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克勤| 毛主席“抓革命”势如破竹,“促生产”立竿见影:三线建设为何卓有成效?

2023-12-21 11:39:46 来源: 济学公众号作者:李克勤
点击:评论:(查看) 字体://

  李克勤(jixuie)题记:毛主席领导经济建设,的确思路别具一格,既不同于苏联的计划经济模式,更不同于欧美资本主义模式,而对这两种模式老人家是心中有数的。老人家精通历史,包括世界古代史,世界近代史,这就包括欧美经济史,而对于苏联的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史,老人家更是了然于胸,在延安时期,毛主席就带领全党精读过《联共(布)党史》。在文献研究上,毛主席读的中外历史书,恐怕连一些专业人士都望尘莫及,当他们了解了毛主席的读书经历之后,无不叹为观止,基辛格就是其中之一。作为决策者,毛主席自己同时也充当了智囊角色,加上毛主席善于走群众路线,所以老人家在决策上的一系列想法说法做法,往往都能在广大干部和普通老百姓那里想得通说得通行得通,道器变通是顺理成章,水到渠成的。

  毛主席在经济建设上的决策,有很多同样是“至少比我们早看50年”,例如三线建设就是在毛主席逝世后,经历了被误解,或不被理解,逐渐又被理解,被视为经典建设案例的过程。

 资料来源:攀枝花中国三线建设博物馆

  完全可以说,三线建设,如果不是毛主席的坚定坚持,恐怕不知会是怎样的结果。这和新中国的包括两弹一星一艇,以及运十飞机,等等重大项目的决策及实施过程是一样的。毛主席在建设时期有句名言叫做“抓革命,促生产”,之后还加了“促工作,促战备”,一般我们我们都说“抓革命,促生产”,这个理念和战争年代的“打土豪,分田地”在文化效应是相类似的。下面来看一看,毛主席通过三线建设是如何做到在全国范围“抓革命”势如破竹,“促生产”立竿见影的。

01

  三线建设:由器而道,由道而器的过程

  三线建设,起因是备战的需要,打起仗来,要有战略大后方。不然我们当时70%的工业都在沿海,外敌飞机万一打进来,后果不堪设想。

  如果我们在广袤的内地,尤其是西部山区建立完整的工业基础设施和国防工业,那打起仗来就有了坚强的后方。

  这是由社会存在决定的社会意识,也就是由器而道的过程。

  不是谁心血来潮作出的决定。

  简单说,赫鲁晓夫上台后搞修正主义,毛主席最早警觉,这是矛盾的特殊性。从普遍性看,毛主席更早就下定决心,要独辟蹊径,搞一套我们自己的完全独立自主的工业体系。

  毛主席由器而道,由道而器的过程,这是和战争年代的思路是一致的。

  不管是打仗,还是建设,我们都不能受制于人,都要独立自主,自力更生。否则就想不通说不通行不通,这是没有任何讨价还价余地可言的。

  三线建设加快决策,加快进行,这直接是美帝国主义帮的忙。

  1964年4月14日,美国白宫曾制定绝密报告——《针对共产党中国核设施进行直接行动的基础》,美国准备联合台湾出动空军彻底摧毁中国即将进行第一颗原子弹实验的核基地。

  毛主席得知这一情报,立马就果断作出了加快三线建设的决策。

  1964年5月27日,中共中央召开政治局常委会议研究三线布局问题。毛主席说:第一线是沿海,包钢到兰州这一条线是第二线,西南是第三线。攀枝花铁矿下决心要搞,把我们的薪水都拿去搞。在原子弹时期,没有后方不行的,要准备上山,上山总还要有个地方。当罗瑞卿讲到总参谋部担心密云、官厅这些水库的泄洪量太小时,毛主席说:北京出了问题,只要有攀枝花就解决问题了。北京淹了,还有攀枝花嘛。应该把攀枝花和联系到攀枝花的交通、煤、电的建设搞起来。

  资料来源:攀枝花中国三线建设博物馆

  1964年6月8日,毛主席主持召开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扩大会议,在谈到三线建设时说:“攀枝花钢铁工业基地的建设要快,但不要潦草,攀枝花搞不起来,睡不着觉。”毛主席还风趣地说:你们不搞攀枝花,我就骑着毛驴子去那里开会,没有钱,拿我的稿费去搞。

  毛主席这样的说法,说明什么?说明当时还是有同志思想认识没有跟上形势,还有有些迟疑,所以毛主席在思想观念上,要拽一把,这是不是“抓革命”?

