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次宣布对台售武,美国为何频打台湾牌?

2023-12-20
作者:下班来玩啊 来源:下班来玩啊微信公众号

  美国为什么老是对我们不友好,老是动不动就打台湾牌?

  事实上,要理解美国对中国的态度,必须回到美国的全球战略本身来理解。理解了美国的全球战略,以及全球战略的逻辑,就能理解美国对中国的态度。

  下面这篇文章,将带你全面回顾冷战以来美国全球战略的变化,从中你将发现美国为什么会对中国不友好,以及美国从什么时候开始对中国不友好的。

 01 没有对手的美国

  1991年是载入史册的一年。

  在这一年初,美国率领北约及其盟友,以雷霆之势压倒性地获得了海湾战争的胜利。这次战争带给世界的冲击是如此之大,“原来仗还可以这么打!”

  在这一年底,苏联以意想不到的方式分崩离析,全球为之震撼。在苏联解体的次年,苏联的继承者俄罗斯启动了“休克疗法”,陷入了长达七年的经济衰退,彻底沦为二流国家。

  也就在这一年,第二大经济强国日本的股市和楼市双双下跌,刺破了日本的经济泡沫,结束了日本经济的繁荣时期,使得日本彻底丧失了赶超美国的机会。

  华尔街的金融贵族、五角大楼的战争贩子以及华盛顿的两党政客,他们都逐步意识到这样一个事实,“美国正处在一个没有任何对手的时代。”这种意识越来越强,最终形成了整个美国精英阶层的共识。1997年,克林顿政府发布《四年防务评估报告》和《新世纪美国国家安全战略》,集中表述了这种共识。

 02 克林顿政府的战略规划

  环顾全球,美国甚至都找不到一个像样的对手,这就是克林顿政府最基本的战略判断。他们在报告里写到,“在2015年前,我们不会出现任何类似苏联那样的战略级别的对手。”他们把这个时期称为美国的“战略机遇期”。今天看来,这个判断非常准确,甚至连时间都基本吻合。

  没有对手的美国给自己提出了一个前无古人的任务,他们要“独霸全球”。他们在报告指出:美国需要充分利用这一“战略机遇期”,为以后长期独霸全球打下基础。

  那么应该怎么利用这个战略机遇期呢?克林顿政府认为应该从如下方面着手。

  (1)抢占战略要地,获取现实资源。最重要的,是抓紧控制世界主要能源产地和运输路线。要用美国的枪炮,控制主要的石油生产,要用美国的舰艇,“保护”主要的石油运输。因此,控制中东(石油产地)、控制马六甲海峡和波斯湾(能源运输路线),就成了美国的当务之急。

  (2)针对现实反抗,要迅速打击。凡是发生不利于美国的事件,美国必须迅速有效地回击,绝不手软。目的就是要震慑所有对手,让所有人都不敢贸然挑战美国的领导地位。

  (3)针对潜在对手,一方面从内部渗透,一方面加强遏制。这个潜在对手,主要指的就是中俄。美国明确指出,要从内部渗透中俄,促其和平演变,建立亲美政权。同时,要在各种国际事务上遏制中俄的发展。

  (4)充实军备力量,建立绝对优势。为了达到上述目的,美国必须建立天下无敌的绝对军事优势,准备打赢任何战争。因此,不断加强军备,是美国政府的“国策”。

  上述报告的出炉,标志着美国两党高层在重大战略问题上,达成了一致意见,同时也标志着美国冷战后全球战略初步形成。

  1997-2000年的美国,傲视全球。“那一年我双手插兜,不知道什么叫做对手。”然而,当奥巴马在八年后再次代表民主党入主白宫之时,一切却都已经变了。那么,在这八年之中,到底发生了什么呢?

