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联曾是这个世界上最早、最强大的社会主义国家,实力曾一度于美国相抗衡,甚至部分指标超越美国。这样一个政权,却落得只有短短七十几年就灭亡的悲惨下场,这无疑是给我们二十一世纪的社会主义事业的继承和建设者敲响了警钟。对苏联这一国家想必老一辈的中国人民,尤其是广大干部和知识分子,是极为熟悉的。故从对苏联兴亡的思考中重新加深对社会主义发展规律的认识是尤为重要的。
弗拉基米尔•伊里奇•乌里扬诺夫,是矢志不渝坚持发展马克思主义,坚定同第二国际考茨基等人为主的修正主义者进行斗争,并带领俄国人民在适当时机一举夺得俄国政权,建立起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推动社会主义从理论变为现实。列宁的伟大之处还在于他对实践的高度重视,不是将马克思主义视为教条,而是跟上历史潮流,开创独一无二的本国社会主义建设道路。同时,列宁也在马克思主义理论、政治建设等方面取得成就,提出“国家资本主义”“帝国主义”“民主集中制”(例如,列宁在重大事项上从来都是提出建议,而不是做出指示,允许党内不同观点存在,这与后来苏联多位领导人对政敌的仇视态度形成了鲜明对比)等概念。同时,列宁也多次指出民族问题的重要性,反对“大俄罗斯民族”这类民族主义色彩过重。这对于我们今天引导教育年轻一代以及驳斥一大批盲目无脑自称“爱国”的现象提供了借鉴意义。逐渐形成影响深远的列宁主义,虽然由于列宁的过早逝世,一些政治、经济等方面的理论无法继续得到实践,但综合评价“列宁的一生,是伟大的革命家的一生,是伟大的马克思主义者的一生。”
下面对“国家资本主义”和“帝国主义”做一些补充。列宁认为,国家资本主义是可以作为落后国家过渡到社会主义的桥梁,社会主义制度下的国家资本主义与资本主义制度下的完全不同,是一种“我们能够加以限制,能够规定其活动范围的资本主义”,它较分散的个体小生产优越,从生产关系方向也是一种更为进步的经济形式。因此,列宁发展了租让制和租赁制。毛主席也曾指出,国家资本主义在中国“是改造资本主义工商业和逐步完成社会过渡的必经之路”,并在中国逐步发展了国家资本主义的初级形式,中级形式和高级形式。帝国主义是资本主义的最高阶段,列宁认为其“1898—1919年间先在欧美,然后在亚洲最终形成了”垄断是资本主义生产力和生产关系,发展的最终结果。列宁从垄断的经济性质出发,认为帝国主义具有五个特征:(1)基本特征:在生产和资本集中高度发展的基础上形成的垄断统治;(2)银行资本和工业资本融合为一,形成金融资本,并在此基础上产生金融寡头;(3)和商品输出不同的资本输出具有特别重要意义;(4)世界的国际同盟业已形成;
(5)世界领土分割完毕帝国主义是寄生的、腐蚀的资本主义。这从毛主席的教导我们的“帝国主义和一切反动派都是纸老虎”中可以看出。
约瑟夫·斯大林是列宁逝世之后的苏联领导人。但在1923年1月4日的信中,列宁认为,斯大林“太粗暴”,建议选更合适的人,担任苏共总书记,但未被党代表大会通过。因此,斯大林与托洛斯基、季诺维也夫、加米涅夫、布哈林等人的分歧只是愈发激烈。最终,斯大林为清除政敌进行大清洗,以“宁错杀也不放过”,在国内和国际上屠杀大量干部,导致苏联受到了前所未有的大灾难,实力受到影响。以及斯大林后期,严重的个人崇拜和对民主集中制的践踏,苏联学术界思想日益僵化,无法取得突破性进展。他还将本国利益置于国际共产主义之上、作为大国强权干涉他国内政等,这些都是斯大林时期的重要问题。但斯大林时期,苏联短时间内实现了工业化,发展重工业使苏联国力大大增强,也为后来取得反法西斯战争奠定了基础。斯大林的晚年意识到自己执政时期犯下的一些错误,做出了自我批评,这是进步的表现。
