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生:问题不讲不得了
首先声明一点,我坚决支持国家放开的防疫政策,但是有些话必须说。
今天看到微信公众号的一篇文章《为什么我们做了如此充足的准备,但给人感觉还是猝不及防?央视专访国家卫健委医政司司长》,有些话实在是不吐不快。
国家卫生健康委医政司司长 焦雅辉:我们当时预判到了老百姓发热就诊需求会增加,所以当时做的方案,首当其冲的是发热门诊,我们要求所有的医院都要开放发热门诊,尽可能地要满足这些发热患者的就诊需求。
不知道司长同志说的“当时”,指的是什么时候?具体时间是什么时候?
10月河南某大型企业破防,大批打工者返乡之时?
11月11日,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发布进一步优化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措施、科学精准做好防控工作的通知,也就是外界俗称的“二十条”措施之时?
11月15日起,石家庄不再查验地铁和公交已不再查验核酸阴性证明之时?
国家卫生健康委医政司司长 焦雅辉:其实从2022年12月初的时候,我们印发了方案,要做好这方面的准备工作,要扩容,要改造。我们要求像原先有综合ICU的,那么可能床位不够,要增加。另外,我们要求医院还要按照综合ICU等比例准备一些可转换的ICU,就是这些在重症资源快速增长,马上要达到临界值的时候,这些可转换的ICU就是要在24小时之内马上就能变成综合的ICU。
司长同志在前面说的“当时”,不会是12月初吧?
司长同志说的12月初,具体是哪天?
因为各地陆续在12月1日后,不再查验核酸。
据成都市卫健委官微12月1日晚消息,对于市民进入公共场所的最新查验要求,成都市卫健委表示,市民进入医疗机构,需按医疗机构规定出示核酸阴性证明。主动出示健康码绿码,测体温、扫场所码,即可进入其他公共场所及乘坐公交、地铁等市内公共交通工具。
广州市荔湾区12月1日发布通告,荔湾区除高风险区外全域恢复常态化疫情防控措施。通告指出,各类生产经营性场所有序恢复正常生产秩序,密闭半密闭场所恢复营业,餐饮经营单位有序恢复堂食,居民群众凭绿码通行,落实扫场所码措施。特殊场所另有规定的按相应规定执行。
广州市番禺区1日同样发布通告称,番禺区除高风险区以外,有序恢复全区社会面正常流动,恢复正常生产生活秩序,实施常态化防控措施。居民群众搭乘公共交通工具时落实全程佩戴口罩、测温、扫码、保持适当距离等措施。
司长同志说12月初印发了方案,假设这方案是12月1日印发的,使用特急的方式层层下传,考虑到层层下发的时间、各级制订本地实施细则的时间,以及12月3、4日是周末,到基层执行单位,也需要最少三天甚至一周左右的时间吧。
如果考虑筹措资金和物资,又需要3天左右的时间吧。从印发文件,到具体落实,一周左右就已经超快了。
这是时间,还有物资,地方有没有钱?钱从哪里来?有钱有没有相应的物资?全国所有医疗机构都应该按照方案进行准备的情况下,所需物资和设备是否买得到?如果买不到,医疗企业扩张产能需要多久?生产出来,运到医疗结构需要多久?运到了,安装调试需要多久?
从京东买东西,周边的储备仓有现货,只能承诺24小时之内到位,很难做到上午下单,下午到货。何况这些医疗用品需求往往没有现货。
组织一次战役,从制定作战方案,到发动总攻,或对方发动总攻,筹备物资需要几周甚至几个月的时间。这是军队,军令如山,组织效率最高的地方。
司长同志不会认为,国家卫健委印发了方案,各地各级医院瞬间就能落实了吧?
从各地达峰时间,可以回溯各地的失控时间。
失控时间怎么定义?清零政策是一套环节,包括大筛、方舱和封禁。任何一个环节失灵,清零政策失灵。无力支付核酸费用,核酸公司不再给当地进行核酸检测的时间,即为失控时间。考虑方舱规模的话,已有感染人群 > 方舱可容纳人群的时间,也是失控时间。
12月2日,全国放开。截至16日,大多数地区的感染率还是个位数。但是,已经有多地达到了两位数。一些地区超过了20%。为什么这些地区遥遥领先?是这些地区的居民生活习惯和其他地区相差悬殊,还是这些地区抢跑了?或者说,这些地区当时已经破防或者在破防的边缘了?
如果当时这些地区是这样的情况的话,那么12月初印发方案,是不是太迟了呢?
一方面我们要求县里、乡里要组织车辆,要做好车辆的准备,一旦发生有病情变化需要转的话,能够有交通工具把他尽快地转到县医院里面来;另外,也发挥多年以来,我们形成的城乡医院对口支援,城市的这些优质医疗资源对口帮扶县医院。一方面是远程;一方面要派有经验的医务人员驻点在县医院,准备接这些重症的救治。
司长同志要求县乡做好转诊。司长同志是不是该说说有没有配套的资源?
