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章中心>188bet体育网址>

雷锋精神是最宝贵的非物质文化遗产

2012-03-06 14:16:34 来源: 《环球视野》 作者:红孩 等
点击:评论:(查看) 字体://
雷锋精神是最宝贵的非物质文化遗产

红孩  


华夏文明五千年,英雄人物层出不穷。新中国成立60余年,涌现出的先进人物、英雄人物更是数不胜数。可以说,我们是生活在英雄的时代。在众多的先进人物、英雄人物当中,雷锋算得上一个非常响亮的名字。今年3月5日,是雷锋同志因公殉职50周年。
雷锋精神,跟焦裕禄精神、铁人精神一样,已经成为我们民族精神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们就像条条奔流跳跃的小溪,在时间记忆的长河里汇聚成我们民族永恒的文化符号。
曾几何时,在人们幼小的心灵里,就开始被大人灌输要向雷锋叔叔学习,做好事,不留名。曾几何时,学生在雪天里为五保户扫雪、打扫卫生,战士们到敬老院为老人剃头、洗澡、洗衣服。曾几何时,第四军医大学学生张华为抢救落水农民而英勇献身,一度成为人生价值观讨论的中心话题。曾几何时,电影《离开雷锋的日子》公演后,被人们争先恐后观看,再度成为群众议论的话题。我们注意到,在相当长的时间,也有相当多的一部分人不去研究雷锋的精神内涵,而专门无事生非地研究雷锋到底是工伤还是自伤,他有没有私房钱,他为自己买没买过好衣服穿,甚至造谣污蔑雷锋这个典型是假的!面对这样的问题,我们没有理由不站出来为雷锋说话,为雷锋精神说话。
毫无疑问,雷锋有着苦难的童年。是共产党、新中国把他解放出来,使他成为一名共和国军人。在他的心灵深处,党、祖国、军队和人民群众是紧密联系在一起,不可以随便分割的。这一点我们从他的日记里,可以非常清晰地看出来。在上世纪五六十年代,像雷锋那样的年轻人,怀着对共产党、新中国的热爱,在本职工作上做出突出成绩,在社会上乐于助人的普通人到处都是,雷锋不过是那一时期这一英雄群体的一个缩影。毛主席发出“向雷锋同志学习”的号召,固然有伟大的影响力,但如果没有当时全民族整体的时代热情相结合,恐怕也不会产生如此大的宣传力量。同时,还有一点不容忽视的是,扶危济困历来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这种美德也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雷锋精神在很大程度上体现的就是这样的一种文化。它的先进性在于毛主席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和人民群众将其赋予了新的思想内容。正如周恩来总理给雷锋的题词所总结的那样。
近些年,社会上出现了很多奇怪的现象,人与人之间的信任程度逐渐出现危机。比如,当有人出现落水、车祸,以至路边摔倒时常常无人问津,更有甚者,竟然喊出救人给多少钱的要求!还有个别医院,当病人急诊急于做手术,因一时交不上住院费、押金而延误治疗导致病人死亡的事件屡见报端。诚然,人分三六九等,出现碰瓷儿、故意讹诈的人总会有,但总不至于处处都是、人人自危吧?去年高考试卷曾围绕诚信出了一道题:甲委托乙购买福利彩劵,结果乙没有中奖,而甲中奖,问乙该怎么办?结果,在考卷上绝大部分同学都写乙要如实告诉甲。而在考试后,很多同学在讨论时则提出不告诉甲,或告诉甲,但甲要出一半钱给乙作为报答。当然,更多的人认为,如果是三五十元也就罢了,如果多就要让对方有个说法。同理,在很多家庭房产纠纷当中,也遇到相似的情况。如此推理便可得出:小事学雷锋,大事就要因事而议了。
引申开来,我们过去学习雷锋公而忘私,那么现在是不是就可以公而有私,即公私兼顾了?也可以先私后公,或者是大公小私、大私小公?社会在发展,社会在多元,在过于强调自我价值、自我实现的今天,让所有的人都做到公而忘私、“狠斗私字一闪念”显然不合时宜,但做到不损公肥私应该是道德的基本底线吧?可这底线又有多少人能做到呢?在这里,我把雷锋精神提升成一种精神文化符号,无非是在提醒告诫人们:不论社会怎么高科技、市场化,我们已经形成的文化传统是万万不能丢失的,它们是我们民族最宝贵的东西。我们当下不是在抢救各种非物质文化遗产吗?我看雷锋精神就是我们最宝贵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其传承人就是我们每一个中国公民。
(《环球视野》摘自2012年2月27日《工人日报》)

