话说中国教育改革自上世纪80年代以来,几乎越改越在根基上无许大差别,反而给21世纪的中国社会发展与教育留下了隐患,倘若我们现在走人某一个学校问着学生为何要读书?几乎都会认为小学要上个好初中,初中要上个好高中,上大学更如此。几乎所有学生从小受无论家长或学校乃至社会去灌输这种思维:谋好前程所谓“幸福”的前途生活,此思维成为套在每一个中国青少年脑中身上的定律和枷锁,几乎未有或少有人会认为自己要为国家的科学文化进步、社会需要和人民群众的幸福而去读书,更不会是对学术和人类文明产生的敬畏和探索之心。
自去年来我在报上见到关于控制教育资本即校外结构乱象的官方布告,引出了“轰烈”的“双减”政策,有些人欢呼直说对校外机构的整顿解决了长期以来教育对学生的压制,甚至还解决了不同收入家庭的“公平”。成效呢?无非是有的人头痛脑愁,有的人从肆意正大的“工作”转向秘密“工作”罢了。由于在上世纪八、九十年代教育被推上了市场经济的铁道车轨使教育逐渐产业化和货币化,私立学校再次走上了历史舞台而成为工人阶级家庭望而止步的门槛。将优良的中小学校教学资源垄断在某些“聪明”人之掌。由于私立学校为利润同样其他学校为升学不惜将学生老师作为他们升学率的工具,宣传上一面打着优待的旗背后尽力榨取每一分钟来使学生成为应试机器。
难道教育的目的是满足那些背后的股东和学校官僚们竞争和盈利的吗?罗素曾说:“教育的目的不是在制造机械,而是在造人!”教育是对人的素质上的全面系统的建立而适应国家社会乃至人类的发展,它必须得在社会不断发展中不断完善并且社会的教育观念得到改善。在一定的国家、阶级群体等之中,必然要为它培养本阶级的接班人而进行相对应的教育;中国共产党以立德树人为根本教育方针即指“立德”为“树人”之根本和首要,著名教育家陶行知也认为:教育者所要创造的是真善美的活人。但看到现在无论小学到充斥着所谓“人才精英”的大学之中,都弥漫着极其浓厚的功利主义、拜金主义、利己主义的腐臭气息,苦读十几年书竟是为一张成绩单从而搏得功名利禄,便可顶着“尊严”来做万众渴慕的“人上人”即那些骑在劳动人民头上作威装雅、自命清高的小资产阶级,惟有改变科举制在现代的衍生品:应试教育。许多学者则认为中国古代科举制弊端并不是科举本身而只是以“四书五经”作为考试内容,仿佛只要将其改为科学技术与现代文学即可变成他们眼中的“现代式教育”。
事实绝非如此,教育是由特定机制体系和培养理念所依附的,传授内容不是决定教育本身的唯一因素,陈独秀先生说:“科举时代所贵的是功名,是做官;现在学校所贵的还是有文凭,也是去做官。”不是说放下经史子集就万事大吉了。必须在公立学校即属于人民群众的学府取代私立学校和一切带有盈利性质的教学机构后,以素质教育取代长期以来似乎牢不可破的应试教育(素质教育并不是取消一切测试),口头上为使中国的学生培养德智体美劳却不将其纳入选拔与考核检测制度内,那么如何才能寻找出社会需要的人才呢?
当下的学生未受真正的思想道德教育,未养成完备的无产阶级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他们的意识中总缺了课本里那些崇高的忧心以及独立思考精神,即使成绩再惊人也并不是全面发展的人。语文课不过会给一群现代的追求功名的人读《儒林外史》,给无理想的讲《钢铁是怎样炼成的》,最后一来发现老师蛮善良,告诉学生如何答题和必考内容。大部分学生们何尝会去思考书上的什么“主义”“革命”之类的词。知识本为人类探索世界和改造社会的所得认识与能力,那些蕴藏在人类文明中的雅趣美妙的诗词、伟大的文化经典、以及各种由于生产力发展而对自然科学的认知积累等等,却皆成为了某些人当上刘四爷的媒介,等于在这种畸形教育环境下知识本身被异化,披上一层层功利色彩的纱布。尚且以此扼杀了学生对知识的好奇心,蚕食他们对事物的探索动力,导致高中以前的批判性思维和人文创造力重重削弱,至于满口“爱国”的政治课堂里,常常成为教条主义和锻炼记忆的场所,他们不会觉悟自己所背的无论多么高尚的政治精神与理论,而是将类似“八股”一样的答题套路运用得滚瓜烂熟,或是为自己以后当众发言积许些“正经”言辞以便取悦得来名号。难道当考完试后他们还会去关心什么国家政事,去思索那份社会责任感?倘是一场真正的马克思主义道德课则不得不与文化课程自己独立开来,并非一味传授应试技巧而是通过生动地与结合时政分析、生活经历等或大或小的事来让知识分子知道应该做一个有共产主义信仰的人、一个为人民服务且对得起社会和站在大众立场的人、一个有思想智慧和剥去媚气媚骨的人……