  这一切都要从小布什上台说起。

 03 反恐谋霸:一厢情愿的小布什

  所谓“萧规曹随”,小布什上台之初,仍然延续了克林顿政府的全球战略。2001年9月11日,爆发了举世震惊的“911”恐怖袭击事件。美国全国同仇敌忾,以压倒性优势支持小布什出兵阿富汗。不到两个月时间,美国推翻塔利班政权。

  阿富汗和伊拉克,一东一西,本是中东地区两大反美轴心。突如其来的变故给了美国出兵的借口,而美国又是如此迅速地推翻了塔利班政权。这一戏剧性的结局,让美国觉得全球的战略平衡发生了某种变动。

  既然美国已经渗透了大中东地区的东线(阿富汗),要么何不趁势攻占伊拉克,在大中东地区的西线也扎下根来呢?更何况现在的伊拉克看起来是如此孱弱,海湾战争后的长期封锁,使得伊拉克被大幅削弱,兼之其内部矛盾重重,在美国面前简直不堪一击。

  如果顺利占领伊拉克,对伊朗就能形成东西双方的战略包围。在这样的战略压力下,伊朗内部矛盾势必激化,美国就能趁机促动伊朗国内反对派发动伊朗版的“颜色革命”,建立亲美的伊朗政权。

  如果这一步也能顺利实现,叙利亚在中东地区就会被彻底孤立,美国就能彻底控制中东。中东对美国太重要了。中东不仅是世界最重要的石油产地,还覆盖了全球重要的石油运输路线和海上贸易路线,如果能够彻底控制中东,美国将获得巨大的战略优势。

  在这样的思路下,小布什政府制定了全新的美国全球战略——反恐谋霸。自此,美国全球战略进入冷战后的第二阶段。按照小布什政府的规划,反恐谋霸战略分三步走。

  首先,乘战胜阿富汗之威,迅速攻占伊拉克,完成第一步战略部署。

  其后,以伊拉克和阿富汗为东西方基点,控制大中东地区。在东边,以阿富汗为基点,建立军事基地,保持美军在中亚长期的军事存在(以前中亚是苏联的势力范围),渗透中亚各国策动政变,配合北约东扩,挤压俄国战略空间,夺取中亚地区的领导权;在西边,以伊拉克为基地,通过各种渠道联系并资助伊朗国内反对派,支持其推翻现政权。这一步至关重要,完成这一步,美国将战略包围叙利亚、孤立巴解当局并弱化对沙特的石油依赖。

  再之后,将阿富汗和伊拉克建成大中东的民主样板,积极推行大中东地区“民主化”战略,建立该地区的亲美政权联盟。

  如果美国顺利完成上述战略部署,美国将处于一个非常有利的态势。能源优势,加上美国的军事力量和遍布全球的盟友体系,美国将成为事实上的世界霸主,成功建立“美国治下的持久和平”。当然,为了“长治久安”,还需要防止中俄等地区性大国的崛起,不时借机敲打敲打。这就是小布什第一任期的核心战略部署,小布什政府也是基本按此操作的,只是效果非常不理想。

  反恐谋霸战略需要在东西线分别控制阿富汗和伊拉克,在两国建立稳定的亲美政权,并以此为据点,在东线渗透中亚、挤压俄国,在西线推进整个大中东地区建立亲美政权。然而,美国在东西两线都遭到顽强抵抗。

 04 反恐谋霸战略的执行情况:东线情况

  在东线,美国推翻塔利班之后,在中亚利用反恐建立了13个军事基地。随后,开展紧锣密鼓地渗透中亚诸国。

  2003年11月,美国策划格鲁吉亚颜色革命,建立亲美政权。2004年3月,美国推动北约第二轮东扩,波罗的海三国及其他四国纳入北约。2004年11月,策划乌克兰颜色革命,建立亲美政权。

  再之后,一方面,美国在这些国家部署导弹防御系统并驻军,另一方面推动北约第三轮东扩,拟将乌克兰、格鲁吉亚等国纳入。

  2005年,美国再次策划吉尔吉斯斯坦和乌兹别克斯坦颜色革命。

  正当美国做着称霸全球的春秋大梦之时,俄罗斯给了美国当头一棒。最初,普京和美国有过这样的约定:普京支持美国在中亚反恐,但是美国不能在中亚长期驻军。但是美国推翻塔利班后,就宣布在中亚长期驻军,并迅速推翻伊拉克政府,抢占石油资源。

  这一方面违背了和普京的约定(长期驻军),另一面威胁到俄国能源兴国的战略(美国抢占石油资源)。更为严重的是,美国不断渗透并颠覆中亚各国,试图在俄国周边建立亲美政权。

