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章中心>文史读书>历史

抗美援朝战场上的河北“英雄儿女”

2021-12-10 16:48:43 来源: bilibili作者:阎丽
点击:评论:(查看) 字体://

  2020年是中国人民志愿军抗美援朝出国作战70周年。

  追忆这段历史,很多人马上会想到曾经风靡全国的电影《英雄儿女》,其中,男主角王成的一句“为了胜利,向我开炮”,以及女主角王芳的一首《英雄赞歌》,令人激情燃烧、热血奔涌,成为一代人的集体记忆。

钩沉|抗美援朝战场上的河北“英雄儿女”

  虽然《英雄儿女》是一部电影艺术作品,但其主要角色的英雄事迹都来源于朝鲜战场上真实人物的真实故事。王成的原型有很多,其中就包括河北省的一级战斗英雄、特等功臣李凤林和特等功臣赵先有,河北省女志愿军战士解秀梅则是王芳的主要原型之一。

  英雄儿女出燕赵

  “为了胜利,向我开炮!”看过电影《英雄儿女》的人,都会记得英雄王成在人生的最后时刻这句急迫而决绝地呼喊。

  河北省的战斗英雄李凤林和赵先有,是王成的原型之一。电影中王成的身上,就有他们的影子。

  李凤林和赵先有都是1928年出生的。1951年入朝作战时,23岁的李凤林是68军202师606团6连3排排长,赵先有是65军194师582团6连副指导员。赵先有入朝随65军参加第五次战役后,1951年8月开赴开城前线,担任保护我方停战谈判代表和保卫开城的任务。

  1951年10月,李凤林所在的6连奉命坚守金城东南10公里的928高地,在遭遇美军轰炸机地毯式轰炸后,李凤林带领3排坚持战斗到只剩他一人,当敌人包围上来的时候,李凤林端着冲锋枪跳出战壕,向敌人一阵猛烈射击,边打边高喊:“祖国,我要坚决为你战斗到底!”

  李凤林牺牲一年后的1952年10月,赵先有所在的连队在坚守开城附近67高地时,殊死抵抗,在寡不敌众时,赵先有冲着步话机用嘶哑的声音喊道:“团长,敌人打上来了,开炮打吧!”随着一阵手榴弹爆炸声后,赵先有与敌人同归于尽。

  在电影《英雄儿女》中,有这样一个惊心动魄的场面:王芳在前线慰问中,突然遭到敌机的轰炸。危急时刻,王芳用自己的身体掩护了战友老李同志,而她自己却身受重伤。

  王芳与她的原型之一解秀梅,也有着诸多的相似之处。

  解秀梅1932年生于河北省高阳县。1950年参加中国人民解放军,成为68军202师政治部文工队队员,1951年6月随68军入朝。解秀梅和王芳一样,也是文工队员,也有在飞机轰炸时为了保护战友自己受伤的经历。1952年,她的父亲解铁曾作为祖国各界人民慰问团成员到战场慰问,在战场与女儿解秀梅重逢。这与电影中王芳在朝鲜战场上与父亲意外重逢、战地团圆的剧情颇为相似。

  解秀梅比李凤林、赵先有小四岁,作为王芳的原型,比哥哥王成小也是符合实际的。

  作为排长,李凤林的牺牲不但为自己赢得了荣誉,也为3排赢得了荣誉。战后,志愿军总部为李凤林追记一等功,追授“一级英雄”荣誉称号,3排也集体荣立一等功。

  战后,志愿军总部为赵先有追记特等功,给他所在二营记一等功,授予“攻防全胜”的奖旗,给他坚守阵地率领的6连记特等功,授予“英勇顽强、守如泰山钢铁连”奖旗。

  解秀梅因为英勇救护伤员15人被志愿军总部记一等功,并批准她火线加入中国共产党,她也是志愿军中唯一一位荣立一等功的女志愿军战士。

  而更为巧合的是,电影《英雄儿女》改编之前的小说《团圆》的作者、著名作家巴金在朝鲜战场采访时,就曾到李凤林、解秀梅所在的68军和赵先有所在的65军采访,了解到了他们的事迹,并深受感动。

  英雄壮举惊天动地

  1951年10月,李凤林所在的6连奉命坚守金城东南10公里的928高地,并由李凤林率领3排执行这次任务。接受这项艰巨而光荣的任务后,李凤林率领全排战士迅速到达阵地,并快速地构筑防御工事。

  凭借巧妙的战术,李凤林带领3排战士连续粉碎了美军多次疯狂进攻,久攻不下和不断增加的伤亡让美军恼羞成怒,他们调来了4架轰炸机开始对928高地进行地毯式轰炸,并投下了近百枚燃烧弹。阵地变成一片火海,工事全部被炸毁。由于阵地狭小,不便躲藏,很多战士被炸死炸伤,全排仅剩下12个人可以坚持战斗。当敌人快冲到阵地前沿的时候,李凤林手擎爆破筒忽然跳起来冲向敌群,这种玩命的打法把敌人吓得不敢上前。

  又打退了敌人4次进攻后,12名战士仅仅剩下了李凤林一个人。他知道最后的时刻要来临了。当敌人再次冲上来的时候,李凤林端着冲锋枪跳出战壕,向敌人一阵猛烈射击,边打边高喊:“祖国,我要坚决为你战斗到底!”

