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图为印度民众观看“月船三号”发射:
一 中国官方、官媒与网媒、网民理应祝贺印度的成功
当地时间23日晚,经过近一个月的频繁调整,印度“月船3号”探测器终于在月球成功软着陆,实现了“探月梦”。时隔4年再“出征”,印度此次成功挑战受控落月,成为继美国、苏联及中国之后第四个实现月球软着陆的国家。与此同时,印度还是世界首个在月球南极附近实现受控软着陆的国家,印度在这点暂时领先先中园。
“月船三号”是印度空间研究组织(ISRO)推出的月球探测任务,旨在进一步探索月球表面和环境。然而,在过去的两次任务中,印度都遇到了相当大的挑战。首次尝试是2008年的“月船一号”任务。该任务发射后,顺利进入月球轨道,但在着陆前与地面失联,导致任务失败。虽然没有成功登陆月球,但此次任务仍为印度的航天计划奠定了基础。
第二次尝试是2019年的“月船二号”任务。该任务成功进入月球轨道,但在着陆过程中出现异常,导致着陆器坠毁,任务宣告失败。这一次的失败经历让印度航天界意识到,探索月球并实现着陆并非易事。前两次“月船一号” 与“月船二号”失败的经历使得“月船三号”任务备受瞩目和挑战。ISRO在这次任务中必须克服技术难题和风险,确保任务的成功。此次任务的成功对于印度的航天事业具有重要意义,将证明印度在航天领域的实力,提高其在国际航天合作中的地位和声誉。然而,一旦“月船三号”任务失败,对印度未来的航天发展将带来更严重的影响。失败可能会让国际社会对印度的航天能力产生质疑,进而影响到后续的航天项目计划和国际合作。
值得肯定的是,印度人顶着“月船一号”与“月船二号”前两次失败的巨大压力与“月船三号”巨大风险,坚持印度式不放弃、不言败的精神,坚定不移推进此项目,最终取得成功。最值得称赞的是,相比于中、俄、美、欧盟在太空探索的巨大投入,印度最擅长的是“花小钱办大事”,“月船三号”项目整个预算才7400万美元,真令人难以置信。印度以如此低预算能做到初步实现了“探月梦”,没有其它任何国家能做到,这对印度太空探索来说无疑是个伟大成就。且不说中国官方官媒对此态度,中国一些网媒、自媒体、网民在评论此事时却表现出嘲讽的倾向,普遍认为即使是“月船三号”取得成功,但仍比中国航天与中国常娥探月计划相差太多,两者根本无法比。
有中国网友质疑,“月船三号”项目整个预算才7400万美元,受超低预算限制,“月船三号”所带科学仪器的档次与数量严重受限,能取得那些科学探索成果值得怀疑?
