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家巴金在第二次赴朝鲜采访,首访的是赵先有烈士事迹

2025-01-17 20:03:45 来源: 头条号作者:忠诚
点击:评论:(查看) 字体://

  电影《英雄儿女》的剧本是导演武兆堤、编剧毛烽根据巴金的小说《团圆》改编的。小说描述“……王成在山头勇敢地牺牲了”,影片展现了,王成呼叫“为了胜利,向我开炮!”后拉响爆破筒,与蜂拥而至的敌人同归于尽的英雄壮举,令人激情澎湃。

  根据小说作者、电影《英雄儿女》编辑和志愿军首长们的表态和文章,“王成、王芳”这两个英雄人物,应是众多志愿军英雄。这里向大家讲述一位“王成式的战斗英雄——特等功臣赵先有”的事迹,以及著名作家巴金是怎样采访到他的事迹的。

  作家巴金曾在1952年和1953年两次赴朝鲜采访,两次采访都曾去过194师582团,共在该师住过两个多月。赵先有烈士1952年10月5日牺牲,而巴金是1953年第二次赴朝鲜采访到的。

一、赵先有烈士的简要事迹,夺取并占领67高地意义重大。

1、赵先有烈士的简要事迹。

  赵先有,1928年生于河北省乐亭县姜各庄镇庄东村(原董庄乡庄东村)一农民家庭。他于庄头小学毕业后,1947年10月,赵先有毅然参加了中国人民解放军。参军后,很快被提升为班长、排长、团掌旗员。解放战争中,因表现机智勇敢、英勇善战,曾三次立功。1949年,光荣地加入中国共产党,并被评为模范党员。赵先有1951年2月随志愿军65军入朝鲜参战,入朝后不久任582团6连副指导员。

  1952年10月,为在停战谈判中争取主动,志愿军决定发起秋季战术反击。当时,第65军第194师担任保卫开城和停战谈判代表团的任务。战前谈判代表团团长李克农询问194师师长赵文进:“你们有把握打下并守住67高地吗?”赵文进师长说:“有把握,坚决完成任务!”那时194师全体指战员情绪高昂,决心夺取新的胜利,迎接祖国人民赴朝慰问团的到来。

  志愿军65军194师,将攻打67高地和第三次攻打西场里北山(红山包)的任务交给582团。该团命令2营5连、3营7连于10月2日晚8时,同时向两个高地发起进攻。战斗中,分别用1小时和45分钟,攻占了67高地和西场里北山(红山包),并各自坚守。敌人反击目标主要对准了67高地。

  10月3日,5连打退敌人几次反扑后,将67高地交给6连防守,在当日战斗中,6连指导员马加林负重伤,副指导员的赵先有带领1排和4班,从翼侧增援协同阵地上的战士们打退了敌人疯狂进攻并坚守。

  从3日到4日6连打退敌人15次进攻。其中,4日5时30分至12时30分,敌以飞机57架次向我67高地实施轰炸,先后共投炸弹400枚、汽油弹89枚。在每次发起反扑前,敌人数个炮兵群火炮近100门都要对我阵地进行猛烈轰击,修好的工事大部被毁。当日,赵先有带领战士们击退敌人以1至2个连8次反扑,我6连的1排和2排伤亡也较大。

  战斗中,阵地上仅用20人由两次负伤副指导员赵先有带领坚守,适时实施反冲锋两次。利用夜暗搜索两次,设伏夜袭敌人1次。

  10月5日,敌人从拂晓至上午11时,敌动用飞机32架次,并与数个炮兵群的上百门大炮,向我小小的67高地发射了数万发炮弹,对67高地进行了地毯式轰炸。各种炮弹、大批的重磅炸弹、凝固汽油弹,使整个高地变成一片火海,浓烟滚滚,碎石横飞,葱山变成了秃岭,弹坑一个挨着一个,山头削下了一米左右,67高地坚守防御战,在朝鲜战场上,创下了单位火力密度的最高纪录。

  10时,敌1个营兵力在15辆坦克的支援下逼近我阵地,先是以1个排兵力,在敌人坦克炮火的支援下,由67高地东北向我发起了冲击两次。我坚守分队坚决勇猛抗击,打得敌人毫无招架余地,丢下一片死尸,败退而逃。紧接着敌人坦克炮火打击猛烈,使我守军有一些伤亡,敌人又一次凶猛反扑开始。

  其中,第二次敌人反扑,眼看敌人要突入我阵地,此时,6连预备队3排7班,由67高地后面的隐蔽部隐蔽迅速出击增援,将敌人打退,增援成功。战斗中副指导员赵先有左臂负伤。

  至此,我增援分队已多次从67高地后的隐蔽部隐蔽增援成功。即使阵地得以稳固,也保障了阵地上弹药使用、通信联络畅通。

  上午11时,敌人恼羞成怒,在炮火袭击后又以一个营的兵力,在8架飞机12辆坦克和3辆喷火坦克掩护下,分5路向67高地冲击。主力使用在东南方向,企图插至马山谷,切断67高地与我河西主力的联系,阻止我增援。

  敌人喷火坦克喷着火舌,扫向我方阵地时,阵地顿时又变成了一片火海。战士们的衣服、帽子被烧着,身体被烧伤,依然带火打击扑向阵地的敌人,赵先有已三处负伤,仍指挥勇士们在火海弹雨中同敌人展开空前的激战,他们和100多个敌人扭打在一起,与敌人展开了殊死的搏斗。在团指挥所步话机里,也听到了我阵地上步话机传过去的声音:敌人拼命地喊叫着:“冲,剩一个人也要冲!”