尼基塔·谢尔盖耶维奇·赫鲁晓夫以他的政治手腕取得斯大林的信任,成为斯大林的接班人。他是彻头彻尾的修正主义分子,提出“和平共处,和平竞赛,和平过渡”,试图抹杀矛盾。对国内的斯大林主义政敌如季洛托夫、马林科夫、布尔加林、卡冈诺维奇等采用坚决的排挤。在秘密报告等过分强调个人责任、过分谴责个人品质、忽视斯大林时期矛盾的历史和社会根源,在全盘否定斯大林中背离的马克思主义陷入历史唯心主义的深渊。对国外的许多社会主义国家也体现了大国强权,如强行要求参加波兰共产党中央全会,派兵进逼华沙派;对中国的局势和根本战略的分歧,否定中国在社会主义建设,并单方面毁约,支持印度访华,蓄意挑起新疆地区的事端。因此“苏中双方就由意识形态分歧扩大到国家关系上的对立,国家关系对立又进一步加剧了意识形态上的分歧”;对阿尔巴尼亚劳动党则是在苏共二十二大报告中公开攻击并号召推倒阿党的领导,这违背了无产阶级国际主义的原则。其对美帝积极以妥协之心求和、与帝国主义为伍和否定兄弟党形成的鲜明的反差。同时,苏共二十大后社会主义阵营开始瓦解,凝聚力、向心力大不如前,并导致了更多世界共产主义运动的混乱。尽管在推翻“人民的敌人”这个不正确的概念、平反冤假错案、抵制个人崇拜,以及建立工农关系、城乡关系新局面等有一定进步。但综合评价,这些与其在位时对国际共运利益的损害相比不值一提。以赫鲁晓夫为首的苏修叛徒集团混淆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概念,以社会主义之名,行资本主义之实,抹杀社会主义和资本主义的区别,抹杀无产阶级专政和资产阶级专政的区别,否定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则,否定马克思主义的普遍真理。他以“竭力将人们注意转移到经济领域,认为阶级斗争不复存在,阶级矛盾消失了,鼓吹民主和自由,以折衷主义代替辩证法,以庸俗进化论代替社会斗争论”它麻痹人的思想,使东欧和西欧许多共产党思想上腐化,忽视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不可调和的矛盾,造成了极不利的影响。随着中苏论战造成苏中两党公开决裂,国际共运分化成以中国为首的坚持马克思主义的一派和以苏联为首的修正主义派,社会主义阵营解体。自中国开展无产阶级大革命后,国际共运中心也从苏联转向中国。
列昂尼德•伊里奇•勃列日涅夫,属社会帝国主义的“赫勃”集团重要成员。他公然宣称,苏共二十大、二十一大、二十二大的总路线是列宁主义路线,是唯一的、不可动摇的路线,这是对列宁主义的歪曲和断章取义。他批评赫鲁晓夫犯“主观主义和唯意志论”的错误,搞“新的个人崇拜”并滥用职权等。尽管一些经济上的改革一定程度上促进了经济增长,但很快便失去了势头,出现经济停滞和后退。他是彻头彻尾的保守派,让干部变动很少,导致队伍严重老化;以过高的工资腐化战斗的共产党,增长官僚主义,造成机构臃肿;过分夸高自己的作用,再次带上了个人专断,抛弃民主集中制。在对外政策上,他总体奉行“三和”,但更注重重工业,扩充军事力量。正是他在位时期公开同美国争夺世界霸权,并在部分指标大幅超越美国。他的霸权主义、强权政治较赫鲁晓夫有了更多发展,直接出兵捷克斯洛伐克,扼杀“布拉格之春”;陈兵百万于中苏边境,在珍宝岛多次挑起事端;支持越南侵略柬埔寨反华。并将“有限主权论推”推广为“资源有限主权论”,在控制东欧以及争霸世界上开创了“勃列日涅夫主义”,将一国专政递变为“国际专政”,损害国际利益。同时,还支持印度入侵巴基斯坦;并直接出兵侵略阿富汗;用经济军事援助在非洲进行渗透和扩张。这使东欧离心倾向大大增强,也破坏了苏联的名声,苏联日益陷入孤立,逐渐无法与美国抗衡。