笔者对此看法是,中国航天项目特点是追求一步到位的完美,投资比印度大得多,成效也更突出,而印度航天在超低预算制约下,具有“花小钱办大事”与分步实施的特点,不追求一步到位的完美,先解决有与无的问题,以后再逐步完善。这次印度“月船3号”着陆月球后,发回若干月面照片不成问题,但要取得令人惊羡的探测成果不太可能,只能寄希望未来的“月船4号”、 “月船5号”……总之,印度的探月计划等航天项目如同印度大象脚步那样坚定有力,不惧失败,排除万难,一步一个脚印,坚定不移走下去,这是印度基于本国国情,貝有印度特色航天发展之路。这也值得中方借鉴,起码在降低航天项目成本方面,确有必要像印度学习,虽不可能降低到印度这么低的程度,但能降低一些成本总足好事。
“月船三号”成功着陆月球南球附近,这既是印度首个成功在月球表面实现软着陆的探测器,也是继美国、中国和前苏联之后,第四个能够完成这一壮举的国家(欧盟尚未做到),是印度航天的巨大成就。这不仅为印度航天赢得了巨大的荣誉和国际声誉,也证明了印度在航天领域的实力和技术水平。因此无论是中国的官方官媒,还是中国一些网媒、自媒体、网民,均应以大度的心态来祝贺印度的成功,而不是以不当对比的方式来嘲笑印度在航天与探月上如何落后中国!其次,要认真学习与借鉴印度一些好的经验与做法(如超低成本)。以贬低与嘲笑它国成就来获得一种虚假的优越感不是一种正确态度,我们中国人,自古以来一向以谦虚的态度看待其他国家取得的成就。对于印度的探月计划,我们也应该以一种理性、客观的态度来对待。我们需要虚心向别人学习,取印度之长补自己之短,这才是好的作风,正所谓虚心使人进步骄傲使人落后。而一味嘲笑印度会使某些人志得意满,忽视中国自己存在的严重问题与改进的必要,更谈不上向印度好的方面学习,如此一来,问题不仅越来越多,且越来越严重,且一直拖着不解决,到头来吃亏的只能是忘乎所的自己,这方面的沉痛教训简直太多了!总结起来就一句话,与嘲笑印度,不如认真反思自己。
二 别总戴着有色眼镜看印度
我们总说西方媒体是戴着有色眼镜看中国,其实很多中国媒体同样戴着有色眼镜看邻国印度。坦率地讲国内媒体对印度的报道不够客观全面,对印度的强奸案、缺厕所、脏乱差等负面报道过多,且常常釆用居高临下的态度进行“中印比较”,总觉得印度这也不如我们,那也不如我们,好象印度没有任何方面值得我们学习借鉴,时常嘲讽印度。
一些在中国的印度留学生抱怨,时常有国人“强迫”他们把中国和印度进行比较,以希望得到中国好于印度的结论,这让印度留学生颇感尴尬,因为没有那一国留学生愿意说祖国的不是。这种带有“强迫性”的比较反映了不少国人对印度的片面看法,即印度样样不如我国,印度没有什么值得我们学习借鉴。
其实印度并不像国内媒体所报道的那么不堪,众所周知,中国早己成为印度赶超与较劲的主要对象,正当印度时常成为国内媒体与网民冷嘲热讽的对象时,印度己开始在部份领域反超中国,如核废料(乏燃料)处理技术、软件、制药等。
在核能领域,中、印各有所长,值得关注的是,印度在某些方面领先中国。我国核燃料循环后段研究滞后,尚未形成工业能力,是我国核能体系中最薄弱的环节,在铀钚氧化物核燃料元件制造和乏燃料后处理等关键领域比印度还落后。
印度已拥有3座小型热堆乏燃料后处理厂,我国的第一座与法国合作建设的大型热堆乏燃料后处理厂尚在缓慢推进之中。
8月23日,印度“月船3号”成功降落月球南极附近,不可否认的是,印度又一次走在中国前面,国内有些媒体与网民却对印度热嘲热讽,坦率的讲,我们没有资格嘲笑印度,对照印度的成功,我们也应反思自己的不足与问题。
三 印度的大国雄心值得肯定