  虽然在上午11时20分,我守军把逼近前沿猖狂的敌人压了下去,但副指导员赵先有在激战中双目被炸伤已经失明,腿、臂等5处受伤,完全成了“血人”。即便如此,他还指挥阵地上战士继续坚守阵地,让刘顺武连搀带背使他能运动,一有什么敌情就向他汇报。既做他的“眼睛”,也做他的“腿”。

  此时,6连预备队得知我守军伤亡较大,派一个班由铁桥东的青山包下的屯兵洞出发,进行了增援,但被敌坦克所阻,全班伤亡在路上,增援没有成功。

  战斗越来越激烈,进入到白热化的程度。67高地上战斗到仅剩双目失明的赵先有与被烧伤的通信员刘顺武。赵先有、刘顺武二人仍在火海和硝烟中与敌人搏杀。敌人仗着数量优势再次杀到,此时此刻,敌人已冲上了67高地,阵地即将失守。在情况紧急时,副指导员赵先有命令刘顺武用步话机向团指挥所报告,敌人已冲上我阵地,要求团炮兵直接“向我阵地开炮!

  在团指挥所,气氛紧张到极点,赵先有和刘顺武要求“向自己阵地开炮”,使张振川团长激动不已,我们的大炮怎么向自己的战友开炮呢?靠前指挥的第194师师长赵文进和第582团团长张振川和其他首长在团指挥所能用望远镜隐隐约约看到赵先有和刘顺武在隐蔽部附近,两人用冲锋枪、手榴弹与蜂拥而来的敌人拼杀的身影。

  敌人象潮水一样拥到他们近前,副指导员赵先有和刘顺武面对这十分危急时刻,毫不畏惧,仍顽强地打击敌人,敌人畏惧不敢轻易接近他俩,……突然,在团指挥所又听到步话机里传来赵先有嘶哑而坚定的声音:“团长!敌人上来啦,开炮打吧!”

  战至上午11时30分,在防炮洞方向响起一阵手榴弹、冲锋枪急促响声后,不久阵地上沉寂了,他俩与敌人交战中壮烈牺牲。赵先有年仅24岁,刘顺武年仅19岁。副指导员赵先有和阵亡的烈士们实现了上阵地前的誓言:“我们坚决守住阵地,人在阵地在,决不后退一步!”(注:《抗美前线》报道是11时40分)

  67高地刚刚被敌人占领,6连虽然能参战的人员仅有15人,但仍然积极要求反击。团首长认为6连仅剩十几人,决定让4连一个班配属,由6连连长李才率领,分两路在我炮火掩护下反击,很快夺回了67高地。在阵地上发现赵先有和刘顺武已经牺牲,在他们前面躺着20余具敌尸。

  67高地防御战斗,副指导员赵先有烈士身负轻伤仍负责组织指挥战斗,身负重伤不下火线,率领着六连坚守阵地三天两夜。先后打退敌人发起的17次冲锋,并主动出击两次,组织部队利用夜暗搜索两次,设伏夜袭敌人1次,获得毙伤敌人810余名,其中歼敌562名的光辉战绩。我以小的代价换取了大的胜利。这是自朝鲜战争爆发以来,韩军陆战队死伤最为惨重的一战,同时也是最大的一次失利。

  志愿军65军在保卫开城反击作战胜利后,再次召开了庆功大会。志愿军194师582团光荣受奖。志愿军总部为582团6连记特等功,并发来“英勇顽强、守如泰山的钢铁连”的大奖旗;为582团6连副政治指导员赵先有追记特等功,并将他的事迹载入《志愿军英雄集》。

  志愿军19兵团为582团2营记一等功,并发来“攻防全胜”大奖旗;为582团5连记一等功,并授予“能攻善守痛歼顽敌”奖旗;……为582团的八位同志立一等功,他们是:刘顺武(追记一等功)、关景春、刘殿良、巩振达、胡友万、林菜祚、杨三友、王志荣。志愿军65军还为194师31名干部、战士立了二等功。【见,《582团6连荣誉室资料》、《194师师史》、中国人民解放军总政治部出版的《中国人民志愿军英模功臣烈士英名录》中“特等功臣赵先有”第426页——428页、赵先有烈士墓碑碑文】

  这一个个英雄的团队让人感慨万千,这众多的英雄儿女令人钦佩不已。是他们为了保卫我们的祖国安宁,为了我们今天的幸福生活奉献出了自己的生命和一切,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所说:“这种血性令敌人胆寒,让天地动容!”让我们永远记住他们——中国人民志愿军!

