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三线建设?毛主席晚年重大战略布局

2023-12-24 15:02:37 来源: 寒牛出栏公众号作者:寒牛出栏
点击:评论:(查看) 字体://

  在讲述三线建设历史之前。

  我们来重温一下时代背景,唯有这样才会有代入感。

  当逢山开路、遇水架桥的镜头,一幕幕重现眼帘时,内心就能感知到被尘封的历史记忆。

  这篇文章主要讲以下四大内容,全文14300余字。

  1.三线建设的时代背景;

  2.三线建设的不同寻常的区域划分;

  3.三线建设的非凡历史成就(基础工业、国防军工、交通建设、城市发展、工业区域);

  4.三线建设的深远历史意义。

  一、时代背景

  时光进入1964年,新中国经济全面企稳。

  5月15日至6月17日,毛主席在中央工作会议上,听取关于“三五”计划工作汇报时说道:

“农业是一个拳头,国防是一个拳头,要使拳头有劲,屁股就要坐稳,屁股就是基础工业。”

  会议期间,毛主席深度分析了国际时局,提醒大家要随时准备着打仗,不要被眼前暂时的和平与安宁所迷惑,提出把全国划分为一、二、三线的战略构想,并首次公开提到“三线建设”。

  同月27日,毛主席在菊香书屋召开会议,讲到两个重要问题,一个是对第三线建设注意不够,一个是对基础工业注意不够。

  毛主席在会议上说:

第一线是沿海,第二条线是包钢到兰州这一条线,第三线是西南。攀枝花铁矿下决心要搞,把我们的薪水都拿去搞。在原子弹时期,没有后方不行的,要准备上山,上山总还要有个地方嘛。

  8月2日,美国制造了“北部湾事件”。

  美国第七舰队突然入侵越南海域,双方发生激烈交战,美军派飞机连续轰炸越南的义安、鸿基、和清化地区。

  事后,美国政府又一次表演了贼喊捉贼的桥段,硬说美国军队遭受无端挑衅,美国国会乘机授权总统约翰逊,有权在东南亚使用武装力量。

  对于中国而言,这是一个隐藏着潜在威胁的坏消息。

  8月20日,毛主席在北戴河同薄一波会谈时说:

  “现在沿海搞这么大,不搬家不行。你搞到二线也好嘛!云贵川是三线,都可以搬去嘛!

  要好好地研究、吸取斯大林的经验教训,一不准备工事,二不准备敌人进攻,三不搬家,这就是教训。

  沿海各省都要搬家,不仅工业交通部门,而且整个学校、科学院、设计院,都要搬家。迟搬不如早搬。一线要搬家,二线、三线要加强。”

  从中我们得知,毛主席搞三线建设,主要是为了备战,其次就是平衡国内工业布局。

有些学者在讲述三线建设历史时,只片面地讲备战,没有讲到平衡工业布局,这是不准确与完整的表述。

  因为早在1956年,毛主席在著名的“论十大关系”中,就明确提出“为了平衡工业发展的布局,内地工业必须大力发展”的正确方针。

  我们要看到毛主席在经济领域的战略连续性。

  如果把伟人经济战略布局切断分析,势必会误导一些人,也会让牛蛇鬼神找到嚼舌根的依据。

  另一方面,毛主席的急切,并不是没有缘故,源于他对国际形势的悉心洞察,对国家安危的夙夜忧虑,对人民群众的诚挚关切。

  在许多缺乏战略头脑的人看来,这些都是局部战争和区域冲突,对中国国防安全构不成实质性的威胁。

  实际中国所面临的地缘政治,比很多人想象中还要诡谲与复杂,稍有不慎就会引发新的战争。

  我们来看看当时中国的地缘政治。

北面:中苏交恶后,苏联在新疆导演了“伊塔事件”,在中印边境冲突中支持印度,并在外蒙等边界布防10个师,后来陆续增兵到54个师。

  中国北大门,面临苏军的直接威胁,让人不得不做准备思考。

东北:美国为了入侵越南,便撮合日本和韩国签订“日韩条约”,并密谋制定“飞龙计划”,直接威胁着中国东北。

  这是美国处心积虑埋下的楔子,利用地缘政治的潜在矛盾,或明或暗地牵制中国军事力量。

东面:老蒋在阳明山上写日记时,几乎每日都不忘反攻大陆的执念。1960年至1965年的大陆天空,隔三差五就能看到老蒋派来的侦察机。

  在当时的情境下,台海方向依然存在不可忽略的军事威胁。

南面:美国国会已公开授权美国总统,有权在东南亚使用武装力量,已经把战火烧到北越境内,炮弹随时都有可能落入中国边界。

  根据1998年美国国务院解密的外交文件披露:1964年美国总统曾考虑先发制人地对中国发动军事袭击,以阻止中国成为拥有核武器的国家,并以此计划试探了苏联的意见。

西面:印军在边界冲突中吃了败仗,在西方列强势力蛊惑下,随时都有可能卷土重来。

  巴基斯坦同中国签订边界协定,英国政府表示不高兴,美国政府还多次反对阻止干涉,足够佐证西面边界安全依然存在隐患。

这就是当时犬牙交错的中国地缘政治。

  美苏在中国外围构建了一个“圆形”包围圈,如果美苏之间达成某种战略共识,那么中国就被彻底陷入为围猎的境况。

而洞若观火的毛主席,已然洞察了这一切,也开始着手谋划破局的解决方案。

  我们再来了解当时工业布局以及备战情况。

  根据罗瑞卿报送给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参谋部作战部、关于国家经济建设如何防备敌人突然袭击的报告显示,当时中国工业布局和备战存在很多问题,有些情况还相当严重,让人倒吸一口凉气。

