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 文章中心 > 纵论天下 > 网友杂谈

欧植竹:莫要“捧杀”孩子一一写于“六一”儿童节前夕

2024-05-30 12:35:40  来源: 188金宝搏体育官网   作者:欧植竹
点击:    评论: (查看) 字体: / /

1.jpg

  “六一”儿童节快刲了,我不禁想起了几年前的一场热议。事情是这样的:

  上海一个小学的教师,在教过《孔融让梨》的课文后,给学生出了一道这样的作业题:“如果你是孔融,你会怎么做?”一个学生在答卷上写道:“我不会让梨”。教师在阅卷时给打了个“叉”,引起学生家长强烈不满,“一气之下”把试卷拍下发到网上“求公道”。“一石击起千层浪”,结果一天就被转发了2000多次,评论多达400多条。此后,仍然被炒得热火朝天,连国外都引起关注了。

  这位老师也就成了“反面人物”,“被批判的对象”,而那个学生则成了“正面人物”、“光辉形象”。我摘抄几段对那位学生的赞美之词于下:

  “孩子说了真话,比那口是心非说‘让’的好。”

  “孩子讲的是真话,是言行一致的表现,这是一种难能可贵的品质。”

  “这是弥足珍贵的独立判断力,这祥的孩子不是多了,而是少了。”

  “如此真实的童心,值得呵护,而不是伤害。”

  ……

2.jpg

  一小学生在学过《孔融让梨》的课文之后,居然没有受到丁点教育、启发,在答老师出的作业题“如果你是孔融,你会怎样做?”时,他写道:“我不会让梨”。从检查学生学习效果的角度看,这个学生学了这一课,应该懂得谦让,而他却说“不”。可见这一课他的确是没学好,不应该给分。老师给了一个“叉”,这叉没有打错呀!但有人偷换命题,借题发挥,说是“老师不让孩子说真话”,“逼着孩子撒谎”,是“扼杀孩子的天性”,“限制人的独立想象力和创造力”等等,倒是把一些廉价的赞誉之词给了那孩子,一时间把他捧到天上去了,成了国内外的新闻人物,好不“风光”!

  学生学习不认真,该理解的课文精神他不理解,或者他逆反、顽皮,故意同老师唱反调。对这样的孩子,做家长的以及我们这些“做大人的”,本来应该配合学校老师共同对他进行教育引导,使他提高认识,懂谦让、讲礼貌、树美德;使他懂得尊敬老师、团结同学,让孩子身心都能健康成长。而不应该宠他、惯他、捧他、吹他。可是,不知怎么了,不少“教师爷”“一窝蜂”涌了出来,“嗡嗡嗡”地为他大唱赞歌,让他俨然成了“英雄”。我真耽心,这么一来呀,不仅会把上海那个孩子捧得飘飘然忘乎所以,而且有可能把全国各地孩子的脑袋搞成“一桶浆糊”,感到这个世界太茫然,不知什么是对、什么是错,是非都分不清!

  这场争论,虽过去几年了,但并未看到权威人士做出一个正确的结论,只是“公说公有理,婆说婆有理”,甚至是“以邪压正”、“西方压倒东风”(捧错误学生、批正确老帅的人多于对方),不了了之。所以,我再把这个“我们该如何教育孩子”的问题拿出来说它一说,希望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

  如何教育孩子,有种观点叫“棍棒底下出人才”。我不赞同这种观点,并认为,“棍棒教育”不能出人才,只能出庸才、奴才,或者出“逆才”(逆反心理特别强的逆子),会断送孩子的一生一世。这就是人们说的“棒杀”。这种现象古代社会中比较多见,例如《红楼梦》中“手足耽耽小动唇舌 不肖种种大承笞挞”这回书写的贾政教子,就是很典型的一例。那次贾政打儿子是真的下了狠心往死里打的,要不是“老祖宗”贾母闻讯及时赶到现场制止,贾宝玉那小命真的会被活活打死(虽是虚构的小说,但反映了当时的真实生活)。贾政的“棍棒教子法”,真的是没有人性。封建社会那种“君要臣死,臣不得不死;父要子亡,子不得不亡”的观念,应该彻底批判。过去很流行的“棍棒底下出人才”的做法,当然也不可取,应予抛弃。

