困在砖厂里的智障工人
按照“每打包1万块砖130元的报酬”计算,智障工人李松岭最多的一个月,搬过68万块砖。要完成这样的工作量,他需要11.33万次夹起20多斤的砖块,摆上流水线。
单调、重复,且没有报酬的劳作,日复一日。
直到今年6月初,进入湖南省临湘市艳飞建材有限公司(以下简称:艳飞砖厂)暗访的媒体记者报警,李松岭和其他4名被工头“捡到”砖厂的智障人员,才得以被解救。
相关部门调查发现,李松岭等5人自2023年3月陆续被带到艳飞砖厂。截至案发,5人应当获得的46万余元报酬,均被工头据为己有。
带智障人员进入砖厂劳动以牟利,并非个例。今年6月份,湖南、河南、山西等地的砖厂,陆续爆出存在智障人员被带进砖厂劳动的情况。
新京报记者梳理相关法院判决文书发现,2015年至今10年间,至少有50家砖厂出现工头控制智障人员劳动的情况,被强迫劳动者近400人。他们或在街头被诱骗,或被购买,更有工头通过持械威胁的方式,强行将智障人员从一家砖厂带至另一家砖厂劳动,成为牟利的“工具”。而砖厂则因“招工难”“智障工人稳定,不影响生产”“好管理”等因素,对工头控制或打、骂智障工人的行为,视而不见。
工头和砖厂,成了共谋。

李松岭被接回家后,父亲用新买来的剃须刀,帮儿子刮胡子。新京报记者 程亚龙 摄
失踪十八年
7月21日下午,河南省睢县救助站的门前,一辆湘F牌照的警车还未停稳,74岁的谭照真便几步凑到车前,激动地往车里张望。
警车,载着她18年未见的儿子李松岭,从湖南省临湘市赶来。
47天前,李松岭和其他4名同样有智力问题的工友,在临湘市艳飞砖厂被警方解救。据河南广播电视台大象新闻报道,5人被工头控制在砖厂从事体力劳动,每天工作12小时,全年无休。
“那活儿,他能受得了啊?”刚得知儿子的消息时,谭照真心疼没下过力的儿子,她窝了一肚子的话,想问。
警车刚停稳,没等随车护送的民警介绍,谭照真便认出了失踪18年的儿子,一把抓住儿子的手失声痛哭起来:“我嘞孩儿哎,我是恁妈妈呀!”
留着平头、满脸胡茬,高过母亲一头的李松岭,似乎已忘了眼前的老人是谁。他目光瞥向高处,举起另一只手对谭照真“摆了摆手”,便随众人走向救助站院内。抛下追问着他的家人,“不认识恁妈妈了吗?”
李松岭在家排行老二,2002年从商丘某师范类中专毕业,被分配到老家白楼乡一所小学教书。不过,因为家里拿不出8000元的“安置费”,李松岭便南下打工,之后精神异常。
谭照真已记不清儿子最后一次外出打工是哪一年了。她只记得,那年李松岭提着装有身份证、毕业证、课本和衣物的蛇皮袋外出,几个月后却衣衫褴褛地出现在家门前。“找不到工作了,一路捡东西吃,从深圳走了一个多月,走回来的。”谭照真称。
因为精神状态恶化,待在老家的李松岭,经常往外跑,“走不远。外面跑两三天,自己就回家了”。2007年中秋节前后,在院里刚剥完棒子(玉米)的李松岭,光着膀子便出门了。父亲李元青追出去,远远地看见,他一个人穿过干枯的河道,“喊了几声也不应。”
那天晚上,秋风骤起,再也没了李松岭的消息。
新闻里报道邻县车祸事故致一人死亡,老两口去看过;乡镇的村落、街头、河道、桥洞,老两口去找过;南方务工的亲戚邻居,老两口也打听过。“这么多年,想着不是饿死,也冻死在外面了。”谭照真说。
再见李松岭,父母觉得,儿子似乎变了一个人。说话听不懂、不认识家人,曾经因精神问题时常狂躁、总往外跑的他,如今坐在救助站的长椅上,安静得像个犯错的孩子。
湖南省芙蓉司法鉴定中心做出的“司法鉴定意见书”显示:李松岭交谈接触被动合作,思维贫乏,情感淡漠,记忆功能减退。不知道自己是哪里人,不记得自己的出生年月,不知道一年有多少个月,不清楚国家首都是哪,鸡与鸭的区别说不清楚。
李松岭被诊断为:精神分裂症;韦氏成人智力54。
“你还认识我吗?”“在那儿想不想家?”“干活累不累?”一同前来的家人抛出一连串关心的问题,试图唤起李松岭的回忆。
得不到回应的家人,又在手机上扒出电视台的报道问:“松岭,这是不是你?”画面中,李松岭戴一顶磨破了帽檐的咖色帽子,正弯着腰站在一米高的砖架上。
他所在的工棚,堆满了一摞摞红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