早在2013年11月,印度发射首个火星探测器“曼加里安”号,飞行10个月后,不仅成功抵达火星轨道,还超期工作6个月。10年前,成功实现火星探测任务的只有美国、俄罗斯、欧洲宇航局和印度,因各种原因,日本和中国各自第一个火星探测器——“希望号”和“萤火一号”都未能进入火星轨道。中国于2020年实施首次火星探测任务。所以在火星探测上,印度从时间上领先中国。
2019年9月7日,因印度探月工程失败(印度“月船2号”探测器失联),引发了中国媒体与网友的嘲讽,这当然不是第一次。
2019年9月8日,面对沮丧的印度科学家,莫迪将原先的庆祝仪式化为一场替科学家重新加油鼓气的演讲。他安慰说:“生活中有起起伏伏,这是一个不小的成就。国家为你们骄傲。”对于这次挫折,他还表示,“在太空计划上我们充满信心,最好的还在后头。”
印度的航天计划雄心勃勃,该国科学界有志于在部份领域领跑亚洲,尤其是一步跨到中国的前面。但印度火星探测计划与月球探测计划一直遭到了美欧舆论与中国一些媒体与网友嘲讽。嘲讽的观点大体是一个意思:印度3.5亿人口每人每天生活费不足1.25美元(联合国最低贫困线),近一半儿童营养下良,1/3人口用不上电,却花一大笔钱跑几亿公里外拍几张火星的照片,值得吗?日本网民质疑:与其登陆月球,不如改善被严重污染的恒河水质。
面对国外媒体、网民的质疑与嘲讽,印度官方理直气壮回应说,如果不怀有伟大的梦想,那我们就只能做伐木工和提水工,印度不能只生活在高科技的边缘。印度太空科学家纳拉辛哈说,“如果火星探测项目的7500万美元平均分摊给每一个印度人,也只够他们用这些钱每三年在路边买一杯香料奶茶。我想,即使是最贫困的印度人也愿意放弃自己的奶茶,选择让自己的祖国把火箭送上火星吧。”
印度人说得好,一个民族没有昂扬向上,发奋图强的精神是多么可悲!无论重大科学项目的成功与失败,印度均顶住了国外媒体与国外网民的冷嘲热讽,无论别人怎么说,却逆流而上,坚持走自己的路,这表明印度作为一个大国,有自己的雄心与梦想。从印度人身上似乎看到了上世纪五六十年代,中国在极端困难条件上马“两弹一星”项目的精神。我们不仅不应嘲笑印度的太空雄心,反而应反思印度在部份领域为何能反超中国?众所周知,中国早己成为印度赶超与较劲的主要对象,不可否认的是,印度也的确在部份领域反超中国,如软件、制药等。大国理应有大国的梦想与目标,作为邻国的印度恰恰是中国一面镜子。
四 印度人在自主创新中不放弃、不言败的坚韧精神最值得中国学习
印度能成为“金砖五国”之一,且能在部分领域反超中国,自然有过人之处,肯定有值得我们学习借鉴之处。中国实行自主创新战略,印度人也在搞自主创新。印度的工业基础、科技水平及投入都不如我国,其自主研发项目完成周期之长,常常成了“马拉松”项目,因此从总体上讲,印度在自主创新的成效上不如我国,但印度在自主创新中最值得我们学习的是印度人的坚韧精神,即一种百折不绕、屡败屡战,决不言败,决不放弃的精神,印度“光辉”轻型战斗机的研发就是一个典型。
印度首款本国研制的“光辉”战斗机,作为一种技术含量并不太高的单座轻型战斗机,从印度政府在1983年批准该战机研发到2016年列装部队,前后居然花了33年,其时间之长真成了典型的“马拉松”项目,如在其它航空大国,用10多年时间也就足够了,难怪国外媒体讽刺“光辉”轻型战斗机是“人类历史上最难产的战斗机”。
印度自主研发的“光辉”轻型战斗机尽管搞了30多年,但由于印度科技、工业基础薄弱,在30多年研发与试飞中一直是问题一大堆,要么有“心脏病”(发动机问题),要么“体重”超标,要么“鼠目寸光”(雷达问题)……一直难以投入批量生产。连印度媒体都经常对此进行冷嘲热讽,但这个嘲笑更多是激励印度人,正所谓“爱之深、责之切”, 印度媒体嘲笑是嘲笑,但没有一家媒体主张这个项目下马,印度媒体不仅呼吁政府和军方坚持这个项目,还为完成这个献计献策。印度政府、军方也不轻言放弃,而是全力挽求这个项目。终于在2016年7月1日,两架“光辉”战斗机当天正式列装印度空军,印方将以此开始组建首支“光辉”战机编队。印度空军在南部本加卢鲁市举行了接装仪式。