链接一:充分认识雷锋精神的时代价值 (夏春涛)

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明确提出:“深入开展学雷锋活动,采取措施推动学习活动常态化。”我们要深刻领会这一指示精神,大力弘扬雷锋精神,积极推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努力培育良好的思想道德风尚。

雷锋是一座不朽的精神丰碑

49年前,毛泽东等老一辈革命家相继为雷锋题词,雷锋的名字随之传遍神州大地,全国掀起群众性学雷锋活动,对塑造良好的社会风尚,进一步激发人们建设社会主义的热情,产生了深刻影响。
进入新时期后,以邓小平为核心的第二代中央领导集体提出要在建设高度物质文明的同时,建设高度的社会主义精神文明。邓小平指出,精神文明不仅指教育、科学、文化,而且指共产主义的思想、理想、信念、道德、纪律,革命的立场和原则,人与人的同志式关系。他赞许“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等是庄严的革命口号,要求每个党员都身体力行共产主义思想和道德,并把党长期形成的一系列革命精神推广到全体人民中间,使之成为我国精神文明的主要支柱。党的十二届六中全会指出,精神文明建设的根本任务是培育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社会主义公民,提高整个中华民族的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学雷锋活动在新时期焕发出新活力,各地兴起以“学雷锋,送温暖”为主题的精神文明活动,对我国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起了推进作用。
以江泽民为核心的第三代中央领导集体也重视倡导雷锋精神。1990年,江泽民题词“学习雷锋同志,弘扬雷锋精神”正式发表。在抚顺接见“雷锋团”官兵代表时,江泽民称赞他们坚持学雷锋,勉励其继续在学雷锋活动中走在前面。随后,全国普遍开展了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在1993年纪念毛泽东等老一辈革命家为雷锋题词30周年大会上,胡锦涛同志明确指出,“一个群众性的活动,能够在几十年历史进程中延续不断,影响一个时代的社会风尚,这表明了雷锋精神对于我们这个民族和社会过去具有、现在仍然具有重大价值和时代意义。”
十六大以来,以胡锦涛为总书记的党中央依然重视倡导雷锋精神。在2005年1月全国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会议上,胡锦涛强调要在大学生中倡导一切有利于国家富强、人民幸福的思想和精神,既大力弘扬民族优良传统,又大力弘扬井冈山精神、雷锋精神等革命传统和时代精神。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提出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融入国民教育、精神文明建设和党的建设全过程,号召“深入开展学雷锋活动,采取措施推动学习活动常态化”。
总之,近半个世纪以来,我们党一直高度评价并大力倡导雷锋精神,相继将弘扬雷锋精神列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的重要内容,不断给学雷锋活动注入新的活力和内涵。雷锋始终活在亿万人民心中,成为一座精神丰碑。雷锋精神激励和影响了几代人,是我们党和国家一笔宝贵的精神财富。

