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伯礼院士谈废医存药的弊端:日韩是典型,面对新冠无药可用
2021年5月17日,东方卫视《这就是中国》节目,请来了“人民英雄”国家荣誉称号获得者、中国工程院院士、天津中医药大学教授张伯礼院士以及复旦大学中国研究院院长张维为教授,他们一起对中医药在抗疫过程中发挥的作用和经验进行了解读总结。
这是《这就是中国》第99期节目,主持人在开场的时候说到,两年多的时间,我们的节目通过很多的角度,带大家去深度地认识我们的国家,也认识这个世界,今天,我们的节目将开启一个新的角度,在我们的节目里从来没有讨论过,这就是我们的中医药。
这一期节目值得认真去看看,两位老师的演讲都很好,最后还有一个提问环节,也很值得学习。笔者今天要写的便是其中一个提问。
这是第二个提问,一位男生问到:
我想请教一个问题,日韩受中医文化影响很大,他们也有自己的汉方药,但在这次疫*情当中,他们却没有药可用,请问怎样看待这种去医存药的现象?
日本去医存药这个问题,在去年5月份的时候,笔者也写过一次。当时瑞德西韦的神话还没有完全破灭,虽然其在中国舞台已经谢幕,但却仍在国际舞台上起起伏伏,让人叹为观止。
2020年5月7日,据日本共同社报道,日本厚劳省当天正式批准将瑞德西韦作为新冠肺炎的治疗药物。据日媒此前报道,美国制药公司吉利德科学2020年5月4日向厚劳省申请批准瑞德西韦在日本的使用,厚劳省对此采用了“特例批准”制度。瑞德西韦是日本国内首款新冠治疗药物,将优先用于重症患者。
那个时候的我们便已经有这个疑问了:当时,中医药在应对新冠肺炎的战疫中取得了亮眼的成绩,并被国际社会所认可,而日本及韩国圈占了全球中药市场八九成,且日本的汉方药也闻名全球,为什么在日本,却没有出现汉方药抗击新冠肺炎的有效经验呢?
原因无二,日本虽然引进了中医药,却在最后选择了“废医验药”的方案——即:医疗思想放弃不要,只吸收中药治病成果,在东汉张仲景《伤寒杂病论》原中药方基础上做文章,只保留了汉方药,而废除了汉方医。
“废医验药”的思想,切割了中医药的完整体系,所以现在,日本医疗市场几乎成了“制药商”的天下,但却失了中医的核心和灵魂——辨证论治。
所以,尽管他们有那么多的汉方药,却没有会辩证论治的汉方医(中医),他们的医疗体系中,没有建立起完整的中医药体系,只有药没有医,药便只是药,不能变成能治新冠的药。也就是说,对中医“废医存药”的日本,空学了中医药的壳,却失了中医药的魂。(参考阅读:寄希望于瑞德西韦的日本,空学了中医药的壳,却失了中医药的魂)
张伯礼院士对这位同学的回答是这样的:
这个问题非常的深刻,这次疫*情日本就是无药可用。日本找我要药,我已经答应他了,把我的药给他。但是日本的厚生省管这个的,他说这个药在中国是合法的,但在日本不合法,得走一个申报程序,大概得用一年到两年的时间,来不及了。日本也有汉方药,它为什么拿不出来呢?
日本的汉方药基本是学习的中国的药,但是理解比较死板,他说我们查了查中药张仲景的方子100多种,没有一个治新冠肺炎的。所以就来找我们。实际我们新冠肺炎也是从古代中医方子变化来的,因为中医辨证论治,我们是理、法、方、药一致。
中医既有理,也有法,也有方,也有药,所以我们说医和药不可分,一定是在中医理论指导下来用药,这就是我们如鱼得水的原因,日本废医存药的弊端就见到了。我们认为中医药一直是强调医药不分家,对于中医药来说要全面地继承和发扬,包括中医的理论,也包括我们的方剂和药物。
张伯礼院士还举了澳大利亚的例子,澳大利亚也有人找张伯礼院士要方子,但是中医看病讲究辨证论治,讲因事因地制宜,那么就需要那边提供几个信息:当地的气温情况、湿度情况、患者的舌像照等。当那边把这些信息给过来后,张伯礼院士给他们开了方子:天澳1号、天澳2号,现在也在用。
中医药强调医药不分家,这是非常重要的。在新冠这场全球大考上,日韩虽然受中医药文化影响很大,却仍然无药可用,这便是“废医存药”的弊端,这样典型的反面教材,也给我们国家那些对中医药有着“废医存药”思想的人敲响了一个大大的警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