惊悉中外著名的军事战略大家李际均将军去世,令我们万分悲痛!为了表达对老首长的怀念和敬仰,我们汇集整理了有关他的部分情况,用以回顾这段难忘的历史,铭记李际均将军为国家和军队所做的重要贡献。这些内容远不能反映他全部的军事生涯,仅限于其在二十世纪八十年代以后直接参与的有关军队建设和军事斗争的几个重要事件。他在抗美援朝战争中和军事科学院期间,以及在作战部队担任师长和军长期间,还有许多生动且传奇性的故事,有待于我们进一步挖掘和整理。
【李际均中将(1934.5-2023.1.13)】
李际均1934年出生于哈尔滨,后定居长春。1950年入伍,年仅16岁就奔赴抗美援朝战场,先后在39军任师和军司令部侦察参谋,参加了与美国开国元勋师骑一师进行的云山战役作战,以及攻占平壤和汉城等大部分战役和战斗,一直到战争结束才回到祖国。1965年,组织上调他到军事科学院从事军事理论和战争规律的研究,七十年代中期任军事科学院研究室主任。1982年10月调任陆军第24军71师师长;1985年1月担任陆军第38军军长,同年6月改任第38集团军军长;1987年底至1992年期间,担任中央军委办公厅主任,1988年授予中将军衔。他是中共第十二届候补中央委员,是当时中国人民解放军唯一的在师职岗位的中央候补委员;后来又连任第十三届、第十四届中央委员,先后共十五年。
1992年李际均回到军事科学院担任第一副院长。1995年作为前中国人民志愿军代表团副团长访问朝鲜。1997年作为中国人民解放军军事科学院代表团团长访问美国,并在美国陆军军事学院作学术讲演。同年,退出现职后担任全国政协委员,直至2003年退休。退休后担任中国孙子兵法研究会会长、名誉会长。
回顾李际均将军的军旅生涯,无论是战争年代还是和平时期,无论是在军委总部机关,还是在作战部队和军事科研战线,都表现出对祖国和军队那份执著的责任、挚爱和忠诚。
上世纪八十年代初,李际均在军事科学院担任研究室主任时,由于其在军事理论上的建树,受到了时任中宣部长王任重的举荐和邓小平的器重,让其下到作战部队当师长、军长各三年,然后回军委总部工作。1982年,48岁的李际均回到阔别多年的作战部队,担任陆军第24军71师师长。
该师地处华北燕山山脉,扼守重要的战略防御支撑点,国防施工和战场建设任务十分繁重。李际均带领全师指战员披星戴月、顶风冒雪,在环境艰苦、险情多发和工程机械装备严重缺乏的情况下,克服重重困难,出色并创造性地完成了任务,同时也创造了战备施工部队军事训练考核超过全训师的优异成绩,受到了北京军区司令员秦基伟的高度赞扬。在他担任师长的三年多时间里,部队在战备施工、军事训练和基层连队建设等方面得到了全面发展。同时,他还在繁忙的工作中,挤出时间撰写了《毛泽东军事思想的特点及其历史地位》和《指导战争的科学方法论》两篇文章,分别刊登在国内最权威的《红旗》杂志和《哲学研究》杂志上,且在全国获奖。这在当时包括中国理论大家在内的研究者中,也是绝无仅有的。
1985年,中央军委决定,李际均从71师师长直接升任38军军长,并由他负责主导我军历史上第一个合成集团军的组建工作。他充分发挥自己在军事理论和军事科学研究方面的优势和才干,运用在作战部队多年积累的经验,并结合我军和外军的实际情况,组织机关和部队,对合成集团军作战能力进行了全面系统的推演和论证。他亲自参与执笔并审定完成了我军第一部关于集团军合成作战能力的几百万字的论证报告,对组建第38集团军以及指导全军组建集团军工作起到了重要的示范作用。
1986年6月,组建集团军试点完成后,他作为我军历史上第一个合成集团军军长,在内蒙朱日河地区成功地组织了我军首次集团军大规模的实兵对抗演习,检验了集团军合成作战能力,并进一步充实完善了集团军合成作战理论。这次演习开创了我军集团军建设的历史,为我军集团军体制的确立和发展奠定了基础。演习受到了中央和军委的高度肯定,同时也展现了李际均杰出的军事指挥才能。