时任印度国防部长马诺哈尔·帕里卡尔在微博留言称:“这是国家荣誉时刻,本土研制的‘光辉’战机列装空军。‘光辉’战机将引领我们的空中军力达到新高度。”按照印度国防部长帕里卡尔的设想,“光辉”战机最好能代替即将退役的米格战机。
可以看出,印度人对本国的自主创新重大成果,那怕存在这样那样的问题,印度人不仅可以善待与包容,还充满自豪感,这点的确强过国人。与印度人接触过的国人常会觉得印度人自高自大、自以为是,或者说自我感觉良好。但换过角度看,这正表明印度人有强烈的民族自信心与自豪感。其实印度人也很清楚不少方面不如中国,印度人虽羡慕中国,但决不会崇“中”媚中,像在中国盛行的崇洋媚外或外国月亮比中国圆的心态在印度毫无市场,从这个角度讲,印度人比我们更有骨气和民族自信心。
印度人不放弃、不言败的坚韧精神正是来源于印度人强烈的民族自信心与自豪感,印度精英们都有着强烈的大国情结,都希望印度成为前总理尼赫鲁所说的“有声有色的大国”。
如同上世纪五六十年代中国勒紧裤带搞“两弹一星”,今天的印度何尝不是如此,作为13亿人口的大国,印度在民生上肯定很“差钱”,但印度人宁肯从民生领域抠出钱来也要实现“有声有色的大国”大国梦。印度不仅推出雄心勃勃的航天计划,还在造国产航母、研制国产核潜艇与洲际远程导弹。同时,印度对自主创新成果非常珍惜,那怕有这样或那样的不足,那怕时间拖得再长,也会以不放弃、不言败的坚韧精神,力保项目取得最终成功。
无论中国媒体、网民及外媒如何对印度冷嘲热讽,印度却逆流而上,无论别人怎么说,坚持走自己的路。印度在自主创新总体成效上虽不如我国,但其创新步伐如同大象的脚步那样是坚定有力的,可以说一步一个脚印。我们不仅不应嘲笑印度的自主创新雄心,反而应反思印度在部分领域为何能反超中国?
五假如“运十”项目的研发不在中国而在印度
印度也一直在搞引进,但印度从来没有出现过类似我国的过度引进、重复引进的现象。印度的做法十分简单有效,印度的用户如要从国外引进某项设备或技术,必须在国内权威媒体上刊登公告,一旦印度国内有企业或科研单位表示能够自主研发出该项设备或技术,则禁止引进。换句话说,只要印度国内有企业或科研单位承诺能自主研发的就禁止从国外引进。
而在中国,有些人就是缺乏印度人这种民族自信心和自豪感,对自主创新成果不够珍惜,别说像印度这种没有把握的自主研发的承诺,即使是已完成的自主研发设备与技术,特别是首台(套)设备,不少国内用户出于崇洋媚外或各种说不请道不明的好处就是不肯采用。一些地方政府在采购招标中常常对物美价廉的国货设立歧视性门槛,为洋货大开方便之门,不少地方政府以引进国外技术和设备为荣,并以此作为对外开放的“标志”。
这使得自主创新缺少一个良好的环境和氛围,一些自主创新成果因找不到用户而夭折。最典型是在上世纪80年代初期,我国就研制成功大型干线客机“运十”,“运十”的试飞非常成功,最远飞至拉萨,但却因有关部门不肯投入几千万元资金,民航部门不肯接收而被迫下马,随后30多年我国就只能耗费紧缺的外汇从国外引进高价大型客机。“运十”副总设计师程不时形象的说“用100元大钞来计算,我国购买外国飞机用掉的钱,摞起来比400幢上海金茂大厦还要高”。当我们醒悟过来,于2007年开始重新启动大飞机项目时,我们己浪费近30年宝贵的时间,而与“运十”同期研制的空中客车早己成能与波音抗衡的航空巨头。