  比如工业城市过于集中,大城市人口多。

  比如主要铁路枢纽、桥梁和港口码头多建在大城市及其附近,还缺乏应付敌人突然袭击的措施。

  比如所有水库的紧急泄水能力都很小,一旦遭受破坏将酿成巨大灾害。

  我们来看一组数据。

  工业:新中国60%的主要民用机械工业、52%的国防工业和50%的化学工业,都集中在全国14个百万人口以上的大城市。

  城市:中国人口密集的大城市,主要集中于东北及沿海地区。

  以1964年人口数据为例:

  东三省6200多万、北京市 756.84万 、河北3997.0万、山东省5551.90万、 江苏省4450.46万、上海市1081.64万、浙江省2831.8万、福建省1675.72万、广东省4280.08万、广西2362.0万,总计人口约2.92亿人。

  其中济南市110.09万人、南京市169.03万人、无锡市63.68万人、苏州市58.21万人、杭州市421.90万人、温州市67.89万人、厦门市约67.35万,广州市约300万。

  交通:中国主要铁路枢纽中心都建在大城市及周边。

  比如沈阳火车站、郑州火车站、北京火车站、汉口火车站、上海火车站、广州火车站等铁路枢纽中心,都是建立在中心城区或城郊附近。

  这是当时中国沿海城市、工业、交通的主要情况。

毛主席为了谋求国家的独立自主,同时得罪了世界上两个强权国家,一个是资本主义阵营的扛把子,另一个是社会主义阵营的扛把子。

  不言而喻,当时中国面临四面受敌的可能性。

以备战为目标、以平衡工业布局为方向的三线建设,被毛主席加快提上工作日程,就非常合乎逻辑与情理。

  二、不同寻常的区域划分

  三线建设,是按区域来划分的。

  从简单字面来解释,三线建设是1964年到1980年国家在三线地区(中国内地13个省市区)开展一场以战备为目标、以国防军工和基础工业为主体、以平衡工业布局为方向的大规模基础经济建设运动。

  那么,具体三线地区又是指哪些呢?

  根据毛主席三线划分理论,整个中国疆域在当时被划分为一、二、三条线,即全国划成三个大区域。

其划分的根据,既有地理上的衡量,也有经济、工业、国防上的考量,属于综合评估。

一线地区是指沿海和边疆地区。

  比如北京、天津、青岛、苏州、上海、杭州、宁波、福州、厦门、汕头、广州、乌鲁木齐、伊犁、包头、漠河等沿海沿边城市,就属于一线地区。

二线地区是指介于一线与三线之间的中部地区。

  主要由安徽、江西两省,以及河北、河南、湖北、湖南四省的东半部分组成。比如:合肥、南昌、武汉、郑州这些城市,就属于二线地区。

三线地区是以西南和西北为核心。

  长城以南 、广东韶关以北、京广铁路以西、甘肃乌鞘岭以东的广大地区。

  主要由四川(含重庆)、贵州、云南、陕西、甘肃、宁夏、青海等省区组成,包括山西、河北、河南、湖南、湖北、广西、广东等省区的部分腹地山区,总共涉及13个省、市、区。

  三线建设,又有“大三线”与“小三线”之分。

  人们习惯把三线建设的核心地区,即西南的云南、贵州、四川三省,西北的陕西、甘肃、宁夏、青海四省,合称为“大三线”。

  又把一、二线地区的腹地称为“小三线”。

  比如新疆的阿拉沟,黑龙江的尚志,吉林的辉南,山东的沂源,江苏的盱眙,浙江的龙泉,江西的万载,福建的三明,广东的连州等地区都属于“小三线”。

  毛主席说,每个省市都要有三条线,要有一、二、三线布局和建设。

  在寒牛出栏看来,这是具有前瞻性的战略布局,也是完善国家工业体系不可或缺的系统工程思维,今天看来是弥足珍贵的科学与远见。

  毛主席深知社会治理、经济建设、工业布局,如同搞科学研究发明一样,需要有系统工程思维,局部和整体要统一起来。

  在这个方面,钱学森同毛主席有着惊人的相似,《论系统工程》是最好的诠释。

  接下来,我们来盘点三线建设的历史成就。

  三、非凡的历史成就

  三线建设是毛主席晚年重大战略决策之一。

  在积极备战与平衡工业布局的思想指导下,从1964年到1980年期间,国家累计向三线地区投资2052.68亿元,占全国同期基本建设总投资的39.01%。

  其中,四川省投资资金为414.03亿元、湖北投资资金为317.13亿元,河南省216.78亿元,陕西省208.38亿元,甘肃155.53亿元,云南省150.95亿元,贵州139.19亿元。

  从资金投入来讲,西北和西南投资占比非常高,是三线建设的重点区域,也是名副其实的西部大开发。

  三线建设历时17年,在内陆13个省、市、区,建成各类全民所有制企业29000个(中大型规模企业2000多家),构建了45个重大产品专业生产科研基地,催生了30个具有重点产业的新兴工业城市。