李际均学富五车,思维开阔,他在认识和处理具有全局性的重大战略问题上始终能够坚持正确的立场,为军委领导提供富有远见的决策建议。1988年越南派兵强占我南沙岛礁,在军事上与我形成对峙,南海局势日益严峻。李际均向军委领导提出:“中国南沙群岛战略地位十分重要,其政治、经济和军事意义重大。南海所蕴藏的石油资源可以保证中国百年的能源需求。因此,必须采取坚决果断措施维护国家领土完整与海洋权益。如果现在不收复被外国占据的岛礁,将来国际化就难办了”。后在军委领导的支持下,李际均亲手起草了关于处理和解决南沙群岛争端与军委领导同志的谈话纪要,并上报邓小平批准,据此确立了我们在处理和解决南沙群岛争端问题上的原则立场,为做好收复南沙的军事斗争准备提出了指导性意见。1988年3月14日,由于越南挑衅而引发了南沙海战,由于我军准备充分,作战勇敢,大获全胜,一举收复并控制了6个岛礁,这一仗才使我们在南沙有了立足点。后来李际均又提议发起延伸作战,进一步扩大战果,收复其余被外国占据的岛礁,以绝后患。遗憾的是,由于种种原因未被采纳。后来南沙有几十个岛礁接连被抢占,成为西方和周边有关国家推动南海问题国际化、借此牵制中国的平台。上世纪七十年代末对越自卫反击战之后,我军在中越边境进行了长达十年的部队轮战。在此期间,李际均曾几次提出要“陆上佯攻,海上真打,收回北部湾白龙尾岛”。若当时真能实现,则可避免后来中越在北部湾海域划界时以白龙尾岛作为越领海基线,划去大面积的海疆和渔场。如今我们在抱憾的同时,不禁油然敬佩李际均将军高瞻远瞩的战略眼光。
李际均用毕生的精力研究军事战略和军事斗争,把维护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国防和军队建设视为自己最神圣的职责和使命。1988年初,中央军委决定李际均兼任军队改革办公室主任。他坚持把提高军队的作战能力作为军事变革的核心,主张军队建设必须“以军事训练为中心,以战斗力为标准”。他主持起草了《关于军队建设重大问题系统调查论证方案》和《中央军委关于加快和深化军队改革的工作纲要》。该《纲要》经军委常务会议讨论通过后下发全军。同年9月经军委领导批准以军委办公厅名义下发了《中央军委关于加快和深化军队改革的决定》。《纲要》和《决定》对我军建设的指导思想、战略方针、编制体制、训练作战、武器装备、后勤保障、基层建设,以及强边固防、经略海洋等诸多方面提出了一整套改革方案。
1989年下半年,李际均受军委领导同志委派,赴西藏调查中印边境战备情况。他登上海拔5000多米的高山哨所,深入基层边防,视察战略要地,检查战场建设,并几次亲自乘直升飞机到当年中印边境反击作战主要方向的棒山山口,和中印边境西线的乃堆拉山口,了解到大量的真实情况,发现了不少问题。他如实地向军委和总部提出了报告和建议。其中包括对中印边境双方军事态势基本情况的分析和判断,以及调整我方军事部署,防止中印边境和西藏地区突发事件,进一步加强西藏边防建设等诸多内容。这些建议在以后的西藏边防建设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李际均一贯坚决而果敢地用实际行动实践自己的爱国主义立场和情操,做国家主权和利益的忠诚捍卫者。他始终强调爱国主义是历史的永恒主题,是中国人民的第一信仰、第一人格。对于国家统一和领土主权的态度,应当是每个中国人政治品质的底线。1990年4月,国家海洋局呈报国务院审议的《中华人民共和国领海及毗连区法》(稿)征求军队意见。此稿在涉及中国领海主权的条款上未写钓鱼岛。李际均敏锐提出:“钓鱼岛主权如果现在不写进《中华人民共和国领海及毗连区法》,将来后人就失去了解决这个主权问题的法律依据”。他指出“祖宗的坟头一个也不许丢,这就是原则”;并在军委法制局的报告中批示,此法“应坚持先由军委审议,并明确钓鱼岛主权属我。”1991年3月底,他又两次批示:“领土主权,国脉所系,据理力争,不可让步。国际斗争服从国家利益。”并坚决支持总参提出的关于“领海基线以最前沿岛屿为准,适当东移”的方案。为表明军方立场,他派军委法制局的同志数次与外交部门进行交涉,同时向全国人大法工委的军队委员分别做出汇报,并要求在对《中华人民共和国领海及毗连区法》的审议过程中,必须坚持明确写上钓鱼岛主权属于中国,否则建议不予通过。