  在《抗美前线》所刊发日红的文章,《在步炮坦联合指挥所里》已提到“向我开炮”的情节,文中说:“……激战了20分钟以后,10月5日11时40分(注:《194师师史》记载是11时30分),阵地一度被敌人占领。6连报告:敌尸堆满了前沿,6连在多次负伤双目失明的副指导员赵先有指挥下,英雄们和100多个敌人扭打在一起,他们主动呼唤炮火,誓与阵地共存亡,决不后退一步……战后,通过调查伤员等又总结了赵先友、刘顺武的英勇事迹。”(《抗美前线》是志愿军19兵团机关报)【见《塵战疆场余墨》54页】

  原北京军区第65集团军军长郭凤岐、政委杜恒岩根据《65军军史》写的《抗美援朝壮军威》中说:“我攻占67高地以后,敌疯狂地进行反扑,……在成群的鬼子们拥入我阵地的紧要关头,赵先友果敢地用步话机向团指挥所报告情况,请求:‘团长,敌人上来啦,开炮打吧!’……6连在这次防御战中,共毙伤敌人810名。我守军还击落敌机1架,击伤9架,击毁敌坦克16辆,击伤17辆,缴获武器一部。据战后查明,敌陆战1团团长因战败而被撤职,营长自杀。……这一英雄的战例,在当时曾受到志愿军总部和兵团首长的表扬,兵团《抗美前线》发表社论表示祝贺,新华社朝鲜前线10月8日、9日分别播发电讯报道这一战绩。”(此文刊登在解放军报社编辑、由长征出版社2000年出版的《我们打败侵略者》一书“强军卷”中)【见张振川将军撰写的《鏖战疆场续闻》第361页——363页】

  注:赵先有,实际姓名;赵先友,张振川将军(赵先有烈士生前所在团的团长兼政委,后任河北省军区司令员至离休)等首长、巴金等作家用名。

2、582团夺取并坚守住67高地,取得的胜利意义重大。

  自1951年7月10日,敌人被迫同我方在开城进行停战谈判以来,一直蛮横无理,毫无诚意。美方首席谈判代表狂妄地说,他们有海空优势,要求我方用土地给以补偿,把停战的分界线划到我后方,妄图不战而攫取我方的金川、伊力、通川一线以南包括开城在内的1 . 2万平方公里的土地。美方代表扬言如果不按他们的分界线方案划分,就让“飞机大炮去辩论” 。但是,敌人在夏秋季发动的大规模进攻,都被我中朝军队彻底粉碎。而67高地的反击作战,让美韩军队尝到了苦头。笔者认为,此次反击作战有以下重大意义:

  一是,打击了美帝在谈判中的嚣张气焰,有力地配合了我中朝人民军队的对敌谈判。

  战斗中67高地的炮弹、炸弹使板门店的谈判桌震动,美谈判代表狂妄地说:“67高地是我们的。”我谈判代表却说:“那就看结果吧!”不足十天,距板门店以南5公里的67高地、约6公里的西场里北山和约十公里的86.9高地,经反复争夺,我军牢牢地控制住这三座山,以后美韩军队再也不敢与我勇士们较量了,敌人以失败告终。

  美谈判代表不得不低下他那“高贵”的头,说出:“真不可理解!”被我军打服的话来!此战,給了美帝停战谈判首席代表哈里逊一记响亮耳光,有力地配合了我中朝人民军队的对敌谈判。正如我停战谈判代表团指导员乔冠华所说:“这一仗打得好,大涨了我军的士气,大灭了敌人的威风,有力地配合了我代表团的谈判,你们打得越好,我们‘骂’得就更有劲儿。”

  正在与美军谈判的我方谈判代表团队长李克农不但战前询问,而且在战斗结束后,立即让志愿军第65军前去汇报。军首长责成张振川团长前去汇报,张振川团长记得于10月上旬去谈判代表团处汇报。负责人李克农听完张振川团长汇报后曾这样说:“在板门店谈判帐篷边都打了胜仗,美国人说叫飞机大炮来辩论,结果敌人并没有占到便宜。敌人企图夺取开城看来成了梦想!”

  1952年10月中旬,李克农在65军军长兼政委王道邦的陪同下,还去了582团看望、慰问。鼓励部队敢于面对强敌,敢打必胜,多打胜仗,并对该部队取得的战绩予以表彰。李克农与赵文进师长、张振川团长佷带感情地说:“看来,打胜仗不简单,你们卓越的指挥,英勇战斗取得的胜利,有力地支援了我们谈判立场,打击了美军谈判代表哈里逊的嚣张气焰。我代表谈判代表团向你们表示热烈的祝贺和感谢,你们不愧是光荣的开城保卫者!”

  李克农还要求到6连去看看,因6连在后边整训,他只能到前指观察所看了67高地的战场。彰显了停战谈判代表团领导,对此次作战的重视程度非同一般。

  二是,达到了大量杀伤消耗敌人的目的。此战我军以小的代价,重创了韩军陆战王牌第一团,彰显了我步兵的英勇顽强。

  67高地和西场里北山(红山包),这两座山犹如敌人的“两只毒眼”,紧盯保卫开城的志愿军第65军的前沿阵地。军指挥员决心在这次反击作战中从这里开刀。挖掉这“两只毒眼”。其中,67高地并不高,面积也不大。但它在敌开城前线的右翼前沿,是美军在沙川河东岸重要支撑点。只有守住67高地,西场里北山才得以稳固;67高地的丢失,使敌人主阵地155高地失去了屏障;另外,67高地是美军陆战一师编成的南韩王牌第一团的防区。敌人丢失了67高地,美谈判代表和美军陆战一师觉得很没面子,所以会不惜老本对其实施反扑。志愿军正好利用了这一有利时机,大量歼灭了敌人的有生力量。