  这一切让普京放弃了原来绥靖的战略,而采取和美国对抗的强硬战略。具体而言,普京采取了内外两手措施。

  (1)对内。俄国一方面加强打击分裂势力,加强国内管控,建立强力中央;另一方面打击亲西方的寡头势力,通过国有化强化对能源的控制,建立新的帝国主义经济基础。

  (2)对外。俄国通过反恐以来世界油价飙升迅速恢复国力,以能源为武器敲打周边亲美反俄国家。

  俄乌矛盾最初就根源于此。苏联解体以来,俄罗斯一直以优惠补贴价格向乌克兰提供天然气。2004年乌克兰颜色革命后建立亲美政权,俄罗斯不愿意当冤大头,于是在2005年底提高乌克兰天然气供应价格。但乌克兰不接受俄单方面提价,协议谈崩。2006年,俄罗斯暂停对乌克兰供气,造成第一次俄乌天然气冲突。这次冲突,成了延续至今的俄乌冲突的序幕。

  由于俄罗斯的顽强反抗,美国对中亚的控制没有达到预期的效果。但是,更大的麻烦来源于阿富汗。阿富汗没能成为美国在中亚的支撑点,反而成为美军的泥潭。小布什反恐谋霸战略的第二步,在东线没能顺利完成。

 05 反恐谋霸战略的执行情况:西线情况

  在西线,美军迅速推翻了萨达姆政权。

  他们本来幻想着在萨达姆独裁统治下的伊拉克人民,会箪食壶浆地欢迎美国“解放者”。结果,欢迎他们的却是路边的炸弹和反美的游击队。不论是被推翻的逊尼派,还是被美国扶持的什叶派,都不同程度组建了反美武装。

  首先是逊尼派。逊尼派以前霸占了复兴党和军队的大部分高级职位,现在这些职位被美国人拱手送给了什叶派,今昔之反差,直接造成了逊尼派的抵抗情绪。2003年4月底,美国推翻了萨达姆政权,同年夏天,逊尼派和原复兴党成员就成立了至少8个反美游击组织(如复兴党成员成立的纳克什班迪教团军、归来(The Return, Al-Awda),逊尼派成立的安萨尔逊奈军、1920 革命旅等)。这些组织借助原有的社会联系,反抗占领军,进行各种针对政府和美军的恐怖袭击。

  其次是什叶派。美国占领伊拉克后,迎回长期流亡海外的什叶派领袖,这些流亡人士回国后与占领军积极合作,引发国内什叶派不满,纷纷指责他们是卖国贼。什叶派的内部分化,使得其中一部分人走上武装反美的道路。2003年夏天,什叶派的萨德尔组建了一支3000多人的私人武装迈赫迪军,以反抗美国占领军。

  宗教矛盾和恐怖组织纠缠在一起,使得局面更为复杂。2006年2月起,基地组织伊拉克分支连续发起针对什叶派清真寺的恐怖袭击,导致严重的教派仇杀。短短数月间,教派冲突造成数千名伊拉克人死亡,数万人背井离乡。

  到2006年,全国通胀大致50%,失业率大致30%。生活无着落,每天面临死亡的威胁,不知下一步会走向何方,伊拉克人民生活在水生火热之中。而政府中,与占领军勾结进而掌握各种资源的人,却大发横财。根据国际机构伊拉克研究小组的报告,2006年,伊拉克每天生产的石油,有将近25%消失不见。这巨大的利益流向何方,可想而知。

  冲突每天都在上演,美军根本无法控制局面,而伊拉克政府对此更是束手无策。美国陷入了越战式的泥潭。

  反恐谋霸的第二步,在西线也没有完成。

  2006年中期选举,共和党惨败后,拉姆斯菲尔德被逐出五角大楼。这标志着小布什反恐谋霸战略彻底破产。

06 俄国才是我们的敌人:小布什第二任期的战略调整

  最初,普京对美实行某种程度的绥靖政策,通过某些方面的妥协,希望获得美国的支持。比如,从地缘政治看,中亚本是俄罗斯传统的势力范围,美国要在中亚反恐,就是在侵蚀俄罗斯的势力,俄罗斯应该反对,或者至少不应该支持。但初时普京并不反对,反而支持美国在中亚反恐。

  然而,美国推翻阿富汗塔利班政权之后,就宣布在中亚长期驻军,并入侵伊拉克抢占石油资源。这让执行能源兴国战略的俄罗斯非常敏感。兼之美国在中亚四处渗透,挤占俄国战略空间,最终迫使普京调整对美方略,从绥靖走向全面对抗。恰逢反恐以来世界油价飙升,俄国又趁机迅速恢复国力。一个快速恢复国力的、对美国采取全面对抗策略的俄国,成了美国无法忽视的对手。