  抓革命,就是要解决道层面的思想问题。如果思想上想不通,那么就会在语言说法上唱不同的调,在做法上就会出现消极的东西。

  所以,毛主席历来“抓革命”总是势如破竹,向一切落后的思想观念开火。

  人的认识是有差异的,尽管革命不分先后,但战备需要,那可是火烧眉毛了,不能有半点迟疑。

  马克思有句名言:

  【在科学的入口处,正像在地狱的入口处一样,必须提出这样的要求:这里必须根绝一切犹豫;这里任何怯懦都无济于事。】

  抓革命与促生产,一个主要是道层面的无形动作,一个器层面有形的动作,二者一样都不能偏废,少一个都不行。

  一阴一阳之谓道,道器变通。

  这里要说明一点,毛主席的战略布局思想,并不是临时抱佛脚而生,老人家早就有了超前意识。只不过,但苏修、美帝从反面教育了更多人,这才接受毛主席的设想。

  三线建设,有400万工人、干部和技术人员,由老工业基地到了西南、西北的大山里面,他们是名副其实的创业者。

  同时来自各地的解放军指战员,以及西南西北当地的同志,都是创业者。

  这样的创业者,和老红军长征异曲同工。

  他们在毛主席“抓革命,促生产”号令下,建设出了什么成果呢?

  1100个大中型厂矿、科研单位和大专院校。

  这样的“促生产”,是不是立竿见影?

  这与抗美援朝的决策类似。抗美援朝决策,毛主席早就在心里定下了,只不过要说服周围的同志,所以才开了那么多会。

  毛主席博览群书,熟读历史,同时老人家具有非凡的世事洞察力,那这可谓世事洞明皆学问,人情练达即文章。

  老人家离开我们47年了,我们需要的是老老实实,认认真真学习老人家道器变通之诀窍,这既是我们提高自身能力的需要,也是爱国的必然要求。

02

  三线建设带来战略大后方:安全有保障

  前面说了,毛主席精通苏联历史。其中与三线建设直接关联的是,毛主席总结了斯大林二战中的经验教训。

  毛主席认为如果斯大林在战前在苏联乌拉尔山地区建立了完整工业体系,那么卫国战争的效果还会更好。

  毛主席的这个总结,可不是三线建设决策阶段才有的。早在延安时期,就有了。

  在《论十大关系》里,“沿海工业和内地工业的关系”可以说是三线建设的理论依据,同时其他关系也涉及到三线建设的相关问题。

  《论十大关系》,实际上就是“抓革命”的提前准备。

  三线建设出现两次建设高潮。1965年和1966年间,国家集中了大批的人力、物力和财力,以西南为重点,以铁路、冶金和国防工业为骨干,形成三线建设的第一次高潮。

  1969年至1972年,是第二个高潮。根据党中央的指示,三线集中了全国一半以上的投资。各地区建设全面铺开,各行各业齐头并进,在不长时间里,初步建成了以重工业为主体、门类比较齐全的战略后方基地。

  三线建设的实施,为增加我国国防实力,改善生产力布局以及中西部地区工业化作出了贡献。三线建设是中国经济建设史上的空前壮举。

  请注意:三线建设启动是1964年,在1964-1970年间,三线建设对于国防科工系统的贡献,那是不可估量的。仅以与运十飞机相关的航空工业为例。

  航空工业三线建设投资规模巨大,建设投资占同期军工行业总投资额的绝大部分。其中,“三五"计划期间占93.4%,“四五”计划期间占83.2%,合计投资40多亿元,建成了上百家科研生产单位。重点是建设贵州、陕南、湘西、豫西四大生产基地及五套主辅机厂,同时在四川、湖北、江西等省份也进行了三线布点。主要建设项目包括:建立贵州011歼击机基地、汉中012运输机基地、湘西013基地及景德镇直升机厂、荆门水上飞机厂等。

  三线建设中,航空工业一、二线的老厂老所,分批次为三线输送领导干部和技术业务骨干近10万人。在“备战备荒为人民”“好人好马上三线”的号召下,这些航空人胸怀建设航空工业新基地的巨大热情,远离城市和亲人,打起背包,跋山涉水,来到偏远的深山峡谷、大漠荒野,以惊人的毅力与无悔的付出,扎根创业,战天斗地,“先生产,后生活”,为国家安全和航空工业发展贡献了自己的聪明才智、宝贵青春甚至生命。

  通过三线建设,航空工业在西南、西北等地纵深地区建立了上百个各类厂所,建筑面积、设备、职工人数均占全行业的一半左右,中国航空工业的大体系、大布局基本形成,也对边远、贫穷的三线地区的经济、文化发展起到了积极的促进作用。

  这里再说一下大飞机噪音处理的典故。

  乘飞机时,会对飞机发动机的噪声有体会,在机场内虽然有隔声装置,但依然还是会感觉到机场外传进来的隆隆声音。运十飞机副总设计师程不时在接受采访时,讲过一个典故。当年研制时,他们用土办法测试噪音,被称作“过泸定桥”的办法。