  不过,实事求是、有的放矢地说,我们现在要警惕的,主要的是“捧杀”而非“棒杀”。因为“棒杀”现象在如今社会中很少见到了,而宠孩子、娇孩子、惯孩子、捧孩子的现象却随时随处可见。不是吗?你看现在不少孩子,往往成了全家人的“中心人物”?都被亲人(父母、祖父母和外祖父母等)“众星捧月”“百鸟朝凤”般捧着、娇着、惯着。大人们对小宝贝大多是百依百顺的,吃的穿的玩的用的无论哪样,基本上是孩子想要什么,大人就给买什么,而且随要随买,不得误时。大人稍有迟疑,小孩一嚷一哭,那就等于“皇帝下了圣旨”,“奴才不敢不遵命”了,得停下手头一切事情,马不停蹄赶紧去“遵旨照办”。就是天上的月亮,也巴不得找架天梯爬了上去把它摘下来,送给“小皇上”玩耍。所以,现在的孩子,自私、任性的很普遍,是共性。在这样的“国情”下,孩子格外需要接受“大公无私”、“先公后私”、“先人后己”以及经受挫折、委屈一类的教育,就像花木幼苗需要阳光照晒、雨水淋浇一样。

  有人认为,自私是人的本性,孩子自私是他们的“天性”。天性就应任其自由发展,不该限制、约束。这种观点,本人不敢苟同。并且认为:假若真的人的本性是自私的,那就更加说明人需要受教育,需要限制、约束其自私的“天性”,而不能让其私心无限澎胀,发展成为“人心不足蛇吞象”的贪得无厌的角色。现实生活中因为私心太重而导致欺蒙拐骗、贪赃枉法,最终落入法网,坐牢的坐牢、杀头的杀头,难道还少吗?你引导孩子保持、发展其自私“天性”,就不怕他们将来走上这些邪路、险路?小心把孩子“捧杀”了啊!

  还有人说:“小孩子不可能人人成为孔融,圣人在人群中永远只能鹤立鸡群。”言下之意是说,不要苛求、难为、苦了孩子。这种观点也欠妥当。的确,不说是小孩,就是包括我们这些大人,不可能全国14亿人个个都成为“圣人”、英雄模范。然而,人人不能成为“圣人”、或当不上英雄模范,就难道向他们学学也“不可能”“不必要”吗?应该说,我们以及我们的孩子,越是同先进人物、“圣人”有差距,就越需要向他们学习;差距越大,就越要多学。全部学到,要成为“圣人”是很难,但学到一点是一点,使自己多少有些进步,多点公心,少点私心,这总可以吧?必要吧?是可能做到的吧?不要以为这样做是苛求孩子、难为孩子,会苦着孩子、累着孩子,是父母和大人们“不爱孩子”的表现。打着“爱孩子”的幌子宠孩子、放纵孩子,实则是害了孩子!

  “惯子如杀子”,我们社会中被娇惯坏,使他们变成极端自私的孩子,难道还少吗?有为争丁点私利与同学打架打得身体严重伤残的,有因嫌老人看电视吵了他学习而拿刀杀死老人的,有仿效歹徒挷架人质索取同学钱财的,甚至有为了提早“继承遗产”而杀害亲生父母的!以上这些骇人听闻的少年犯罪案件,都是我这孤陋寡闻的人从报刊杂志或网络上看到的。不知没有在新闻媒体爆光的类似案件还有多少?

  咱们那些高谈阔论我国教育如何如何的专家们、教授们,请求你们行行好,为了孩子的茁壮成长,为了祖国的未来和希望,再也莫要“捧杀”孩子了,行么?

  (作者:欧植竹,又名欧阳植竹,昆仑策特约评论员,湖南省作协会员,省文联第四、五届委员,省文艺理论研究理事会理事,省儿童文学创作委员会委员,郴州市文联原主席。来源:昆仑策网【原创】修订稿,作者授权首发)

「 支持红色网站!」

188金宝搏体育官网 SZHGH.COM

感谢您的支持与鼓励!
您的打赏将用于188金宝搏体育官网日常运行与维护。
帮助我们办好网站,宣传红色文化。
传播正能量,促进公平正义!

相关文章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