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和市场经济条件下,需要继续大力弘扬雷锋精神

我国实行改革开放已逾33年,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已接近20年,“一大二公”模式早已成为历史,自主创业、勤劳致富的观念获得鼓励和广泛认同,非公有制经济蓬勃发展。随着社会经济成分、组织形式、就业方式日趋多样化,“单位人”相对减少,“社会人”越来越多,人们思想活动明显带有独立性、选择性、多变性、差异性特征,客观上增加了开展群众性学雷锋活动的难度。有人因而产生疑问,认为时代不同了,观念变了,现在再强调学雷锋已不合时宜;甚至认为雷锋精神“过时”了。
这种说法显然不能成立。雷锋被誉为共产主义战士,体现的是共产主义精神;我国正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党的最高理想和最终目标是实现共产主义”被明确写入党章。应当看到,我国在所有制结构上仍坚持公有制为主体,在分配制度上以按劳分配为主体,强调以人为本、公平正义,提倡实现共同富裕。这说明,我国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和核心价值观并没有改变,我国的社会主义性质和发展方向并没有改变。因此,雷锋精神代表着一种值得追求的崇高精神境界,根本没有“过时”;雷锋过去是、今天依然是值得敬仰的先进典型。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开展学雷锋活动并非不合时宜,而是很有必要。市场经济存在固有缺陷,除市场的自发性盲目性外,还容易滋长拜金主义、享乐主义、极端个人主义,诱发两极分化。这些痼疾在资本主义制度下很难医治。而我国搞的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是社会主义与市场经济的有机结合,可以发挥社会主义制度优越性来克服或遏制这些弊病。开展群众性学雷锋活动,正是发挥这种优越性的一种有效途径。
新时期以来,我们党高度重视保持并发挥社会主义制度优越性。邓小平告诫全党:“不加强精神文明的建设,物质文明的建设也要受破坏,走弯路。光靠物质条件,我们的革命和建设都不可能胜利。”党的十二大强调:“社会主义精神文明是社会主义的重要特征,是社会主义制度优越性的重要表现。”十二届六中全会郑重指出:“在社会主义时期,物质文明为精神文明的发展提供精神动力和智力支持,为它的正确发展方向提供有力的思想保证。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是关系社会主义兴衰成败的大事。”十四届六中全会明确指出:社会主义道德建设要以为人民服务为核心;在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更要在全体人民中提倡为人民服务和集体主义的精神。十七届六中全会强调: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兴国之魂,是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精髓,决定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方向。因此,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和市场经济条件下,需要继续大力弘扬雷锋精神。

弘扬雷锋精神树立良好的思想道德风尚

弘扬雷锋精神,党员尤其是领导干部要起带头作用。在党长期执政、发展市场经济的背景下,各种名利诱惑增多。全体党员必须时刻牢记党的根本宗旨,努力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自觉抵制腐败不正之风。党员干部带头扬清风、树正气,有助于遏制见利忘义、损人利己、造假欺诈等各种道德失范、诚信缺失现象。以党员来带动群众,以党风来影响社会风气,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精神文明建设才能蔚然成风,进而推动全党全社会形成良好的思想道德风尚。
弘扬雷锋精神,应紧紧围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这一主题,与新的形势和任务紧密结合起来。惟有如此,学雷锋活动才能落到实处,才能真正体现雷锋精神的重大价值和时代意义。例如,为适应党中央提出的建设学习型政党的要求,全党同志应发扬雷锋的“钉子”精神,认真研读马克思主义特别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基本著作,坚持并运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方法,既胸怀共产主义远大理想,同时又脚踏实地地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雷锋从身边小事做起,在平凡岗位上作出了不平凡业绩。正如老一辈革命家谢觉哉所说:“雷锋同志是平凡的,任何人都可以学到;雷锋同志是伟大的,任何人都要努力才能学到。”现在我们的生活水平大大提高,比雷锋当年更具备帮助别人的条件,关键在于有没有这种意识。大家都来学雷锋,用雷锋精神来砥砺自己,“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就会促进社会的和谐健康有序,进一步体现社会主义大家庭的温暖,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提供强大的精神动力和良好的社会氛围。
雷锋精神是中华民族传统美德与共产主义光辉思想相结合的一种伟大的时代精神,是我们党和军队光荣传统和优良作风的集中体现和新的发展。雷锋的爱心不是抽象、无原则的,而是源于崇高的理想信念,是对祖国、对党、对人民的赤子之爱。近半个世纪特别是新时期以来,在学雷锋活动中涌现出许多先进集体和先进个人,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再现了雷锋精神风采,有力推动了我国社会的发展和进步。从这个角度说,雷锋精神是我们政治优势的体现,是我国文化软实力的体现。
(《环球视野》摘自2012年2月26日《光明日报》)

