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方对俄罗斯咬紧不放,却对以色列"网开一面"
新一轮巴以冲突正愈演愈烈。当地时间10月17日,加沙地带北部阿赫利阿拉伯医院遭遇空袭,造成重大平民伤亡,震惊全世界。
以色列军方与哈马斯就事故责任各执一词,伊斯兰世界大多认为惨剧系以色列空袭导致,多国掀起激烈的反以、反美浪潮。在美国及西方国家,从大学校园、国会大厦到政府内部,因巴以问题产生的分歧与争吵加剧了本已十分严重的社会撕裂。
该如何厘清巴以问题的是非曲直?美国等偏袒以色列的立场为何会在国际社会陷入孤立?巴以冲突如何撕裂西方社会?就相关问题,观察者网采访了苏州大学讲席教授、全球化智库(CCG)副主任高志凯博士。
【文/高志凯,采访/观察者网 郭涵】
观察者网:法新社评论,加沙爆发的血腥冲突“撕裂了全世界,让西方被孤立”。10月16日,联合国安理会提出要求停火的决议草案,因为美英法日四国的反对而未能通过。为什么西方国家在巴以问题上越来越处于被孤立的状态?
高志凯:西方国家从一开始就把哈马斯定性成恐怖组织,认为哈马斯的所作所为是对以色列国家主权的侵犯、对以色列平民生命财产安全的攻击。然而从哈马斯、巴勒斯坦民众与阿拉伯国家和伊斯兰世界的角度来说,他们并不这样看待巴以冲突。我认为有几个原因导致了双方的观念差异。
首先,谈巴以冲突如果只看一时、片刻发生的事件,将始终分不清孰是孰非。巴以冲突有其特定的历史经纬。以色列建国之前,巴勒斯坦这片土地上人口的绝大部分是巴勒斯坦人,犹太人占绝对少数。巴勒斯坦人在这块土地上生存了几千年。至于犹太民族,在公元前一世纪左右被古罗马灭国,此后流落到世界各地,他们作为一个民族失去巴勒斯坦这块土地已经有2000多年的历史。
二战结束后,由于种种原因,希望复国的海外犹太人同当时统治巴勒斯坦的英国达成协议,英国当局同意让海外的一部分犹太人回到巴勒斯坦居住,但并没有承诺他们可以建立国家,或者是把这片土地上的巴勒斯坦人赶走。由于犹太人在二战期间遭受了种族灭绝式的迫害,600万人丧命于德国纳粹之手,在国际上引发了巨大震动,犹太人的命运也引起许多国家的同情与关注,所以才导致联合国最终作出决议,同意在巴勒斯坦这块土地上推进“两国方案”:拿出一块地由犹太人建立以色列国,至于在当地居住了上千年的巴勒斯坦人则建立巴勒斯坦国。
“两国方案”的出发点是好的,确实以务实的方式为当时流离失所、经历上千年坎坷的犹太人民族找到了一个安身立命的解决方案。但是“两国方案”执行过程中没有处理好这个问题,未能充分尊重当地巴勒斯坦民众的权利。它只是通过一纸文件宣布,以色列可以在这块土地上建国,但当地的巴勒斯坦人同意了吗?他们被赋予投票权、被允许表达自己的意见了吗?
