乔新生:中国未来发展的三大隐忧
【提 要】中国现代化建设面临巨大的社会成本,高速铁路、高速公路、电力行业的亏损如何消化,形式主义、官僚主义严重的干部队伍和组织制度体系如何改革,科技创新如何摆脱既得利益集团的束缚。所有这些都可以在《关于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的指导意见》中找到线索。
2021年7月9日下午,中央全面深化改革委员会召开会议,讨论通过《关于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的指导意见》。这是我国新时代发展的顶层设计。
针对我国当前和未来一段时间发展所面临的关键问题,《关于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的指导意见》提出了非常具体的要求。其中特别需要注意的是,强调“我国面临外部约束明显增强,产业链供应链循环暴露出一些短板,一些国家竭力对国内高科技企业进行打压;国际上贸易保护主义和单边主义盛行的问题频频发生”。
中央全面深化改革委员会提出,要把构建新发展格局同实施区域协调发展战略、建设自由贸易试验区等衔接起来,在有条件的区域率先探索形成新发展格局,打造改革开放新高地。
会议特别强调,“要加强统筹指导,督促地方和部门找准服务和融入新发展格局的切入点,绝不能脱离实际硬干,更不能为了出政绩不顾条件什么都想干”。
联系到我国当前经济发展的实际情况,人们有理由相信,中央全面深化改革委员会实际上是对我国经济发展中出现的一些问题踩刹车。
中国经济快速发展,得益于中国独特的制度优势。中国在关键时刻可以集中力量办大事,但是,如果决策错误,集中力量干大事破坏性更大。正因为如此,了解中国国情,是中央全面深化改革委员会《关于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的指导意见》的核心。贯彻中央全面深化改革委员会的精神,必须高度重视以下三个方面的问题:
首先,必须充分意识到,我国正在并且在相当长时间内仍然处于社会主义发展初级阶段。实现全面小康之后,中国现代化发展任重道远。各级领导干部必须戒骄戒躁,根据中国的实际情况,寻找适合中国自己的发展道路,绝对不能好高骛远。
然而,无论是新闻媒体报道,还是一些地方政府制定的发展规划,不能不令人担忧。我国在基础设施建设领域投入大量的资金,初步形成了现代化的交通网络。高速公路、高速铁路,民用航空四通八达。这是我国基础设施建设的必要之举,但同时也是我国未来发展所面临的重大挑战。
我国高速铁路、高速公路处于亏损状态,我国电力行业亏损压力越来越大,一些关系国计民生的重要行业,由于过度依赖海外的原材料,生产很容易受到国际市场价格因素的影响。如果不采取切实有效的措施,解决我国经济发展所面临的巨大成本,那么,我国未来经济发展将会陷入空前困境。
第一,中国必须采取切实有效的措施,解决我国基础设施建设成本和管理费用问题,如果不能依靠科技创新,解决我国高速铁路、高速公路、电力行业存在的亏损问题,未来我国国民经济发展将会面临巨大的压力。如果基础设施投资越来越大,亏损面越来越宽,商品和服务价格上涨的压力也就越来越大。必须采取切实有效的措施,解决我国基础设施领域存在的亏损问题。中央下大力气改革国有企业管理体制,实行重组合并,解决我国国有企业管理费用居高不下的问题,但是现在看来,长期形成的粗放式经营模式,以及高强度的投资规模,使得中国基础设施建设面临扭亏为盈任务十分艰巨。只有采取果断措施,解决基础设施建设领域的亏损问题,我国现代化建设才能轻装上阵。
第二,我国城镇化发展面临前所未有的压力。随着人口的迅速集中,一些城市已经出现了城市病。虽然中央强调必须加快社会保障性租赁住房建设的步伐,并且为此出台了一系列政策措施,希望增加供给,解决我国城镇化发展所面临的住房需求短缺问题,抑制我国城市房地产市场价格上涨势头。但是,从目前情况来看,思想统一具有一定的难度。我国许多城市已经出现了路径依赖,基础设施建设已经成为拉动城市经济增长的主要手段。如果中央采取断然措施,切断资金链条,禁止一些地方扩大投资规模,少数地方经济增长可能会出现悬崖式的下跌。如何在稳定增长基础上,改变长期形成的外延型发展模式,依靠科技创新,发展特色产业,这是我国经济发展所面临的重大课题。
第三,城市发展需要加快人才培养的步伐。可是,当前我国普通高等院校转型速度有待进一步加快。教育行政主管部门已经向中央提出分类管理的建议,对我国普通高等院校实施必要的分流,除保留少数综合类高等院校之外,相当一部分普通高等院校改组为高等职业技术院校,为我国现代化建设培养急需人才。不过由于长期形成的人才观念,使得我国职业技术院校招生面临困难,而普通高等院校的转型阻力重重。中央有必要采取果断措施,充分利用政府的财政资金,引导普通高等院校尽快转型为高等职业技术院校。教育行政主管部门可以在中央统一指导下,逐步减少对普通高等院校的财政拨款,大幅度增加高等职业技术院校的拨款数额。与此同时,要求高等职业技术院校采用联合办学的方式,将各级地方政府兴办的职业技术院校转化成为高等职业技术院校的分校,充分利用高等职业技术院校的师资队伍,提高各级地方政府职业技术院校教学质量水平。今后国家应当大力发展机械工程、半导体、人工智能、会计审计、金融统计、电子商务高等职业技术院校,通过增加拨款,使我国高等职业技术院校成为我国高等院校的主力军。