  子弹打完了,李凤林也身中数弹,倒在了阵地上。这次战斗,李凤林率领3排共打退敌人40余次进攻,歼敌502人,为主力部队争取了部署时间。

  李凤林牺牲一年后的1952年10月,赵先有所在的连队也接到了坚守开城附近67高地的命令。

  67高地方圆不过一平方公里,海拔67米,其实就是个大土包,防守起来很困难。当天,在敌人飞机、大炮、坦克的疯狂进攻下,高地上原来构筑的工事基本被炸平了,指导员和副连长受伤。赵先有发现,高地上地窄人稠,敌人火力强大,大大增加了伤亡概率,因此他向连长建议,让连长带主力撤到后面的屯兵洞内,必要时再增援,自己则带一个加强班20名战士坚守高地。

  面对敌人猛烈的炮火和4架飞机轮番轰炸,为了不被动挨打,赵先有组织了两个战斗小组,利用夜色来了两次反冲锋,打退了敌人的进攻。在战斗中,赵先有还不停地用步话机报给后方炮兵指示射击目标,让炮弹不断在敌群中开花。

  经过两天两夜的激烈战斗,67高地被敌人的炮弹削低了1米多。赵先有副指导员多处负伤,但仍坚持指挥战斗,接连打退敌人数次进攻。5日上午11时,敌人集结了一个营的兵力,在8架飞机、12辆坦克和3辆喷火坦克的配合下,分5路以集团冲锋的队形向67高地猛攻。轰炸机扔下了大批凝固汽油弹,高地成了一片火海,赵先有双目失明。最后,只剩赵先有和刘顺武两人,敌人冲上来了,赵先有冲着步话机用嘶哑的声音喊道:“团长,敌人打上来了,开炮打吧!”随后,一阵手榴弹爆炸声后,阵地忽然陷入沉寂,赵先有和刘顺武与敌人同归于尽。

  这次战斗,赵先有和战士们坚守阵地三天两夜,他们击退了敌人17次反扑,实施了2次反冲锋,歼敌562人。67高地坚守防御战,在朝鲜战场上创下了单位火力密度的最高纪录。

  解秀梅作为女志愿军战士,在残酷的战场上,同样巾帼不让须眉。

  1951年7月,解秀梅被调到194师卫生所帮忙。那时候,后勤补给十分困难,为了节约粮食,解秀梅利用轮休时间上山打柴、挖野菜。4天时间,她就挖了140多公斤野菜,为此还荣立三等功。

  作为护理员,解秀梅精心地护理每一位伤员,耐心地给他们喂水喂饭、端屎端尿。稍有空闲,就给大家说快板解闷。天气寒冷时,许多伤员抬下来时脚都冻坏了,解秀梅便用自己的手、袖筒为他们暖脚。有一次,一名伤员被抬下来时,脚上缠着草绳,冻得像个大冰坨子,伤员已经昏了过去。手和袖筒已经不管用了,解秀梅毫不犹豫地解开自己的棉衣,把伤员的脚放进了自己的怀里。

  解秀梅作为文工队员和护理员虽然不在最前线,但危险也是无时无刻不在。有一次,包扎所遇到敌机轰炸,解秀梅和大家一起赶紧带伤员们转移。当大部分伤员转移到安全地带后,包扎所被大火包围,此时包扎所里还有一位重伤员——605团排长李永华没有转移。敌机还在疯狂轰炸和扫射,解秀梅不顾危险,转身跑进包扎所背起李永华冲了出去。

  刚刚离开包扎所,两颗汽油弹就落在房顶上,冲天大火瞬间将包扎所吞没。火星子溅到他们身上引燃了衣服,解秀梅扑灭李永华和自己身上的火,继续背起李永华跑。机枪不断追着他们俩扫射,李永华对她说:“快放下我,赶紧隐蔽,别为了我让你也负伤。”解秀梅说:“我是共青团员,我的任务就是保护你,决不能让你再负伤。”

  忽然,解秀梅摔倒了,正好一颗炸弹落在身边不远处,解秀梅本能地转身扑到李永华身上。霎时,弹片、石块、泥土横飞,解秀梅身上多处被划伤,就这样,解秀梅一直将李永华背到安全地带。

  永远的英雄儿女

  英雄已逝,精神永存。

  历史不会忘记,祖国不会忘记,人民不会忘记。

  1989年4月7日,《中国青年报》头条刊登了文章《英雄的生命开鲜花》,介绍了李凤林和解秀梅的英雄事迹,广大读者由此了解到他们是王成、王芳式的英雄。

  1992年,65集团军在赵先有所在的582团驻地怀安营区办公楼前,树立了一尊汉白玉的赵先有雕像,并请巴金题字“王成式的战斗英雄——特等功臣赵先有”。塑像揭幕当天,中央电视台播出了“王成式的战斗英雄赵先有”雕像落成大会实况,《河北日报》发表了消息,《人民日报》海外版发表了文章《浑身闪闪披彩虹》。