  在基础工业、国防军工、交通建设、城市发展、工业区域五个方面均取得重大成就。

  都说口说无凭,我们用数据来说话,逐条分析之。

  1、基础工业

毛主席曾强调,要把三线地区的基础工业搞上去。

  三线建设遵循了这一重要思想,在基础工业建设方面做出很大成绩,建立了一大批机械工业、能源工业、原材料工业的重点企业和产业基地。

  机械工业方面,先后建了124个大中项目。

  能源工业方面,建立50多个统配煤矿区、68座水火发电站、油气田8个。

  原材料工业方面,建立984家钢铁厂、945家有色金属厂。

  可以说,成就斐然。

  机械工业方面:

  汽车制造企业有湖北第二汽车厂、陕西汽车制造厂、四川汽车制造厂、湖滨汽车厂等重量级企业。

  机电制造业有德阳东方电机厂、德阳东方汽轮机厂、乐山东风电机厂、自贡东方锅炉厂、温江东方红机械厂、宝鸡秦川机械厂、银川大河机床厂、天水星火机床厂、宜昌长庆机器厂、天水长城开关厂、贵阳红林机械厂、贵州柴油机厂等重点企业。

  重型矿山机械制造业有德阳第二重机厂、泸州长江起重机厂、泸州长江挖掘机厂等。农业机械制造业有重庆红岩机器厂、温江锦江油泵油嘴厂、温江岷江齿轮厂、重庆浦陵机器厂等。

  能源工业方面:

  主要煤炭基地有贵州六盘水、宁夏贺兰山、河南平顶山。

  以贵州六盘水煤田为例,总面积约10000平方千米,探明煤炭资源量约500亿吨,年产量约2000万吨,目前是华南地区最大的煤田、煤炭工业基地。

  主要中大型发电站有湖北葛洲坝水电站、甘肃刘家峡水电站、甘肃八盘峡水电站、青海龙羊峡水电站、贵州乌江渡水电站、湖南凤滩水电站和陕西秦岭火电站等68座。

  另外,还有星如棋布的小型水电站,仅湖南省境内就多达500多座,大幅度改善地方用电状况。

  著名油气企业有湖北江汉油田、四川自贡燃气、陕西长庆油田等。

  原材料工业方面:

  主要钢铁企业有四川攀枝花钢铁基地、重庆钢铁公司、重庆特殊钢厂、江油长城特殊钢厂、成都无缝钢管厂、甘肃酒泉钢铁厂等。

  有色金属企业有西北铝加工厂、金川有色金属公司、贵州铝厂、西南铝加工厂等骨干企业。

比如西南铝业集团有限公司,其前身就是西南铝加工厂。

  三线建设的基础工业厂家,实际数目远远不止这些,限于史料和篇幅原因,未能全部举例。

文字和数据是枯燥的,但背后隐藏的建设故事令人肃然起敬。

  他们用青春、激情、热血、智慧,攻克了一座又一座“上甘岭”,谱写了许多不为人知的凛冽篇章。

  我们再来看三线地区的国防军工建设。

 葛洲坝水电站

  2、国防军工

  前面讲过,备战是三线建设主要目的之一。

国防军工企业和科研单位,属于三线建设的重要内容。

国家先后建成以重庆为中心的常规兵器工业基地,以甘肃酒泉、四川西昌为核心的航天工业基地,以四川成都、陕西汉中、贵州安顺为主的航天工业基地。

  另外,还建立以四川(绵阳、乐山、涪陵)、陕西等地为主的战略核武器科研生产基地,以四川成都、贵州凯里、陕西宝鸡为主的电子工业基地,以长江上下游为中心船舶制造基地,初步形成区域性的产业集群。

  我们逐个来介绍。

  常规兵器工业方面:

  三线建设时期,重庆是建设重点城市之一。

  据统计,当地新建和迁建的机械和军工企业比较多,主要负责生产各类枪支、迫击炮、高射武器、大口径火炮、坦克及配套的光学仪器、弹药和炸药等轻重型常规武器装备。

  其中60%是新建工厂,其余为迁建和扩建企业。

  比如:新建在江津的5067厂,主要以生产100毫米高射炮为主。

  新建在南川的5037厂,主要以生产高射炮传动器为主。

  5027厂主要以生产大口径火炮为主。

  新建在南岸的429厂,主要以生产水面艇为主。

  新建在永川地区的465厂,主要以生产低速、中速、高速柴油机油泵为主。

  新建在荣昌的5003厂,主要以生产57毫米高射炮炮弹为主。

  迁建在江北的456厂,增加生产长30毫米的舰炮和37毫米高射炮自动机。

  迁建在九龙坡的296厂,增加生产长7.62毫米自动步枪和14.5毫米高射机枪生产线。

  迁建在铜梁的5013厂,则主要生产各种战术导弹。

  航天航空工业方面:

  三线建设时期,四川、甘肃、陕西、和贵州都是航天航空工业重点建设区域,促进了西南、西北地区航天航空业的大发展。

  我们以四川航天航空工业为例。

  以西昌和成都为例,它们是四川航天航空工业发展的历史缩影,从某种程度讲这两个城市的发展轨迹,见证了四川从传统农业向现代化工业转型的历史变迁,具有非凡与深远的历史意义。