  不仅仅是俄国,在美国反恐谋霸这些年里,中国、印度都在快速发展。巨大的人口和物资资源,让中印也逐步成为美国无法忽视的存在。这一切变化,使得国际战略平衡再次出现了某种变动。

  小布什政府敏锐地感到,需要重新调整美国的全球战略,以适应新的形势。要调整战略,首先就要正确地分析形势,而分析形势,首先就要明确谁是我们的敌人,谁是我们的朋友。

  那么,谁是美国的敌人,谁是美国的朋友呢?小布什政府认为:

  (1)欧盟是美国盟国,印度是最大民主国家,这两方面都是美国的天然同盟。

  (2)从长远看,中国是美国主要对手,但目前阶段,中国经济依赖美国市场,并不再输出意识形态,因此应促使其成为对国际社会“负责任的利益攸关方”。

  (3)俄罗斯自普京上台后,对内走向独裁,对外企图复活沙俄帝国,借石油迅速复兴;且军事、科技和教育都相当有基础,一旦经济复兴,很可能成为对美构成威胁的超级大国,故此应重点敲打。

  在这个分析的基础上,小布什政府认识到反恐不再是主要矛盾,通过反恐也无法实现“谋霸”的目的。因此,小布什第二任期对全球战略做出重大调整——依靠欧盟(包括日韩等盟友),团结印中(两者区别对待),打击沙俄。

  就是在此战略思想指导下,美国针对中亚策划了一系列颜色革命(由于俄罗斯坚决反击,颜色革命在数个国家相继受挫),并于2008年完成北约第三轮东扩。

  事实上,在北约两轮东扩后,就形成了通过“古阿姆”缺口(格鲁吉亚、乌克兰、乌兹别克斯坦、阿塞拜疆、摩尔多瓦)向独联体推进的态势。由于美国不断挤压,在战略空间上,俄国已经没有多少退路了。上述乌克兰停气事件后,美国国务卿赖斯公开讲话,号召俄国人民“必要时采取行动更迭政府”,普京回击,称美是想吃谁就吃谁的“狼同志”。

  至此,美俄关系彻底恶化。

 07 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小布什政府的纵横捭阖

  小布什第二任期的战略可以概括为“依靠欧盟、团结印中、打击沙俄”,在打击沙俄的同时,小布什也试图积极改善和主要大国的关系。

  (1)美欧。美国积极修复美欧关系,同意由北约统一指挥阿富汗联军,负责阿富汗治安重建,且主动退居二线,让欧盟牵头解决伊朗问题。

  (2)美日。美国鼓励日本在东亚和世界安全事务中发挥作用,以成为美国的东方英国。

  (3)美印。2005年,美印双方签署“具有划时代意义的”双边防务框架协议。并且,美国在事关重大的核不扩散问题上对印度网开一面,签署向印度提供核技术的协议。

  (4)美中。美国主动发表讲话向中国示好。说中国当务之急是发展经济,不希望与美冲突,不希望输出意识形态,不认为要推翻资本主义,其发展依赖现有国际秩序,故此,美国欢迎和希望中国在国际事务中发挥更大作用,成为“负责任的利益攸关方。”

  总体来说,美国一边和各大国改善关系,一边重点遏制敲打俄罗斯。但同步,美国也在为遏制中国打伏笔,他一方面与日本加强防务合作,一方面拟通过印度牵制中国。在美国看来,他期望欧盟、日本、中国、印度和俄罗斯能够彼此牵制,形成美国领导下的全球平衡,对偶尔冒出头的不平衡势力(如此时的俄国),就重点敲打一番。

  此时的美国,仍然在做着称霸全球,建立单极霸权的美梦,但是这个梦越来越渺茫了。小布什任期内,反恐战线拉得太长,负担越来越重。美国身陷两场战争,巨额军费拖累了美国经济的良性运转,财政赤字居高不下。同期,布什给资产阶级大幅度减税,导致政府更加入不敷出。

  2007年,正在美国统治阶级仍做着春秋大梦之时,全球金融危机爆发了。

 08 再次变化的全球形势

  1992年克林顿上台的时候,环顾全球美国找不到一个像样的对手;2008年奥巴马当选的时候,环顾全球美国觉得到处都是潜在的对手。

  1992-2008年,世界格局发生了巨大的变化,这首先就体现为新兴大国的迅速崛起。1991年,中国经济体量是世界第11位,2008年,其经济体量已经上升为世界第3位(数年后跃居第二)。