巴勒斯坦人当然不同意欧洲的犹太人迁居到自己的家园,而巴勒斯坦周边当时有许多已经独立的阿拉伯国家,他们也不同意这样的安排。于是,此后陆续发生了五次以色列同阿拉伯国家之间的大规模战争。由于种种原因,尤其是美国和西方国家坚决支持以色列,导致阿拉伯国家屡战屡败,巴勒斯坦的土地长期被以色列所占领。至今形成的情况是,过去名为巴勒斯坦的土地,绝大部分已经被以色列占据,而且犹太人口占绝大多数,这彻底颠倒了1947年以色列建国时当地的人口和土地结构。
如果不提巴以冲突的历史经纬,就始终搞不清楚到底谁对谁错。数十年来,以色列人对巴勒斯坦民众的合法权益是视而不见,肆意践踏。从1947年至今,许多巴勒斯坦人对以色列怀着几代人的仇恨。在这轮冲突中,以色列政客与军方也没有平等地对待巴勒斯坦人,他们的观点是以色列国只有义务保护本国公民,没有义务去保护巴勒斯坦人的利益,那是巴勒斯坦社区管理者的义务。也就是说,以色列有意无意地将巴勒斯坦人划作另一类人,不是巴勒斯坦这块土地上原先的合法主人,而是把他们看做二等人,这绝对是很过分且违反国际法的。
从国际法的角度来说,不能因为遭遇了恐怖袭击,就对平民进行打击报复,甚至断水、断电、切断生活物资的运输。越来越多的国家认为这种行为构成了战争罪。中方的表态也是强调,“以色列的行为已经超越自卫范围”,实际上是远远地出格了。
加沙城一家医院遇袭,造成至少500人死亡。图自法新社
当地时间17日对加沙浸信会医院的轰炸,造成了数百人死亡,这样一起骇人听闻的惨案一定要在历史上有个定论。现在部分西方媒体已经开始发动宣传攻势,放出各种谣传,有的说根本查不清楚是谁干的,炸了就炸了,没有确凿的证据。其实也不一定,因为不管是火箭弹还是航空炸弹,只要仔细调查一定会留下痕迹,包括现场的碎片、各种视频音频等等。
现在,以美国为代表的部分西方国家支持以色列,但几乎所有的阿拉伯国家、伊斯兰国家,以及世界上加起来100多个国家都支持巴勒斯坦人的正当权益。巴以冲突让全世界的态度出现了分化,一边是有些西方国家无条件支持以色列,哪怕是对加沙地区断水、断电、断网。另一边则是以中国、俄罗斯为代表,联合几乎所有阿拉伯国家、伊斯兰国家和其他的全球南方国家。中国这次的做法也有声有色,即呼吁所有伊斯兰国家和阿拉伯国家统一行动,保持团结,不要被西方国家分裂,发出明确统一的声音。
阿拉伯国家的一个弱点就是在关键时刻往往不团结。这背后有各种各样的原因,阿拉伯国家彼此国情不同,有的国家富裕、有的国家贫穷,他们同西方国家的关系也不一样,有的国家深受西方的影响。从这个角度来说,阿拉伯国家需要妥善处理各自对这场冲突的立场,不然会导致雪上加霜的结果。
俄罗斯的立场也很关键。首先,自上世纪70年代以来,前苏联的犹太人分好几批移民到以色列,所以现在以色列总人口中最大的组成部分,是从东欧移民过来的犹太人,包括今天的俄罗斯和乌克兰。这批人的受教育水平都很高,有音乐家、记者、银行家等等,他们回到以色列后非常顺利地融入主流社会。从另一个角度来说,俄罗斯也在某种程度上获得了对以色列国内政治的影响力。这一次俄罗斯挑明了自身立场,反对以色列剥夺巴勒斯坦人的权益,呼吁阿拉伯国家团结起来。
目前看来很明显的是,巴以冲突已经沦为大国博弈的一个棋子,实际上升级成伊朗、叙利亚等部分中东阿拉伯国家为一方,美国、英国、法国等西方国家为一方的对立。不管以色列有多强大,没有以美国为首的整个西方世界在背后无条件支持和偏袒,以色列也下不了决心同整个阿拉伯世界、伊斯兰世界交恶。这是它自1947年以色列建国以来,在历次中东战争包括这一次巴以冲突中行事的底气。
最近一年多以来,尤其是中国斡旋了伊朗和沙特阿拉伯重建关系后,美国担心自己在中东的势力越来越小,所以他豁出去了,拉着以色列一定要推动沙以建交。但最近一年半以来,美国做了很多工作,前不久甚至传出风声,美国、以色列已经同沙特基本谈妥了,沙特同意认真考虑建交谈判最后的关键细节问题。
在这种背景下,从巴勒斯坦人的角度来说,他们真的是走到了生死存亡的时刻。自1947年以来,它的国土面积越来越小,失去的土地越来越多,人口也越来越多。许多巴勒斯坦人流亡到世界各地,包括在半岛电视台,我认识好多来自巴勒斯坦的工作人员。过去5年到10年的巴勒斯坦驻华大使我也认识,最近还跟他有过交流。如果连沙特都愿意同以色列建交,那么巴勒斯坦民众一定想找一个机会,来发出他们的呐喊与反对,重新夺回一定的主动权,重新在阿拉伯世界、伊斯兰世界里发出自己的声音,这是很自然的逻辑。
