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四五”规划《建议》:扎实推进共同富裕

2020-11-04
作者:记者 来源:中国经济网

  中国经济编者按:11月3日,十九届五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的建议》(下文简称“规划《建议》”)正式对外发布。

  规划《建议》分析了我国发展环境面临深刻复杂变化,明确了到2035年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远景目标,力争人均国内生产总值达到中等发达国家水平,中等收入群体显著扩大。在改善人民生活品质部分突出强调了“扎实推动共同富裕”。此外,还明确了“十四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目标,并分领域阐述了“十四五”时期的重点任务。

  “十四五”规划《建议》指明我国未来发展道路

  据人民日报报道,昨日,十九届五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的建议》(下文简称“规划《建议》”)正式对外发布。

  对于“十四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目标。规划《建议》指出,锚定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综合考虑国内外发展趋势和我国发展条件,坚持目标导向和问题导向相结合,坚持守正和创新相统一,今后五年经济社会发展要努力实现经济发展取得新成效。发展是解决我国一切问题的基础和关键,发展必须坚持新发展理念,在质量效益明显提升的基础上实现经济持续健康发展,增长潜力充分发挥,国内市场更加强大,经济结构更加优化,创新能力显著提升,产业基础高级化、产业链现代化水平明显提高,农业基础更加稳固,城乡区域发展协调性明显增强,现代化经济体系建设取得重大进展。

  在强化国家战略科技力量方面,制定科技强国行动纲要,健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新型举国体制,打好关键核心技术攻坚战,提高创新链整体效能。加强基础研究、注重原始创新,优化学科布局和研发布局,推进学科交叉融合,完善共性基础技术供给体系。瞄准人工智能、量子信息、集成电路、生命健康、脑科学、生物育种、空天科技、深地深海等前沿领域,实施一批具有前瞻性、战略性的国家重大科技项目。制定实施战略性科学计划和科学工程,推进科研院所、高校、企业科研力量优化配置和资源共享。推进国家实验室建设,重组国家重点实验室体系。布局建设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和区域性创新高地,支持北京、上海、粤港澳大湾区形成国际科技创新中心。构建国家科研论文和科技信息高端交流平台。

  提升企业技术创新能力。强化企业创新主体地位,促进各类创新要素向企业集聚。推进产学研深度融合,支持企业牵头组建创新联合体,承担国家重大科技项目。发挥企业家在技术创新中的重要作用,鼓励企业加大研发投入,对企业投入基础研究实行税收优惠。发挥大企业引领支撑作用,支持创新型中小微企业成长为创新重要发源地,加强共性技术平台建设,推动产业链上中下游、大中小企业融通创新。

  深入推进科技体制改革,完善国家科技治理体系,优化国家科技规划体系和运行机制,推动重点领域项目、基地、人才、资金一体化配置。改进科技项目组织管理方式,实行“揭榜挂帅”等制度。完善科技评价机制,优化科技奖励项目。加快科研院所改革,扩大科研自主权。加强知识产权保护,大幅提高科技成果转移转化成效。加大研发投入,健全政府投入为主、社会多渠道投入机制,加大对基础前沿研究支持。完善金融支持创新体系,促进新技术产业化规模化应用。弘扬科学精神和工匠精神,加强科普工作,营造崇尚创新的社会氛围。健全科技伦理体系。促进科技开放合作,研究设立面向全球的科学研究基金。

  加快壮大新一代信息技术、生物技术、新能源、新材料、高端装备、新能源汽车、绿色环保以及航空航天、海洋装备等产业。推动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等同各产业深度融合,推动先进制造业集群发展,构建一批各具特色、优势互补、结构合理的战略性新兴产业增长引擎,培育新技术、新产品、新业态、新模式。促进平台经济、共享经济健康发展。鼓励企业兼并重组,防止低水平重复建设。

  坚持扩大内需这个战略基点,加快培育完整内需体系,把实施扩大内需战略同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有机结合起来,以创新驱动、高质量供给引领和创造新需求。畅通国内大循环,促进国内国际双循环,全面促进消费,拓展投资空间。

  发挥经济增长潜力 提高人民收入水平推进共同富裕

  据21世纪经济报道报道,此次规划《建议》明确了未来五年“增长潜力充分发挥”,2035年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远景目标,包含人均国内生产总值达到中等发达国家水平,中等收入群体显著扩大。