中国媒体及网民与其嘲笑印度,不如反思检讨我们自己存在的问题和不足。笔者一直在想,假如“运十”项目的研发不在中国而在印度,凭着“运十”良好的试飞表现和仅十年的研制周期,比曾经问题成堆、遥遥无期的“光辉”轻型战斗机强百倍,凭着印度人雄心壮志与不放弃、不言败的坚韧精神,一定会力保“运十”项目取得最终成功。换句话说,假如印度的科技、工业水平和投入与我国相当,印度必将成为中国可怕的竞争对手,很可能印度早就在自主创新上把我们抛在后面。所以,我们没有理由小瞧印度,为什么我们就不能像印度人那样珍惜自己的“孩子”、像印度人那样不放弃、不言败。我国有比印度强得多的科技、工业基础,有更多的投入,为什么自主创新的成效却不能令人满意呢?说到底就是缺乏印度人这种坚韧与奋斗精神。
六 堡垒最容易从内部攻破的一个重要例证
当年“运十”被错误强行下马再一次印证了一句老话即堡垒最容易从内部被攻破。大到苏联解体,小到“运十”及光刻机下马,皆是如此。
今年3月8日,在美国的背后施压下,荷兰政府宣布对“最先进”的深紫外光刻机(DUV),实施出口管制。
面对西方在光刻机上对中国的封杀,与其抱怨国外禁运,倒不如反思当年中国光刻机也曾经达到世界水平(参见司马南老师今年2月5日发表在188金宝搏体育官网的“当年中国造出接触式光刻机时,ASML和台积电啥都不是”一文),可中国却自行下马!自废武功!实在令人痛心。
有人考证称中国当年下马光刻机是中了国外的“阴谋”,被洋人欺骗所致。而洋人“阴谋”再狡诈,那也是外因。有一句老话是外因必须通过内因才能发挥正面或负面作用,外因不能成为下马的理由。洋人“阴谋”之所以得逞!关键是内因,即缺乏自主创新的信心!不珍惜自己的自主创新创成果!在这钟崇洋媚外心态下,内心不坚定不强大!国外用“阴谋”稍加忽悠就必然上当受骗。这还不够,某些当事人(包括个别高层当事人)不肯认错反省就不提了,他们却把当时中国科技所谓的“落后”归罪于毛泽东,让毛泽东来为自己的蠢行背“黑锅”,某些别有用心的人还借此丑化毛泽东。这些人也不扪心自问?如果当时毛泽东在世,还会发生这种自废武功的反智蠢行吗!
笔者一直在想,这种类似的自废武功反智蠢行有没有发生在印度的可能?答案是决无可能。有句老话是有比较才有鉴别,通过印度善待自主创新成果与中国上世纪八十年代对以“运十”、光刻机为代表的毛时代重大自主创成果强行下马的对比,中国有必要躬身自省,以印为师,印度能做到,为何中国做不到?中国必须从中吸取自毁长城、自废武功的教训,避免在今后的重大科技项目创新中重蹈覆辙。
七 回过头来反思个别国内媒体在今年2月对东航首架C919的验证飞行问题不够客观的报道
某些气急败坏的公知与洋奴一直通过网上舆论来大肆打压C919,一心想使其重蹈当年的“运十”下马的覆辙,对此要高度警惕。特别是官媒与相关政府机构必须坚决排除某些网媒及自媒体抹黑C919的负面干扰;必须吸取堡垒最容易从内部被攻破的历史教训;必须坚定不移支持C919全面投入商业运营并为其解决商业运营所面临的各种难题,让C919商业运行机队不断发展断大。
今年5月28日,国产C919大飞机商业首飞成功的消息让人备受鼓舞。但不可否认的是,在C919商业首飞成功之前,也有国内个别媒体不停唱反调。最典型是今年2月1日,首架东航C919国产飞机的验证飞行,按照原定路线应该是直达合肥。但飞行过程中意外发现左发动机反推故障,飞机只能提前降落在上海虹桥。左发反推故障理论上问题不大,因此对飞机并没有产生什么影响。但试飞失利的消息传出后,又有个别媒体开始发“杂音”,表示对大飞机“感到失望”。
客观来说,任何国家的客机验飞,都无法确保一次性成功。只是见不得中国好的西媒说风凉话并不奇怪,但国内个别媒体也跟风在“喝倒彩”,称“大飞机只是组装机、可能没人敢坐”, 对大飞机“感到失望”之类的话,那就太不应刻。国内个别媒体对于国产和国外大飞机的态度也明显“双标”,好像国产客机试飞就不应有一次失败。而据统计:美波音737系列客机自投入运营至今,已经发生51起事故,造成的伤亡超过2500人。如今,怎么可以拿C919的一次出个小问题的试飞大做文章呢?