米•谢•戈尔巴乔夫是在短暂的尤·弗·安德罗波夫和康·乌·契尔年科执政后的最后一位苏联领导人。他上台时,苏联正面临前所未有的严峻挑战,经济发展缓慢已被日本追上。他上台后立即调换大量干部,为原本僵化腐朽的干部队伍注入了新的活力。他认识到了日益僵化的已经阻碍社会发展的苏联模式的弊端。于是他先解决了多年前遭受不公正评价的曾被列宁评价为“党的最宝贵的和最大的理论家”“全党最喜欢的人物”布哈林等人平反。但同时,他以所谓的“民主化”搞多党制,并过分“包容”有分裂意图的叶利钦、波波夫、索布恰克等人。在解除苏共领导地位后,苏联开始出现大的社会动荡,罢工人数高达上千万人次,各类非官方政治组织、团体出现上万种。此时的苏联已经真正面临分裂了。最终1991年12月26日,苏联最高苏维埃共和国召开最后一次会议,通过了从法律上宣布苏联终止存在,并指出“这不是一个喜剧而是一个悲剧。实际上是一个伟大的国家的结束。”不过,戈尔巴乔夫一些思想,对今天仍有借鉴意义。他认为世界是相互联系的,“人类已经到了大家都互相依赖的阶段。不能是一个国家脱离另一个国家,一个民族脱离另一个民族,更不能把他们对立起来。”他还认为核战争不应成为达到任何目的的手段。“战争不再是解决政治问题的最后手段,国际格局应是所有国家利益的综合平衡。”随着戈尔巴乔夫下台,苏联,这个悬挂镰刀和锤子七十多年的国家一去不复返了。
纵观苏联史,作为后人我感慨万分。一个最早的、最强大的社会主义国家竟一步一步走向衰落,竟如此快就在历史周期律中被扼杀。我认为原因主要有以下几点:1.没有处理好民族关系。列宁很早就指出大俄罗斯民族主义的危害,但很显然,后继者们依然不重视民族关系,用强制手段使“较不听话”的民族屈服,这埋下了日后分裂的隐患。2.没有践行好民主集中制,个人专断、官僚主义严重。作为最早提出民主集中制的国家,在列宁去世后,这个规定就名存实亡,领导人不肯容许与其政见不合的人,将他们判定为反革命集团,甚至作伪证,在事发后推卸责任,找“替罪羊”顶罪,并且用暴力镇压人民的呼声,这也导致了一向没有感受到民主的苏联人民在戈尔巴乔夫搞民主化的时候一发不可收拾,轻易受“和平演变”洗脑,为着所谓的“自由”分裂了国家。3.没有处理好经济发展方向,过分强调重工业,大搞军备竞赛,忽视轻工业,导致国民经济严重失调,没有满足人民群众物质文化需要。在这种计划不合理的计划经济厦,苏联经济模式日益僵化。4.将对阶级敌人的清洗扩大化,打击面过宽,让人人自危。同时误杀错杀一大批真正的共产党人和先进代表。5.过度搞个人崇拜,教条主义盛行。总体上苏联由于领导人过高的集权,为塑造自己至高无上的地位,搞歌功颂德之风。在马克思主义理论方面,中后期是没有贡献,同时在高度教条的学风中即使有论战,大多也只是引用语录,说服力不强,不是靠理取胜,而是靠暴力手段取胜,这严重阻碍了苏联学术发展。6.在中后期完全背离马克思主义,走修正主义、社会帝国主义道路。虽开始还口口声声说践行列宁主义,但不过是为了完全否定斯大林主义,最后甚至直接容许否定十月革命的言论,直接反对社会主义。7.将苏联利益置于国际共产主义事业的利益之上,为了自己的野心,甚至分裂国际共运阵营,并以所谓保卫社会主义大家庭的利益肆意出兵干涉他国内政,大搞沙文主义和强权政治,引起了许多人的不满。8.用高昂的工资腐蚀战斗的共产党,干部高福利使他们脱离人民,高高在上。这就形成了毛主席多次批评的“官僚主义”。党员干部不想理想信念,不想为人民服务,而是被金钱绑架,最终只能是在修正道路上越走越远。9.末期提倡所谓“民主”,搞“多党制”使社会动荡,直接导致分裂。10.苏联末期领导人直接对外、对内妥协,无底线求和,放弃了基本原则,与资产阶级势力同流合污,从组织上放弃党的领导,助推社会混乱。