  67高地战斗,582团2营伤亡不足200人,其中,我6连一个大连,在67高地三天两夜争夺战中,最后下来,连伤员剩的不足20人。但我军却共毙伤俘敌1491名,其中,67高地俘敌14名;击落敌飞机1架,击伤9架;击毁敌坦克16辆,击伤17辆;击毁敌人汽车4辆。战后侦知,敌陆战一团团长因战败而被撤职,一营长自杀。【见《194师师史》第175页】

  这是自朝鲜战争爆发以来,韩国陆战军队死伤最为惨重的一战,同时也是最大的一次失利。也是我军以弱胜强,以小的代价换取大的大的胜利的范例。此战,也震慑了美陆战第一师。

  三是,巩固了新占领的阵地,我军阵地向沙川河以东大幅度推进,使敌人的企图难以得逞。

  首先,我军在板门店中立区以南攻占了河东岸的三座山(西场里北山、67高地和584团占领的86.9高地),不仅使我军阵地向沙川河以东推进了很多,而且对美陆战第一师企图越过沙川河,沿开城右侧进攻,夺取开城是一个很大的障碍。

  其次,西场里北山(红山包)和67高地被我军占领,不仅使敌人的155高地就失去了屏障,也使我军驻守的开城和我原控制线更加安全。

  另外,由于我军反击作战的胜利,朝鲜战场根据敌我实际控制线,南北各两公里划为非军事区。因我六十五军向沙川河以东推进了两公里,占领了敌人几个高地,我军原来做了坚固坑道的主阵地,就避开了划入非军事区,这对我军非常有利。所以争夺的几个山头虽然不大,意义却很大。

  军事科学院军队政治工作研究院副研究员褚杨在《胜利的回响 | 第八集:〈血染的疆场〉》中说:“67高地防御战的胜利,有力地配合了朝鲜停战谈判的进行,对最终达成军事分界线的协议产生了重要影响。”

  四是,步炮坦密切协同、精心周密的计划、灵活机动的战术,是部队作战的典范。

  67高地防御战中,我军的火力与敌军比起来相差极大,敌人动用飞机159架次,数个炮兵群,上百门大炮,在这样的条件下我守军还适时实施了两次反冲击,让敌人都瞠目结舌;另外,我守军适时给炮兵指示目标,不但大量杀伤敌人,还阻止了敌人的反扑;还有,我机枪分队、反坦克分队隐藏在有利地形,击毁击伤敌飞机共十架,击毁击伤敌坦克数十辆,击毁敌人汽车四辆,达到了大量地消耗敌人的目的。

  1956年10月,志愿军抗美援朝战争经验总结委员会将582团的攻防67高地战斗、三打红山包,编入战例选集。65军回国后,将67高地攻防战斗和三打红山包作为经典战例,供全军连排干部研究学习。不仅对当时在朝鲜作战经验是个借鉴,而且对以后部队提高基层指挥员的战术水平和战斗意志(完成任务、克服困难、战胜敌人)起到不可或缺的作用。

二、巴金第二次赴朝在停战代表团驻地采访赵先有烈士事迹,与其生前所在特功6连同吃、住在一处21天(1953年8月20日——9月9日)。

  1953年8月12日巴金第二次赴朝采访直接就去了志愿军第19兵团,8月16日去了第65军政治部,后他在停战代表团处采访了赵先有烈士等英雄模范事迹,在志愿军65军即将回国才离开,去46军采访。

  巴金第二次来朝鲜采访到65军来,选择到赵先有烈士生前所在的团队采访,主要有以下三方面原因:

  一是,赵先有烈士和他的六连获得如此殊荣,是志愿军65军在抗美援朝战争中唯一的,就是在第十九兵团也是少见的,有可能是志愿军第十九兵团领导的推荐。

  二是,巴金在第一次赴朝采访回国前,就已经听说过582团的“三打红山包和攻防67高地战斗”,也看到过“《抗美前线》报负责人王楠来送兵团报副刊。”还知道停战谈判代表团领导、19兵团和65军对此次作战的重视非同一般,因回国前时间紧没有采访到赵先有烈士事迹。

  三是,巴金采访到65军后,其政治部主任陈亚夫将军(赵先有烈士牺牲时的师政委)又向巴金介绍了赵先有烈士和特功6连的事迹,了解到582团占领67高地和西场里北山(红山包)这两座山意义重大,准备前去采访。

  1953年8月18日巴金与王道邦(军长兼政委)去194师,见到师长齐景武、师政治部齐主任”(齐振华主任),后回65军军部。【见《194师师史》第328页】)

  巴金在来194师的前一天,先去了停战代表团一天。很可能是65军政治部与停战代表团距离较近,巴金第一次赴朝采访与停战代表团领导熟悉,久别看望。更可能是65军军政治部主任陈亚夫向巴金讲了,攻防67高地的大功2营的特功6连、大功5连就在停战代表团处执行任务,以便了解。

  实际上巴金这次来194师的目的就是先到志愿军194师里了解赵先有烈士的事迹,准备前去582团采访赵先有烈士和他生前所在的连队,这逐级采访的做法是显而易见、不言而喻的。