据悉,此次C919验飞失利,原因在于左发动机反推故障,而这部分部件由美国CFM公司提供,并非“国产”。如此一来,我们无法凭借中国制造来保证其生产质量。尽管如此,国产C919大飞机国产化程度也超过了60%,这个水平和比例与目前波音以及空客相当。因此,那些嘲讽C919是“组装机”的个别媒体应该明白,在当前经济全球化的时代,就算是波音、空客这样的飞行巨头,他们也需要向其他国家进口部分零件,C919提高关键关键零部件自主化程度得一步步来。所以,媒体不应苛求C919,应该大力支持并给予包容。应相信自己的实力,而不是唱反调。无论怎样,国产C919都是我们国产客机制造的骄傲。总之,国内媒体对于国产大飞机要多一份鼓励与支持,相信大飞机能翱翔于世界蓝天。
八 国内媒体当年对高铁打压与恶意炒作的前车之鉴
我们实行的是党管宣传原则,党管宣传在政治上做得还可以,但在经济上却做得差强人意,一些提法与报道角度明显有违于党和国家的大政方针,有违于中央领导的讲话精神,且这类错误是屡次重犯,宣传部门却不及时加以纠正,而是听而任之,在国内外造成十分恶劣的影响,从过去的高铁动车事故,到后来的赴日抢购马桶盖及过剩产能问题的报道均是如此。
回顾20多年前高铁问世之初,国内媒体对高铁态度总体来说不够友好,某些媒体对高铁是横挑鼻子竖挑眼,2011年7.23动车事故后,中国高铁曾一度成为中国媒体疯狂围攻乃至漫骂的对象,曾被“黑”得“遍体磷伤”,差点重蹈“运十”悲剧。
自2013年李克强当选总理后全力支持高铁,他曾说过,我每次出访都推销中国装备,推销中国高铁时心里特别有底气。总理对中国高铁的底气来自他对中国高铁的自信心与自豪感,可某些中国媒体及公知对中国高铁的底气远没有李总理那么足。总理欲借助高铁“扬了中国人的志气”,可媒体在这方面却乏善可陈,其深层次原因是缺乏对中国高铁的自信心与自豪感。一些中国媒体及公知对洋技术与洋品牌推崇有加,但对以高铁为代表的自主创新重大成就不仅不支持不鼓励,反而持怀疑乃至否定的态度,不停的挑刺,不停的质疑,不停的指责,这种来自舆论过多的“负能量”严重阻碍了自主创新战略的实施,这方面,高铁是个典型。
有句老话,信心是金。自信心、自豪感、成就感是自主创新的强大动力,然而某些中国媒体对自主创新成果不停挑刺结果是严重打击了中国自主创新的自信与勇气,弄得搞自主创心的人毫无成就感,那谁还愿自主创新。二十多年前某些中国媒体对高铁的打压与恶意炒作就是前车之鉴。
自李总理成为中国高铁“超级推销员”后,“黑”高铁己不得人心,那就得继续寻找可供“黑”的新对象。
2015年春节前后,中国游客赴日抢购日本马桶盖事件为某些不良媒体“黑”中国制造提供了新的借口。对此事是大肆炒作,而炒作往往丧失理性,导致不公正不客观的报道。具体表现为死盯着日本马桶盖及其它日本制造的小电器来以偏概全,来抬高日本制造,贬低中国制造,认定中国制造不是日本制造的对手,这就有“黑”中国制造嫌疑。
