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看到一个账号署名“竽圆满满”的帖子,对另一位署名“幽蓝”的跟帖留言义愤填膺。是因为什么呢?是因为那位跟帖留言的网友说:“一万个后三十年也比不了一个前三十年!”也就是这句话,激起了芋圆满满强烈不满和帖回怼,并引来了不少看客。
前三十年和后三十年之争,一直是网上一个热门话题,也是一个沉重社会问题。庙堂之上一直想平息这个话题,让人们把前后三十年平等看待。但愿望很难达成。为什么呢?这是因为明明客观世界里有一道鸿沟存在,你却说没有,会有人相信吗?所以,前后三十年之争,毫无疑问,还会继续争论下去,甚至会非常激烈。
在这场争论中,一方被称之为“左棍”,一方被称之为“右派”。都被涂上了鲜明的政治色彩。这就说明,这场争论的实质并非是前后三十年的社会变化和社会成果孰大孰小,当然也有,但最根本的是主义之争和道路之争。这样的争论,即使有铁一样的事实,钢一样的理论,也丝毫没有用处。因为批判的武器永远不可能代替武器的批判。无产阶级被消灭还是资产阶级被消灭,也就是社会主义战胜资本主义,还是资本主义战胜社会主义,只能靠历史给出答案。
历史面目本来是清晰的。新中国前三十年在政治、经济、军事、科学、文化等方面都取得了巨大成就,超越了历史上的任何年代,特别是在人的精神面貌和道德水平方面,更是达到了亘古未有的高水平。不仅绝大多数中国人是这样看的,就连外国人也这样看。可是,为什么有些人要刻意诋毁和否定这段历史呢?说到底,是他们的阶级立场和利益观决定的。他们的阶级立场和利益观,决定了他们非常害怕和恐惧那段历史,极端厌恶和仇恨那段历史。
历史是链接的。新中国前三十年,既独立成篇,也上下连接。她之前,是民国,是国民党政府。国民党统治时期,中国是个什么样子,难道还用具体描述吗?仅就人均寿命35岁而言,就能够清楚当时百姓苦和穷成什么样子。一穷二白,千疮百孔,衣不蔽体,啼饥号寒,这些字眼绝不是夸张,而是对旧中国恰当的描述。如果不是那个样子,当时人的寿命能够如此短暂吗?当然,富豪例外。
新中国建立后,人均寿命又是怎样呢?到1981年,人均寿命达到81岁。比解放前增长一倍还多。如果没有物质层面的巨大变化,人均寿命的增加和人口数量的翻翻有可能实现吗?有些人所以无视新中国已经逐渐富起来,人民生活已经得到重大提升;无视新中国已经全方位在世界东方崛起,并以惊人速度成为强国的事实,而是千方百计宣扬新中国贫穷落后,j'j甚至说什么贫穷就不是社会主义,其醉翁之意不在酒,就在于仇恨那段历史和想否定那段历史而已。
新中国建立三十年后,毛主席去世,开始改革开放。如果问,改革开放好不好,或者问,前三十年和后三十年那个更好,这就要看问谁了。如果问柳传志,问马云、问马化腾,问雷军等一类暴富的富豪们,他们的答案一定是异口同声,选择和赞颂后者;如果问下岗工人,问在资本的竞争中落败、失业和生活窘迫的人,他们的回答与前一类人会截然相反。这就是不同人对改革开放的不同回答,这也是网上和现实中对前后三十年评价不同,甚至完全相反,发生激烈争论的深层原因所在。
所以,归根结底,网上的争论永远不可能达成统一。因为,社会造成的巨大裂痕不可能由言论来抹平。这也是当初,为什么有人在这个重大问题上,不允许争论。因为他知道,这场争论不仅不会达到他所想要的结果,帮助自己实现心中的蓝图,而且很有可能擦枪走火,走向他愿望的反面,更怕进一步唤醒广大民众,使自己梦寐以求的愿望受到冲击,甚至成为泡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