富裕地区不用说,贫困地区怎么办?转诊的人员、车辆,需要的费用,车辆消杀需要的费用,怎么办?
不提如何保障对应的物质资源,只提命令,命令能落实吗?
发动战役以前,不论是进攻还是防御,要把重装备集结部署到位,实现战役展开,要把弹药、油料、配件、口粮发下去。否则必然是攻不克,防不住。
一纸军令,没有对应的物质资源,只有军令如山,就要求前线防御到位,开玩笑吧。
为了应对到来的新冠病毒感染高峰,全国的医疗卫生系统严阵以待,尽最大努力做好各方面的准备。也正是综合评估病毒变异、疫情形势和我国防控基础等因素,我国已具备将新冠病毒感染由“乙类甲管”调整为“乙类乙管”的基本条件。
我理解的严阵以待,是军令早就发布,重装备已经战术展开,弹药已经到位,指战员戎装整齐、饱餐就位,弹上塘,刀出鞘,只等信号弹。
司长同志说的严阵以待,难道指的军令下发下去就算严阵以待?何况这军令什么时候下发的,含糊其辞,只是12月初。
当然,也可能有关部门确实安排了对应的物资,司长同志没有提。不过,看了后面的内容,我觉得没安排的可能性更大。
这是医的方面,再看药。
当时我们提出来的想法也是要给这些医疗机构包括基层的,包括二级以上医院的,药品一定要给配到位,要充足,结果到现实当中的情况是发热门诊、发热诊室开了,但是药品供应这一块出现了短缺,就是供不应求的局面。
司长同志承认出现了药品短缺。
这里面原因很多,比如像当时零售药店里面被抢购一空,老百姓首先囤药,这是一个很重要的原因;第二个就是药品生产供应也是按照市场需求来提供的,所以一下子短时间内市场需求量一下子很大,但是产能和产量的提高是需要时间的。另外,其实包括企业,生产企业也面临人员感染减员的问题,所以多种因素导致,一度出现了药品短缺的问题。到现在重症上来的时候,因为我们国家还是老龄化,尤其有基础病的老年人多,所以一下子出来这么多的重病人,大家都要到三级医院,尤其都要到这些三甲特别有名的三甲大医院,我们的体系是一个金字塔,很大的基数都要到塔尖去看病,这个供需矛盾一定会特别突出。
司长同志的解释是,老百姓囤药,药企生产不足,三级医院患者集中。
第一,老百姓确实出现囤药了。朋友圈里有人晒,什么药都齐了,就差阳了。老百姓囤药的原因,一是恐慌,二是没有对保证所有人都能按需分配得到药品没有信心,三这几年所有感冒药都严控,不跟风买药也不行,否则届时根本买不到。根本原因还是恐慌加缺少药品分配机制,这两点司长同志都回避了吧。
第二,药企生产不足,不是侧面说明卫健委并没有提前打招呼,安排增产吗?如果药企提前一两个月,或者更早的时间,接到通知,是否还会来不及生产呢?这些药的保质期都有两三年,如果提前一年生产,会不足吗?
第三,大家都去三级医院,尤其是有名的三甲医院,变相否定了司长同志在前面说的三级诊疗开展情况,至少说明三级诊疗开展得并没有达到预期。
司长同志多次提到群众非理性应对疫情,比如囤药,比如一窝蜂去三甲医院。
对此,我想多说一些。大家的恐慌,不正是因为缺乏权威的声音吗?目前,公众获得医疗信息的途径有限且混乱,主要是专家、公众号和百度。专家的意见一会一变,公众号靠煽动恐慌获得流量,百度基本是福建某地医疗机构的软广平台,有人因为恐慌吃药把自己吃进ICU,专家说什么有效,什么商品一抢而空。这样的情况下,卫健委不应该站出来,第一时间播放科普宣传片,安抚群众情绪吗?
这三年,我们的医务人员甚至都是义无反顾地冲在一线,哪有情况需要支援的医务人员,需要派医疗队的时候大家都是积极踊跃地报名。所以我觉得我们的医务人员跟其他国家的医务人员更表现出了不同的行为和精神。
随着我国防疫政策的逐步调整,尤其是实行新冠病毒感染“乙类乙管”之后,围绕“保健康、防重症”的目标,广大医务人员在这场没有硝烟的战争中承担着越来越重要的责任和使命。
司长同志对医务工作者的评价,我是认同的。他们现在太不容易了,几乎所有人都被感染,很多人还没有痊愈就要上一线抗疫,有些甚至还在发烧。
他们辛苦了!
