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组建的中央社会工作部,如何重塑社会治理格局?

2023-10-31
作者:刘银喜 来源:上观新闻

  2023年3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党和国家机构改革方案》,提出组建中央社会工作部。社会工作的部署与安排,充分结合了时代发展背景,是对社会结构进行深刻剖析后呈上的时代答卷,将有益于全方位推进社会治理现代化。组建中央社会工作部将对社会治理产生怎样的影响?南开大学周恩来政府管理学院教授刘银喜日前在《国家治理》刊文,从政治引领、理论延展、实践指向、精神凝聚四个维度进行解读。一起来看。

政治引领:加强党的领导,夯实基层政权建设

  组建中央社会工作部是新时代加强党的全面领导的又一重大举措,有利于充分发挥党总揽全局、协调各方的核心作用,不断夯实基层政权建设,将党的领导充分落实到基层。基层社会治理现代化是国家治理现代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整个国家治理体系中占有重要位置,国家治理现代化离不开基层治理现代化,基层政权建设是实现基层社会治理现代化的有效手段,党的全面领导为基层社会治理现代化指明了前进的方向,更是基层政权建设的重要法宝。从组建中央社会工作部来看,夯实基层政权建设,要牢牢把握三个方面的发力点。

党的思想引领是巩固基层政权建设的鲜明旗帜

  基层政权位于国家政权体系的最下层,是离人民群众最近的地方,是推进基层社会治理现代化的基石,基层治理是否有效,直接决定着社会治安是否稳定,经济社会是否持续发展和繁荣稳定。思想建设是党的基础性建设,步入新时代,社会结构呈现出了新变化,在矛盾与冲突,创新与发展并存的社会中,加强基层思想引领,有助于将党的理论主张内化为人民群众的情感意志,牢筑社会意识形态,增强社会稳定性,将党的思想理论转化为社会治理过程的行动指南,凝聚各类社会组织的思想共识,推动基层社会工作有序开展,为构建中国式现代化的社会治理体系锚定方向。

党的基层组织是完善基层社会治理的战斗堡垒

  2020年6月29日,习近平总书记在主持中央政治局第二十一次集体学习时强调:“新时代党的组织路线为加强党的组织建设提供了科学遵循,为增强党的创造力、凝聚力、战斗力提供了重要保证。”基层党委、社区党组织要坚持党的路线不动摇,紧跟形势的发展要求,强化自身建设,发挥党建工作的重要作用。基层党组织是细胞,遍布于城乡发展的每一个角落。为完善城乡社会治理体系,推动社会治理高质量发展,基层党组织首先要向内发力,在社会治理过程中充分落实自身职责,做好群众服务工作,在思想上、政治上、行动上和党中央保持一致,在推进基层政权建设,加强基层社会治理现代化的过程中充分体现党的政治领导力,思想引领力,行动感召力。其次,基层党组织要夯实组织力量,通过提升自身党性意识修养,发挥先锋模范作用,吸纳各方力量,拓宽服务边界。在社会变革中,一些新组织如雨后春笋般涌现,如伴随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出现的新经济组织,改革开放后蓬勃发展的新社会组织等,引导新组织主动加入基层党建工作,能够填补社会治理过程中的空白点,为实现城乡社会治理现代化注入新活力。

党的路线方针政策是提升社会治理效能的行动指南

  在本次党和国家机构改革中,中央社会工作部统一领导国家信访局成为一大亮点,充分体现了党对社会工作的高度重视,将人民群众的诉求放在心上,牢牢把握了群众路线。

  群众路线是党的生命线,坚持群众路线的实质,是坚持把人民的利益放在首位,为群众谋幸福,实现执政为民。人民群众是社会治理过程中的实践主体和参与者,国家信访局的升格,拓宽了人民群众的发声渠道,及时主动听取人民建议,广泛进行意见征集,聚焦群众急难愁盼问题,将信访工作中的难点、痛点、堵点,逐一疏通和解决。真正实现“跑”在问题和风险前,减少社会冲突,增强人民群众的社会信任,推动社会工作的顺利开展,为基层社会治理增效能。

