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克勤(jixuie)题记:距今52年前的今天,毛主席在中南海书房会见了前来访问的美国总统尼克松。每年的今天,人们都会情不自禁谈及此事,那是毛主席革命外交路线杰出的道器变通之变。美国总统,那可是美帝国主义的头子,可伟大领袖毛主席却与他握手了,这是不是化敌为友?要知道,在1972年初,中华人民共和国在道层面一如既往,在器层面则呈现出社会主义欣欣向荣的景象。美国总统尼克松是个识时务的俊杰,他主动提出来要来北京访问,一直到下榻北京钓鱼台国宾馆,这位美国总统还不知道究竟是否能够见到中国的最高领导人毛主席,所以当周总理亲自过来告知毛主席想马上和他会见的时候,可以想象尼克松心情是怎样的。
毛主席和尼克松总统的谈话,是在道层面就哲学问题展开的,然而在那个时代背景下,中美两国在器层面哪些可以达成共识,哪些尚不能达成共识,这不是一次会见可以解决的。可是,一旦在道层面确定基本指导思想和原则,那剩下来的谈判就比较容易找到方向了。当尼克松总统和毛主席握手告别的时候,他由衷表达了对毛主席的敬意,情不自禁向中国人民的伟大领袖鞠躬。
这些图片是尼克松总统从毛主席书房出来,在走道里和周总理谈笑风生,激动兴奋之情,可谓溢于言表。
这可是美国总统刚刚抵达北京没过多久,中美两国曾经敌对二十多年,怎么会一下子就能如此出现仿佛是一见如故的场景,分明是毛主席的谈话谈得好嘛!
毛主席挥洒自如的谈吐,把美国客人内心的疑虑一扫而光了,他们过去想不通的很多事情,这个时候就一下子想通了。
他们想说而不好意思说的一些说法,毛主席先给说出来了。
中国的毛主席,原来是这样一位如此坦率,如此认真,却又如此幽默风趣的人,当然和中国领导人打交道就不是十分困难了。
毛主席不回避问题,又给处理问题提供了充分的空间。
这是不是为中美两国在接下来的会谈提供了更广更深的“通”的机会——想得通说得通行得通——道器变通的机会。
达成共识,想得通;达不成共识的地方,同样也想得通。
为什么?
因为有道的指引。
1972年2月28日中美《上海公报》的正式发表,不就是毛主席和尼克松总统谈话定下的基调——道器变通之道——器化成看得见摸得着的“公报”!
在毛主席书房门口走道上,尼克松总统和周总理实际上当时就有共同的感觉——中美极有可能达成谅解,签署联合公报。
这里面深层次的奥妙需要悟道。
悟道,方能道器变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