  崛起的新兴大国,开始更多的插手世界事务。2010 年6 月召开的G8 峰会,议题是发展问题和一些涉及世界和平与安全的问题。而随后召开的G20 峰会,则探讨了世界经济形势、欧洲主权债务危机、国际金融机构改革、国际贸易和金融监管等一系列重大问题。

  这标志着,新兴国家由此取得了全球经济的发言权。在政治上,新兴大国也不断发声。巴西自2009年以来,就一直推行其主导下的南美一体化战略;东南亚10国,拟于2020年建立东南亚共同体;2010 年2 月, 里约集团的成员国一致同意成立一个新的区域组织——拉美及加勒比国家共同体。美国盟友土耳其,在2010年巴以冲突中支持巴勒斯坦的自治权利,称“伊朗是土耳其的朋友”,试图摆脱美国跟随者的形象,拟联合伊朗,希望成为大中东的中心力量。

  这一切都表明,世界发生了重大变化。

  首先,美国对全球事务的主导力明显下降。其次,尽管美国相对优势在缩小,但还是唯一超级大国。最后,冷战后,首次出现全球政治格局明显松动。美国实力在下滑,但欧、日、中、俄等区域中心,又无法承担领导责任。这是一个过渡时期,权力在转移或扩散,但又没人能够承接。

  2009年初,奥巴马就是在这样的国际局势下继任美国总统。中东泥潭让美国越陷越深,金融危机更是超过恐怖主义,成了美国最大的威胁。

  怎么办?新形势下的新战略到底是什么?这是奥巴马必须回答的问题。

 09 亚太再平衡:奥巴马的战略收缩

  奥巴马当局详细分析了形势,得出如下结论:

  (1)金融危机导致的经济危机,对美国冲击巨大,短期内美国应更多关注国内经济和国内事务(这一点在特朗普时期被推向极端)。

  (2)阿伊两战,美国极为被动,中东越来越乱,越来越反美,俄罗斯趁着中东乱局获取了很大的政治利益(这在阿拉伯之春后更明显)。

  (3)漫长的反恐战争造成的后果短期内不可能消除,美国国内公众越发厌战,动辄出兵他国已经很难获得支持。

  (4)中国、俄罗斯、印度、巴西、南非等新兴地区大国崛起,而美国实力在相对衰弱,国际政治版图面临重构。如果还继续执行小布什的单边主义,必将使美国越发孤立,在重大国际问题上难有作为。

  (5)中国经济增长速度太快,已经从一个潜在的竞争对手,变成一个现实的竞争对手。如果此时还深陷中东不能自拔,不仅无益,还会使美全球战略发生偏离,给美国家利益和国家安全造成严重损害。

  基于上述认识,奥巴马政府对美国全球战略作出调整,大致有如下要点:

  (1)放弃单边主义,采取多边综合外交。以反恐为例,放弃单纯美军军事反恐,发挥政治、外交、经济等各方面作用,联合不同国家,进行综合反恐。

  (2)收缩反恐战线,从大中东体面的抽身。

  (3)缓和与中东伊斯兰国家的关系,谨慎处理和伊朗的关系。

  (4)将战略重心从中东调整至亚太,将核心力量和资源,布置在亚太地区。

  这个战略的核心在于,集中尽可能多的力量,遏制中国。

  其后,奥巴马两个任期内的战略,基本按上述思路执行。

  首先,奥巴马政府力主从中东撤军,并缓和中东地区关系。

  其次,奥巴马政府明确要重返亚太,把尽可能多的力量投入亚太地区。核心是以经济为重点,以军事为后盾,通过外交巩固盟友、增加伙伴,达到孤立和遏制中国的目的。

  经济方面,奥巴马政府大力推行亚太国家TPP谈判,推行符合美国利益的高门槛贸易谈判。

  军事方面,美国国防部长于2012年宣称,在2020年前把美军60%海军部署在亚太地区。

  外交方面,奥巴马积极巩固日韩菲澳泰等传统盟友,并积极改善和印俄越等国关系,积极介入南海纷争,孤立中国。

  美国垄断资产阶级把核心力量部署在亚太,标志着中国取代俄罗斯,成为美国垄断资产阶级主要的竞争对手。

  站在美国的视角,他为什么会如此紧张中国的发展呢?他为什么一定要把中国视为最主要的对手呢?