链接二:为什么还要学雷锋 (张棻)
五十年后的今天,感恩心态变成纳税人意识
激烈竞争、生活压力挤掉年轻一代理想空间

80后记者问雷锋

雷锋信仰和行为我们可以理解,但那和他所处的年代以及他个人的成长经历密切相关。雷锋很小就成了孤儿,是党和政府给了他一个家,身边的乡亲照顾他长大,他有一颗对国家对社会对人民充满感恩的心,而这也是那个年代人们共同的精神特质。
但是五十年后的今天,我们所拥有的都是自己和家人辛勤工作所得,感恩的心态早已变成了纳税人意识。当下激烈的竞争、生活的压力挤掉了年轻一代的理想空间,我们能做好自己的分内事、不啃老、不给社会添麻烦就不错了,凭什么还要让我“学雷锋”呢?
答我们为什么不应该学雷锋?其实学雷锋不应该是别人让我们去学,而是我们自己应该去学。因为社会是由你、我、他构成的,我不担当,他不担当,谁该担当?每个人都当裁判员,不当运动员,不良的社会环境、我们深恶痛绝的社会问题,能自动消失吗?
我们期望美好的世界,但这个世界绝对不会自然降临,它必然是社会大众共同努力的结果。在美国波士顿犹太人大屠杀纪念碑上,留有德国神甫马丁•尼莫勒的一段话:“起初,他们追杀共产主义者,我没有说话,因为我不是共产主义者;他们追杀犹太人,我没有说话,因为我不是犹太人;后来,他们追杀工会成员,我没有说话,因为我不是工会成员;后来,他们追杀天主教徒,我没有说话,因为我是新教徒;最后,他们奔我而来,就再也没有人能站起来为我说话了。”——这就是我们不愿意看到的悲哀。也就是说每个人都说别人担当,我不担当,最后受伤害的包括你自己,只有每个人都去担当的时候,这个社会才能够让每一个人都享受到美好。
雷锋精神启示我们,要真正担负起属于自己的社会责任,很重要的是把自己摆进去,既当裁判员,更当运动员;既当评论家,更当实践者。从社会道德建设的现实情况看,我们不是不知道何为真善美,而是缺少身体力行,大家都愿意去当裁判员和评论家,但却没当好运动员,甚至以不道德的行为和语言去评判道德。雷锋精神的可贵在于,他实践了民族传统文化所要求的,不以善小而不为,不因恶小而为之,同时践行了党对每个成员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学习雷锋精神,就是要真正弄清,美好社会不是上天赐予的,也不是道德楷模独立支撑的,必须有我们每一个人的参与,是我们每个人共同努力实践的结果。
我们可以借用十九世纪英国社会学家斯宾塞的一句话:“在所有的人获得自由之前,没有人真正的自由;在所有的人都有道德之前,没有人真正的有道德;在所有的人获得幸福之前,没有人真正的幸福。所有的一切都是靠我们每一个人的共同努力。”那么,既然“学雷锋”可以改变我们不愿意看到的悲哀,既然“学雷锋”可以实现斯宾塞所讲的道理,就让我们去“学雷锋”,去积极主动地“学雷锋”吧!
(公方彬口述,张棻整理)
议@霍琳:在这个新时代,我们的年轻人真的应该比几十年前的雷锋做得更好,但是有没有更好?希望有,应该有,相信有,也一定有!雷锋精神永远年轻正是因为有一代一代的精神传承,我们需要更大力度地挖掘、赞赏、行动,让雷锋铺天盖地,而不是让愤青抢了镜头。
@张乐:绝大多数人都有一颗真诚善良的心,愿意去助人为乐、见义勇为,小事还好说,很多事都是需要很强大的“能力”才能办得到,于是大多数人力不从心。
@凡人小酌:学雷锋不是为了学他的行为而是他行为中蕴含的那种精神,以榜样的方式传播社会品德和人与人之间的价值取向,不能教条地学雷锋。J234
网友追问
雷锋无论如何都已经被深深地打上了时代的烙印,他所代表的不仅仅是“做好事”,就“螺丝钉”精神这一点,是不是现在学雷锋的土壤已经不存在了?
答雷锋所处的那个时代和社会结构与今天大不相同,但其精神中包含的思想方法和价值观念并未过时。
不同时代有与这个时代相适应的主旋律,甚至有不同的话语系统,但根本内容和透射出的精神光芒却是相通的,甚至一致的。雷锋服务人民、助人为乐的奉献精神,干一行爱一行、专一行精一行的敬业精神,锐意进取、自强不息的创新精神,艰苦奋斗、勤俭节约的创业精神,都不会因时代的变化而更易。
雷锋精神的时代意义,还深刻反映在引导我们努力方向,即具体而扎实的道德实践,同时告诉每个普通人,只要努力都可以成为美好社会的建设者,并且不可缺少,不可替代。
公方彬(国防大学教授)
(《环球视野》摘自2012年2月24日《北京晚报》)

