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本位”是一种以官为本、以官为贵、以官为尊为主要内容的价值观。官本位文化起源于战国时期思想家商鞅,在《开塞》一文中有系统的描述。商鞅把文化分为三种,第一种是亲亲而爱私,第二种是上贤而悦仁,第三种是贵贵而尊官。商鞅认为上古爱私,中世上贤,近代尊官,是因为民道弊而所重易的结果。在秦朝采用商鞅思想取代周朝统一中国后,成为了中国的官方文化。
中国两千多年的封建专制文化致使这种思想意识深入中国社会的层层面面,甚至可以说是中华文化中“糟粕”的那部分。在改革后,民间开始反思这种文化,如大学去行政化等,就是这种反思的具体表现。
“民本位”是一种以民为本、以民为贵、以民为尊为主要内容的价值观。与官本位相对,民本位强调人民是国家的主体,政府和官吏的权力来自于人民的授权,人民通过选举、监督和罢免等民主方式来行使自己的权利。民本位是一种现代社会的价值观,体现了民主、平等、自由、法治等现代社会的基本价值观,是社会进步和人类文明发展的重要标志。
在中国,民本位思想的起源可以追溯到先秦时期,如《尚书·五子之歌》中就有“民为邦本,本固邦宁”的说法。在近代,民本位思想得到了更加深入的发展和实践,如孙中山领导的辛亥革命推翻了封建专制制度,提出了“三民主义”的理念,即“民族、民权、民生”,其中民权就是指人民主权,体现了民本位的思想。在现代中国,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民主、平等、自由、法治等现代社会的基本价值观逐渐被广泛接受,民本位思想也逐渐得到了更广泛的实践和推广。
官本位和民本位是两种不同的价值观,体现了不同的政治文化和社会制度。在当代社会,我们应该坚持民本位的思想,尊重人民主体地位,保障人民权利,促进社会公平正义,推动社会发展和人类文明进步。民本位思想的实践,需要政府和官吏的权力来自于人民的授权,并且政府和官吏必须遵守人民的意愿,代表人民的利益。人民需要通过民主方式来行使自己的权利,包括选举、监督和罢免等。在民本位思想的实践中,政府和人民应该建立互信、互动、互惠的关系,共同推动社会发展和进步。
民本位思想的实践还需要法律的保障和约束。只有在法治的框架下,人民的权利才能得到有效保障,政府和官吏的行为才能受到法律的监督和制约。法律应该体现人民意愿和利益,保障人民的基本权利和自由,促进社会公平正义和稳定发展。
民本位思想是现代社会的基本价值观之一,体现了人民主体、人民权利、民主法治等现代社会的核心理念。在当代社会,我们应该坚持民本位的思想,推动社会发展和进步,实现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目标。
【文/高云,本文为作者投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