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1月13日18时,一颗伟大的心脏停止了跳动,一颗睿智的头脑停止了思考!中共前中央委员、原38集团军军长、军事科学院副院长李际均因病仙逝,享年89岁。
连日来,在军界、在网络、在多个朋友圈中纪念、怀念老军长李际均的浪潮此起彼伏。一位退休二十多年的老将军去世,何能引起这么大的波动,何能引发这么多人深深的思念和思考?
作为曾经在他麾下工作的一员,抚今追昔,从切身的体悟中感到:人们怀念他,是因缘于他博学多才,贯古通今,怀念他对毛泽东军事思想的高深研究和在新的条件下建军强军中的卓越贡献;人们怀念他,是敬佩和赞美他为官做人、光明磊落的高尚品格,怀念他堂堂正正的共产党人的光辉形象;人们怀念他,是赞赏和崇尚他事业为本、公正用权的可贵精神,怀念他立起新时代高级干部的榜样风范!
我1974年12月入伍,1985年,也就是李军长到38军任职这年,我从炮兵指挥学院毕业,不久被选调集团军政治部,先后任正营职秘书、副团职组织干事。组织部门作为党委的办事机构,承载着日常党委工作的若干重要任务,得益于“近水楼台”的优势,在听取研究重大事项决定、参与重要文件起草、撰写领导重要讲话稿过程中,能耳闻目睹首长的指示、指导和教诲,在完成任务的同时,也领略了首长的风范、做人的品格,在耳濡目染、潜移黙化中提升自己,终身受益。
李际均,1985.1~1987.12,任38军、38集团军军长
( 一 )军长才华出众能力超群
李军长是经历了抗美援朝战争历练的“最可爱的人”,是极其少有的担任师长就是中央候补委员、担任军长就是中央委员的领导者。李军长是我军难得的军事理论大家,他在军事科学院工作期间,所潜心研究和精心撰写的《论战略》和《新军事战略思维》专著,填补了我军战略学中“大战略”体系的空白;他创建的中国战略思维是我国军事理论界的瑰宝。他被外界誉为“可以和世界上所有军事天才相媲美的军事理论巨匠”,是中国的“克劳塞维茨”。
他是被公认的我军首屈一指的军事战略家,也是外军眼里我军最有威胁的“鹰派”代表人物。他应邀在美国陆军学院发表演讲时提出“谁敌视中国谁就会为自己制造12亿个敌人,并将为此付出极高的代价!”精彩绝伦的演讲“使狂妄叫嚣者心服口服,哑口无言!”
在经历海湾战争的背景下,我军及时进行新一轮大的军事变革。1985年7月—10月,我国进行“百万大裁军”,35个陆军调整改编为24个集团军。就是在这一年年初,李际均由24军71师师长跨单位越级升任38军军长,并在改制中成为首任38集团军军长。
在这次大的军事变革中,集团军由原先以步兵为主的陆军,升级成为多兵种合成的集团军,其规模和复杂程度可想而知。在进行编制调整和集团军论证试点过程中,作为机关工作人员,本人见证了老军长卓越的领导才能和大家风范。
为适应新的编制,使之尽快形成战斗力,那些天来,李军长和他的同伴们殚精竭虑,日夜奋战,研软件,抓硬件,强训练,搞检验,形成了“集团军编制装备及作战能力认证”和“集团军战役行动研究”。1986年5月,上级在38集团军召开了试点总结会,总参将38集团军试点论证的成果转发全军。这些成果,为后来各野战军陆续改编成集团军提供了第一手资料。
将试点论证转变为实战演练。1986年6—8月,集团军在内蒙古朱日和进行一次大规模高规格的“实兵、实装、实弹”检验性实战考核验收战役演练。这里重现一组镜头:
“演练正式开始!”随着指挥员一声令下,整个朱日和基地顿时成为战火硝烟的战场。铁甲隆隆,战机轰鸣,硝烟弥漫,火光冲天,爆炸迭起,震耳欲聋。轰炸机泻下一团团炸弹,强击机俯冲发射航箭,火箭炮轨迹如天河湍涌,反坦克导弹像长了眼睛……
此时的李军长,发挥他卓越的组织才能和战役指挥艺术,只见他如高山流水,大河上下,指挥若定,酷似一场千军万马,气吞山河、泰山压顶大决战的战场画面,其组织指挥惊艳了全场。