  运十飞机副总设计师程不时与心爱的飞机合影

  在独立自主,自力更生,艰苦创业中,有一种想法,也是一种说法,事实上也是一种做法,叫“土法上马”。这的的确确和当年红军在长征途中,强渡大渡河类似。问题不在于做不做得到,而是不做不行——没有退路。

  这其实与王进喜讲的“有条件要上,没有条件创造条件,也要上”,可谓殊途同归。

  三线建设,不仅建起了工厂,更为关键的是,原来的老厂因为有老工人、干部和技术人员在,所以恢复重建也是不难的。

  这样就可以得出结论:三线建设“抓革命,促生产”,无形中让新的生产力产生了,而老的生产基地并没有受影响。更关键的是,一批新的有组织的创业队伍,在大山深处形成了,这是一支特别能吃苦,特别能战斗的队伍。

  李克勤后记:毛主席领导建设三线,在古今中外经济史上可谓独树一帜。“抓革命”势如破竹,“促生产”立竿见影。1975年周总理宣布我们建立了独立的比较完成的工业体系,我们已经是一个初步繁荣昌盛的社会主义国家,那是有根有据的,是完全想得通说得通行得通的,因为三线建设告诉世人,毛主席领导了那场举世闻名的道器变通。

  47年前毛主席逝世了,无论是热爱毛主席的人,还是仇恨他的人,都切身的感受到他没有死,他依然活着,谁也无法否认这一点。有意思的是,爱者,因为恨者而更爱;恨者因为爱者更爱,而更怕。这样爱者越来越觉得自己爱的对,从而爱的更深;恨者左右为难,不恨吧,不甘心,恨吧,搞得事与愿违——别人因为自己的恨而更爱。这就是历史的必然,那些恨毛泽东的人,成了人们更加热爱毛泽东的原因。历史无情地提示这样的问题:你还要恨他吗?你恨他的目的难道是让更多的人更加爱他吗?难道你还不明白毛泽东的本事有多大吗?

  毛主席的优势,不是钱,不是物质,而是精神,是信念。

  毛主席的优势,不是帝国主义,不是霸权主义,而是社会主义,是国际主义。

  毛主席的优势,不是口是心非,坑蒙拐骗,而是“说得到,做得到,全心全意为了人民立功劳”的信誉。

  毛主席的优势,在于由毛泽东个人的本事,转化成了中国共产党的优势,进而造就了人民军队和人民共和国的优势。

  毛主席的优势,最大的来源,最深刻的内涵在于毛泽东最懂人民的优势,最善于发现人民的优势,最诚心发挥人民的优势,最终毛主席的优势就是人民的优势,正如人民高喊毛主席万岁,毛主席高呼人民万岁那样。

  因而,毛主席带领人民打败蒋介石国民党,建立新中国,那是顺理成章的事情。

  新中国进行社会主义三大改造,那是必定会成功的事情。

  新中国搞出“两弹一星一艇”,那是自然而然的事情。

  新中国卓有成效开展三线建设,那也是水到渠成的事情。

  新中国走向联合国,那也是水到渠成的事情。

  新中国建立起独立的比较完整的工业体系,那是任何人都阻挡不了的事情。

  毛主席的优势,就是人民的整体优势,那是任何人,用任何手段都遮盖不了,抹杀不了的事情。

  这一切的起点在毛泽东这个人那里。

  毛主席神,还是不神?

  你说,崇拜这样的人,有什么错呢?

  1944年9月8日毛主席在《为人民服务》中指出:

  “我们都是来自五湖四海,为了一个共同的革命目标,走到一起来了。我们还要和全国大多数人民走这一条路。我们今天已经领导着有九千一百万人口的根据地,但是还不够,还要更大些,才能取得全民族的解放。我们的同志在困难的时候,要看到成绩,要看到光明,要提高我们的勇气。中国人民正在受难,我们有责任解救他们,我们要努力奋斗。要奋斗就会有牺牲,死人的事是经常发生的。但是我们想到人民的利益,想到大多数人民的痛苦,我们为人民而死,就是死得其所。不过,我们应当尽量地减少那些不必要的牺牲。我们的干部要关心每一个战士,一切革命队伍的人都要互相关心,互相爱护,互相帮助。”

  我们要记住毛主席那豪迈的声音:“让那些内外反动派在我们面前发抖吧,让他们去说我们这也不行那也不行吧,中国人民必将稳步地达到自己的目的。”

「 支持红色网站!」

188金宝搏体育官网 SZHGH.COM

感谢您的支持与鼓励!
您的打赏将用于188金宝搏体育官网日常运行与维护。
帮助我们办好网站,宣传红色文化。
传播正能量,促进公平正义!

相关文章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