  1967年,国家在西昌西北方向建立青山飞机场。

  1969年至1970年,中央确定在西昌北面50公里处的沙坝建设卫星发射中心(代号7201工程)。

  历经十多年的持续建设,1982年西昌卫星发射场工程全线竣工并交付使用。

  1984年,西昌成功发射我国第一颗地球同步轨道卫星。

  1985年,西昌卫星发射场正式对外开放并承揽外星发射业务。

  如今,四川西昌是我国重要的航空、航天基地之一,也是闻名世界的航天城。

西昌卫星发射中心

而成都,不仅有火锅和茶馆,还有国之重器。

  早在1956年4月,根据苏联援建我国航空工业协议和第二机械工业部指示,在成都郊区建立全新的歼击机制造厂,军工代号为132厂(“成飞”的前身)。

  至1964年10月,成都132厂基本建成,全厂占地面积507.4公顷,拥有各类设备3349台/件,总投资1.8亿元人民币,职工10485人。

  同年11月,歼-5甲飞机首飞成功,这是新中国第一架自行测绘设计试制的高亚音速全天候歼击机。

  1965年6月,根据国家第三机械工业部指示,132厂开展试制歼7型飞机的工作,并要求实施技术改造。

  1966年开始技术改造,1968年底技术改造基本完成,具备生产歼7飞机的制造能力。

  在重点建设飞机制造厂时,成都还着手建立飞机研究所。

  1969年,中国科学院光电技术研究所(代号1019所),在成都大邑县建成。

  1970年,成都飞机设计研究所(代号611所),在锦江河畔武侯祠旁建立。

  1976年,空军航空发动机修理基地(代号5719),在成都彭州建立。

1989年7月,国家将132厂与611所合并重组,组建为成都飞机工业公司(简称“成飞”),集科研、生产、试飞于一体的大型现代化飞机制造企业,是我国重要的歼击机研制生产基地,代表型号有国产主力战机歼10系列和歼20。

  目前,成都是具备研发和制造飞机整机、发动机能力的重要工业城市,是国家规划布局的重要航空航天产业基地、九大国家级航空高技术产业基地之一。

  简而言之,历史告诉我们一个产业事实,成都现有的航空工业成就,受益于三线建设的工业布局。

 成都茶馆里的毛主席像

  我们再以陕西航空工业为例。

  通过了解陕西航空工业,可以窥探三线建设在航空工业的宏伟布局,从中可以领略到毛主席双眸深邃的战略眼光和难人可贵的系统工程思维。

  在三线建设之前,新中国在苏联援助下,先后在陕西建立了10家飞机制造科研生产单位,相对而言有一定的航空工业基础。

  但是当时陕西航空工业,主要以主机装备生产为主,机载设备生产严重滞后与短缺,没有建立起完整的航空工业生产体系。

  1965年,国家第三机械工业部经过研究后,确定在陕西汉中市建立国防军工生产基地,军工代号为012,主要从事生产军用运输机以及配套机载装备。

陕飞的历史照片

012基地是一个航空工业生产系统。

  该基地先后兴建了26个航空科研生产单位,其中工厂19个、指挥机关1个、档案馆1个、综合服务站1个、仓库1个、医院1家、学校2所。

  零散分布于汉中辖内的汉台、略阳、勉县、宁强、城固、洋县、南郑、安康等地。

  012基地主体企业是陕西飞机制造厂,主要以生产军用运输机为主。

  主要科研单位有603飞机设计研究所、631航空机载计算机研究所、623飞机结构强度研究所、629热强度研究所等。

  生产机载设备工厂有:141厂、345厂、531厂、3227厂等。

  以141厂为例,该军工厂原名为“汉中航空液浮陀螺厂”,位于汉中南郑县华山脚下,厂址比较隐蔽,主要为两型歼击机生产配套的高精度陀螺仪。

为了追求仪器的精度,该厂建立了标准苛刻的无尘装备车间。

  陕西飞机制造厂,是012基地重点军工项目。

陕西飞机制造厂,俗称“陕飞”,是当时我国唯一研制、生产大、中型军民用运输机的大型国有军工企业,主要生产“运-8”系列大型运输机。

  后更名为陕西飞机制造公司,改制后又更名为陕西飞机工业(集团),现隶属于中国航空工业集团公司,是我国大型运输机的主要生产基地。

  012基地其他配套企业,部分破产重组,部分搬迁合并,最后重组为汉中航空工业(集团)有限公司。

  如今的汉中航空工业集团公司,现有各类专业技术员、高级技术人员等在职岗位员工2万余人,是具备开发研制生产各类航空产品、电子及电测产品、液压及液压元器件、工具类产品、汽车配件等军民两用产品的大型企业集团。