38集团军的战役考核获巨大成功,《解放军报》将这次演习称为"标志着我陆军已结束单靠步兵决定胜负的历史,跨入合成作战时代"。这场演习已成难忘的历史丰碑,成为老军长的经典之作。
( 二 )军长为官做人彰显榜样风范
上行下效,作为一军之长,榜样的示范作用至关重要。军长以自己的模范行为和行动立起了一个令全军官兵佩服的共产党人的光辉形象。
他为人正派,两袖清风。有人给他送礼,他在大会上怒批此事,深刻指出“此风不可长”的道理;他讲党性,也并非不讲人情,一些在部队表现好,但家中确有困难的同志,他亲自打电话,向地方领导推荐人才;一些善于研究、有发展潜力的同志,他亲自向有关方面举荐。这种不是靠送礼、花钱结下的纯真战友之情,越发激起部下知恩图报,干得更好。有道是“士为知己者死”,这种对领导的信任自然会化作对党的无限忠诚,对部队的倍加热爱。
他律己严格,作风过硬。政治上“眼里容不得沙子”,坚定地维护红线;经济上不循私情,自觉地坚守底线;工作上求真务实,下部队轻车简从,不打招呼,沉到底,摸终端,查实常态下的部队建设情况;生活上保持普通一兵本色,他常常自带碗筷,不定期地巡回到机关各家食堂与干部一同就餐;晚上加班不开小灶,“吃方便面”在机关传为佳话。
军长有着强烈的英雄情结。有两件事让我深受教育,一段时间处里分工我和军史办对接,一次我在库房整理编印的《英模集》时,军长正好路过这里,当看到地下无序堆放的情况时,军长心疼地指出:“英模是鲜血铸就的,文字是心血写成的,这些将在部队教育中大有用场,要十分珍惜!”到底是经历过战争的洗礼,字字句句饱含着对英雄的一片深情。
对越自卫反击战,我参与该部参战侦察大队出发时的欢送、返回时的欢迎和颁奖筹备工作,亲眼目睹军长像家长一样对壮士们疼爱有加。他对欢迎欢送方案的每个细节都一一问到,全部活动安排得井井有条。部队出发前,军长政委带领班子成员前去欢送,并和官兵们一一握手。军列缓缓开动了,只见军长笔直地站在高高的铁路路基下,向着军列长时间地行军礼致意。
尤其让人不能忘怀的是,在参战中排雷重伤、双腿截肢的一等功臣刘庄将要去北京出席全军英模大会时,李际均军长特意赶到刘庄住的军部招待所的房间,执意亲自背起刘庄,送到在院子里等候的吉普车上。
时年53岁的集团军军长,躬身背着年仅20岁、双腿高位截肢的英雄士兵,这场面,这情景,让在场的官兵无不为之感动。
受军长崇尚英雄的感染和教育,后来我办了两件和此相关的事:一件是和一一四师邹运明总结了全师青年官兵开展学老山精神的活动,其经验被北京军区推广。另一件是组织创作、出书。大家知道,魏巍笔下《谁是最可爱的人》是反映抗美援朝战争的名作,《高山下的花环》是李存葆反映对越反击战的名作。在离开38军之前,我采写了《松骨峰团队的今天》(时任团长王国启、政委宋毅),被北京军区转发;得益于著名军旅作家李存葆的厚爱,在他主持下编写了《军旅青春文库》。这些都是旨在弘扬传统,宣传英雄。
( 三 )军长在维护团结上做出表率
“主官要唱《将相和》,但是,戏台上的《将相和》是演出来的,而现实中的将相和是做出来的。”
这是军长在闲聊中跟我们说的一句话。军长作为一军之长,但同时又是中央委员。在班子生活中,军长从不以特殊身份自居,相反,他更注意军政主官之间的协调平衡,自觉维护一班人的团结。他和军政委高天正,在分工上相互支持,工作中相互配合,生活中相互关心,被部下赞誉为一对绝好搭档。
维护团结,在一些小的细节方面就能体现。在我的记忆中,1986年,曾起草一篇大型会议的报告和报道,起初,是按内部行文的惯常做法,开头部分提起纲,概述军长强调的基本思想,接下来具体分述,最后写政委提出的要求,强调如何抓落实。稿子起草后送军长,军长阅后大笔一挥,从政委讲话部分中划出几句,一直从最后挪到最前面的开头部分。