  志愿军194师的师长齐景武、政委刘绍先、主任齐振华对赵先有烈士事迹也很清楚,因为,赵先有烈士牺牲时齐景武任代师长、刘绍先任政治部主任(1953年初任194师政委),赵先有烈士牺牲后安葬在沈阳抗美援朝烈士陵园的墓碑碑文就是他俩以师长、政委名义写的。假如巴金这次来该师就是不提采访赵先有烈士的事迹,194师的领导也会提出来。

  当194师领导告知巴金582团特功6连在我停战代表团驻地执行任务时,巴金随即决定去我停战代表团处采访。

《194师师史》记载:“在1953年8月3日,582团2营到我停战代表团驻地,担负看管战俘与警戒任务,582团(欠2营)到土城里、山里地区担负修筑飞机场任务。”【见《194师师史》第192页、193页】

  张振川将军在“回忆录”的多篇文章中,提到巴金曾采访赵先有烈士事迹。

  张振川将军在《祝贺巴金同志百岁诞辰》文中说:“一天,师政治部主任还有文化科长王文清(后来我们团任主任)陪巴金来我582团进行采访。巴金说:‘我听停战谈判代表团说,你们团三打红山包,攻防67高地,打的很漂亮,美国人武器强,我们士气强,英勇顽强……’

  我说:‘我们志愿军65军1952年奉命担任保卫开城,保卫我军谈判代表团的任务。……当时我团受命在开城前线,谈判帐篷南5公里组织反击作战,连续三打红山包,攻防67高地,全歼了敌人。敌人不甘心失败,连续三天集中力量猛攻我新占领的67 高地,到1952年10月5日,我团6连坚守67高地已经三天两夜。那天,经过反复拼杀,我军阵地上只剩6连副指导员赵先友,通信员刘顺武两个人,仍顽强与敌拼搏。那时,赵先友已5次负伤,双目失明,由负伤的通信员搀扶着他与敌拼命。最后敌人的飞机轰炸,敌数个炮兵群猛烈轰击,敌人的喷火坦克的火焰,使我阵地变成一片火海。这样的严重情况下,赵先友他们俩绝不后退一步,还用步话机向团指挥所呼叫:团长!敌人上来啦,开炮打吧!……’

  巴金同志听我介绍67高地顽强战斗情况,特别对赵先友他们顽强战斗精神,很感动,他要求到6连去看看。我们的主任王克昌与师王文清科长陪巴金同去6连。”【见《鏖战疆场续闻》第130页、131页】

  志愿军65军作战参谋洪泗一、65军65军组织科干事刘新、65军政治部干事何焕宇,194师文工团员张莹珊(女)和志愿军582团6连战士一等功臣关景春、5连2排长王志才、3连战友杨嘉森,以及2000年时任582团团长吴建新,在他们的文章中和接受记者采访都提道:“1953年,著名作家巴金在朝闻讯后,巴金在朝鲜采访过赵先有烈士事迹。

  志愿军46军参谋梁新如(后任青岛警备区副司令员)曾发文《三八线上遇巴金》。在该文写道:“1953年我志愿军46军在三八线上召开的‘双夹山战评会’上我见到作家巴金,经人介绍我是46军司令部任参谋,并与其交谈。……巴金还谈到自入朝后,一直在西线兵团部队中活动,访问194师坚守67高地的特等功臣赵先有等感天动地的英雄事迹,……”

  另外,巴金去停战谈判代表团处,还采访了我方归俘、了解了我方对外俘的管理等情况。当然,这也是作家巴金来停战代表团采访的目的之一。

三、有关“陈亚夫将军”的文章,印证了巴金采访过赵先有烈士事迹,是1953年他第二次赴朝鲜采访时

  张振川将军在《怀念抗美援朝王成式的战斗英雄赵先友》中写道:“当时,我国著名作家巴金同志正在我军采访,正赶上我师陈亚夫政委调到军里当主任,……我向他(巴金)介绍了赵先友同志的英雄事迹。”【见《鏖战疆场余墨》第60页】

  因582团三打红山包和攻防67高地反击作战胜利后不久,巴金第一次赴朝采访回国(1952年10月11日),那时志愿军65军政治部主任是陈宜贵将军,还不是陈亚夫将军。陈亚夫将军任志愿军65军政治部主任时间是1953年1月。【见《65军军史》续表5】

  所以陈亚夫将军在任65军政治部主任时,张振川团长见到作家巴金,只能是1953年巴金在第二次赴朝采访时。

  作者梁爽在《【娓娓道来话燕赵·光耀燕赵】陈亚夫》文中是这样写的:“……陈亚夫作为志愿军六十五军政治部主任,专门向巴金等作家介绍了赵先友和通信员刘顺武在危急时刻,要求我方的炮兵‘向我开炮’与敌人同归于尽的事迹,为巴金创作小说《团圆》奠定了基础。抗美援朝战争结束后,长春电影制片厂又以小说为蓝本改编摄制电影《英雄儿女》。从那时起,王成的战斗呐喊激励了无数共和国的勇士。”【来自:河北网络广播电视台】

  作者王林芳在《陈亚夫:“我们一定要咬牙坚守!”》一文中是这样写的:“陈亚夫,原名陈凤元,河北满城人。……当时,著名文学家巴金正在朝鲜战场体验生活,身为六十五军政治部主任的陈亚夫就在保卫开城反击战胜利后向作家巴金介绍了赵先友和通信员刘顺武在危急时刻,要求自己的炮兵‘向我开炮’与敌人同归于尽的事迹,并将巴金介绍到五八二团采访。巴金根据赵先友和其他英模人物的事迹创作了小说《团圆》。”(作者王林芳:河北省委党史研究室编研一处副处长)