  从中可以知晓一个历史真相,012基地弥补了整个陕西航空工业的短板,初步形成较为完善的航空生产体系。

  今日的陕西航空业,能在全国航空工业占据重要影响力,离不开三线时期打下的雄厚基础,更离不开毛主席的航空系统建设思维。

运-8大型运输机

  再来谈谈甘肃航天工业。

  甘肃航天工业成就,主要集中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

  酒泉卫星发射中心,最早建立于1958年10月,在三线建设期间得到国家重视与长足发展,并取得若干重要航天成就。

  1966年10月27日,中国第一次导弹核武器试验在酒泉试验成功。

  1970年4月24日,中国第一颗人造卫星东方红1号在酒泉发射成功。

  1975年11月26日,中国第一颗返回式卫星在酒泉发射成功。

  1980年5月18日,中国第一枚远程运载火箭在酒泉发射成功。

这些载入航天史册的伟大成就,都是在三线建设时期悄然完成的,留下许多不为人知的感人故事,前30年的航天工作者,比历史纪录片和教科书描述得还要伟岸。

  2018年1月27日,酒泉卫星发射中心入选“中国工业遗产保护名录”。

  其入选理由:

  中国创建最早、规模最大的综合型导弹、卫星发射中心;先后完成了中国第一枚地对地导弹发射、第一次导弹核武器试验、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第一颗返回式人造地球卫星、第一枚远程弹道导弹、第一次“一箭三星”、第一艘载人飞船等重大航天任务。

  酒泉,始于大汉雄武,盛于中华崛起。

  最后来看看贵州航空工业。

  三线建设时期,贵州建立了三大国防军工基地,分别是061航天基地、011航空基地、083电子工业基地。

061航天基地,是1964年经中央专委批准,1965年开始动工建设,1970年建成投产生产地空导弹武器系统,以及生产其他配套航天产品的科研生产基地。

  几十年来,061基地经过多次合并重组更名,如今又更名为:航天江南集团有限公司(简称航天江南集团),下辖24家企事业单位(含1个上市公司),资产总额近200亿元,隶属中国航天科工集团有限公司。

011航天基地,经中央专委批准,始建于1964年,位于贵州安顺崇山峻岭之中。

  集设计、生产、试飞歼击机、歼教机于一体的航空工业基地,下辖2个飞机设计所和35个生产工厂,共有各类工人、工程技术人员6.7万多人。

黎阳航空发动机厂车间

  简单例举几个企业。

  1964年,在贵阳北部扎佐镇兴红村,建立兴红机械厂(代号166厂),主要从事航空恒速装置工厂。

  1970年该厂同生产航空电机电器冲压件的3087厂合并,现属于贵州航空工业集团。

  1965年,在安顺市平坝县夏云镇的山洞内,建立了红湖机械厂(代号100厂),主要负责航空发动机热端部件的专业制造厂。

  同年,在安顺幺铺镇建了云马飞机制造厂(代号130厂 ),主要研制生产歼6、歼7、歼教7飞机。

  在安顺黄果树瀑布风景区附近,建立双阳飞机制造厂(代号162厂),主要生产国产歼击机。

  1966年10月,在贵阳郊区建了红林航空液压件厂(代号143厂),主要生产各类航空配套产品。

  1966年,在贵阳郊区新建了万江机电厂(代号355厂),主要从事各类电机、电动机构等航空专业化产品制造。

  1970年,在安顺平坝的菜花洞,建立了黎阳航空发动机厂(代号460厂),主要从事生产的涡喷发动机。

  饮水思源。

没有艰苦的掘井人,直接提个桶子出来,不可能喝上清甜怡人的井水。

中国航天航空事业,之所以没有受制于人,是因为前30年打下了结实基础,而在打基础的过程中,三线建设是一个不朽的重点。

  816地下核工程

  核工业基地方面:

