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远海运停泊在钱凯港的集装箱船
外界曾预言,继巴拿马运河之后,特朗普的下一个目标,很可能是秘鲁钱凯港,如今一语成谶。近日,秘鲁运输部突然宣布,经其国家保护竞争和知识产权协会裁定,中国中远海运集团独家运营的钱凯港“缺乏足够竞争力”,因此将介入管控港口使用费。中远海运表示,将就此启动法律诉讼。
这一消息着实令人意外。要知道,去年11月钱凯港才正式开港,中方高层还亲自为钱凯港开港剪彩。现在才过去5个多月,秘鲁方面就生出其他想法,不免有过河拆桥的意味。秘鲁为何突然“刹车”?钱凯港又动了谁的奶酪?
虽然秘鲁拥有漫长的海岸线,但由于基础建设落后,没有能够承载巨轮的深水港,长期受困于物流瓶颈,像秘鲁最大的港口卡亚俄港,最大水深不到11米,超大型船舶必须绕道中转。为了解决这个问题,秘鲁政府向国际社会招商引资,求合作,但都没结果。
经过多重考虑,中远海运斥资2.25亿美元,购得钱凯港60%的股份,后又继续追加投资,这才有了钱凯港今日的成就。
过去从南美东岸的货物运到中国,需绕道巴拿马运河或南端的麦哲伦海峡,而钱凯港启用后,其天然深水条件可容纳18000标准箱的巨型货轮,且将秘鲁至中国的海运时间从35天缩短至23天,物流成本降低20%以上。钱凯港开港仅3个月,进出口货物总额就接近3亿美元。
美国视拉美为自家后院
如此亮眼的数据,秘鲁却称“缺乏竞争力”,显然难以让人信服。而就在一个月前,秘鲁驻华大使还在高调宣传钱凯港的全球战略意义,强调其“改写中南美洲贸易版图”的作用。短短几周后态度急转,背后显然另有想法。
作为近年来“一带一路”的代表性项目,而南美地区向来被美国视为后院,钱凯港从开建到现在,一直引发美国高度警惕。拜登任内曾阻止中国在美洲的发展,但收效甚微。去年特朗普当选后,其团队里有人建议,对从钱凯港进入美国的所有商品加征60%关税。此次秘鲁运输部的政策调整,不排除受到外部压力影响。
巴拿马就是一个典型的例子。特朗普上台后,毫不掩饰对巴拿马运河的兴趣,从引导资本介入到不排除武力介入,特朗普政府一副势在必得的模样。巴拿马政府也“不负所望”,不仅退出“一带一路”倡议,还准备将巴拿马运河双手奉上。如今同样的剧本在秘鲁重演,国际社会也已经见怪不怪。
围绕钱凯港秘鲁政坛一直争议不断。去年1月,秘鲁国家港务局曾表示,授予中企钱凯港服务的独家经营权属于“行政错误”,要求通过司法程序废除这一决定。但同年5月30日,秘鲁总统博卢阿特出手,国会全体会议又投票通过《国家港口系统法》修正案,为中远海运重获钱凯港独家经营权铺平了道路。
然而今年3月,秘鲁因暴力犯罪激增进入紧急状态,首都利马及周边地区治安恶化,甚至波及钱凯港所在的利马大区,总统博卢阿特的支持率暴跌。再加上秘鲁明年要大选,各派势力都在寻找筹码,而钱凯港作为中秘合作的标志性工程,天然成为政治博弈的靶子。
除此之外,秘鲁传统第一大港口卡亚俄长期垄断全国80%以上的货运量,而钱凯港的建成直接冲击了这一格局。秘鲁政府可能担心,钱凯港的崛起会过度削弱卡亚俄港的地位,导致后者收入锐减、就业流失。
此次以“缺乏竞争力”为由管控费用,实则是通过行政手段抑制钱凯港的发展速度,为卡亚俄港争取转型时间,平衡新旧港口利益,避免卡亚俄港因钱凯港“失血”过多。
从巴拿马运河港口,到澳大利亚的达尔文港,再到秘鲁的钱凯港,这些争端表面上是商业纠纷,实则是中美全球博弈的缩影。面对美国对中国海运的围追堵截,未来我们要朝着三个方向前进。
一是风险多元化,将单一国家风险转化为利益共同体,比如可以邀请巴西参股钱凯港二期;二是“持剑经商”,解放军继续向深蓝进军,为企业出海保驾护航;三是掌握规则话语权,突破传统海运强国主导的规则,将海运优势逐步转变为话语优势。
港口之争从来不止是码头之争,而是谁能在21世纪掌握物流话语权。中国有信心也有能力应对各种风险挑战,同时也希望各国能尊重规则互利共赢。反之,若执意损害中方利益,必将反制到底。
▼参考资料和信息来源▼
●联合早报《秘鲁管控钱凯港使用费 中远海运拟启动诉讼》
●联合早报《学者:特朗普下个涉华目标或是秘鲁钱凯港》
●上观新闻《美提出对我船舶征收“港口费”,海运正成为大国博弈的隐形战场》
(作者系昆仑策研究院特约研究员;来源:昆仑策网【作者授权】,转编自“司马平邦说”微信公众号,修订发布;图片来自网络,侵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