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李仁港导演,吴京、张译、章子怡等主演的《攀登者》终于和广大期盼已久的观众见面了。影片一开始,毫不拖沓,直接表现了1960年中国登山队攀登珠峰的经历。可以说节奏明快,场面宏大。
而这次攀登的背景影片也做了交代,其实事关领土主权:既然中国声称珠峰是自己的领土,那就应该攀登上去。
在1960年这次攀登珠峰的过程中,登山队遭遇雪崩,队长牺牲。他在临死前叫方五洲(吴京 饰演)接替队长的职务,带领剩余的队员继续前进。终于,三名队员在凌晨四点多钟,登上了珠峰!
遗憾的是,他们的摄影机在雪崩中丢失了,他们没有留下影像资料,只是在珠峰顶上埋下了印记:一个塞上国旗的手电筒。
随后,他们带了几块远古时期的海洋生物就下山了。的确,有些地理常识的朋友都知道,珠峰是地壳运动中逐渐隆起的,那里原来原本是海洋。
可是,没有影像资料,成为三名登顶中国人心中永远的遗憾,因为他们的苏联登山老师来信说:按照国际惯例,证明你曾经登上珠峰的证据应该有两个:一个是埋下某种东西,一个就是360°无死角影像资料。
而他们恰恰缺少这种影像资料,因为摄影机在雪崩中丢失了。当时他们被雪崩冲得七零八落,方五洲如果要救队友曲松林(张译 饰演),就会丢失摄影机。如果要救摄影机,曲松林就会牺牲。而方五洲选择救回曲松林。
但无论有何种原因,他们没有影像证据,也招致了一些人的质疑甚至攻击。也导致了方五洲最终没有向自己爱恋的气象学大学生徐樱(章子怡 饰演)告白。同时也导致了,上级把出国学习的名额给了徐樱,俩人自此天涯海角。
也就是说,一帮人在压抑中,度过了十几年的光景。而到了1975年,国家再次下达了征服珠峰的命令,并且以方五洲为首组建了一支400多人的登山队。
此时,方五洲和作为气象支持专家的徐樱再次相遇了。也就是说故事有两条发展主线,一条是完成1960年登顶未完成的影像摄制任务,一条是方五洲和徐樱的感情线。
而15年前曾经登顶的三名队员再次聚首了。没想到,曲松林这么多年还有一个很大的心结,他其实希望当年方五洲不要救自己,要救那台摄影机,这样他们就可以留下影像证据给全世界看。他们也就不会在压抑和别人的质疑中度过了这十几年。
之后,训练、靠近珠峰、正式攀登,可谓一波三折,好几次都失败了,队员也有负伤甚至致残的出现。其中就包括方五洲,此时作为登山副总指挥的曲松林,决定让李国梁(井柏然 饰演)担任队长,李国梁原本是上级专门为登山队配备的摄影师,目的就是留下影像证据。
但李国梁率队在非常接近峰顶的时候,出现事故,自己割断绳索,坠落山谷而牺牲了。此时曲松林才意识到自己的想法是错的。因为虽然这件事事关国家荣誉以及个人荣誉,但这毕竟不是战争年代,死人不应该是必然的。
后来,登山的最佳时机也就是“窗口期”过去了,他们依然没有成功。方五洲无奈之下,命令总撤退。但徐樱根据这段时间对气象的观察和总结,认为还会有一次短暂的“窗口期”。经过大家讨论,大家决定再冲击一次。
而徐樱为了给前方提供实时的气象信息,也跟了上去,但死于恶劣气候导致的肺病。方五洲和徐樱最终通过步话机,完成了十多年前没有完成的告白。
最终方五洲等九名登山队员,登上了珠峰,并且找到了当年留下的手电筒和国旗,当然还拍下了影像证据,并且以中国人的身份重新测量了珠峰的高度,这其实就是一种话语权。
自此,影片的两条主线全部画上了句号。而我们需要格外强调的是,作为香港导演的李仁港,导演这部电影,虽然有多条爱情线,除了方五洲和徐樱,还有李国梁和藏族姑娘黑牡丹,以及杨光和女军医,但没有陷入缠绵、拖沓的境地,从而影响主题的表达。
还有,香港导演拍摄一些大陆题材的电影,往往把宏大叙事弄得很虚无,比如吴宇森的《太平轮》,把解放战争弄得好像只是造成了男女主角撕心裂肺的别离。徐克的《智取威虎山》,最后让人感觉这莫非是一部可笑的反战电影?
而李仁港的这部《攀登者》,主题无疑是向世界证明自己、证明中国、宣示中国的领土主权。为此他们不惧牺牲,但又珍爱生命。
男女主人公的爱情,却又不是无源之水,他们因为登山而分开,又因为登山而相聚,最后也是因为登山两颗心终于碰撞在了一起。也就是说,宏大主题和个人情感在影片中完成了有机结合。
方五洲虽然带队成功登顶,但也离不开徐樱为首的气象团队的具体指导,这是妥妥的集体英雄主义而非个人英雄主义。虽然方五洲频频在危险来临时施展类似于武打片中的功夫技巧来救人、救设备,但无论如何,他们的成功属于集体,而非个人。
因此,一位香港导演把这个题材的电影拍成这样,实属不易,尽管影片也的确有些缺点。《攀登者》总体气势恢宏,可为国庆假期观影首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