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锡良:华为真的突围了吗?
华为新手机推出已有几月,华为许多电子产品也在正常销售,华为还不断介入新行业。这被看成是华为对美国制裁实现突围的一次重要转折,许多民间人士甚至认为中国已经在这场国际竞争中占据了主动地位。
然而,这种判断是否准确?
通过这几个月的观察和了解,个人认为,华为并未实现真正的突围。
在讨论这一问题之前,我们需要分析美国围剿华为围的到底是什么?
撇开一些细节不谈,基本上可以总结为两大重点:
一个是围剿技术;一个是围剿市场。
看华为是否已经成功突围,就得从这两个方面着手。
技术是否已经成功突围?
这又得从两个方面看:一是硬件;一是软件。
华为的硬件供应商,既有自己的,也有友商的,在数量层次上已经基本实现国产化。但这个国产化的技术层次到底居于什么水平?比如说芯片,14纳米可以量产,7纳米能量产吗?如果不能,说明顶端芯片仍然不能自主,国内不能自主,就意味着华为不能自主。外供不缺货,并不意味着随时不缺货。14纳米芯片能自主,是否就代表完全自主呢?也不能。因为目前国内的光刻机都为进口,并非自产,更高端的光刻机就更不能自产。
如果再上升到3纳米呢?随着信息技术应用产品的快速升级,对芯片的要求也在不断提高,这个过程要求所有高科技公司都必须实时跟上,你跟不上,那就从整体上慢慢落伍了,决不是国内看到的“稳定就好”,未来世界的技术迭代会经常让你措不及手。
如果芯片制造路线发生根本性转变,国内是否已经掌握或跟上?
国内也有多次报道某学校、某厂家出现了黑科技,说是完全颠覆了传统芯片制造技术,相信者还有不少。实际情况不太可能。如果有颠覆性可实现应用技术,信息行业的国际竞争早已经改变态势,中国决不会是现在这个被动局面。
AI是未来的竞争高地,中美比较又如何?英伟达的AI芯片主要基于GPU架构,通过不断优化和创新,在数据中心、边缘计算、自动驾驶、机器人等应用领域具有极广泛的优势。亚马逊、谷歌、微软、阿里巴巴、腾讯等都采用了英伟达的AI芯片作为其云平台的AI加速器。华为海思、寒武纪、燧原、地平线、比特大陆等企业何时能赶上?
华为的软件优势从国内看目前被锁定在鸿蒙系统。
从鸿蒙系统诞生这件事情本身看,对中国而言肯定非常重要,有,比没有要强很多,有,就可以继续进步,没有,你连保底的机会都没有。
但是,如果要实现对美国制裁的突围,光只是有还远远不够,因为它的最终目标还是需求端的用量,没有用量,就没有生态,没有生态,就没有前途,除非战时状态,一个没有生态的系统在和平时代是撑不长久的,时间久了,即使是国内厂商也会离它而去,更别说国外。
鸿蒙的生态建设到底如何?
国内仍很艰难,部分大的友商并未全情配合,国外就更加孤立。与主流系统相比,鸿蒙在国际上可能只是比空白强一点,未来的国际化生态之路还极其漫长。
无论从硬件看还是从软件看,华为技术最大的现状是:局限在国内,无法国际化。
当某种技术无法国际化时,说明该技术还没有达到国际上非用不可的高度,它是可选择性技术,甚至可能是稍微落后的技术。
人类没有电脑的时候,谁先做出电脑,没有任何国家有能力制裁这个商家,因为渴望购买的国家会突破所有围剿去采购。当人类最早出现手机时,谁能阻挡得住第一个厂家的销售?不过,当后来者超越了前者后,第一个又变成了可选择性。
华为的软硬件技术,现在就处于一种“可选可不选”的状态,在制裁高压下,它不能成为突围的资本,它需要有新的超越资本。
再说说市场。
任正非先生曾经说过,华为赚钱的目标是世界而不是国内,华为必须以赚外国人的钱为主。美国制裁华为之前,他的话是符合事实的,华为利润是全球利润。美国制裁之后,形势一步步改变,华为的海外市场不断萎缩,大部分市场已经拱手让出,华为慢慢变成了“中国市场的华为”。
这还只是问题的一个方面,华为被限制的不只是前端的通信产品,而且包括终端产品,这就逼迫华为全面转向国内,当产品的技术端被制裁后,转向国内市场又产生了一个连锁反应:非高端技术的内部竞争。用流行一点话讲,那就是内卷。
华为现在不只是通信产品的内卷,而且包括几乎所有的电子产品,现在又扩大到汽车业和传统产业,它不完全是全要素硬件竞争,也包含有相当多软件竞争。但是,这种竞争仍然是处在“国内水平”这个大平台之上,决非世界领先的平台上。
华为被卷入到国内全要素市场恶战,最直接的影响可能是导致部分企业失去竞争力。从目前看,只要有华为产品,从爱国的角度看,消费者更倾向于用它,从而限制了同类生产商的生存空间,即使不被美国制裁的企业也会因此而失去海外市场,它们首先是失败在国内,最后又传导致国外。
华为失去国际市场的一个长远影响是国际市场的失忆。培养一个市场需要很长时间,建立商业信誉又需要很长时间,一旦失去太久,这个市场就会对你失去记忆,要想重新占据,会付出超级成本,除非你拥有绝世武功。
综合看华为,华为销售总额的增长不能如实反映华为的困难,只能说明是全面出击的短时效应,它反映的不是质量效应。如果技术和市场都没有实现突围,我们绝不能认为华为已经实现对美国的突围,如果有错判,最后很可能造成井底之蛙的结果。
判断华为是否已经突围只有一个标志,那就是“世界性”。
一个世界性企业被围剿,反围剿成功的标志当然是再次成为世界性企业。
只要华为还没有达到这个标准,我就认为,华为还处在困难之中,并且这个困难还要维持至少五年以上的时间。
让华为突围,是不是只能靠华为?靠华为能实现突围吗?
华为的问题,本质上讲是中国在顶尖技术系统性未达到国际领先的问题,因为华为的产品并非华为独家提供。中国突围了,华为才能突围,这才是准确的判断。
华为突围,它的前提是中国在顶尖技术的硬件和软件上实现自主,并且这个自主还要能不受限于美西方,否则,在现行的西方主导模式下,华为几乎不可能重新找回国际市场。
中国该如何布局、攻关软硬件两大方向的突破性技术呢?
说到底还是要国家战略,政府必须坚定不移地支持信息产业,要把芯片产业和软件系统开发作为生死存亡的国家大事抓下去,不要被任何干扰所中断。
特别要提出地是,中国高校应该为解决卡脖子问题做出更大贡献。第二次世界大战,中国之所以打得那么狼狈,打得那样子不受大国尊重,有一个不可否认的事实是,中华民国的高等学校对武器装备制造与创新的贡献率为零,也是所有大国中教育为战争贡献率唯一为零的国家。今天,今后,不能再重蹈这个覆辙,中国高校的产学研政策要做根本性调整,唯如此,才能服务于国计民生。
不管是谁,无论业内还是业外,美国绝不会有取消最尖端技术禁令的那天,绝不会再有了。不但不会取消,形势正在变得更加严峻。
写于2023年12月5日星期二
【文/孙锡良,188金宝搏体育官网专栏学者,独立时评人。本文原载孙锡良新公众号“孙锡良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