其次,必须充分意识到,路线确定之后,干部决定一切。我国现有干部组织队伍,对于稳定社会秩序起到了关键性的作用。但必须指出的是,长期形成的官僚主义和形式主义,已经成为阻碍我国现代化建设的重要因素。一些地方领导干部缺乏宏观视野,循规蹈矩,固步自封,明哲保身,不思进取。
解决我国现代化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就是要培养一大批具有思想和创新能力干部特别是高级干部,让他们充分接受人民群众的检验,为党的事业冲锋陷阵。如果党的领导干部谨小慎微,关键时刻缺乏创新精神,抱残守缺,不求有功但求无过,我国现代化事业将葬送在领导干部的手中。
解决问题的关键就在于,中央必须采取切实有效的措施,充分发挥各级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作用,让领导干部及时到人民代表大会述职,及时接受人大代表和人大常委会的监督。只有让各级领导干部随时接受人民代表大会的监督,才能确保领导干部不会独断专行,重大决策不会造成损失。
党的领导体现在各个方面,各级党委应当通过人民代表大会实现党的领导与人民群众监督有效衔接。对于那些能说会道的领导干部,应当让他们及时到人民代表大会接受人大代表的质询。各级地方政府出台的重大决策,应当及时提交人大常委会讨论通过。因为只有这样,才能防止出现脱离实际蛮干硬干,才能防止地方领导为了出政绩而不顾实际条件什么都干。
改革我国现有的组织制度,选拔优秀干部,是中国现代化建设当务之急。只有打开大门,广泛征求社会各界的意见,才能选出又红又专的领导干部。我国一些地方已经形成了小圈子,出现了山头主义和团团伙伙。尽管中央巡视组和地方各级纪检监察机关及时发现问题并且处理一批干部,但是,由于牵涉面广,许多问题解决并不尽如人意。中央之所以加大政治巡视的力度,就是要采取切实有效的措施,解决长期执政所形成的思想观念僵化,地方保护主义、封建主义和裙带之风所带来的严重危害,彻底打破现有的格局,建立充满活力的组织体系。
中央可以考虑在反腐败基础上,加快我国机构改革的步伐。我国已经自上而下形成了五级管理体制,这是我国政权的基本组织形态。但必须指出的是,随着我国在审计、税务、统计、市场管理等方面垂直管理,传统管理体系已经被打破,地方权力受到约束,法定组织结构日趋合理,可是,长期形成的执政作风和管理模式仍然制约中国现代化发展进程。中央可以考虑充分利用大数据,彻底改革我国现有的组织结构,借助于人工智能技术,加强现代化管理,在精简高效原则基础之上,确保组织力量不断下沉,基层服务队伍不断加强。
当年为了解决分税制出现的问题,把税收征管机构分为地方税收征管部门和国家税收征管部门,但是现在看来,机构改革并不需要付出巨大的成本,只要中央一声令下,可以迅速减少中间层次,提高服务效率。只要加快我国机构改革的步伐,相信我国公共预算开支还能进一步压缩,财政供养人员还可以进一步减少。只有精兵简政,才能提高企业的竞争效率。
最后,现代化核心是科技创新。发展生产力需要科技创新,完善国家治理体系,增强国家治理能力同样需要科技创新。科技创新是牛鼻子,一切工作都必须围绕着科技创新展开。只有在科技创新领域走在世界的前列,中国才能成为真正意义上的世界强国。
当前制约我国科技创新的因素仍然很多。譬如,我国税收制度体系仍有待进一步完善。今后科技创新企业可以免征所得税,在科技创新投入扣除方面可以进一步加大力度。增值税改革应当加快步伐,科技创新企业税收负担应当低于发达国家。因为只有这样,才能确保我国科技创新步伐不断加快。
我国应当形成千军万马投入科技创新的良好社会氛围。当年爱因斯坦只不过是专利局的一个审查员,但正是由于宽松的社会环境,使得爱因斯坦能在不起眼的位置上,创造惊人的业绩。当前我国科技创新评价体系阻碍科技创新发展。已经形成的庞大既得利益集团不仅掌握着科技创新的话语权和资源的配置权,而且更重要的是,他们把握中国科技创新的方向。这是令人感到沮丧的事情。如果科学院的院士或者工程院的院士认为缺乏科技创新价值,那么,一些科研人员的研究成果可能会被束之高阁。
解决这个问题的根本出路就在于,淡化科技创新领域的权威,改革科技创新的评价体系,鼓励科技人员通过各种方式,表达自己的意见。社会应当宽容失败,应当容许“异端邪说”,应当为中国的科技创新创造良好的社会环境。任何对科技人员的打压措施,都必须彻底纠正,任何阻碍科技创新的评价体系,都必须尽快修改。只有采取切实有效的措施,改革我国科技创新评价标准,鼓励科技人员大胆想象,我国科技领域才能涌现出一大批造福子孙后代的科研成果。
总而言之,中国现代化道路漫漫。中央全面深化改革委员会作出的重大决定,为中国未来发展指明了方向。当务之急,是要解决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快速发展积累的社会成本问题;要充分调动各级干部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深刻改革我国的组织路线和方针政策,让那些真正干实事的领导干部担当重任;在科技创新领域,营造“知无不言言无不尽”的良好社会氛围,从而使我国真正成为一个科技创新强国。
(作者系中南财经政法大学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