由于军方坚定的立场和鲜明的态度,经过近一年多的反复交涉,有关职能部门最终采纳了军队的意见。二十多年后的今天,回头看这个问题,我们深深感到李际均当时的政治远见和坚定不移的立场,对于今天中国维护钓鱼岛主权的斗争是多么关键和重要!如果当初没有他和军委法制局的同志们站在爱国主义立场上,进行针锋相对的据理力争;如果当初没有把钓鱼岛写入《中华人民共和国领海及毗连区法》,那么,今天在维护钓鱼岛国家主权问题上就会完全陷入被动,就会给国家主权和民族利益造成难以弥补的巨大损失。李际均将军在钓鱼岛主权问题上所做的重大贡献是应当载入历史史册的。
李际均在军事理论和军事学术上有很深的造诣,特别是在马克思主义军事哲学和毛泽东军事思想的研究方面,有相当的成就和贡献,是学界公认的权威,是军事理论的“泰斗”。他是军事战略思维理论的奠基者和创始人,其著作主要有《论战略》、《军事理论与战争实践》、《中国军事思想传统与防御战略》、《军事战略思维》、《军事科研与学术对话》。他还主编了《中国军事通史》、《第二次世界大战史》和《中国人民解放军军语》等。这些著作的内容涉及政治、军事、哲学、文化和历史的多个方面,丰富了中国军事理论宝库,在国内外产生了重要影响,受到了高度评价。他因此被誉为“中国的克劳塞维茨”。著名科学家钱学森曾经对北京军区领导说:李际均同志的著作我都要反复读几遍,他的马克思主义军事哲学的认识论和方法论,特别是对毛泽东军事思想的研究、掌握和运用,达到了很高的水平和程度。此人应当在军队中发挥更大的作用。
李际均在军事理论和军事实践上所取得的突出成果,与其刻苦、勤奋是分不开的,但也有其得天独厚的有利条件和难得的机遇。他在军事科学院工作期间,经中央办公厅批准,用了一个多月的时间,在中央档案馆废寝忘食,饱览了我军从红军时期到抗日战争、解放战争、抗美援朝,以及援越抗美战争的全部作战电报。他在回忆这段经历时深有感触,说自己仿佛置身于波澜壮阔的中国人民革命战争之中,亲身领略了老一辈革命家驾驭战争的雄才大略和高超的军事指挥艺术。这段经历对于他学习和运用马克思主义军事哲学、毛泽东军事思想研究战争规律,运用科学的认识论和方法论,确立军事战略思维理论和观点,指导军事工作实践等都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李际均在国际斗争中始终坚持鲜明的爱国主义立场,在日常工作中始终坚持一个共产党员的光明磊落和高风亮节。他曾提出:“谁敌视中国就会为自己制造十几亿个敌人,并将为此付出极高的代价”。他对冷战后美国发动的几次战争多次进行尖锐的抨击,其坚定的立场和强硬的风格在国际上广为人知,并因此被西方世界视为重大威胁。1998年10月19日,美国国防部基本评估办公室著名军事专家白邦瑞在北京召开的孙子兵法国际研讨会上说:“美国对李际均的退休感到既意外又高兴,美国少了一个可怕的对手。”近几年发现,美国中央情报局在2006年的一份重要文件中透露,曾经策划过搞掉李际均的“老鼠计划”。这个计划虽难以考证,但事实结果却在客观上符合了美国的意图和利益。这个既有军事理论,又有战争实践的难得人才,本来可以对中国军队建设发挥更大作用,却过早退出了中国军事的核心舞台,的确是我军建设的一个重大损失。
李际均博学多才、大智大勇、刚直不阿、清正廉洁。他始终把忠于党、忠于祖国和人民作为自己生命的全部;把研究军事和战争规律作为自己的职责和毕生的事业及所追求的奋斗目标。他在涉及国家和军队战略全局的重大问题上,以及在我军现代化建设转型过程中几个关键性的历史时期都发挥了重要作用,做出了突出贡献。他是一位具有坚定的政治信仰和深厚的爱国主义情怀,具备扎实的军事理论功底和杰出的军事指挥才能,具有丰富战争阅历和战争实践,以及具有建设现代化革命军队的真知灼见和战略视野的我军著名军事战略专家。他对军事战略、军事斗争所特有的敏锐性、判断力,特别是他所具备的勇敢与智慧是常人所不具备的;他的经历、学识与才华、胆略和魄力都是难以复制的;他高尚的政治品德和人格魅力,是我们一生的教科书,让我们品味无穷,终身受益。
李际均将军永垂不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