“双减”下的有关地方政府部门对政策的落实好像测视力一样盖一只眼挣一只眼,也是某些学校最会装模作样见风使舵的时候;学生们照样最会演戏装样,即便有话也不敢说,一是学籍功名刀子架在他们脖子上,二是他们从不关心政治的利己思维,尤其进行一些正史式的调查在学校到家长中层层配合,说到底是形式主义在教育界的泛滥。中国学生的奴性是存在且不浅的,但并不为最主要。而为整个社会环境(包括应试教育)下导致的极端自私自利与精致利己主义价值观,只要不触害自己利益的,与他无关,反之则浑身躁动地很。这能反映他们缺乏一种汲取前人思想而为集体献身与腐朽势力作斗争的精神,他们终究没有信仰。当然,正是现在教育所造,把青年本身最可贵最高尚的能给社会带来希望的东西给剥夺掉。我们的社会需要的并不是这种人,原本亦并不希望造就这种人。难道这就是前辈们寄托千万的、我们所说的共产主义接班人吗?为应试教育辩护的家长或学者他们满口“公平”却难以体会每一个孩子都被试卷与恶性竞争的压力窒息的痛苦,在他们最朝气蓬勃最富创造潜力的年纪去将其放入无休止的“内卷”(这词现在还被某些人歪曲成努力)。中国知识分子在一千多年来的“金榜题名”固有思维中,至今仍未能从这个精神枷锁走出、看透。等此以后,大多青年总想涌入那些物质发达的大城市,不愿奉献贫困农村等当今社会迫切和最艰苦的战线上,这样,我们的学府到底是在履行着什么样的责任?中国的长远希望在哪呢?
不过毕竟可能他们还会来于一群带社会属性和阶级属性的带个人主义意识的家长和老师,用好似理所当然的“出人头地”那套陈辞滥调来说教下一代。,这种思想倘若不顾其它社会客观条件则会成为历史的阻碍石,当自己孩子得不到有利于升学优势时便大议“教育公平”的家长往往是以自己利益去压迫别人利益而哄起话题,有些无论吹捧体制或反对体制无非只为自己能看上去不那么势利而能势利罢了。此上是可怕地根植于当下大部分人们的心思。
解决的障碍是应试教育,但应试教育和素质教育之间恰恰是轰开当今中国人的价值观与中国社会现状的一颗强有力的炸弹,因为教育绝非像某些教育家所认为的能与政治经济形势脱离,所以可以看清我们在整个社会对待工人的态度以及体力劳动者的经济待遇和政治地位,看清我们职业技术教育上多么懈怠,难道为社会贡献出先进的劳动者就算不上我们口中的教育了吗?那些曾被我们习以为常实则引向倒退和朽败的思想必须被推翻了。
关于劳动教育与实践
我也不知道现在中小高等学校的劳动教育是否真正有效落实,全社会包括师生是否认同并理解社会主义劳动教育对其作用,难道劳动教育只是使人学会或掌握劳动技能就结束吗?这当然是其中非常重要但不唯一的目的,但也可以像文化学科一样在劳动教育中筛选出最优秀的体力劳动者、技术人才;更为重要的是对于全体学生来说是因为可以培养学生热爱劳动、热爱劳动者即广大工人阶级、崇尚劳动的正确思想,最好可以同社会生产结合、同劳动者同劳动并在其中摸清社会实际(对于社科大有益处)。包括其他学科诸如物理学、生物学、政治学等等,“善于把共产主义由背得烂熟的现成公式、意见、方案、指示和纲领变成能把你们的直接工作统一起来的活生生的东西”,决不可让学生框死于只会念课本而从不会独立思考、联系实际生活的教条环境中,能在现实条件下的实践来证明曾经积累的理论再从中有所创新和开拓,不然学术的进步也止于暂时,钱学森先生健在时的问题或许和此有一点关系吧!
我希望中国教育万万不要只再成为人们茶余饭后的谈资和笑话,我希望中国教育出来的每一个人脸上不再书写着十几年积累的无意义焦虑、疲惫和无奈,青年倚靠磅礴的历史和无数人铸就的理想,能够冲破顽固思想和强加给他们的严密的应试出路布下的沼泽罗网,用新的巨浪洗刷曾经这套体系注入给他们的一切污垢乃至体系本身!
为了民族的希望和后代的未来,我希望全社会认识到关注到,我们的教育真实状况。等待和忍耐终究不如改变,这便是我一位初中生对中国教育向社会的呼吁。
【作者:梁子豪,本文为作者向188金宝搏体育官网原创投稿。写作时间:2022年7月9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