这样一改,体现了军长的格局和姿态,既使人一目了然,从前言部分能同时看到两位主官的基本思想,同时让人感受到并未因军长是中央委员而在前言中突出个人,在班子生活中,军长政委是“一对好主官,两个好搭档”。
( 四 )军长在行文写作上教益匪浅
在组织部门,能拎起笔杆、行文写作是基本的看家本领。在这方面,军长既是首长,也是最好的导师。军长曾当过宋时轮老将军的秘书,在领会首长意图、起草相关文稿上功底深厚。如何提高写作水平,在和军长断断续续的接触中,军长指出的两个要点印象深刻:
一是进入角色,强化深度。他说,给首长写讲话稿,就要站到首长的位置去谋划、去思考、去发声。“腹有诗书气自华”,文章的深度气势源于深邃的理论功底,扎实的实践奠基。军长特别强调要多学习,多下去,培养“鹰击长空,鱼翔浅底”的基本功。
二是身在兵位,胸为帅谋。要围绕大局出谋划策、贡献智慧,结合上级精神,提出有见地的意见和建议。他说,首长往往只是提出一个观点或基本思路,你就要做好延伸思考、能动发挥的文章。
军长身为中央委员,每次参加重要会议后,总要在第一时间传达上级精神。一次我受领了起草关于中央和军委扩大会议精神传达稿的任务。开始只是对基本精神作了整理归纳,而对怎么落实只是泛泛提些要求。军长看了初稿后指出:类似传达上级精神的讲话稿,真正体现水平的是在怎样落实上着笔。上级精神是明确的,要结合集团军作为军委“拳头部队”的特点,见真功、动真招,拿出抓落实的办法来。
听了军长的教导,顿觉眼前一亮,此后再写讲话稿,心中有了底数(这篇文稿收录在本人文集《情洒军旅》之《谋略溢彩》卷中)。
( 五 )军长强调建设能参善谋,精锐强干的领率机关
伟人毛泽东曾指出:“兵要精,武器要好。”有了集团军架构,有了现代化的装备,关键就要看“兵要精”了。兵精首先是机关干部要精,“作为集团军机关必须是名副其实的智囊团、参谋部。”军长特别强调要建设与集团军相匹配的领率机关,要培养高素质的机关干部。
军长是《中国军事通史》《第二次世界大战史》《中国人民解放军军语(1997年版)》三大军事巨著的领衔者,也是《毛泽东军事文选》的权威解读者。据知情人介绍,文革期间,他常常一整天一整天地把自己关进已不开放的军科图书馆,在那里,如入浩瀚的军事海洋,遍览中外战争史、哲学文学名著,包括仅藏于军科的我党军事斗争和三大战役所有文电,他都全部翻览过,正是经年积累,加之结合战争实践研究,他成为最有名气的军事专家,被部下称为心中的“军神”。
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对于大多机关干部来说,首长就是标杆;对于滥竽充数者,看到首长不怒自威,也就不劝自学了。一时间,建设学习型机关成为风尚。
学习出压力,学习出动力,学习也出能力,出潜力。广大机关干部本着“能参善谋,精锐强干”的目标,边学习边实践,力求参到点子上,谋在关键处。除了强化自身学习,首长们也以身作则,一级抓一级,搞好传帮带。
1987年,全军组织青年“八一”知识竞赛。军长对这项活动特感兴趣,他指示说“要以竞赛为由头,在全军掀起一个群众性读书活动,通过读书明史,读书明理,读书长智,读书立志”。部里抽调我配合孙兆伟处长负责该项工作。仅两个人怎么能承担起这么大的活动,似乎有条件反应,恰在这时军长走进活动办公室。
“力量单薄,上下结合;工作面宽,以点带面”。潦潦几个大字,点石成金!军长一席话,使我们大开眼界。走下去是一个人,但代表的是集团军,师旅就有领导出面,团里就有一帮人。如同星星之火,青年业余读书活动很快在全军成燎原之势。
为了加强后续工作,我们还从师里抽调两名高材生(常青华、高伟谦)参与办公室工作,该项活动表现最为突出的是113师营教导员李海龙,他作为军里代表队,在参加军区组织的竞赛中一举成名(李海龙后为38集团军装备部长)。