我的理解是,美国的中东政策有一个原则,即尽量避免站到整个阿拉伯国家和伊斯兰国家的对立面。美国不在乎与一两个中东国家交恶,比如伊朗、叙利亚等等,只要它背后有以色列和阿拉伯国家的支持。但如果整个阿拉伯世界和伊斯兰世界反对美国,这是美国决策者不能承受的。
美国国内有许多穆斯林,土耳其、阿尔巴尼亚等北约成员国也是伊斯兰人口占主体的国家。在法国、德国都有大量的穆斯林社区,包括大量来自阿尔及利亚、摩洛哥还有非洲国家的穆斯林移民。德国的土耳其移民人数也占到总人口的10%。这样一个庞大的群体,加上二十几个中东的阿拉伯/伊斯兰国家一起反对美国,这会让美国在国际上陷入困境,导致本国和盟友的社会被撕裂。
还有一个问题,以色列本身并不盛产石油天然气,虽然近几十年来它在地中海沿岸的海底发现了比较丰富的油气资源,但其产量放在全世界并不是举足轻重的。以色列的中东邻居都是能源大国,比如阿联酋、沙特还有卡塔尔、伊拉克、科威特等等。所以如果这次巴以冲突升级,引发以色列同中东阿拉伯国家的对抗,则可能演变成一场能源战争。
从这个角度来说,拜登总统急着去中东访问,一方面想对以色列做些工作,另一方面也是要挽回美国在中东国家心目中的形象。美国本来已经规划好了推进沙以建交,还要同阿拉伯国家举行峰会等等安排,这次加沙医院被炸事件引发了阿拉伯国家伊斯兰世界的强烈愤怒,美国的如意算盘又被打烂了,所以他下一步如何挽回自身与以色列绑定的形象,这个问题也值得关注。
观察者网:自俄乌冲突爆发以来,全球南方国家在国际舞台上的话语权与独立性提升,在巴以冲突的问题上,他们与西方国家的分歧也十分明显。为什么西方国家在有关问题上的信誉与号召力会出现下降?
高志凯:我认为有几个原因。在俄乌冲突中,西方国家在美国推动下,全方位制裁俄罗斯,把所有的黑帽子都扣在俄罗斯头上。但是这次巴以冲突,他们却对以色列违反人道主义的所作所为几乎全然沉默。比如上面提到的对加沙的封锁,伤害巴勒斯坦民众的生命财产安全,肆无忌惮地攻击儿童、医院里的病人乃至包括西方媒体的记者等等。
假设西方国家指控俄罗斯在乌克兰冲突中犯下的一些行为是真实的,那么基于同样标准,他们也应该一视同仁地谴责以色列。可现实中,西方国家对俄罗斯咬紧不放,却对以色列“网开一面”,这就是最典型的双重标准。
此外,西方国家也面临国内撕裂的难题。欧洲几乎所有国家都有穆斯林移民,在美国也有300多万穆斯林。当美西方国家的政府做出明显偏袒以色列的表态时,他们的国内就会出现不同意见。现在美国的犹太人跑到白宫门口去抗议,还把出入口都给堵住了,他们要求美国政府停止支持以色列,认为以色列政府不能够代表他们,不能够以犹太人的名义去攻击巴勒斯坦人。
巴以冲突的问题,已经让西方国家的国内舆论形成了一个火山口,继续延烧下去很可能会被引爆。前两天在比利时就出现了穆斯林枪手在街头开枪,打死两名瑞典游客,他行凶的目的是为了报复在美国发生的仇恨杀人事件,一名6岁的巴勒斯坦裔男孩被一名白人房东杀害,这是彻头彻尾的悲剧。
在西方国家内部,除了穆斯林裔之外的不少民众,并不能理解前面这一波人如此同情巴勒斯坦的理由。他们不明白,为什么这些人认为,如果西方国家剥夺巴勒斯坦人的正当合法权益,就是对整个阿拉伯世界和伊斯兰世界的侵犯。
美国现在的态度也是左右为难。尽管拜登表态无条件站在以色列这边,但政府、国会、社会大众并不认同,他们中不少有良知的人站出来反对。过去媒体的报道能力有限,大家什么也看不到,如今互联网发达了,加沙地带有许多自媒体和个人拍摄上传的视频,以色列到底在加沙造成了什么样的伤亡与破坏,互联网上有目共睹,不可能欺骗世界各地的民众。
这样一来,美国政府也好,西方国家政府也罢,面临国内民意非常大的压力,他们在全球南方国家更是名誉扫地。以色列口口声声说是在“自我防卫”,是在打击哈马斯;美国也一直支持以色列享有“自卫权”,可事实是有大量平民死伤。以色列坚称保护巴勒斯坦人不是它的义务,以色列国家的责任只是保护以色列人。难道在以色列人眼里,巴勒斯坦人就不配为人吗?