即使国产马桶盖在某些方面不如日本马桶盖,但也不能以偏概全方式来全盘贬低甚至否定中国制造,马桶盖不可能也根本不是中国制造的象征。自从李克强总理成为中国高铁“超级推销员”后,以中国高铁、国产C919大飞机为代表的高端装备制造己被公认为中国制造的新名片与新象征。
九 国内媒体必须改变“自虐”与“自贬”心态
要么出于近代屈辱史所带来的“自虐”与“自贬”心态;要么出于不可告人的目的;要么是接受了国外反华势力的好处,某些媒体似乎不能容忍和接受中国超越西方,中国落后于西方反而是正常和可以接受的。
一旦中国在某方面超越西方,某些媒体就拼命“黑”。中国高铁居然能超越西方,当年某些媒体及公知却对此感到很不爽,曾大“黑”高铁。即然当时中国媒体都宣传自己高铁不安全、不可靠,弄得中国高铁在全世界声誉扫地,又怎么能指望国外接受和进口中国高铁技术。后又借抢购日本马桶盖一事大“黑”中国制造,拼命唱衰中国制造,打击国人自信心与自豪感,对此我们要高度警惕。决不能重蹈过去7.23动车事故报道的复辙。
某些中国媒体及公知十分热衷于把自主创新的技术与产品,如国产首台套设备与西方同类技术、设备进行硬性比较,并挑出这样毛病、那样问题,以证明西方技术、设备就是比中国的先进。而C919作为我国首款正在不断试飞完善的大客机,较之于己投产多年,非常成熟的波音、空客,肯定存在一些不足。如硬性比较就如同要求一个蹒跚学步婴儿走得跟成年人一样好,这可能吗?这公平吗?
无论是C919,还是其它自主创新的技术或首台套设备,由于经验不足等原因,与西方同类技术、设备相比肯定存在这样或那样的不足,这犹如蹒跚学步婴儿,这是很正常的。国内某些媒体不能强求“国产婴儿”一步跨越过蹒跚学步阶段,走得跟西方“成人”一样好。这是种类似婴儿与成人走路的不公平比较,国内某些媒体及公知却十分热衷这种不公平比较。但另一种公平的比较即中国有了自主创新技术与产品后,国外同类技术与产品以高台跳水方式降价多少?过去漫天要价与效率低下的售后服务现在改变多少?过去傲慢态度现在收敛多少?这种国内现在有与过去无所带来的巨大差别与改变,却或多或少被国内某些媒体及公知所忽视。
在国产C919问世之前,我国民航客机只能选择海外的空客和波音,当时甚至还流传“8亿件衬衫换一架波音”的说法。那时我们造不了大飞机,因此只能任由别人漫天要价。为了打破这一垄断,我国投入数千亿、花费十几年的时间,C919大飞机才得以面世。为啥媒体不能多点理解和包容呢?
其实一些中国媒体以自我贬低、自我抹黑与不当话语方式,为中国制造与中国经济对外合作栽了很多刺,在国内外造成恶劣影响。希望中国媒体也能对以高铁、C919为代表的重大自主创新成果要善待与包容,要要与中央的态度保持一致。对重大自主创新项目存在的问题应当多提出一些建设性意见,而不是一味横加指责。在舆论上要为自主创新造势与鼓劲,要输入更多正能量。
(作者刘云电子信箱:liuyun767@163.com)
【文/刘云,本文为作者向188金宝搏体育官网原创投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