链接三:“雷锋精神”50年演进史 (韩旭)

1963年3月5日,毛泽东亲笔题词:“向雷锋同志学习。”一个端着钢枪、头戴棉帽的憨实小伙子——雷锋,走进了千家万户,他的名字也传遍共和国大地的每一个角落。
虽然他的生命只有短暂的22年,却树立起一座永恒的丰碑。49年来,每年春天都会开展学习雷锋活动,但不同时代赋予了“雷锋精神”不同的含义。

60年代雷锋=真善美

1963年3月5日,毛主席亲笔题词,号召“向雷锋同志学习”,全国上下很快掀起了学习雷锋的热潮。
生于1960年的市民韩振华用“席卷中国”来形容60年代向雷锋同志学习的行动热潮。在“60后”眼里,“雷锋”两个字成了一切美好事物的化身,雷锋精神成了“真善美”的象征。
无论是七八十岁的老者,或是咿呀学语的孩童都在学习雷锋。“毛主席的号召就像是一颗威力无穷的精神原子弹,那时候学雷锋根本不管是不是3月5日。”
韩振华回忆小学生活,每天上课前要喊口号,上课时老师会专门讲雷锋叔叔为人民服务的故事,学校的墙上标语写的、黑板报上刊登的、宣传栏里贴的、“大喇叭”里广播的,全是关于学习雷锋的宣传内容。“下学后,学校还要组织学生一起学习,让学生们发言,或者写出学习体会,那种气氛感染着每一个人。所有人都早早到学校,抢着干活。有时候去帮村里的孤寡老人打扫院子,把他家里的水缸挑满水,然后再为他读上一段报纸,大家争着当不留姓名的无名英雄。”
童年里,像雷锋一样涌现出的英雄人物也印在了韩振华脑海里。他仍记得听老师讲“铁人”王进喜的故事,记得学校宣传淘粪工时传祥“宁可脏一人,换来万家净”的精神……
虽然听不懂什么叫“人拉肩扛”“运水开钻”,但听到老师讲王进喜跳进泥浆里面用身体搅拌,听到时传祥几十年如一日辛勤的淘粪,看着老师拿着报纸泛着泪花激动地讲,这些半懂不懂的孩子也都感动得泪流满面。
“这都是实实在在的事,没有一点夸张成分在里头。我们当时最单纯的想法就是听毛主席的话,跟共产党走,走社会主义道路,学习雷锋叔叔这样的英雄。”