但是,司长同志下面这段话,我不认可。如果司长同志也在一线,在采访的时候,说:这是我们的指责,就像战士就要上战场打仗。那是没问题的。
“这是他们的职责”,这话就有问题,大家都是为人民服务,谁不比谁低一等,没有谁是一定应该怎么样的。
现在我们这些医务人员全部都冲在了第一线,他们自己也被感染,家里人感染,就是承受着身心的压力。但是没有办法,这个是他们的职责,就像战士就要上战场打仗。
一寸山河一寸血,战士们用鲜血捍卫国家是神圣的职责。但是,命令不能代替弹药,如果弹药充足,重装备到位,工事坚固,而不是仓促应战,那么就能减少很多不必要的牺牲。同样是保卫了祖国,能流一寸血,就没有必要流一尺血。
养兵千日用兵一时,战士舍生忘死,战斗之中,军官要去一线慰问,得胜之日,应该论功行赏。如果战时不慰问,战后不论功行赏,认为战士赴汤蹈火、舍生忘死是天经地义,那会寒了所有战士的心。
司长同志如果说一句,他们辛苦了,效果好得多。如果再说一句,将对一线医务工作者给予物质上的补助,效果会更好。
上海今天宣布给每位一线医务工作者6000元补贴,其他地区是否能跟进呢?没有钱的穷地区,是否能由中央财政转移支付这笔钱呢?
不能让一线医务工作者用爱发电。
过去有一句话,成绩不说跑不了,问题不说不得了。
防疫三年,我对前两年的防疫政策是认同和支持的,新冠病毒刚出现的时候,死亡率10%,那时不封控,必然造成惨重的伤亡。
2020年初的封控,避免了惨重的伤亡,这就是成绩。
我们国家的治愈率,从武汉以来一直保持在90%以上的。武汉最严重的时候我们的治愈率也是90%以上,后来是93%、94%,越往后越高的。
这也是成绩。
这些成绩,不说也跑不了。
另一方面,奥密克戎出现以后,传染性增强、毒性减弱,R0=20,防疫成本几何级数增长,大城市挨个静默,这种情况下,国家卫健委应该预判出防疫政策需要进行必要的调整。
国家卫健委没有及时制订方案,或者制订以后没有及时印发,印发了没有对应的物资保障,这就是问题。
如果提前半年制订了方案,及时印发并牵头协调有关部委和各地政府落实,至少可以做到以下10点:
1、像朝鲜一样拍摄权威科教片,滚动播放,避免不必要的恐慌。
2、提前一两个月通知药厂加大布洛芬、抗原试剂盒等药品的生产,储备足够的药物和试剂盒。
3、把药品和试剂盒提前分发个普通民众,或者通知群众凭身份证按需购买,避免抢购囤积。
4、鼓励各地制订政策,鼓励抗原阳性居家隔离。
5、给基层一线诊疗机构、快递机构提前分发面罩、大白服等物资,减少一线感染和快递交差感染。
6、加大特效药的研发力度,与辉瑞等公司谈判,压低价格批量采购。
7、给一线分诊机构配备必要的诊疗设备和药品,给三级医院增设ICU病房和呼吸机等设备。
8、不但有三级诊疗程序,还有返诊程序,在三级医院接受治疗,病情相对稳定的患者,去二级医院或基层医疗机构修养,节约三级医院资源。
必要情况下,把当初的隔离酒店改为疗养机构。
9、民众如同战场的战士,人人都有急救包;基层诊疗机构如同卫生员,对民众进行急救指导,把重病号转诊到上级医院;二级医院和急诊如同野战医院;三级医院如同战线后方的高级医院,对接受了初级手术的伤员,进行进一步救治。
10、最关键的是和财政部沟通,动用临时应急资金也好,发行临时国债也好,把钱落实了。
对防治工作,司长同志说,要关口前移。
所以现在我们也提出来,其实这也是我们三年的一个经验,就是要关口前移,早干预、早治疗,能够防止轻症变重症。
我非常同意这一点,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提前有预案,有资金,有产能,才不会临时抱佛脚。
这次应对奥密克戎,反映出很多问题,此时此刻,一部分城市已经达峰,一部分城市还没有达峰,大批人口返乡,是努力做好一步工作,控制疫情向农村传播的速度的时候。
这些事情,比如协调其他部委和地方政府,落实防疫资金,不是一个司能定的事情,我讲这些,没有别的意思,只是希望下次应对类似情况的时候,能早安排、早部署、早落实、统筹协调。
有人说,奥密克戎是美国发动的生物战,我觉得,我们应该庆幸,奥密克戎不是美国发动的生物战。如果,其他敌对国家或者恐怖组织对中国发动生化袭击,还有类似的问题的话,不得了啊!
前天,很多人放炮,放花,我也想放,去年太不容易了。今天上街,街上的人气已经恢复很多了,一些商铺也有过年的气氛了。
希望我们在未来应对类似情况的时候,能做得更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