( 六 )军长重视抓基层、抓典型,各具特色、典型林立
上面一根针,下面千条线。集团军工作千头万绪,但最终要落到基层去。抓基层,以典型推动工作在首长心中占有重要的位置,彰显领导的艺术。
抓基层、抓典型是组织部门牵头的两项经常性工作。那些年,我们先后在李国辉、刘庆忠两位处长带领下,以落实《军队基层建没纲要》为抓手,结合军区赋予《纲要》试点任务,大力推进抓基层、抓典型的工作,形成了各具特色、典型林立的可喜局面。
我和同事李迎会曾为首长起草深入落实《军队基层建设纲要》,大力提升基层基础建设水平的讲话。着笔前,军长给出明确指示,提出基层建设标准化、规范化、制度化、经常化的思路,末了又追加一句“做工作要人性化”。关于标准化,就是按《纲要》提出的要求,为部队提出不同时期要实现的目标,要达到的标准。分步实施,分项落实,分段达标,积小胜为大胜,通过局部量的积累实现整体质的升华。
军长以哲学的理念,提出以十二分的标准干工作,意在排除不同单位在落实中的差异,即便总体上降一两分也落到十分即满分的标准。关于人性化,他指出:严格标准,严格要求,不是青面獠牙,要体现温暖,多给帮助。只有做到了人性化,才能带出有血性的兵,才能带出对党忠诚可靠的钢铁部队。
抓典型是军长十分推崇的工作方法之一。他说:抓典型闪耀看毛泽东哲学思想的光辉,典型是旗子,也是镜子,它昭示着人们前进的方向。集团军摊子那么大,要通过抓典型,以典型推动工作。
遵照首长的指示,我们每年都采取上下结合的方法,推出一批在全局上能推得开、叫得响的先进典型。我们相继推出诸如松骨峰团队训练过硬、三三四团让红军团精神在新时期发扬光大、一一四师高炮团党委工作“四到位”、模范团长贾俊清、三三八团学雷锋先进典型崔建民等一大批在军区乃至全军宣传的先进典型。一时间,抓典型成为北京军区组工战线上一道靓丽的风景。
与强者为伍,以智者为师,是人生的幸事。
在集团军机关工作的5年,是最幸福、最幸运的5年,那里既有立国之战点燃起来的“万岁军”熊熊之火,又闪耀着接续奋斗的新的光辉;既有久经沙场武艺高强的集团军首长,又有全军优选出类拔萃的处长、骨干,是藏龙卧虎之地,是培养人才的摇篮。“在这样的环境里工作,你不想进步就难!”
三年出师,五年成匠。在集团军工作第五个年头的秋收季节,军机关进行了一次不小的调整。首长善意地与我沟通讲道:你起步早,资历浅,还是带带部队更有利于发展。
带着首长的嘱托,我回到了我原来所在的炮兵团,在团长仇边疆、政委肖振富的带领下,我将在军机关工作的见识和积累聚焦于团队政治工作这个点上,灵验地产生了聚合发力效应。在曾喜生、张为民两位先后任职副主任的支持和同志们的共同努力下,政治处所辖五个部门都创造了富有影响的“拳头产品”。党管干部、青年大团日、抓典型、落实《纲要》、人生价值观与预防犯罪教育、军民共建等被集团军以上表彰或宣传。
值得一提的是深入开展读书育人活动,在新一轮青年“八一”知识竞赛活动中,炮兵团荣获全军各军兵种团级单位第一,这里要特别感谢时任《解放军报》文化部主任陈先义和总政治部孙军同志的帮助和支持。作为先进单位的代表,我先后参加了集团军和军区表彰大会,特别是荣幸地和诸多军区以上首长同台观看欢庆“八一”演出,第一次见到了时任党的总书记、军委主席江泽民。也是时隔几年后又一次见到了在军委工作的老军长李际均,我向在我左侧中间排落座的老首长行了注目礼,老首长频频微笑点头示意。这是多年来第一次、也是最后一次和老军长相见。
这一刻,老军长的音容笑貌永远定格在我的心中;老军长的教诲也永远鼓舞着我在人生的正道上前行!
老军长李际均,是一个传奇,是一座丰碑。他属于大道无形、大音希声之人,仰之则弥高,俯之则弥深!
向老军长致敬,
您永远活在我们心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