  在《父亲的至交陈亚夫将军》和《陈亚夫将军与<英雄儿女>》中也有这样的报道:“因将军介绍烈士事迹才有了电影《英雄儿女》。抗美援朝期间,陈亚夫伯伯任65军194师政委、……陈伯伯后调任65军政治部主任。也就是在此任上,陈伯伯在有一次接待作家巴金讲述了一个65军战士赵先友的事迹,后来巴金就根据陈伯伯和赵先友烈士所在团团长张振川讲述和他采访到的其他英雄人物事迹写了一个小说《团圆》,……根据小说《团圆》改编摄制了电影《英雄儿女》。”【见网页】

  张振川将军在《文武双全的老政委》中写道:“陈亚夫政委在我们反击作战后确实和电影王文清政委一样,到军里当了政治部主任,……巴金同志在我们反击作战后来过我五八二团,……巴金同志和我们陈政委很熟。”【见《鏖战疆场》第319页】

  张振川将军说的第一个“反击作战后”,是指的1953年后,因陈亚夫将军是1953年任的军政治部主任。另外,在582团反击作战时巴金在19兵团政治部,194师反击作战还未结束就回国了。所以,“巴金在反击作战后来过我582团”,也只能是1953年巴金第二次赴朝鲜采访。

  “巴金同志和我们陈政委很熟。”主要是1952年巴金赴朝鲜采访在194师住了一段时间,当时陈亚夫将军在该师任政委,还向巴金讲述了“一打红山包”的情况;1953年巴金第二次赴朝鲜采访在65军军部,是陈亚夫接待的巴金,并向其讲述了赵先有烈士事迹,所以他俩很熟悉。

  张振川将军在《鏖战疆场》中记载:“志愿军第65军1951年8月进入到朝鲜开城前线,担任保卫开城的光荣任务。……在朝鲜开城前线作战1年零11个月,我军终于圆满完成了保卫开城、谈判代表团的光荣任务。”【《见鏖战疆场》255页、266页】不难看出“圆满完成任务”也是“开城前线作战胜利后”,都指的是1953年7月27日停战谈判签字以后。

  由上推断:张振川将军曾在文章中写的:“反击作战后、开城保卫战下来、开城前线作战胜利后,巴金来我团采访赵先有烈士事迹。”都是指巴金在1953年停战谈判签字后,第二次赴朝采访的赵先有烈士事迹。

四、作家巴金为赵先有烈士题词,中央电视台及其他电视台,曾多次播出赵先有烈士事迹。

  1991年,65集团军为发扬光荣传统,宣传英雄事迹,激励官兵做英雄传人,批准在赵先有烈士生前所在的团队为其塑像,请巴金为赵先有烈士题词,张振川将军为赵先有烈士塑像题写碑文。

  为此,张振川将军和1960年在65军任过军政委的李真将军(后任总后副政委离休)给巴老写了信。194师582团政治处副主任戴秀斌去上海文联,经介绍找到巴金的女儿,《收获》副主编李小林同志,后来去医院见巴老。近90岁高龄的巴老身体不好,正在医院治疗。

  “见到两位将军的信巴金老人很高兴,他动情地说:‘我到过朝鲜战场许多部队,在你们部队采访过多次,英雄们的事迹使我激动,我写了几篇真人真事的散文,以后又集中塑造一些英雄形象,创作了小说《团圆》里的主人公王成。后来《团圆》改编成电影《英雄儿女》。’他还说:‘还能回忆起你们部队的番号,也记得李真政委和张振川团长……。’后他欣然题笔写下:‘王成式的战斗英雄——特等功臣赵先友 巴金 一九九一年八月二十日。’巴老想的很细,他写了一份横的,又写了一份竖的,供塑像时选用。【摘自《巴金 •“王成”及其子孙 》,作家郝占奎,曾在582团任职。见《中国人才》2006年第2期】

  1992年8月7日,在为赵先有烈士雕像揭幕大会当天,中央电视台、河北电视台、张家口市电视台播出了《王成式的战斗英雄赵先有》雕像落成大会实况。另外《人民日报》发表了汤小微写的文章、《解放军报》发表了张保平等写的通讯、《河北日报》、《张家口日报》发表了记者张有银的报道。

  2000年10月,在纪念中国人民解放军抗美援朝出国作战50周年的活动中,中央电视台在新闻节目《寻访王成》中,播出了赵先有烈士事迹。

  2000年10月中央电视台《时空报道——最可爱的人(五)》节目,播出了赵先有烈士的事迹。

  在中央电视台播出《寻访英雄王成》新闻节目和《最可爱的人(五)》时空报道节目中,时任志愿军团长兼政委张振川与赵先有烈士(同一个连)战友关景春共同讲述了赵先有烈士的事迹。张振川将军讲述了:“战斗到最后,赵先有喊出‘团长,敌人上来啦,开炮打吧!’……。”