  国家统计局初步核算数据显示,2019年我国GDP规模达到990865亿元,GDP规模首次逼近100万亿人民币,经济总量稳居全球第二。另外,2019年人均GDP达到10276美元,首次突破1万美元。

  国泰君安证券研究所全球首席经济学家花长春表示,按照世界银行、OECD的水平,到2035年我国达到中等发达国家水平,人均GDP大概在2万美元左右,在现有水平翻一番,这要求未来15年经济年均增速在4%左右。预计“十四五”期间,我国经济潜在年均增速在5%-5.5%的区间,中央设定目标可能也处于这个阶段。

  中国社科院财经战略研究院综合经济研究部副主任冯煦明表示,根据世界银行2019年的标准,高收入国家的人均GNI(一个类似GDP的指标)门槛值为12536美元,我国去年人均GDP达到1万美元,在“十四五”时期大概率能够超过高收入国家的门槛水平。

  到2035年基本达到中等发达国家水平,接近或超过葡萄牙、捷克、希腊的人均GDP水平。不过考虑到“大国红利”的因素,届时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总体面貌和国家实力将远远超过这些国家。另外,基准情形下,中国经济在“十四五”时期的潜在年均增长率在5.5%-6%之间。

  从具体部署来看,畅通国内大循环、促进国内国际双循环,构建新发展格局,其内涵非常丰富。

  包括贯通生产、分配、流通、消费各环节,打破行业垄断和地方保护,形成国民经济良性循环;优化供给结构,改善供给质量,提升供给体系对国内需求的适配性;推动金融、房地产同实体经济均衡发展,促进农业、制造业、服务业、能源资源等产业门类关系协调;破除妨碍生产要素市场化配置和商品服务流通的体制机制障碍,降低全社会交易成本;完善扩大内需的政策支撑体系;以国内大循环吸引全球资源要素,充分利用国内国际两个市场两种资源,积极促进内需和外需、进口和出口、引进外资和对外投资协调发展等。

  在扩内需的手段上,既包括全面促进消费,也包括拓展投资空间。

  具体而言,培育新型消费,适当增加公共消费,推动汽车等消费品由购买管理向使用管理转变,促进住房消费健康发展,发展无接触交易服务,扩大节假日消费;加快补齐基础设施、市政工程、农业农村、公共卫生、物资储备等领域短板,推进新型基础设施、新型城镇化、交通水利等重大工程建设,实施川藏铁路、西部陆海新通道、国家水网、星际探测、北斗产业化等重大工程等。

  此外,建议稿在到2035年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远景目标中,提出“全体人民共同富裕取得更为明显的实质性进展”,在改善人民生活品质部分突出强调了“扎实推动共同富裕”。据介绍,这样表述,在党的全会文件中还是第一次。

  规划《建议》明确要“提高人民收入水平”。坚持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提高劳动报酬在初次分配中的比重,完善工资制度,健全工资合理增长机制,着力提高低收入群体收入,扩大中等收入群体。完善按要素分配政策制度,健全各类生产要素由市场决定报酬的机制,探索通过土地、资本等要素使用权、收益权增加中低收入群体要素收入。多渠道增加城乡居民财产性收入。完善再分配机制,加大税收、社保、转移支付等调节力度和精准性,合理调节过高收入,取缔非法收入。发挥第三次分配作用,发展慈善事业,改善收入和财富分配格局。

  花长春表示,中国未来要逐渐迈入中高收入国家行列,居民收入水平提高,是应有之义。这意味着,未来产业链升级的同时,还需要兼顾中西部落后地区产业发展,打通国内区域产业链的配合;与此同时,在社会政策方面,财政可能会更多向中低收入群体倾斜,以解决包括医疗、养老等问题。在全球普遍放水、资产价格大幅上涨的背景下,如何缩小贫富差距、提高中低收入阶层收入、改善收入分配等,都是“双循环”新格局下的重要命题。

「 支持红色网站!」

188金宝搏体育官网

感谢您的支持与鼓励!
您的打赏将用于188金宝搏体育官网日常运行与维护。
帮助我们办好网站,宣传红色文化。
传播正能量,促进公平正义!

×
赞赏备注
确认赞赏

评论(共8条)

大家都在看

热评文章
热点文章
热赞文章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