 10 美国为什么围堵中国

  首先,在美国看来,我国拥有非常强大的单一资本集团。

  我国国企属于国有资本集团,国有资本集团是世界上垄断性最高,资本实力最大的单一资本集团。光从单个上市公司来看,一些重要国企已经和美欧日资本集团属于一个量级(比如中农工建、两桶油,等等),但美欧日的资本集团相对独立,联系远不如国企紧密。国企资本集团可调动世界上最庞大的工业、金融资源为我国的外海扩张服务。

  其次,在美国看来,我国资本对外输出快速增长,势必会建立全球势力。

  由于国内资本严重过剩,从2013年左右,我国资本实现了对外净输出。海外投资及其资本的比重不断加大,这有利于改变资本过于集中在国内的弱点。截止2016年,中国对亚非拉的输出,基本全是非金融投资。

  以非洲投资为例,1995 年,发达经济体占到撒哈拉以南非洲地区出口总额的近90%,但20 年后,包括巴西、中国和印度在内的新伙伴占了50%以上,其中中国又占了这个的一半左右,中国是黑非洲最大的贸易伙伴。中国在(黑)非洲地区的外债总额已从2005 年的不到2%上升到2012 年的约15%。同时,到2013 年,全球约四分之一的中国工程合同都在(黑)非洲地区。中国是(黑)非洲的全球最大进口来源国。燃料、金属和矿物产品占(黑)非洲地区对中国出口的70%。(黑)非洲国家从中国进口的大部分是制成品,其后是机械品。这些都是典型的发达国家与第三世界国家贸易的构成。中国这样的贸易构成,无疑冲击了传统列强的利益。

  在资本全球化的今天,虽然垄断资本投资无国界,“但是华为的海外利益不能靠美国的舰队,苹果的全球投资不能靠中国的航母。”因此跨国垄断寡头资本必须以祖国为靠山方敢投资四海,而祖国也必须为垄断资本建立全球势力。

  再次, 在美国看来,中国对美国的挑战,不同于80年代的日本,也不同于欧盟。

  日本并不是一个正常的国家,军事上受制美国,政治上缺乏独立。欧盟独立性也不如中国,美国通过北约控制欧盟防务,势必影响欧盟成员国军事和政治的独立性。美国对两者都可将其调整控制在可接受范围内。

  中国与日本和欧盟不同。中国拥有庞大而独立的工业体系,拥有完备的军工体系,拥有独立自主的国防力量。美国把这一切都视为现实的威胁。

  因此,从奥巴马时期开始,美国就把中国视为最主要的对手,而特朗普更是用独特的风格把这种对立推向极端。

  特朗普上台后面临两个问题:其一、美国综合国力下降,作为全球资本主义体系的盟主,力有不逮。其二、美国国内阶级分化严重,不同的声音尖锐对立。

  在这个基础上,特朗普政府的整个思路调整为:美国优先。

  也就是说,美国放弃当老大的义务(照顾资本主义体系的整体运转,以及其他小弟们的利益),但仍然要享有曾经的权利,甚至更多(因为当老大的时候为了整个联盟,可能会短暂放弃某些利益)。

  为此美国在经济和政治方面做了一些调整,一方面战略收缩,将更多精力用于国内经济,并大搞贸易冲突,关税战,强调购买美国货,雇用美国人。另一方面重点出击,构建各种体系,对中国围追堵截。特朗普肆意退群,不承担老大的义务,搞得盟友意见颇大。拜登上台对此做出了一些调整,但是整体围堵中国的态势并没有改变。

  俄乌战争之后,世界隐隐分为两个阵营的态势,越来越明显。在这两个阵营中间,有很多地区性的强国,如印度、土耳其、巴西、阿根廷,等等,这是两边都在拉拢的对象。而这两个阵营的带头大哥,一个是美国,一个就是美国视为主要对手的中国。

  这一切,就构成了美国对中国的基本态度。

「 支持红色网站!」

188金宝搏体育官网

感谢您的支持与鼓励!
您的打赏将用于188金宝搏体育官网日常运行与维护。
帮助我们办好网站,宣传红色文化。
传播正能量,促进公平正义!

×
赞赏备注
确认赞赏

评论(共15条)

大家都在看

热评文章
热点文章
热赞文章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