理论延展:树立大治理观,丰富中国式现代化价值意蕴

  历史的发展与时代变迁是社会治理观念迭代更新的底色,决定了社会治理理念的发展航向和理论体系,为社会治理理论体系的生成、演化与更新提供了源动力。谋大事者,常观大势,党的二十大报告着重强调了中国式现代化的价值内涵,深刻剖析了当前社会的结构变化,从中可以发现,社会治理体系的发展脉络与时代发展的基本逻辑并轨而行。中国社会治理现代化集历史逻辑、制度逻辑、理论逻辑、时代逻辑于一体,合乎逻辑地成为了中国式现代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并具有丰富的科学内涵与鲜明的时代特征。社会治理是一个复杂的系统性过程,其理论体系的衍生和发展绝不是孤立的,中国社会治理现代化的实现离不开对当下社会形态的充分认识。在中国式现代化的背景下,只有树立“大治理观”,才能在“大社会”背景下推动社会治理现代化步入高速发展的快车道。

以“大治理观”统筹推进社会治理现代化

  “大治理观”是从大局出发,将系统性、整体性的治理理念嵌入社会治理的全过程。组建中央社会工作部,充分体现出了大治理观背后蕴藏的结构性、动态性、灵活性的内涵特征。根据本次《党和国家机构改革方案》,机构改革与职能变化,并不是单一部门的结构调整,而是自上而下的结构性变化。机构的改革是从当前社会中存在的问题与矛盾出发,将具有相似工作职责的社会工作部门整合到一起,共同推进社会工作。

  在结构性的调整中,中央社会工作部在工作部署、统筹协调中,拥有绝对的领导优势,这将有助于形成有条理的、自上而下的工作体系,实现社会治理工作的高效推进。但是在新部门的工作运行中,各机构间相互融合需要一定的适应阶段,在磨合过程中应避免出现部门职能交叉,职责划分不清等现象,需要找到最适应职能有效、规范行使的机构组成方式。而“大治理观”背后的动态性特征,则是体现在基层社会治理与中央决策的双向互动中。基层社会中的问题多而复杂,小到社区里的车位争抢、邻里矛盾,大到基层公共服务体系的建设和发展。利益多样化的社会群体、愈加复杂化的社会问题、多重风险带来的不确定性因素等,加大了社会治理的难度。《党和国家机构改革方案》要求,中央社会工作部组建后,“城乡社区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建设、拟订社会工作政策等职责”划入其工作范围,并要求各地省、市、县级党委组建社会工作部门。地方社会工作部门将基层治理过程中发现的问题,逐级向上反馈,中央社会工作部将问题汇总分析,及时调整部门结构和权力职责分配,在循环往复的互动中不断调整社会政策,形成上通下达,一以贯之的动态工作体系。地方社会工作部门在开展社会工作、处理社会问题时也应注意工作的方式、方法,结合属地情况,从省域、市域、县域的实际情况出发统筹安排。

丰富中国社会治理现代化的价值意蕴

  组建中央社会工作部是中国社会治理现代化的具象化实践,中国社会治理现代化的发展,丰富了中国式现代化的价值意蕴。

  中国社会治理现代化是活力与秩序的统一。习近平总书记曾深刻指出:“社会治理是一门科学,管得太死,一潭死水不行;管得太松,波涛汹涌也不行。”要想推进中国社会治理现代化,就要从辩证统一的视角阐释活力与秩序的价值意蕴。

  活力代表着生命力、象征着希望,凝聚着力量。社会治理的活力是主体的活力。在资源丰富多样,技术迭代更新的现代化发展进程中,中国社会治理现代化需调动社会各类主体的创造力,释放其潜在活力,充分发挥各个阶层群体资源优势。在组建中央社会工作部的过程中,就强调通过党建工作的开展,“协调推动行业协会商会深化改革和转型发展”,为社会治理现代化注入活力。

  社会治理的活力是组织的活力。社会治理是一个复杂而庞大的系统工程,各类社会组织有着密切的内在联系,社会治理的组织活力迸发,需要社会组织间相互协调、相互配合,在竞争中相互学习,在改革中充分调动组织的积极性,以开放、包容的社会治理理念鼓励各类社会组织、团体持续创新,让社会活力充分涌流。

  秩序代表着规则,象征着稳定,规范着行为。社会治理的秩序,是从上到下行动的规范统一,是社会工作部署的多方协调,更是社会的和谐稳定。中国社会治理现代化的有序推进,是巩固现代化成果的有力保障,只有坚持活力与秩序相统一,保持活力与秩序二者之间的平衡之态,实现活而不乱、活跃有序的动态平衡,才能在新时代社会治理过程中更加有效地推进中国社会治理现代化向前发展。