  关景春主要讲述了67高地战斗时情况,他在屯兵洞内,不仅亲耳听到了步话机中赵先有呼叫炮火向自己阵地射击。而且还亲眼看到赵先有、刘顺武两位战友与敌人同归于尽的壮烈场面……。他说:“67高地战斗异常激烈,战斗到敌人冲上我阵地,仅剩下副指导员赵先有和通信员刘顺武同志时,赵先有用步话机呼叫:‘团长,赶快开炮吧!向阵地上打吧!敌人上来啦!’、‘炮火向阵地上打!’……敌人占领阵地后,我带伤参加了反击,在阵地上看到,副指导员赵先有和通信员刘顺武他俩面前躺着20多具敌人的尸体。”

  2000年10月,中央电视台的《军事报道》节目播出了“一家三代人前仆后继以实际行动实现王成精神的故事”。在该节目中,张振川将军和赵先有烈士的战友王志才,讲述了赵先有烈士的英雄事迹。王志才讲述了赵先有临上阵地前,向营、团首长发出的誓言:“只要有我赵先有在,就有阵地在!……。”

  王志才曾写了《“英雄儿女”——“王成”和他的家人》、《65军的战斗英雄—特等功臣赵先有》。在他的文章中也写了:“1953年,作家巴金曾来我部队采访过赵先有烈士的事迹,并与我们大功二营在停战谈判代表团驻地吃、住在一处一个来月……。作家巴金在我部队采访直至我65军即将回国”。

  志愿军第65军于1953年10月9日胜利回国。战友王志才的文章也证实巴金是在1953年采访的赵先有烈士的事迹。(王志才,1952年时任志愿军582团5连2排排长,曾参加攻打67高地战斗,二等功荣立者,该连荣获一等功。王志才与赵先有烈士是同村人、同时入伍、同一个营的战友,晚年安排在唐山常记功臣幸福院。)

  2000年时任582团团长吴建新,在该节目中讲述了:“……1953年巴金到了我们团采访,后写出了小说《团圆》。”【见《中央电视台《寻访王成》新闻节目、《最可爱的人(五)》和《军事报道》专题节目视频》】

  视频地址:

https://www.bilibili.com/video/BV13DcJeeEg1/?vd_source=bdc62c8d0e73c4cd1c468ceb553dd7b3

  关祥斌在《我的父亲关景春》一文中写了:“我的父亲关景春是辽宁省岫岩县人,1948年4月参军。1950年朝鲜战争爆发后,志愿军入朝参战时,父亲调入19兵团司令部当警卫员,后经个人反复请求,到了志愿军65军194师582团2营6连5班当战士。后来转业到北大荒军垦农场,又调入山西省大同市阳高县工作。

  我的父亲关景春在坚守67高地,与6连官兵打退敌人近20次进攻,全连最后仅剩不足20人,可是却毙伤敌人八百多名。……我的父亲关景春在坚守67高地时负伤,被连预备队的战士替换下来,最后带伤参加了反击,夺回了被敌人占领的67高地。战后住院,后著名作家巴金进行了采访。”【见《我的父亲关景春》作者:关祥斌】

  一等功臣关景春,曾几次被请回自己的老连队讲传统,主要讲述赵先有烈士率领6连,在坚守67高地战斗中机智灵活、英勇顽强、舍生忘死的英雄事迹。他负伤后在屯兵洞连预备队哪里听到,我阵地上仅剩两个人。不久,副指导员赵先有用步话机呼叫:“团长,赶快开炮吧!敌人上来啦!、向我阵地开炮!……”关景春还说:“我在负轻伤出院后,著名作家巴金采访了赵先有烈士事迹和我,并与我连吃、住在一处近一个月的时间。”

  2020年11月7日央视一套栏目《故事里的中国》邀请电影英雄儿女中王成的原型人物赵先有烈士的孙子赵新民做客节目组,讲述了爷爷抗美援朝的故事……,当讲到“奶奶从爷爷墓碑前捧了两捧土,用手绢包好告诉孙子赵新民:‘等我去世后,将这土放在我墓里。’后奶奶用这样的方式与爷爷永远在一起了。”主持人撒贝宁和参加节目人员及观众听后不禁落泪。

  在该节目中,主持人撒贝宁曾这样说:“1991年,巴金先生为一位志愿军战士写下了这样一句话:“王成式的战斗英雄——特等功臣赵先友”,这位特等功臣曾任65军194师582团2营6连副指导员。赵先有烈士就是高喊着‘向我开炮’,用24岁的年轻的生命,换来了67高地攻防战的胜利。……巴金先生从朝鲜回来以后,用了将近十年才提笔写下了《团圆》,这背后有多少深刻的寓意和祝福。……”【见央视一套《故事里的中国》第二季(英雄儿女)视频】

  2021年2月14日,央视七套《军事报道》栏目重播了《故事里的中国》第二季《英雄儿女》,真情讲述抗美援朝"英雄儿女"的决然呐喊。

  视频地址:https://www.bilibili.com/video/BV1WbgSeYEY8/?vd_source=1a434f088df706ca642a1eb4f6c2ece0

  2021年9月25日,CCTV-4中文国际频道播出《中国文艺》向经典致敬:本期致敬——电影《英雄儿女》中提到,“巴金笔下的王成,参加战斗和牺牲的经过,写得简洁而又耐人寻味,‘只是王成没有能回来,他勇敢地在山头牺牲了’。上世纪九十年代,巴金为战斗英雄赵先有亲笔题字,王成式的战斗英雄——特等功臣赵先友(有)。”并播出了65集团军为赵先有烈士塑像揭幕仪式时的视频镜头。