  说到核工业基地方面,816地下核工程最具代表性。

  1966年由毛主席提议、周总理亲自审批修建的816地下核工程,在重庆涪陵区白涛镇境内山洞内秘密修建,是三线建设最高绝密国防军工工程之一。

  816地下核工程最大洞室高达79.6米,深入乌江江底30余米,核反应堆主厂房高达69米。

  该工程共有18个洞体,整个地下总面积为13000平方米,主要生产钚239核燃料,为生产制造原子弹服务。

  这是一个神秘的励志故事,工程解密之后,感动了千万中国人。

我们的革命前辈,为了祖国和人民的安危,曾绞尽脑汁同强敌暗中博弈,为此付出了难以描摹的艰辛。

  关于国防军工,就简述到这里。

  3、交通建设

  三线建设,在交通基础建设方面成果丰硕。

  据统计,从1964年至1980年间,三线地区先后建成了成昆、川黔、贵昆、襄黔、襄渝、焦柳等10条主要铁路干线,累计新建铁路8046公里

  另外还新建各类公路22.78万公里,改善了内地交通极端蔽塞的状况。

  我们以成昆铁路为例。

  成昆铁路,始建于1958年,竣工于1970年,北起成都,南抵昆明,纵贯川云两省28个县,全长1091公里,共设大小车站124座。

  成昆铁路全线均是地势险峻、地形多样、地质复杂的山川河谷,先后贯穿大渡河、雅砻江、金沙江、澜沧江、怒江等江河。

  全线建有桥梁991座,开凿隧道427座,桥隧总长度占到整条铁路线长度的41.6%。

 成昆铁路

  三线建设实施后,成昆铁路在1966年进入建设高潮,施工人员达到35.97万余人。

  中国铁道兵、青年学生、地方民兵、工程师等铁路建设者,在外国专家称作“铁路禁区”、被认为是不可能修筑铁路的地方,创造了世界修建铁路的奇迹。

  其历史意义,不亚于南京长江大桥。

  要想富,先修路。

  历史实践证明,成昆铁路作为贯穿西南的交通大动脉,改善了西南地区交通闭塞的状况,开发了西南地区丰富的自然资源。

  它提振了西南地区的经济发展,促进了西南地区的民族团结,在长期的社会主义经济建设历程中,发挥着不可或缺的交通运输作用。

成昆铁路,累在一时,功在千秋。

  另一条感人肺腑的铁路叫襄渝线。

  为了加快三线建设进程,中央决定修建联通中原和西南的襄渝铁路。

  襄渝铁路,东起襄樊,西至重庆,途经湖北、陕西、四川、重庆三省一市,全长915.6公里。

  1965年勘测,1968年4月开建,1970年8月铺通到达县(今达州),1979年12月全线建成,并正式交付运营。

  中国铁道兵是修建襄渝铁路的主力,全线投入了8个师、6个师属团、2个独立团,总计23.6万人。

  除了铁道兵之外,还有数十万的地方民兵和青年学生,参与了襄渝铁路建设。

  襄渝铁路,沿线两岸山高谷深,水流湍急,势险峻峻,穿过武当山、大巴山、华蓥山,三跨汉江,七过将军河,三十三次穿越后河。

全线桥梁716座,隧道405座,桥隧总长度占全线总里程的45%,其工程难度仅次于成昆铁路,也是我国铁路修建史上的历史性的壮举。

  襄渝铁路的枢纽作用明显,它东面与汉丹、焦柳铁路衔接,中间与阳安、西康铁路相通,南面与达成、达万、巴达、遂渝、兰渝、成渝、川黔、渝怀铁路相连。

  它是联络中原地区和西南地区的交通大动脉,至今仍在发挥重要作用,为新中国经济发展做出巨大贡献。

 襄渝铁路

  最后讲一下:湘黔铁路。

  湘黔铁路,东起于湖南株洲,西止于贵州贵阳,全线总长 905公里。

  途经武陵山、苗岭等山脉,沿路地势险要、地质复杂、施工难度很高。仅贵州境内大龙至贵定路段,就有隧道、明洞185座,大中小桥梁183座。

  湘黔铁路,1958 年至1960年曾“两建两停”,为了满足三线建设的需要,1970年9月再度复工,于1972年10月全线竣工通车。

  湘黔铁路,把西南的大部分地区同东部沿海地区有效联通起来,极大改善了西南地区的交通出行状况,促进了西南地区与东部地区的经济流通。

与此同时,也为西南地区的国防建设,提供了重要的交通支撑与保障。

  改开后的中国的经济,犹如清明时节的春笋,它之所以能嗖嗖地往上长,几近万物在春天里的最快生长速度,那是因为它经过一个严冬的漫长准备。

  中国犹如腾空而起的飞龙,东部沿海地区是龙头、中部地区是龙身、西部地区是龙尾。

  而三线建设时期,在内地13个省市区修建的基础交通路线,就好比是飞龙体内的经络,为飞龙腾跃输送源源不断的能量。

  关于三线建设的交通成就,寒牛出栏只想用下面这句话来表述自己的情感。

  伟大的决策,伟大的工程,伟大的建设者。

湘黔铁路

  4、城市发展

  三线建设,促进了内地城镇化快速发展。

  前面我们讲过,三线建设的主要目标有两个:

  一个是备战,扩大战略纵深,以此来对冲苏美的核威胁。

另一个是改善工业布局,实现中国经济均衡发展,缩小沿海与内地、西部的差距。

  但是备战是重点中的重点。

  根据毛主席的指示,国防工业要遵循“靠山、分散、隐蔽,国防尖端项目要进洞”的建设方针,其他工业项目按照“大分散、小集中,不建集中的城市、多搞小城镇”的建设原则来实施。

  工业化程度是城镇化进程的基础。

  三线建设基于中央整体规划布局,在整体上推动了内地城镇化发展。

  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一是新建了一批工业城市,二是扩建了大量城镇,三是初步形成工业城市带的雏形。

  随着三线建设的推进,广袤内地许多籍籍无名的城镇,得以实现大面积的扩增,完成了历史上的华丽转身。

  我们来看案例和数据。

 新建工业城市方面

  三线建设期间,在深山峡谷的无人区,从零基础开始新建的工业城市,有钢城攀枝花、汽车城十堰、煤都六盘水、镍都金昌。

  以攀枝花建设为例。

  在1964年之前,攀枝花还是一块荒无人烟之崇山峻岭,在中国广袤的土地上并不起眼。

  后来地质工作者,在这个地处偏僻的深山峡谷之间,勘探出储量丰富的铁矿石。

  这个惊天发现,引发了毛主席的深度思考,攀枝花迎来了建城的历史拐点。

  毛主席非常关心攀枝花的建设。

  曾在各种不同场合,十多次公开讲到攀枝花,其中有四次讲到攀枝花建设不好,他睡不着觉,睡不好觉。

  “攀枝花建设不成,我睡不着觉。”

  “攀枝花是战略问题,不是钢铁厂问题。现在抓是抓了,但要抓紧,要估计到最困难的情况,有备无患。”

  “不搞攀枝花,是没有道理的。不是早知道攀枝花有矿藏,为什么不搞?你们不去安排,我要骑着毛驴下西昌,如果没有投资,可以把我的稿费拿出来。”

