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上有人说毛主席说过:以利治天下,天下皆小人;天下离心离德,一盘散沙。 以德治天下,天下皆君子;天下则同心同德,众志成城。但在毛主席所有的文字或讲话等都查不到出处。
“小人”、“君子”是封建社会的称谓,地主阶级推崇的词语,是以符合封建社会秩序,符合地主阶级利益作为区分的原则或标准。符合地主阶级利益的,维护封建社会秩序的是君子,不符合地主阶级利益,不符合封建社会秩序的都是“小人”。在封建皇帝和地主阶级眼里,一切反抗地主阶级统治的人民都是小人,绝不是君子。
毛主席坚信马列主义理论,为底层人民服务,接受阶级地位(经济地位)决定思想。底层人民通过阶级斗争维护,争取其物质利益,为彻底消灭阶级,实现共产主义而奋斗的革命家。怎么可能用封建社会地主阶级推崇的词语阐述其思想,实现共产主义的道理呢?
而且其观点也是错误的!“利”与“德”能割裂吗?“利”指“物质利益”,“德”指品德或精神。辩证唯物主义认为“利”决定品德或精神,思想或品德反作用于“利”,即为了获得更多“利”。“利”与“德”割裂不开,将两者割裂开的观点是片面的,不符合事实。一定条件下的“利”,决定一定程度的“德”;一定的“德”反作用于其利,即为了获得更多的利。所谓的“以利治天下,天下皆小人”指统治阶级为了获得更多物质利益导致其德丧尽,不是让利于民 ,不与民争利,而是极其严重的剥削压迫底层人民。导致底层人民与其离心离德,仇恨其统治。所以他们称人民为“一盘散沙”,广大人民群众为“小人”。
所谓“以德治天下,天下皆君子”,只能是统治阶级有了一定一时的“德”,做了一些让利于民 ,不与民争利。使人民物质生活过得好一些,人民在一定程度上支持其统治而已。这就是所谓“天下同心同德,众志成城”罢了。
实际历史的客观事实是:任何的统治阶级绝对不可能有真心为人民服务的“德”,根本上绝对不会不与民争利,让利于民。其所谓的“德”不过是为了让民像养肥的猪羊,以便更有利于其剥削压迫而已。历史上任何的统治阶级,根本上都是用“丧尽良心的德”妄图在人民身上搜刮更多血汗,使人民与其一直处于“离心离德,一盘散沙”状态。于是各个朝代谁也没有逃脱人民被逼迫起义,推翻其统治的过程中。
这就是唐朝杜牧在《阿房宫赋》一文结尾总结的“灭六国者,六国也,非秦也。族秦者,秦也,非天下也。嗟乎!使六国各爱其人,则足以拒秦。使秦复爱六国之人,则递三世可至万世而为君,谁得而族灭也?秦人不暇自哀,而后人哀之。后人哀之而不鉴之,亦使后人而复哀后人也。”
历史上历代统治阶级 根本上没有一个有爱民的德,一直爱民如子下去。如果真有德,怎么可能最后导致人民起义,将你推翻!历史上任何统治阶级根本上绝对不有用真爱民的“德”治理天下,绝对不会有“以德治天下,天下皆君子,天下同心同德,众志成城”的事!而是与民争利的“德”,导致“以利治天下,天下皆小人,天下离心离德,一盘散沙”的状态。
将“利”与“德”相隔离治天下,根本不存在!妄图“以德治天下,天下皆君子”都是欺骗人民的,根本做不到!根本不会出现“天下同心同德,众志成城”局面!
封建社会的“小人、君子”以维护统治阶级利益为标准,绝对不会维护底层人民利益。而毛主席则要完全彻底的为底层人民服务,坚决依靠底层人民进行阶级斗争,获得政权,然后走向公有制的社会主义,接着逐步走向生活资料的按需分配,最后实现一切生活资料的按需分配,彻底消灭阶级和阶级斗争,没有阶级的共产主义。
说毛主席用“小人与君子”阐述马列主义的革命目的,两者能共于一炉,同日而语吗?
【文/纵观,作者原创投稿,授权188金宝搏体育官网发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