五、著名作家巴金身边工作人员陆正伟及众多知情人士的文章,也认为巴金采访过赵先有烈士的事迹。

  巴金身边工作人员、巴金文学研究会副秘书长、上海市作家协会陆正伟在《从小说〈团圆〉到电影〈英雄儿女〉》中有这样一段描述:“在朝鲜,他先后写下了《生活在英雄们的中间》、《英雄的故事》,《我们会见彭司令员》一文在国内各大报上发表,……他不断地积累着创作素材,为将来能写的战争题材小说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给巴金印象最深刻的还莫过于志愿军某团六连了,他在这个部队曾生活了两个多月。1952年10月,六连在开城保卫战中担任坚守‘六七高地’的任务,副指导员赵先友在指导员负伤后,由他来指挥全连坚守阵地。韩军在美军的重型坦克的掩护下,冲上了六连阵地,六连的战士们与敌人展开了殊死的战斗,最后只剩下赵先友和通信员刘顺武两人了。赵先友用步话机向团长张振川报告:敌人已冲上我军阵地,要求炮兵直接向自己阵地射击,并大声喊:‘向我开炮!’……

  战斗胜利结束后,巴金到六连所在团采访,巴金对团长张振川说:‘你们团三打红山包、攻防67高地战斗,誓死保卫阵地,打得非常漂亮……’接着,张振川向巴金详细介绍了战斗经过和赵先友烈士的英雄事迹,巴金听后非常感动。”

  (陆正伟 1952~上海人。作为巴老身边的工作人员,陆正伟是除了巴老家人以外,陪伴这位老人时间最长的一位,作者用照片和文字记录下了二十年来巴金生活的点点滴滴,深情缅怀了巴老最后的弥留时光。他还写了:《巴金:这二十年》、《〈英雄儿女〉是怎样诞生的》、《〈英雄儿女〉幕后的故事》《巴金与〈英雄儿女〉往事》和《电影<英雄儿女>背后的故事》等文章,有关采访赵先有烈士的内容与上段基本相同。)

  从巴金为赵先有烈士题词和陆正伟写的文章看,巴金是采访过赵先有烈士的。如果,巴金不了解赵先有烈士事迹,巴金不会轻易题词,陆正伟也不会写出多篇有关赵先有烈士的文章。

  另外,笔者看到有的作家、作者在文章中写的是:“作家巴金1952年采访了赵先有烈士事迹”,其原因之一是,张振川将军在回忆录中,没有写明巴金采访赵先有烈士的具体时间,这是其主要原因;其二是,赵先有烈士1952年牺牲,且作家巴金1952年曾在该部队采访过。

  以上这些报道的字里行间都充满了作者对赵先有烈士的怀念与景仰,一幕幕、一幅幅镜头都展现了主持人和讲述人对赵先有烈士的敬慕与缅怀;以上这些报道使赵先有烈士的英雄事迹一次次响彻人们耳际、展现在人们眼前,使他伟大的形象永远雄立在人民的心中,成为中华民族宝贵的精神财富。

  而个别作者认为赵先有烈士牺牲时,巴金第一次赴朝鲜采访即将回国,误解为巴金不可能采访到赵先有烈士的事迹,是他只顾1952年巴金没有时间采访。主要是他没有查到,1953年巴金采访赵先有烈士事迹的记载所致。

  赵先有烈士用他的功迹,和他的首长、战友、知情作家、记者写的文章及巴金的亲笔题词和表态,证实了作家巴金是1953年采访了赵先有烈士事迹。这就是巴金认可的和“王成一样的英雄”,巴金即为他题词,就是认可赵先有烈士是他小说《团圆》中“王成”原型之一,名副其实、当之无愧。

  附:主要参考资料

  1、张振川将军写的回忆录:《鏖战疆场》、《鏖战疆场余墨》、《鏖战疆场续闻》、《赵先友烈士塑像碑文》

  2、中国人民解放军总政治部出版的《中国人民志愿军英模功臣烈士英名录》

  3、中国人民解放军陆军第六十五军军史(1948.9——1985.10)

  4、中国人民解放军步兵第一九四师师史(1942——1989)

  5、中国人民解放军步兵第一九四师五八二团六连连史

  6、沈阳抗美援朝烈士陵园有关赵先有烈士资料

  7、乐亭县烈士纪念馆有关赵先有烈士资料

  8、乐亭县党史办编纂的《乐亭党史文苑》(赵先有烈士专辑)

  9、1992年8月7日为赵先有烈士塑像揭幕仪式有关录像等资料

  10、《2000年纪念抗美援朝50周年》中央电视台“寻访王成”新闻节目和“最可爱的人(五)”专题节目录像

  11、《2000年纪念抗美援朝50周年》中央电视台的军事报道节目播出的“一家三代人前仆后继以实际行动实现王成精神的故事”录像

  12、赵先有烈士的首长、战友及有关作家、作者、记者等写的有关文章

  13、2020年11月7日央视一套《故事里的中国》第二季(英雄儿女)视频

「 支持红色网站!」

188金宝搏体育官网 SZHGH.COM

感谢您的支持与鼓励!
您的打赏将用于188金宝搏体育官网日常运行与维护。
帮助我们办好网站,宣传红色文化。
传播正能量,促进公平正义!

相关文章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