70年代雷锋=爱憎分明

“爱憎分明不忘本”是70年代雷锋精神的精髓和符号。
“雷锋在党的教导下,能立场坚定,爱憎分明,对同志像春天般的温暖。对敌人像严冬一样残酷无情。那时候我们都要学习雷锋叔叔鲜明的阶级立场和爱憎分明的革命精神。”70年代中期,十几岁的韩振华当时正在上中学,在那个特定的年代,宣传雷锋精神强调的是他爱憎分明的阶级立场。
一则雷锋日记里写到,在黑暗的旧社会,雷锋叔叔去砍柴,万恶的地主竟用柴刀砍他,这阶级仇恨他牢记在心中。这则雷锋日记中的片段也印在了韩振华这一代成长起来的青少年心中。
在韩振华的记忆里,毛主席号召学习雷锋精神之后,有多位国家领导人曾为雷锋题词,印象比较深刻的就是周总理的题词:向雷锋同志学习,憎爱分明的阶级立场,言行一致的革命精神,公而忘私的共产主义风格,奋不顾身的无产阶级斗志。
“学习雷锋好榜样,忠于革命忠于党,爱憎分明不忘本,立场坚定斗志强……”这首《学习雷锋好榜样》,从60年代到80年代成长起来的一代人几乎人人会唱。“爱憎分明”后紧接着“不忘本”。在韩振华的记忆里,“不忘本”这三个字也是中学时代老师和家长常挂在嘴边的话。
“那时候,老师和家里的长辈教育我们长大了不能忘本,要知恩图报,如果取得了好的成绩不能忘了有谁帮过我,解决了困难之后不能忘了是谁雪中送炭,也要我们记住我们能吃得饱穿得暖都是因为共产党。”
直至多年后,韩振华也常用“不忘本”三个字去教育自己的女儿。他常说现在这社会,太多人忘本了,失去了原来的“真善美”的本性。

80年代雷锋=钉子精神

在上世纪80年代,学习雷锋的“一切行动听指挥”“做一颗永不生锈的螺丝钉”和刻苦学习的“钉子精神”、将雷锋精神用到自己的实际工作中去……这些概念成为那个时代学习雷锋精神的主旋律。
高中毕业的韩振华离开学校,进了一家国营的机件厂,和父亲一样成了一名技术工人,开始承担起养家糊口的重担。在韩先生的印象里,雷锋叔叔爱憎分明的“特点”被不知不觉弱化,厂里宣扬得更多的是雷锋的“钉子精神”,“学习雷锋把有限的生命投入到无限的为人民服务中去”。
韩振华说,那时候的教育不强调个体化,而是强调集体主义,学生们的志愿也都是更好地成为集体的地一分子,更好地像雷锋叔叔一样,发挥光和热,在平凡的岗位上做出成绩。
韩振华从第一年当学徒,就参加了厂里举办的学习班,一方面是由师傅带着学技术,另一方面就是要学文化、学政治,“人人学雷锋、个个争先进”“学习雷锋同志的钉子精神”。
“刚上班的时候,厂里宣传张秉贵,张秉贵生前是北京市百货大楼售货员,他练就了两项绝技:‘一抓准’和‘一口清’。”回忆起那个年代学习雷锋精神的经历,韩振华至今印象深刻的就是“一把抓”张秉贵,一顾客要半斤,他一手便能抓出5两,而且算账速度快而准,能一边称糖一边用心算计算。听了他的事迹,韩振华自己心里也十分佩服。
那时候,厂里的宣传标语已经不再是“向雷锋同志学习”几个大字,而是将雷锋精神细化到工厂里、细化到每个人工作的岗位上,提倡大家利用一丁点儿零散的时间不断地学习。“如果不是用心学习花时间去练习,张秉贵不可能抓糖抓得那么准。”