  中国社会治理现代化是本土化与创新的共进。“中国式现代化是社会治理现代化发展的整体趋势”,社会治理现代化沿着中国式现代化的车辙前行,并将中国式现代化的抽象理念赋予社会实践进程之中。中国社会治理现代化,是结合中国国情与时代发展脉络,充分剖析社会结构变迁后,推动社会治理发展的必由之路。中国社会治理现代化是对西方现代化的扬弃超越,绘就了社会治理现代化的新图式,具有坚持人民至上,推动共建共治共享,保持社会治理重心持续下移、增进民生福祉等本土化特征。与此同时,为拓展社会治理现代化的价值内涵,我国不断加强和创新社会治理的体制、机制。运用民主协商、多元协同,技术支持等工具打造了“人人有责、人人尽责、人人享有的基层治理共同体”,组建中央社会工作部就与构筑社会治理共同体的理念一脉相承,将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治理体制、机制优势转化为社会治理效能。

实践指向:坚持守正创新,构筑社会治理新格局

  坚持守正创新,既是对过去之路的历史回望,也是对未来发展的时代展望,为社会治理实践指明方向。组建中央社会工作部既吸收了社会治理改革路上的经验,又遵循了新时代的发展方向。回望社会治理的历史进程,从新中国成立初期的多元分散的社会治理结构,到改革开放后市场-政府的二元结构,再到如今“一核多元”“共建共治共享”的现代化社会治理模式,组建中央社会工作部是新时代背景下,基于社会新形态做出的动态调整,铸就了时代发展同向而行的社会治理新格局。未来,中央社会工作部还应从以下几个方面重点入手,进一步巩固和发展社会治理新格局。

以法治筑基石,构筑社会治理新格局

  法律是社会发展的根基,法治是社会治理现代化的有力保障。根基不牢,地动山摇。中央社会工作部在开展工作过程中,要树立底线思维,坚守法律底线,推进社会治理法治化。首先,在开展城乡治理的过程中,要注重法治化管理,推进基层社会治理精细化发展。立法过程要倾向于实用化,以便于操作为精神指引和质量标准,提升解决实际问题的实效性和可操作性,以法治规范城乡居民个体行为,以法治带动城乡基层社会治理效能。其次,在开展信访工作过程中,要善用法治方式破解难题,引导社会成员合法行使自身权利、培育社会成员依法化解矛盾的法治意识。再次,针对出现的各类新社会组织,应加快新领域的立法工作,适应新业态的发展趋势,补齐监管漏洞,为构筑社会治理新格局奠定良好基础。

以智治促创新,构筑社会治理新格局

  “智治”是通过信息化、智能化,推动社会治理体制机制、组织架构、治理方式、手段工具优化变革的重要方式。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和技术水平的不断攀升使“智治”在社会治理中的作用日益凸显。将“智治”嵌入社会治理的系统过程是提升基层治理效能的突破口。在基层社会治理的数字化改革中,要注重“整体智治”。“整体智治”强调政府通过广泛运用数字技术,推动治理主体之间的有效协调,实现精准、高效的公共治理。中央社会工作部在未来的工作中,要善用数字赋能社会治理,将数字化发展思维贯穿于各主体、各部门之间,借助先进技术搭建汇聚多元主体的数字管理平台,开展党建活动。构建民情民意收集平台,拓宽人民群众的发声渠道,及时掌握社情民意,增强风险预警的敏锐性,做好预判工作,推动信访工作的高质量发展。充分发挥数字赋能作用,引领社会组织参与基层社会治理,持续创新治理方式,完善治理体系、提升治理能力、助力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

精神凝聚:以人民为中心,鼓励多元主体参与社会治理

  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指出,我们要“始终保持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始终接受人民批评和监督,始终同人民同呼吸、共命运、心连心”。人民是精神力量的创造者,人民群众的精神凝聚,是构建社会治理共同体的力量之源,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为推进社会治理现代化提供了根本遵循。组建中央社会工作部,鼓励各社会主体参与社会治理,有助于加快构建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共同体,推动国家治理现代化进程。

职能整合中始终贯彻以人民为中心的社会治理理念

  原隶属于中央精神文明建设指导委员会办公室的全国志愿服务工作在本次改革后由中央社会工作部负责,这充分体现了志愿服务在未来社会工作中的重要性。作为推进基层社会治理的重要手段,志愿服务工作的开展有助于将“奉献、友爱、互助、进步”的志愿服务精神融入社会工作,增强服务供给能力,加快社会公共服务高质量发展。为更好推进中国社会治理现代化,在组织层面,要不断健全志愿服务的组织机制,培育专业的志愿服务队伍,统筹协调志愿服务人员,对志愿服务人员进行专业化、法治化、制度化、社会化的人才培训,吸纳有知识、有素养的青年一代志愿者,为社会工作注入新鲜血液,实现人力资源的高效能转化。在技术层面,充分运用互联网、大数据、区块链等新技术,不断强化科技对志愿服务的支撑作用,实现数字赋能志愿服务,构成“志愿服务+”等新模式,以数字技术驱动志愿服务高质量发展,助力社会治理数字化、精细化发展。