  从上述讲话中可以知晓,毛主席对攀枝花建设非常关切。

  基于国家战略需要、能源产业布局和独特资源资源综合考虑,攀枝花建设作为三线建设的重点项目来落实。

  1965年施工队开始入驻建设。

  1965年施工人员扩增到10万多人。

  1967年钢铁主厂区开始土石方工程。

  1968年开始建设主要厂房。

  1969年主厂区开始安装生产设备。

  1970年攀钢一号高炉正式出铁。

  1971年产能150万吨每年的钢铁厂建成。

  令人感喟不已的是,充满智慧的三线建设者,在面积不到2.5平方公里的弄弄坪,通过科学与精妙地规划设计方案,建起了年产250万吨钢铁的大型钢铁厂。

  被中外专家盛赞为“象牙微雕钢城”,创造了世界钢铁厂建设的奇迹。

  攀枝花建设期间,还新建了贯穿攀枝花厂区的石华路,改造了川、云公路南段到攀枝花厂区的平大路,修建了川、云公路北段到攀枝花厂区的甸雅路,修筑了贯穿攀钢主厂区的成昆铁路支线。

  先后还在金沙江、雅砻江上铺架了渡口大桥、雅砻江吊桥、密地大桥、荷花池大桥等十多座桥梁,完成了当地交通基础建设。

  与此同时,还建造了渡口火电厂、河门口火电厂和新庄火电厂。

  其中,新庄火电厂是地下洞室发电厂,地理位置非常隐蔽,外人根本不知道它是地下发电厂。

  装机10万千瓦,年发电6亿度,1975年4月首台机组正式发电。

  值得称赞的是,攀枝花全程建设都在“文革”期间完成,自建成投产数十年来,各类矿山没有出现坍塌事件,冶金主厂区没有工程质量问题,各工程质量经受住时间的考验。

  简而言之,攀枝花在建设过程中,既做到建设速度快,又做到建设质量好,堪称三线建设的成功典范。

  1998年10月,时任全国人大委员长的乔石在视察攀枝花时说:

  “攀枝花是1965年开始建设,是我们依靠自己力量设计的,97%的设备也是我们自己制造的,1980年生产就全面超过设计能力,在国内同类钢铁企业中是最快的。”

  乔老说了句公道话。

 扩建工业城镇方面

  三线建设期间,给内地很多城镇带来扩建机会,城镇版图得到大幅扩增。

  很多小镇变成了县城,小县城变成了中等城市,中型城市变成了大城市,大城市变成了中心城市。

  据学者统计,1964年至1980年间,三线地区先后扩建了9个区域中心城市、71个新兴工业城市、100多个新兴工业城镇。

区域中心城市:

  有成都、重庆、贵阳、昆明、西安、兰州、西宁、银川、太原。

新兴工业城市

  有四川的德阳、乐山、西昌、峨眉、泸州、自贡。

  贵州的遵义、安顺、都匀、凯里。

  云南的个旧、玉溪、楚雄、东川。

  陕西的宝鸡、汉中、铜川。

  甘肃的酒泉、天水、玉门。

  宁夏的石嘴山、青铜峡。

  河南的洛阳、平顶山、南阳。

  湖北的襄樊、宜昌、丹江口。

  湖南的怀化、娄底、常德等。

新兴工业城镇代表:汉旺镇、武都镇、罗江镇、中坝镇、双流镇、扎佐镇、陈仓镇等。

  我们再按工业类型来归类。

具有国防工业的城市有:重庆、成都、绵阳、乐山、西昌、西安、宝鸡、咸阳、汉中、贵阳、遵义、安顺、凯里、都匀、天水、酒泉。

具有机械工业的城市有:重庆、成都、德阳、绵阳、广元、乐山、自贡、泸州、宜昌、峨眉、内江、雅安、涪陵、万县、华蓥;西安、宝鸡、咸阳、汉中;贵阳、遵义、安顺、凯里、都匀;兰州、张掖、天水、武威、临夏、平凉;昆明、曲靖;十堰、荆门、襄樊等。

具有冶金工业的城市有:成都、重庆、攀枝花、江油、峨眉、六盘水、昆明、个旧、东川、楚雄、兰州、金昌、嘉峪关、太原、娄底、丹江口等。

具有煤矿能源工业的城市有:六盘水、铜川、渭南、韩城、平顶山、石嘴山、焦作、义马、鹤壁、玉门、南阳、濮阳、南充等。

具有纺织轻工业的城市有:成都、重庆、达县、内江、遂宁、南充、西安、咸阳、沙市、临汾。

  通过对上述综合比较,发现成都、重庆、贵阳、西安、兰州、昆明、太原,它们既是区域性的中心城市,也是综合型的工业城市。

  其中,成都、西安、贵阳属于典型的消费型城市,当地的工业基础非常薄弱,从事工业生产制造的企业厂家屈指可数。

  三线建设期间,通过新建和援建的方式,打下了各类工业基础,实现了从消费城市到综合工业城市的华丽转身。

  在援建方面,东北三省老工业基地,对此做出了巨大历史贡献,出力、出人、出设备。

  比如沈阳飞机制造厂,一拆为三,有些车间连人带设备,都搬到成都和贵州了。

  从某种程度上讲,沈飞是中国航空工业的“黄埔军校”,它孵化了大量的航空工业精英和人才。

  总而言之,三线建设填补内地很多城镇的工业空白,为许多城镇带来历史性的转折。

 工业城市带方面

  三线建设时,国防工业之外,其他工业布局,秉承“大分散、小集中”的原则,经过长达十几年的建设与发展,三线地区也初步形成工业城市带的雏形。

  在大西南地区,以成都、昆明、贵阳、重庆为中心,以德阳、遂宁、自贡、乐山、泸州、攀枝花、曲靖、六盘水、安顺、遵义等周边城市为卫星城,初步形成大西南“四边形”工业城市带。

