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专门说说战争的话题,也可能是门外汉信口雌黄。
在有些人看来,战争是可怕的、是可憎的、是罪恶的、是应该反对的,这样的人似乎应该不算思想健全的人,因为战争是客观存在的,害怕战争、忽视战争的作用、千方百计地避免战争,其所在人群就不会得到人类历史演进的青睐。
战争是人类历史演进必经的途径,是不可避免的,是人类文化集成展现的最高境界,只有擅长战争、能玩转战争的人,其所在人群才能在人类世界的竞争中胜出,否则必然会被淘汰。
我们国家当然不怕战争,在进行着战争的预防,或者叫准备,在万一有战争降临时,以准备发出雷霆之力。但不得不指出,虽然如此,仍然在战争驰骋领域有很多的欠缺。
首先是缺乏对战争的正确认识,只看到战争消极的一面,而忽视了战争也有积极作用的一面。
其次也就没有了利用好战争的足够认识,失去了玩转战争的舞台,使国家发展失去了“一条最重要臂膀”的助力。
再就是因为没有战争的锤炼,培养不出国之栋才,国家何以发展?因为战争是广义的,不仅只是指有硝烟的战场,在外交、经济、文化等所有领域都有战场或都是战场,不仅指不会锤炼出卓越的军事家,通过赢得战争来拓展国家的进步,也锤炼不出出色的外交家、经济家等各种“大家”,使国家在全面发展上不能得心应手。
最后就是,因为没有战争的应用和助力,使国家发展战略“瘸腿”,国家因此也能够得到正常的发展是不可能的。
因此呼吁,我们应该正视战争、利用好战争,来促进国家能更好地发展。
战争是一门艺术,你不深入到这个领域,就不知道其奥妙,就是战争的“门外汉”,在有硝烟的战场上,在外交等其他各个领域,就不知道较量的价值,就不懂得如何博弈,如果对手懂得战争,你在人家面前就像“小孩子”,只能是输得很惨。
战争是一门技术,你不进行战争,谈何技术的掌握,没有经过战争锤炼的战场指挥员,就像当年的“赵括”,纸上谈兵是没有大用的,一旦战争开启,只能是大败。
战争是一座洪炉,不但能锤炼出各种国栋之才,而且通过国栋之才的大量涌现,才能锤炼出治理国家的各种精英,国魂、国运以及整个国家才能昌盛。
战争是催化剂、倍增器,在需要战争来扭转国运不济的时候,不进行战争,国运好的转化就得不到催化。即使你有再多的军队和武器装备,平时没有战争的锤炼,一旦走上战场,战斗力也将大打折扣,人和机器只有通过平时在战场的经常检验,素质和性能才能达到共同的改进和提高,在战场上才能发挥出应有的战力。
不要以为弱旅不能打仗,强大往往是通过挨打而锤炼出来的,不锤炼永远是弱旅,通过“交学费”、先付出,才能逐渐地成长起来。
古匈奴是什么旅?跟汉朝比人口少、文化科技差很多,就是弱旅嘛,但敢打,曾经打得大汉朝哭爹喊娘。
努尔哈赤刚开始是什么旅?地地道道的弱旅嘛,但敢打而越来越强,最后灭掉了明朝。
在汉朝和明朝身上也有可借鉴的东西,大明朝人口多、军队多、武器好,反而灭亡了,汉朝不但没有灭亡,通过图强反灭掉了匈奴。为什么?原因虽有很多,但战争意志极其重要。
在鸦片战争中面对英军的入侵,在后来所面对的英法和八国联军的入侵,在甲午战争中面对日军的陆地入侵,晚清没有战争意志,乖乖签下了投降书,造成了中国近代几百年的衰败。如果晚清敢于战斗,虽然敌人武器好,但怎抵得过人民战争的汪洋之力。
在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中,蒋介石没有战争意志、不懂战争技术、更不懂战争艺术,只能是败北,被日寇打得落花如水,被解放军以少胜多。
所以奉劝厌恶战争的人,醒醒吧,来正视战争吧,来研究战争吧,来敢于投入战争吧,来利用好战争吧,让国家的运转和发展全方位进行,来赢得在世界上的竞争。
如在南海,怕什么?对入侵的任何敌人都要敢于打,这样才能打出国威,这样才能锻炼队伍,即使是暂时的吃亏,也是吃的小亏,才能在吃亏中成长起来,才能逐渐学习和掌握战争技术和艺术,才能知道在将来决定性的大战中怎样来驾驭战争。
对弱小的敌人更要打,锻炼队伍、检验装备、磨合战术。
当然不能滥用战争,而是要恰到好处地使用战争手段,就是不只追求战争,而是不避讳战争、利用好战争,把战争手段作为国家战略的组成部分,而不是舍弃。
一个国家,在世界上不敢于竞争、不敢于投入纷争,不善于斗争,只追求“合作共赢”,只知道塑造“熊猫精神”,竞争思想、竞争人才就会萎缩,国运反而会昌盛是匪夷所思。秦朝就不搞“合作共赢”、就不搞“熊猫精神”,反而成长壮大了起来,实现了大一统。
讲“合作共赢”应该是策略,而不应该是战略,这都是战争艺术里面的东西。
“中和”思想只是我们传统文化的一部分,我们可以学习借鉴,但不是唯一的“大道”,同样应该在战略和策略上灵活应用,而不能僵化地固用。
让我们利用好战争吧,不是在没有必要的时候乱投入战争,而是在有必要的时候敢于投入战争、运用好战争,通过投入战争,了解战争、学习战争、驾驭战争,掌握战争技术和艺术是需要实践的,从而帮助国家能够正常的全方位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