90年代雷锋=爱岗敬业

20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经济改革进入高潮。时代变了,雷锋精神在这一个时期的诠释也就发生了变化。1991年江泽民在一次讲话中指出:“雷锋精神实质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为了人民事业无私奉献。”随后,学雷锋活动重点转移到了“在岗位上体现出奉献精神”,先后涌现出不少像李素丽这样在平凡岗位上做出成绩做出贡献的“岗位模范”。
在平时工作的过程中,“雷锋精神”四个字不再那么普遍的被提及,但包括韩振华所在的公司在内,北京开展了向李素丽同志学习的行动,当时的李素丽等劳模成为“雷锋精神”的接力者。
在学校,进入90年代,学习雷锋精神的氛围已经跟之前的三十年完全不同。韩振华唯一的女儿开始上小学。与他60年代上小学时所有同学争当小雷锋不同,在韩振华女儿这一代人心中,雷锋叔叔的形象已经被逐渐弱化。
学校里会组织学雷锋小组,但都是3月5日前忙活一阵儿。到敬老院看孤寡老人、去公交站擦站牌儿、两两一组结对子到军属家慰问……过了3月份,这些做好事儿的行动就坚持不下来了。
韩振华感慨,女儿这一代80后学雷锋,真是应了网上流传的那句话,“雷锋叔叔没户口,3月来了4月走”。
在这个年代,雷锋形象的丰满与完整也在韩振华女儿这一辈人心里,被某些刻板印象所取代,雷锋精神在社会中成为艰苦朴素、助人为乐的代名词,学生们头脑中的雷锋形象只剩下了灯下埋头补袜子和帮助老人找儿子。
90年代的校园里,孩子们的想法十分简单,学习雷锋做好事就是光荣,就能得到老师表扬得到小红花。

21世纪雷锋=?

说起雷锋的故事,韩振华还能凭记忆讲出很多很多。但如今进入了新世纪,可以细数的“雷锋故事”却越来越少。
有一年,韩振华小侄女的学校在3月5日前搞学雷锋主题活动,要求学习一段雷锋的事迹并且在台上演讲。韩先生从书架上找出一本雷锋日记,讲起雷锋在部队的故事:“天快暖了,连队里发放夏衣,每人两套单军装,两套衬衣,两双胶鞋。发到雷锋的时候,他却说:‘我只要一套军装,一件衬衣和一双胶鞋就够了!我身上穿的军装,缝缝补补还可以穿,剩下的一套衣服交给国家吧!’”讲完这段,“00后”的小侄女天真地问韩振华:雷锋叔叔为什么那么傻啊?
韩振华感觉,现在的生活比60年代好了,穿得暖吃得丰富,可是人的心已经变了。
十年前的一个夜里,韩振华开车回家路上,突然发现在马路中间躺着一个人,身体还有微弱的颤动。没想过会不会被人“污蔑”,韩振华第一反应是停下车,给这位喝醉酒发病的病人叫了救护车。而在今天,即便像他这样自幼接受雷锋精神洗礼的60后,在选择是否帮助一些陌生人时,也会犹豫,认为要“看情况而定”。
“像小悦悦那样的情况肯定要帮忙,要不良心上过不去。”韩振华肯定地说。
“学雷锋”在本质上是一种“道德”举动,无论社会多么浮躁、功利之风如何盛行,对助人为乐、与人为善等道德价值的弘扬不能放弃。在本报此前一系列《平凡的良心》报道中,75岁坚持数十年在天安门广场上捡垃圾的刘玉珍老人,让我们看到了坚守;发现大火时没有独自逃生、而是逐一拍开邻居房门的12岁小姑娘夏娟,让我们看到了希望。他们或许是21世纪雷锋精神的最好注释。
2012年2月20日《京华时报》

「 支持红色网站!」

188金宝搏体育官网 SZHGH.COM

感谢您的支持与鼓励!
您的打赏将用于188金宝搏体育官网日常运行与维护。
帮助我们办好网站,宣传红色文化。
传播正能量,促进公平正义!

相关文章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