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词大会上张伯礼出的古人防疫题,妇产科医生和很多人都答错了

2021-04-26
作者:康和 来源:188金宝搏网论坛

  4月24日晚,中国诗词大会第六季第九场开播。在这一集中,人民英雄、天津中医药大学校长张伯礼院士给大家出了一道“身临其境”题。

  在这一场的57分30秒时,张伯礼院士来出题了。题目背景旁白:截至目前,全球累计新冠确诊病例超9509万例,超过180万人接种了新冠疫苗(这和节目录制时间有关,早几个月前)。张伯礼院士说,去年疫*情肆虐,给全世界带来了前所未有的公共卫生危机,也向大家普及了公共卫生防控的重要性,在我们古代,三千年的历史当中,有五百多次瘟疫,我们古人也采取了各种方法来防控疫*情。

  请问,在下面的诗词当中,哪一项与防疫风俗有关呢?

  A. 团扇 团扇 美人病来遮面

  B.翰林未用汝脱靴 不知何为勤洗手

  C.爆竹声中一岁除 春风送暖入屠苏

  这是个很好的题目,这首诗也是现在小学必学诗词,作为中医爱好者的笔者本人虽然在诗词方面的积累远不及现场答题的选手以及百人团的选手,但是在这道题上却是一眼就知道正确答案了。但遗憾的是,当时答题的妇产科医生江敬红医生答错了,百人团中有多少人答错节目组没播,但镜头给到百人团的时候,可以看到一些选手十分懊恼遗憾的神情,可能答错的不少。

  主持人龙洋说,屠苏酒是一种药酒,用中草药酒来防疫。其实龙洋说的不全,蒙曼老师的解说则相对全面了(但也很简略)。她说,在我国古代,认为年、节,很多这样的重大节令,都有防瘟疫的一个功效,比如说,端午节,雄黄酒也是这样,春节喝屠苏酒还是这样,屠苏酒、放鞭炮,其实最早都跟抗瘟疫这样一个思想有关系。她还说,现在我们很多人还是会喝一点小中药作为一种保健习惯。

  除此,AB两项则和防疫没什么关联了。但是为什么江医生会答错呢,笔者猜测其根本是江医生不懂中医药文化,不知放鞭炮、屠苏酒的真正涵义(这句有点废话的意思,但笔者还是觉得十分遗憾,2020年中医药抗新冠立功,有关各种中医方法防疫的宣传较之以前有了很大的进步,但还是有很多人不知道,医务工作者也没能例外),其次,从题面上来讲,A项很容易让人联想到“戴口罩”,而B项很容易让人联想到“勤洗手”,这都是防疫宣传中最基本最广为认知的三大件之二。

  但,中医药防疫却是古代防疫中最最重要的。这么优秀的传统文化,却在现代淡出了很多国人的视野和认知中,实在是让人深感叹息。

  笔者查阅了屠苏酒的资料,传屠苏酒起于晋,以前有人住在草庵,每年除夕,将药囊丢到井中。到元日取水出来放在酒樽中,全家的人一起喝用以防瘟疫。屠,就是割;苏,就是药草,割了药草来泡酒,泡成的酒就是“屠苏酒”了。

  屠苏酒后来由唐代名医孙思邈流传开来,孙思邈每年腊月,总是要分送给众邻乡亲一包药,告诉大家以药泡酒。孙思邈还将自己的屋子起名为“屠苏屋”。以后,经过历代相传,饮屠苏酒便成为过年的风俗。

  关于春节的由来,应该也有很多人听过“年(又名夕)”的故事。这个怪兽每到冬春之际就出来害人,为了吓跑它,家家户户燃放爆竹。这一做法,相沿成俗,成为“过年”、“除夕”的象征。

  放鞭炮防疫的道理,是因为火药中的硫磺等成分有杀菌消毒的作用,家家户户燃放爆竹后,硝烟弥漫,相当于进行了一次大面积消杀,古人大概是凭着经验看出来的,比如那时候道士们往往很长寿,他们长年累月因为炼丹,都在和硝石硫磺打交道。当然,现在城市里都是禁放烟花爆竹的了。因为科学技术、公共卫生的进步,可以使用更好的消杀工具,但古人通过放炮仗,也在他们当时所具有的有限条件下,取得了消杀的效果。

  无疑,中国的古诗词是我国优秀的传统文化之一,而中华医学同样也是我国优秀的传统文化。在这些古诗词中,常见中医药的身影,北宋王安石《元日》中的“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是其一;北宋苏轼的《赠眼医王生彦若》“琉璃贮沆瀣,轻脆不任触。而子与其间,往来施锋镞。观者颈为缩,笑谈纷自若。”亦是其一,这便是著名的“金针拨障”法,后来现代中医唐由之还用“金针拨障”法给毛主席治过白内障;此外,中药习俗以及中药食疗方面的诗句也是十分丰富的,如唐王维的“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如屈原《离骚》中的“夕餐秋菊之落英”,等等。

  中医药史就是一部抗疫史,中医药融于古人生活中,很多优秀的古诗词都记录有中医药在古人生活中应用的痕迹,这些我们应该传承发展,不能忘也不应忘。

「 支持红色网站!」

188金宝搏体育官网

感谢您的支持与鼓励!
您的打赏将用于188金宝搏体育官网日常运行与维护。
帮助我们办好网站,宣传红色文化。
传播正能量,促进公平正义!

×
赞赏备注
确认赞赏

评论(我来首评..)

大家都在看

热评文章
热点文章
热赞文章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