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进步,往往由负面事件所刺激。
市委书记、市长道歉,遇难人员身份公布,齐齐哈尔三十四中体育馆坍塌事件暂时告一段落,剩下的是抚慰那些受到伤害的家庭,以及对相关责任主体进行追查,并深刻反思教训,防止类似问题再次发生。
人类社会跌跌撞撞,每取得一点点进步的认知,都是付出巨大代价的结果。
齐齐哈尔塌楼事件再次敲响警钟,我们正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公共安全风险,以及超出想象的公共信任危机。
整个事件过程中,相关专业单位和部门快速专业的抢险应急能力,罹难者家属冷静克制的成熟理性,还有当地市民释放出的同悲共情,让人印象极其深刻,这充分说明,我们的社会和公民并非不堪一击,在意外和苦难面前有着坚强的韧性。
与此同时,以往类似事件中所暴露的通病,在齐齐哈尔也有一定程度体现,并引起人们的理性探讨和思考。
探讨和反思问题,并非跟谁过不去,也不是一味地为批判而批判,更重要的是促进进步。通过对齐齐哈尔塌楼事件的观察,不难得出四个方面的教训。
第一,领导重视只是其中一个很小的方面。
事故发生后,当地媒体毫无例外地对“领导重视”进行了渲染,这是几乎所有重大事件的惯常套路,自然也引起了人们的反感。
群死群伤的公共事件面前,领导重视是本分、是职责,重视理所当然,不重视就出大问题了,对此没必要刻意地进行大篇幅陈述。
信息传播形态和人的精神内核都发生了深刻变化,封闭环境中一提到“领导重视”,群众可能会眼泪哗哗,感激泣零。但是在开放条件下,整个社会自有其健全的运行机制,出现意外后各种机制会自动产生响应,这与谁重视不重视没有必然关系。
并且,意外事故发生后即为不可抗力,领导重视不是万能的,无法改变既成事实的伤亡数量和灾难代价。
从宣传的本质来看,“领导重视”主要是想体现一种态度,意图对上对下有个交代,点到为止、适可而止就行,千万不能喧宾夺主,变成急于邀功、刻意免责的托辞。
第二,受害者不应仅仅是个数字。
灾难发生后,三十四中一名学生在社交平台上发布在宿舍里与同学的合影,“我最好的朋友全走了”。
一个个处在花季的孩子,转瞬间香消玉殒,确实让人心疼万分。
在不涉及个人隐私情况下,适当公布遇难者基本信息,把冰冷的数字还原成鲜活的生命,是对逝者的最起码尊重。
如果不方便或者来不及面向社会公布,那么第一时间满足家长的知情需求,应该不算过分。
但从当地一段医院拍摄的视频显示,学生家长极力地克制悲痛配合救援,可经过长达五六个小时等待,连辨认自己孩子遗体都得不到允许,这就太夺情了。
新闻中公布的数字很简单,具体到每个家庭则是天塌之灾,不能再冷漠地用数字来应付他们。
家长们只想得到一个确切消息,只想再最后多看孩子一眼,只想让孩子走得不那么潦草。
第三,与人民站在一起至关重要。
出现重大事故后,除了救援,每个地方都会考虑另外一件大事,那就是稳定,绝对不允许连带发生其他群体性事件,这是公共管理的规律性要求。
维护稳定的目的没错,关键是以什么态度,采取什么办法来达成这个目标。
体育馆坍塌后,当地反应非常快,许多警察、教育部门和政府相关人员都赶到现场和医院,可是在与学生家长沟通和满足诉求方面,则显得迟缓与麻木。
我们相信绝大多数人内心都是良善的,这种良善需要有良善的逻辑机理来保证。
是站在受害者角度进行真诚抚慰,还是堤防着他们闹事,甚至是有意识地躲避防止给自己带来不必要麻烦,不同的出发点,决定着人情冷暖。
人心都是捂热的,只要与人民站在一起,其中的诚意和共情他们是能感受到的,这也是群众工作的基本要求。
第四,防止发生低级错误是不可逾越的红线。
齐齐哈尔体育馆坍塌的原因初步已经查明,系与体育馆毗邻的教学综合楼施工过程中,施工单位黑龙江嘉美建设有限公司,违规将保温建筑材料珍珠岩堆置体育馆屋顶,然后降雨带来珍珠岩浸水增重,导致屋顶荷载增大、引发坍塌。
目前,公安机关已对教学综合楼施工单位相关责任人立案侦查,依法采取刑事强制措施。
这些人确实该抓该判,把那么多的建筑材料长时间堆积到体验馆顶上,违背了最基本的施工安全要求,万万不可原谅,不可饶恕。
救援过程中,救援者人员搬了整整4个小时的珍珠岩。
如果没有违规施工,体育馆钢架结构的楼顶应该不会塌,就算塌掉也不会带来这么大的伤亡和救援难度。
一场低级错误带来重大事故,让人不禁要问,黑龙江嘉美到底是一家怎样的公司,他们承揽了那么多政府工程都是怎么到手的,安全性能可靠不可靠。
现在一些建筑工程,论质量连清朝人修的都赶不上,是技术上不行吗,是投入上不足吗?
唯一解释是良心坏了!
地震、洪水这些天灾不可预测,由低级错误所致的人祸必须少之又少。
公共安全会带来无差别伤害,谁也不希望把自己的孩子置于不可测的险境之中。
四个教训,归结起来两个关键词:科学、人性。
科学让我们更安全,人性让社会更温暖。
吞噬科学和人性的,是无知无畏的愚蠢,以及无处在不在贪婪。
那些制造灾难的人,必将受到审判和惩罚。
逝者已矣,生者当思。
千万不能昧着良心赚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