  每个中心城市,又同周边卫星小城市,独立形成局部区域工业城市群。

  以四川省为例,就形成以成都为中心,绵阳、德阳、遂宁、眉山、乐山为卫星城的西川工业城市群。

  另形成以重庆为中心,合川、铜梁、江津、綦江、南川、涪陵为卫星城镇的重庆工业城市群。

  在西北地区,以西安、兰州为中心,以汉中、宝鸡、天水、武威、金昌、张掖、酒泉、嘉峪关为卫星城,也初步形成一个“长带型”工业城市带。

  其中,局部又形成以西安为中心城市,以咸阳、铜川、天水、宝鸡、渭南为卫星的关中平原工业城市群。

  以兰州为起点,嘉峪关为终点,包括酒泉、金昌等城市在内的河西走廊工业城市群。

  在华北华中地区,以太原为起点、邵阳为终端,以洛阳、焦作、平顶山、南阳、十堰、襄樊、宜昌、常德、娄底等城市为卫星城,初步形成跨越山西、河南、湖北、湖南四省的“长S型”工业城市群。

  从中我们可以知晓,三线建设为内地奠定了工业城市带的雏形。

  最后,我们讲讲四川省的城镇化发展。

三线建设期间,四川省是投资资金最多、建设规模最大、工业布局最全、城镇发展最快的省份

  新建工业城市1座,即1965年新建的攀枝花市。

  另外,以老城区为基础,扩建了18座新兴工业城市,分别是德阳、绵阳、江油、广元、乐山、西昌、雅安、泸州、宜宾、遂宁、南充、涪陵、峨眉、自贡、内江、达县、万县、华蓥。

  按工业类型来分类:综合性工业城市2座,分别是成都和重庆。建立国防工业城市7座:重庆、成都、绵阳、广元、乐山、西昌、达县。

  建立机械电子工业城市13座:德阳、绵阳、江油、广元、乐山、西昌、自贡、内江、泸州、雅安、涪陵、万县、华蓥。

  建立化工纺织工业城市7座:自贡、泸州、宜宾、达县、内江、遂宁、南充。

  建立能源工业城市7座:其中电力工业有乐山、宜宾、江油;煤炭工业有攀枝花、华蓥、綦江;石油工业有南充。

  建立冶金工业城市6座:攀枝花、达县、乐山、峨眉、自贡、江油。

  总而言之,四川省城镇化得到长足发展外。

  当然,甘肃、陕西、云南、贵州、湖南、湖北、河南等地的城镇化,同样取得历史性的突破与进展,催生一大批新兴工业城镇。

  上面做过介绍,这里就不赘述。

四、三线建设的历史意义

  诚然,三线建设,改变了内地落后面貌。

  为内地播下工业化的种子,改善了内地经济结构,促进了内地城镇化发展,缩减了沿海与内地的悬殊差距,实现工业均衡发展。

  很多人片面地认为。

  在三线建设过程中,由于工厂位置选址偏僻,导致企业整体成本上升,缺乏市场竞争力,产生巨大的人力财力物力浪费。

  持这种观点人,都是生搬硬套地搬运市场经济理论,来分析三线建设的战略性工业布局。

这就好比用小商贩投机倒把的思维,来分析任正非振兴中国科技产业的行为一样搞笑。

  燕雀安知鸿鹄之志?

  三线建设,最为明朗的历史成就,在于建立大量国防军工企业及设施。

  为新中国拓宽战略防御纵深,对冲了美苏核威胁和军事压力,为国防安全建立了稳固的防火墙,奠定了中国不可撼动的大国地位。

  与此同时,三线建设还具有更为深远的意义。

  它向内陆贫困、落后、偏远地区输送了产业、知识、人才和逆袭的机会,它为新中国经济发展做成重大非凡的历史贡献。

  它改善了中国内地的交通闭塞,奠定了内陆地区工业化基础,促进了内地城镇化发展,缓和了中国工业发展极端不平衡的状况。

  它还为中国培养了大量技术娴熟的产业工人,当然还有数量千万计的经验丰富的工程师,以及各类企业管理者。

  换句话说,毛主席为改革开放提供了基础、时机和空间。

  很多人看问题习惯看表象,没有耐心去思考隐藏在事物背后的根据,永远了解不了历史真相,更感受不到真理的气息。

  要看三线建设所产生的部分曲折,更要看到三线建设所带来的巨大成就。

  一言以蔽之,毛主席为万世开太平!

「 支持红色网站!」

188金宝搏体育官网 SZHGH.COM

感谢您的支持与鼓励!
您的打赏将用于188金宝搏体育官网日常运行与维护。
帮助我们办好网站,宣传红色文化。
传播正能量,促进公平正义!

相关文章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