其实对苏联出现的这些问题,毛主席已经给过我们警示。毛主席很早就提出了反对个人崇拜并制止官员胜利后放弃理想信念,腐化为人民的寄生虫。在人民有能力将贪官绳之以法时,贪官是很少的。当时社会中最积极的建设社会主义的人民正是社会主义革命总最有生气的强大力量。对“和平演变”阴谋和修正叛徒,毛主席也讲过许多话,这里就不多叙述了。更值得一提的是现在已经逐渐淡化的中国在国际共运中的贡献。在社会主义革命时期,苏修叛徒集团已经背叛了马克思主义,而坚定马克思主义旗帜的以毛主席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一番苏联大国强权政治,而是带领中国人民认识到支援无产阶级同胞的重要性,让国际主义在中国深入人心。在中国革命的影响以及中国人民的支持下,许多殖民地、半殖民地国家反抗殖民者,争取民族独立;许多国家的无产阶级带领人民抵御外来侵略,建设社会主义,说中国当时是国际共运的中心是毫不夸张的。
对于计划经济这一社会主义建设的重要特征,我认为它是有必要的。不是说计划经济不好,而应当认识到合理的计划经济提高生产效率,让生产关系适应生产力发展。因为在生产力发展到一定水平,废除资本主义生产方式是不可避免的。如果一味只讲市场,只求经济发展而不重视政治建设等与修正主义者又有何本质上的区别?即使目前我国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但这也只是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发展生产力的需求,但企业的发展、国家的发展一样离不开计划,因此对全面否定计划经济的同志,我要斗胆提出批评。
对于自由和民主这个重要的问题,我认为自由、民主有度,要依法行使,一切都自由、一切都民主的无政府状态并不能在当今的时代立足。为了这所谓“自由”“民主”而损害了集体的利益,只会让亲者痛仇者快。人民群体大肆宣扬不当言论是不正确的。一位较为正派的从政的长辈有一次与我讨论这个问题时驳斥了一些不正当认为“一切‘不该讲’的话不能讲”的观点,而是告诉我,要用正确的方式去表达,比如有意见去信访之类。即使目前这方面工作还有待提高,但这也不能成为一些人肆意妄言,引起巨大社会效应的辩词。一位好友也与我分享了他对民主的看法。他不太愿意面临高压环境,不想人人自危、争来斗去,我想这也是大多数同志的看法。我们今天学习毛泽东思想,并不是为了生搬硬套复刻当年的清醒,而是为了在今天这个高速发展的社会让毛泽东思想的价值更充分的展现出来。说到底,还是为了那一抹光,那前途、机遇、挑战并存的共产主义事业。
以上就是我对苏联兴衰的全部思考,供同志们参考、批判。
主要参考文献:
《政治经济学词典》(许涤新主编 人民出版社1981年版)
《毛泽东选集》第五卷 (人民出版社1977年版)
《苏联兴亡史》 (周尚文、叶书宗、王斯德著 上海人民出版社1993年版)
【文/小林红色小小兵,本文为作者投稿188金宝搏体育官网的原创稿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