  此外,《解放军日报》还刊载了《王成式战斗英雄祖孙三代同在一个特功连》的文章,披露了一段赵先有从未谋面的儿子赵绪文和孙子赵新民都曾在赵先有生前的部队6连当兵的佳话。

  比李凤林和赵先有幸运的是,解秀梅在朝鲜战场经历了生死考验之后活了下来。1952年1月,她作为志愿军归国代表团的一员回到国内。5月23日,代表团受到毛主席接见。解秀梅代表大家为毛主席献花,并得到了毛主席的签字:“志愿军为中国人民争了光,人民感谢你们!”随后,经过新闻报道,解秀梅的名字和事迹传遍了全国。

  1952年10月,解秀梅受到金日成的接见。不久,朝鲜还为解秀梅颁发了“三级国旗勋章”。

  朝鲜停战之后,解秀梅回到国内,她藏起了自己的荣誉,从未对任何人提起,一直过着平凡的生活。1996年1月,这位对祖国怀着无限热爱,对工作有火一样热情,对伤员有春天般温暖,对荣誉像水一样平淡的女英雄因病不治逝世。

  多年来,关于谁是王成、王芳原型的研究和讨论一直存在。其实,像李凤林、赵先有、解秀梅等这些英雄人物都不是电影里的王成、王芳,但他们又都是志愿军里的“王成”“王芳”。因为在中国人民志愿军中,有千千万万个王成和王芳。他们用血肉之躯完成了“抗美援朝,保家卫国”的神圣职责,谱写了一曲荡气回肠的英雄赞歌。(阎丽 刘继祥)

  ■相关

  “随时听候祖国召唤” ——河北青壮年参军支援抗美援朝

  1950年10月9日,中国人民志愿军入朝参战后,全国很快掀起了支援抗美援朝的热潮,尤其是青壮年,更是热情高涨,踊跃报名参军。河北广大青壮年积极响应国家号召,发出了“随时听候国家召唤”的誓言。

  1950年12月1日,中国人民革命军事委员会和政务院作出了关于招收青年学生、青年工人参加军事干部学校学习的决定。河北省迅速落实,动员青年学生和工人报考军事干部学校。1950年12月至1951年1月15日,仅仅一个半月时间,全省就有1879名青年学生和699名青年工人报名,超过原定目标的11.6%,圆满完成任务。

  1951年6月24日,国务院再次发出关于各种军事干部学校招收学生的决定。根据决定精神,河北省成立了军事干部学校招生委员会。为确保招生计划的完成,6月28日、29日,共青团河北省委、河北省青联、河北省文教厅分别发出《告全省各学校团员及全体同学书》《关于胜利完成各种军事干部学校招生计划的指示》,号召广大同学报考军事干部学校,投身国防建设。经过宣传动员,加上朝鲜战场传回振奋人心的消息,极大地鼓舞了全省青年的爱国热情,大家热烈响应国家号召,踊跃报名应召,在短时间内超额完成了招生任务。

  1951年秋季征兵任务下达后,河北省各级党组织进行广泛的宣传动员。9月27日,《河北日报》发表了《广大人民动员起来开展轰轰烈烈的参军运动》的社论,号召爱国青年在“抗美援朝,巩固国防,保卫祖国,保卫家乡,壮大人民解放军”口号的鼓舞下,踊跃参加人民军队,站到抗美援朝和保卫国防的最前线。

  同日,河北省妇联向全省妇女发出号召,号召全省妇女姐妹,发扬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的革命传统,掀起更普遍、更广泛的母送儿、妻送郎踊跃参军、保家卫国的热潮。同时鼓励广大妇女担负起后方的生产生活任务,种好庄稼、做好家务、带好子女。

  经过广泛宣传动员,在社会上形成了参军光荣、保家卫国光荣的浓厚氛围。

  1952年底征兵活动开始后,省委抽调了8名主要领导带领工作队分赴有扩军任务的张家口、保定、邢台、沧县、邯郸、石家庄等8个专区具体指导。同时还适时开展“五比五看”(比爱国看热情,比积极看行动,比光荣看家庭,比参军看英雄,比代耕看收成)活动。通过宣传、动员、指导,河北省迅速掀起了参军热潮。

  为了确保新兵质量,各地还创新征兵方式。保定和石家庄开展了“三保”(保证做好政治动员、保证新兵质量、保证新兵巩固)扩军挑战竞赛运动等,有力保障了征兵工作的顺利进行。

  截至1953年1月,全省报名参军人数近12万人,超过目标任务的292%。经过层层审查检查,到1953年1月20日,全省共47385名合格新兵参军入伍,圆满完成河北省的扩军任务。文/阎丽

  责任编辑:张永猛

「 支持红色网站!」

188金宝搏体育官网 SZHGH.COM

感谢您的支持与鼓励!
您的打赏将用于188金宝搏体育官网日常运行与维护。
帮助我们办好网站,宣传红色文化。
传播正能量,促进公平正义!

相关文章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