宣言》是马克思主义的奠基之作,其最主要的贡献就是运用唯物史观揭示了资本主义的产生、发展和灭亡的过程,揭示了“两个绝大多数”、“两个必然”“消灭私有制”、“两个决裂”、无产阶级专政的基本原理。《资本论》实质是在《共产党宣言》基础上,从经济发展规律特别是从资本主义经济发展规律角度进一步揭示资本主义灭亡和社会主义胜利的历史必然性。但唯物史观并不意味着消极等待资本主义的自行消亡,而是依据历史发展的客观规律性通过实践的活动特别是通过阶级斗争消灭私有制、消灭阶级和最终实现共产主义。《资本论》的结论恰恰为无产阶级革命和无产阶级专政,为“消灭私有制”和“两个决裂”提供了更加坚实的现实和理论依据。所以《宣言》第四章结尾中说:“共产党人到处都支持一切反对现存的社会制度和政治制度的革命运动。”“共产党人不屑于隐瞒自己的观点和意图。他们公开宣布:他们的目的只有用暴力推翻全部现存的社会制度才能达到。让统治阶级在共产主义革命面前发抖吧。无产者在这个革命中失去的只是锁链。他们获得的将是整个世界。”(《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人民出版社,1995年,第307页)马克思的《资本论》的完成绝对没有改变《宣言》的基本思想。今天的中国共产党人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就是不忘《共产党宣言》的初心使命,不忘《资本论》的初心使命,不忘建立在《宣言》和《资本论》基础上形成的中国共产党一大党纲确立的消灭私有制、消灭阶级、实现没有剥削压迫的共产主义的初心、使命。在今年中国共产党百岁华诞之际,每一个中国共产党员都要认真学习研究掌握作为共产党人圣经的《共产党宣言》和《资本论》,为马克思恩格斯揭示开辟的人类“英特纳雄耐尔”道路和目标奋斗终身!

  (作者系天津师范大学教授、昆仑策研究院高级研究员;来源:昆仑策网【原创】修订稿,作者授权发布)

「 支持红色网站!」

188金宝搏体育官网

感谢您的支持与鼓励!
您的打赏将用于188金宝搏体育官网日常运行与维护。
帮助我们办好网站,宣传红色文化。
传播正能量,促进公平正义!

×
赞赏备注
确认赞赏

评论(共2条)

大家都在看

热评文章
热点文章
热赞文章
在『红歌会App』中阅读 ..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