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温“红船精神”,须牢记习近平的三个论述
1921年7月23日,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在上海开幕,后来又转至嘉兴南湖红船上举行,中国共产党由此诞生,中国的命运从此发生历史巨变。
△浙江嘉兴南湖革命纪念馆新馆一楼陈列的红船2005年6月21日,时任浙江省委书记的习近平发表文章《弘扬“红船精神” 走在时代前列》,首次将“红船精神”提炼为:开天辟地、敢为人先的首创精神,坚定理想、百折不挠的奋斗精神,立党为公、忠诚为民的奉献精神。
2017年10月31日,党的十九大闭幕仅一周,习近平总书记带领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赴上海瞻仰中共一大会址、赴浙江嘉兴瞻仰南湖红船,追溯党的根脉。
事业发展永无止境,红船精神一脉相承。在深入开展“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活动的当下,我们重温“红船精神”,一定要深刻领会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红船精神”丰富内涵和时代价值的论述。
开天辟地、敢为人先的首创精神
98年前,中国共产党成立,为黑暗中的中国点亮一盏明灯;70年前,新中国成立,中华民族开始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41年前,改革开放大幕拉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开启新纪元。
这三大历史性事件,是近代以来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三大里程碑,无不彰显“红船精神”所蕴含的开天辟地、敢为人先的首创精神内核。
薪火相传,生生不息。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提出一系列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推动党和国家事业发生历史性变革、取得历史性成就,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改革开放的伟大事业,呈现出全面发力、多点突破、蹄疾步稳、纵深推进的崭新局面。
△2018年10月24日上午,习近平在深圳改革开放展览馆参观了“大潮起珠江——广东改革开放40周年展览”坚定理想、百折不挠的奋斗精神
在一片白色恐怖、风雨如磐的环境中,早期先进的马克思主义者在南湖红船上完成了缔造中国共产党的使命,靠的是坚定的理想信念和百折不挠的革命精神。
中国共产党人不管风吹浪打,不怕急流险滩,始终坚定自己的理想和信念,以压倒一切敌人、战胜一切困难的大无畏英雄气概,矢志推动中国革命和建设事业的大船劈波斩浪、不断奋进。
奋斗精神是“红船精神”的支柱,是胜利之本,体现的是中国共产党特有的政党品质,以及广大共产党人的理想追求。
2016年7月,习近平在庆祝建党95周年大会上指出:“我们要永远保持建党时中国共产党人的奋斗精神,永远保持对人民的赤子之心。”他多次强调:“幸福都是奋斗出来的!”“伟大事业需要几代人、十几代人、几十代人持续奋斗。”
船到中流浪更急,人到半山路更陡。在实现伟大梦想的征程上,我们面前的任务更艰巨、挑战更严峻。我们唯有发扬坚定理想、百折不挠的奋斗精神,愈挫愈奋、愈战愈勇。
新时代是奋斗者的时代,愿你我都勇做一名奋斗者。
立党为公、忠诚为民的奉献精神
中国共产党从诞生的那天起,就以解放全人类、实现共产主义为己任,以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为根本宗旨。立党为公、忠诚为民,是中国共产党的性质和宗旨的集中体现,也是我们党区别于其他任何一个政党的显著标志。
习近平总书记从青年时代起,就自觉践行中国共产党人的优良传统,始终同人民想在一起、干在一起。
梁家河7年的知青岁月里,习近平赤脚站在冰水里修淤地坝,带领父老乡亲建设全省第一个沼气化村。在河北正定任职时,习近平骑着自行车跑遍了所有村,到老百姓当中拉家常、问寒暖。在福建宁德,他3个月就走遍了9个县。到浙江任职后,他用一年多时间跑遍了全省90个县市区。
△1989年7月,福建寿宁县发生灾情。时任宁德地委书记的习近平带领相关部门负责人头戴草帽,肩搭毛巾,顶着炎炎烈日,在崎岖山路上跋涉2个多小时,深入到乡政府所在的下党村我将无我,不负人民。成为党和国家最高领导人之后,习近平总书记在很多场合都强调自己是“人民的勤务员”,行之所向、言之所至、思之所及,无不关乎人民。他夙夜在公、一心为民,只为兑现庄严的承诺:“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
不忘初心,方得始终。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红船精神”的重要论述,我们应当牢记于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