机构改革中贯穿多元主体参与的社会治理机制

  人民是历史进程的见证者和参与者。我国当前的社会治理模式转型是一个多线程改革的复合体,涉及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到“五位一体”均衡发展政策目标下的政府运行机制优化过程,以及在开放、流动的社会形态下塑造中国特有的党委、政府、社会力量多元合作治理结构的历史进程。基于当前社会治理的发展进程,仅依靠单一力量的社会治理模式已无法适应新时代的发展节奏,充分调动多方力量参与社会工作,实现多元主体协同共建是推动社会治理高质量发展的最优解。

  本次机构改革后中央社会工作部将引导混合所有制企业、非公有制企业和新经济组织、新社会组织、新就业群体的党建工作。如何发动群众,引导群众,组织群众,凝聚群众是未来社会工作部的一项工作关键点。非公企业是吸纳就业,增加税收的重要来源,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中占有重要地位。但相较于公有制企业,其党建工作的开展缺乏有效的引导,存在管理松散、缺乏规范性等诸多问题。中央社会工作部的组建,从顶层设计出发,构建了从上到下的垂直管理体系,对非公企业的党建工作,进行了规范化和制度化的管理。

  新经济组织、新社会组织、新就业群体等“三新组织”是中央社会工作部的未来工作重点,也是新时代推进基层社会治理的新兴力量。党的二十大报告中着重强调了“加强新经济组织、新社会组织、新就业群体党的建设。”为充分调动“三新组织”的积极性,了解其组织特点是引导其开展党建工作,鼓励其参与社会治理的首要切入点。“三新组织”孵化于经济高速发展的时代,充满着现代化意味。从工作人群来看,其就业群体相较于传统的工作人群,具备灵活性强、流动性高等特点。由于群体异质性高,组织内部不稳定,其组织架构也相对模糊。从工作方式来看,现代化的数字技术驱动了互联网平台的多样化发展,“三新组织”大多依靠线上平台,发展新业态,承接各项业务。如何组织好,利用好新组织的新力量,以高质量的党建工作提升社会治理水平,实现组织发展与社会治理的耦合,是鼓励多主体参与社会治理的重要突破口。

  在未来开展党建工作的过程中,要以灵活多变的系统性思维靶向发力。一是组织管理方式要“活”。要根据组织业务发展趋势、人员结构变化及时调整组织架构,创新组织工作机制。二是工作方式要“新”。借助大数据平台,搭建组织关系网,利用互联网开展方便“三新组织”工作人员参与的各项活动,推动党建工作覆盖到每一个领域,通过丰富多样的活动吸引党员群众、以真心换真情,将组织凝聚起来,引导广大群体积极参与,形成由散到聚,由单一到多元的社会治理新局面。

  综上,从社会治理视角切入,组建中央社会工作部将从政治引领、理论延展、实践指向、精神凝聚四个维度对社会治理产生影响。组建中央社会工作部这一改革新举措,对部门结构、职能都进行了调整与优化,契合了新时代的发展方向,为构筑社会治理新格局注入活力,以新时代治理理念推动中国社会治理现代化与中国式现代化发展同频共振,不断提升社会治理现代化水平,让中国式现代化的发展成果惠及全体人民,丰富中国式现代化的价值意蕴和理论意义。

  选自 | 《国家治理》杂志10月(下)

  原标题 | 组建中央社会工作部的重大现实意义

  作者 | 南开大学周恩来政府管理学院教授、南开大学数字政府与数据治理研究中心主任 刘银喜;南开大学周恩来政府学院博士研究生王思卿对本文亦有重要贡献

「 支持红色网站!」

188金宝搏体育官网

感谢您的支持与鼓励!
您的打赏将用于188金宝搏体育官网日常运行与维护。
帮助我们办好网站,宣传红色文化。
传播正能量,促进公平正义!

×
赞赏备注
确认赞赏

评论(我来首评..)

大家都在看

热评文章
热点文章
热赞文章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