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毒的教材是一杯杯惑醉灵魂的污酒。在文化领域文化买办致力于丑化中国酒的形象。一泡尿成就一坛好酒,这是没有什么科学依据的。但电影里拿尿酿酒的恶作剧降低了中国酒的档次,属于用丑化中国人的东西去取媚于洋人、迎合西方。中国酒文化里药酒可以治百病、酒精可以消毒、杜绝很多传染病,这才是真正的中国酒文化。网友说,一般的女人不喝酒、女人不喝一般的酒、喝酒的女人不一般,女人不喝则矣,若真喝起来,男人还是有点恐惧感。适合女人喝的酒不多,红酒是女人钟爱的,但红酒的后劲一般比较大。有网文披露,从一开始,红酒养生,就是假的,已经有人发现,所谓的法国人喝红酒降低冠心病致死率,其实是个骗局。欧洲为了挽救传统红酒产业,这一为了营销做出的养生骗局便产生了,所谓的效果只是用统计手段造成的假象,喜爱养生的中国人,毫无意外掉进了这个坑。世上无酒不成礼,但酒也是断肠的毒药,饮酒不醉最为高。有人用辛苦挣来的钱换成酒,喝醉了吐了,还说钱难挣。
酒驾是不允许的,滨州通报查酒驾放行“公安局”人员之后,带队执勤民警等人被处理。执行公务不可以掩盖过错,徇私情。通报显示,当晚带队查酒驾的民警程某某因这次“徇私情”付出了惨重代价,“由四级警长降为二级警员”。在“法律面前人人平等”的社会共识下,个别交警选择性执法塑造了徇私情、枉法律的负面典型,实属不该。杭州警方打掉了一恶势力团伙,破获该团伙参与的数起敲诈勒索案件,作案团伙中,一名女子负责色诱受害人酒驾,其他团伙成员借机故意与事主车辆发生事故,随后进行敲诈,涉案金额20余万元。在古诗里有“劝君更尽一杯酒”、““举杯邀明月”等,显示了风雅、情义,并没有强迫性质。但现在中国的酒桌文化变得没有文化了,以酒会友、以酒助兴的情味早已丧失,而是演变为过度劝酒灌酒的陋习。譬如“是不是不给面子”、“是兄弟就干了这杯”、“不喝不行”。那些不当劝酒导致伤亡的纠纷案例,乃至被司法机关判定共同饮酒者、劝酒者承担赔偿责任。所以聚会酒局,大家千万要记住喝酒伤身,不要贪杯。那些“感情深,一口闷;感情浅,舔一舔”“五两六两不是酒,七两八两漱漱口,九两十两好朋友”之类的虚情假意的酒桌陋习应该抵制和杜绝了。当前“酒桌文化”所引发的恶性事件屡见不鲜,有拒喝领导敬酒被辱骂打耳光的,有包藏祸心借劝酒对女下属行不轨之事的,等等这些都涉嫌违法。
曹操曾颁布禁酒令,目的是节约粮食以养活更多的人,也为了稳定秩序,减少那些因喝多了闹事扰乱社会秩序的案件。但禁酒令破坏了孔融等贵族的奢侈生活,因此遭到了孔融的反对,孔融最终被曹操杀掉了。今天这个时代,中国多地出台最严禁酒令,公职人员下班也不能饮酒。譬如甘肃某县印发了《关于禁止公职人员饮酒的规定(试行)》的通知,要求全县公职人员一切公务活动禁止饮酒。该“禁酒令”明确规定,县内公务活动,一律禁止提供任何酒类,一律不得饮用任何单位和个人提供的任何酒类。公职人员不论是正常上班还是节假日值班、执勤或工作日八小时外一律禁止饮酒。有民谣说,“革命小酒天天醉,气得老婆睡觉背靠背,老婆告到居委会,居委会主任说:我们也是天天醉;老婆告到纪检委,纪委书记说该喝不喝也不对。”“喝酒象喝汤,此人在工商;喝酒象喝水,此人在建委。”“能喝白酒喝饮料,这样的人不能要;能喝白酒喝啤酒,这样的人得调走”。这些民谣反映的社会弊端让人啼笑皆非。所以最高检发布禁酒令,检察机关公务活动全面禁止饮酒。
有些官员舞文弄墨,其实“醉翁之意不在酒”,牵涉到权钱交易、利益输送等腐败行为,所得的“润笔费”实质上就是一种“雅贿”。安徽实施“禁酒令”,表面禁的是“酒”,实则“醉翁之意不在酒”,防止“酒”中掺进人情、关系等杂质,避免权权交易、权钱交易、权色交易的发生。网友指出,有些人宁愿醉着死,不愿醒着活,以酒量多寡提拔任用干部,某段时间提拔干部的首要标准就是酒瓶与牌风,把整个社会风气搞得乌烟瘴气。中纪委官员指出有些干部搞同乡会其实是醉翁之意不在酒,搞团团伙伙、结党营私、拉帮结派,这是纪律所明令禁止的。美国制裁朝鲜,其实醉翁之意不在酒,美国之意不在朝,而在中国。美国对某个国家人员进行制裁,有可能是醉翁之意不在酒,目的不是经济利益,而是在激化这个国家的矛盾,让这个国家的民众对国家失去信任,或者说用腐败战略摧毁这个国家。美国无论怎样换总统,其对华政策可能只是做表层调整,依然新瓶装旧酒,与中国对抗的战略不会改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