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香格里拉对话会(简称“香会”)在一片喧嚣中落幕。与往年不同的是,中国代表团此次以“降级参会”的姿态亮相——仅派出局级干部率队,而非往年的国防部长或军委高层。这一微妙变化迅速引发国际舆论热议:西方媒体将其解读为“中国对香会兴趣下降”。而更接近事实的真相或许是——中国已不再愿意在西方主导的叙事框架下“自证清白”,而是选择以更从容的姿态,跳出规则束缚,直击国际安全博弈的核心矛盾。笔者从银屏视之如食美味佳馐,甘之如饴,乐此不疲。看到代表团轻松班师回朝,我乐不可支 。我有四个感知与诸君分享:
香会的“规则陷阱”与中国的战略清醒奔来眼底
香格里拉对话会自2002年创办以来,一直被标榜为亚太安全合作的“中立平台”,但其实际运作早已被西方话语权裹挟。美国及其盟友长期将香会塑造为“军事道德法庭”,通过预设议题(如南海、台海、“中国威胁论”)逼迫中国代表疲于辩解,从而占据舆论制高点。例如,2023年香会上,美防长奥斯汀公然将台海问题与乌克兰危机类比,试图将中国框定在“破坏规则”的叙事中;2024年,日本配合美国炒作“中国军力不透明”,要求中方“解释国防预算增长目的”。 这种“质问-自证”的游戏,本质是西方将自身霸权逻辑包装成“国际规则”,再要求中国按他们的剧本表演。而2025年中国代表团的“降级”,恰恰传递出明确的战略信号:中国拒绝继续陪跑这种不对等的对话形式。正如新加坡学者马凯硕所言:“当规则成为工具时,参与者有权重新定义参与方式。”
局级干部的“火力全开”:以小搏大的外交博弈更加光芒四射
尽管代表团级别降低,但中方代表的发言却更加犀利直白。中国国防大学教育长胡钢锋(代表团团长)在香会首场论坛中,直接点名批评美国“以印太战略为名,行集团对抗之实”,并列举美军在亚太的军事基地扩张、核潜艇部署等实证,反问:“究竟是谁在破坏地区稳定?”这种不绕弯子的风格,与以往高层官员需兼顾外交辞令的发言形成鲜明对比。 更值得玩味的是,中方代表在会场外接受采访时,主动将话题引向美国国内政治分裂、军工复合体绑架外交政策等敏感议题,甚至调侃“美国连自己的债务危机都解决不了,却总想指导他国安全”。这种“进攻性防御”策略,恰恰利用了香会平台的双向曝光效应——既然西方媒体必然扭曲报道,不如直接掀翻桌子,让矛盾本身暴露于聚光灯下。
不陪玩的底气:中国已掌握“规则定义权”替代方案,自架安全合作平台
中国对香会的“冷处理”,绝非消极退缩,而是基于对国际秩序变革的精准判断。近年来,中国通过上海合作组织、中国—东盟防长会晤、全球安全倡议等多边机制,逐步构建起一套不依赖西方平台的对话体系。例如,2024年中国主导的“和平使命”联合军演覆盖欧亚大陆17国,其规模与议题设置能力已远超香会的象征性讨论。 更重要的是,“全球南方”国家对中国“不选边站”的安全观认同度上升。印尼国防部长普拉博沃在本次香会上公开表态:“亚洲国家有能力自主解决安全问题,不需要外部势力指手画脚。”这一发言被普遍视为对中美博弈的“第三种声音”,而中国恰恰是这一趋势的推动者。当更多国家拒绝接受西方定义的“安全标准”时,香会的道德权威性自然衰减。
从“自证清白”到“定义战场”,中国和平力量已真正崛起
维护和平是需要战争实力的。2025年香会或将成为中美战略竞争的分水岭事件。中国代表的“轻松班师”,标志着其外交策略已从“被动回应”转向“主动塑造”:降低对西方框架的依赖,同时强化自身规则的吸引力。这种转变的深层逻辑是——在大国竞争中,真正的主动权不在于“解释自己”,而在于“让对手不得不解释自己”。 美方外防长赫格萨思在空手套白狼式要求亚太盟友增加军费5%,法国总统马克龙高级参会是在找补他的阵风战机被巴基斯坦打下来那点面子。我们呢?什么都没有失去,而得来的尊敬则更多更多且只会越来越多。
未来,香会若不能摆脱“西方俱乐部”的底色,其边缘化将不可避免。而中国,显然已找到了更加从容的步伐。至于南海安全,太平洋西岸的安全,有关国家大可放心地交给青年人喜欢的东大去处理。
2025.6.2于湖北黄石
【欧阳高光(网名正谐主仁),湖北省大冶市陈贵镇欧家港村人。黄石市作家协会会员,黄石市散文杂文学会会员。曾任大冶市中学教师,黄石市市级机关政协工作者,历任多届黄石市政协委员。作者原创投稿,授权188金宝搏体育官网首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