拜登当地时间10月18日飞抵以色列特拉维夫,与以色列总理内塔尼亚胡会面 图自:美联社
这个道理我觉得谁都能理解,以色列人只是想要占领加沙这块地,对巴勒斯坦人的死活毫不关心。以色列的所作所为和小九九,阿拉伯国家都看得很清楚,伊斯兰世界也看的很清楚。
从这个角度来说,阿以冲突确实导致了全世界的撕裂,西方国家内部的撕裂,撕毁了他们所谓“道德制高点”的幌子。在西方,围绕巴以冲突连锁产生的种族、宗教与文明冲突,达到了数十年来未见的一个火山口。
观察者网:近日,哈佛大学多个学生组织发表联名信支持巴勒斯坦,谴责以色列的空袭,却在美国国内引发风波。不少哈佛校友、企业高管要求揭露这些学生组织成员的信息,对他们采取招聘抵制,有些学生甚至遭遇“人肉搜索”,个人信息被曝光。如何看待这种现象与美国引以为傲的“言论自由”理念之间的矛盾?
高志凯:美国确实在对外的时候口口声声捍卫“言论自由”,要求别国保障言论自由,但美国国内关于巴以冲突的讨论中,官方唯一“政治正确”的答案就是:以色列对,巴勒斯坦错;表态支持两国方案,但实际偏袒以色列的蚕食。这种“政治正确”本身就是剥夺与消灭言论自由。
现在一些犹太大老板表示,哈佛的学生以学生会名义,躲在学生会后面谴责以色列,他们就应该露出真实面目,搞“实名制抵制”,方便这些大企业老板发起运动,联合众多公司拒绝招聘这些学生。这岂不是违反法律的行为吗?在美国,言论自由受到宪法保护,他们凭什么因为某人行使了言论自由的权利,他们就可以剥夺对方就业的机会呢?
美国哥伦比亚大学亲巴勒斯坦学生群体与亲以色列学生群体各自举行抗议示威活动 图自:路透社
从这个角度来说,我认为巴以冲突把美国社会关于真与假、真理与谬论的社会共识给打乱了,也反映出以色列游说集团在美国势力很大,他们控制着许多引导公共讨论的机构,让其他人没有机会发表自己的不同意见,没有办法享受美国宪法保护的言论自由,这确实是很讽刺的事情。
同时,这件事也体现了,在美国,对美国有用的主张才是真理,不符合美国国家利益的就会被打成歪理。对以色列人有利的观点或叙事就是真理,对巴勒斯坦有利的观点或叙事就是带节奏、谣言。天底下哪有这样的道理?各国民众都有独立思考与分辨的能力。
所以我认为,还是中国政府的立场最中立、最有建设性。数十年来,中国一直同以色列发展正常的国与国关系,促进经济文化等各方面的交流。与此同时,中国是真诚地关心巴勒斯坦民众的福祉,支持他们的正当权利,中国能同时将这两件事做好,而且做得有声有色。中国不会为了发展同以色列的双边关系而牺牲对巴勒斯坦民众的支持,反之亦然。
中国始终是以实用主义和现实主义为指导,而且中国政府这一次也再三强调,我们站在和平这一边,只要是有利于和平的事,我们都支持。如果某些行为是为了破坏和平、刻意制造伤亡与财产损失,中国就会反对。中国并没有带上私心或者别的目的,而是为了实现巴以之间的持久和平去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