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朗普执政期间,美国债务规模激增至37万亿美元的历史高位。在美联储激进加息政策下,联邦政府每年需支付约1万亿美元的巨额利息支出。这一严峻的财政困境促使特朗普政府采取了两项关键策略:一方面利用美国霸权地位推行全球对等关税政策,试图将美元体系的成本转嫁给世界各国;另一方面企图通过贸易壁垒构建对中国的经济包围圈,将中国孤立于全球贸易体系之外。
面对美方的挑衅,中国政府展现了坚定的反制决心和战略定力。我国采取了精准对等反制措施,将部分美国商品关税提高至125%的惩戒性水平。在达到这一关键阈值后,中方明确指出:在当前关税水平下,美国商品已完全丧失中国市场竞争力。若美方执意继续加征关税,中方将视其为无效的经济恫吓。商务部新闻发言人一针见血地指出,美方不断加码的关税措施已沦为脱离经济现实的数字游戏,其本质是赤裸裸的贸易霸凌行为,充分暴露了美国将贸易政策武器化的霸权本质。
这种有理有节的反制策略,既维护了国家经济利益,又揭露了美国贸易保护主义的实质,彰显了中国政府捍卫多边贸易体系的坚定立场。
英国《经济学人》等国际媒体敏锐注意到,中国政府援引抗美援朝时期“要打多久就打多久”的宣言,绝非简单的历史回响。正如夏宝龙主任4月15日所指出的,这场博弈的本质是发展权之争——美方意图非在关税而在扼制中国发展命脉。这种历史与现实的呼应,彰显了中国维护核心利益的战略传承。
夏宝龙主任还说美国竟对从不设关税的香港累计加征高达145%的关税,简直是蛮横霸道、无耻之极。并隔空回应美国副总统万斯,让美国那些“乡巴佬们”在中华民族五千年文明面前去哀鸣吧。
当前,中国领导人正密集开展对东盟国家的高层访问。这一系列外交行动具有深远的战略意义——我们正通过元首外交构建全球经贸统一战线,联合国际社会共同抵御美国单边关税政策的冲击。这种积极主动的外交布局,彰显了中国维护多边贸易体系的坚定决心。
面对美国的贸易霸凌,中国展现了破釜沉舟的斗争意志。我们深知,在这场关乎国家发展命运的较量中,唯有迎难而上、敢于亮剑,才能遏制美国的疯狂行径,维护正常的国际贸易秩序。任何退缩都可能导致多米诺骨牌效应的灾难性后果,使我国陷入战略被动。
对美国而言,这场博弈同样攸关其全球领导地位。一旦在贸易战中示弱,将直接动摇其作为世界头号强国的信誉基础。正因如此,双方实际上都已无路可退,形成了"狭路相逢勇者胜"的战略对峙局面。中国必须通过坚决反制,让美国切实感受到贸易战的不可持续性,才能迫使其放弃单边关税政策。
夏宝龙主任“让美国那些人在中华民族五千年文明面前哀鸣”的铿锵表态,正是这种战略自信的生动体现。这既是对美国傲慢态度的有力回击,也彰显了中华民族在历史长河中积淀的战略定力。我们坚信,在党中央坚强领导下,中国完全有能力在这场世纪博弈中赢得最终胜利。
如何有效反制美国?关键在于精准打击其战略命脉。
一、实施关键物资战略禁运,直击美国产业痛点
当前中国正充分发挥在稀有金属和稀土领域的全球市场主导地位,对美实施精准出口管制。这一战略举措直接切断了美国军工体系和高科技产业的核心原材料供应,实现了“釜底抽薪”的战略效果。特别值得注意的是,此次管制措施采取了严格的终端用户限制,彻底堵死了美国通过第三方转口的可能性,确保制裁效果最大化。
从战略层面看,这一举措具有双重遏制效应:首先,限制了美国高端武器的量产能力,有效降低了其军事冒险的可能性。中国完备的军工体系已具备改变地区冲突格局的实力,正如我们在俄乌冲突中通过限制硝酸棉、尿素等关键物资出口,显著削弱了西方对乌军援能力所展现的那样。其次,直接打击了美国高科技产业的核心竞争力,动摇了其获取超额利润的基础。
美国高科技产业严重依赖全球供应链,这一点从特朗普政府不得不对中国电子等产品给予关税豁免就可见一斑——美国高科技企业根本无法承受与中国产业链脱钩的代价。
在此形势下,我们应当乘势而上,持续加大反制力度,只有当美方切实感受到坚持对抗的代价远超妥协的损失时,才会被迫放弃其单边主义政策。这种精准打击策略既展现了中国的战略定力,也彰显了我们维护国家核心利益的坚定决心。
二、精准打击美国高端制造业命脉
(一)锁定战略目标:重创美国航空制造业
波音公司作为美国高端制造业的标杆企业,其战略价值不言而喻。在中美经贸关系持续恶化的背景下,中国果断采取反制措施,全面停止采购波音飞机及其配套设备。这一决策具有双重战略效应:其一,直接削弱美国航空制造业的全球竞争力,加速其产业衰退进程;其二,造成大规模产业链失业,使特朗普政府“制造业回流”的政治承诺沦为泡影。
(二)瓦解半导体产业布局
特朗普政府推行“星际门计划”,强制台积电实施产能转移(即所谓“台积电变美积电”),企图重构全球半导体产业链。中国采取精准反制:
1、对美产芯片加征125%惩罚性关税,直接破坏美国半导体制造业复兴计划;
2、利用中国作为全球最大半导体消费市场的优势,使台积电转移至美国的先进制程产能失去市场准入;
3、通过产业链反制,既打击美国制造业复兴战略,又遏制岛内“倚美谋独”的经济基础。
这一系列组合拳充分体现了中国反制措施的三个显著特征:
1、目标精准——直击美国战略产业核心
2、效果叠加——实现政治经济双重收益
3、代价可控——依托中国市场优势实施非对称反制。
当前形势下,唯有让美国为其单边主义行为付出实质性代价,才能迫使其回到理性对话的轨道。中国的反制既展现了维护国家利益的坚定决心,也体现了大国的战略智慧和定力。
三、精准调控供应链,反制美国通胀压力
(一)构建非对称贸易优势
当前中美贸易战呈现鲜明特征:美国对华出口商品(以农产品、能源为主)可被中国轻易找到替代来源,而中国输美商品(日用消费品、关键工业品)却难以被美国市场替代。这种结构性优势使我们能够:
1、通过调整全球采购布局,将农产品订单转向巴西、阿根廷等国,直接冲击特朗普的农业票仓。
2、深化与俄罗斯能源合作,确保能源供应多元化的同时削弱美国能源出口。
3、保持对美必需品出口的定价权,随时可启动“价格杠杆”反制。
(二)制造美国市场“春节效应”
中国供应链中断对美国的影响将远超预期:
1、如同春节期间中国城市的“空城”现象,美国市场将因供应链断裂出现“货架空空”的窘境。
2、美国缺乏中国完备的工业储备体系,短缺效应将呈指数级放大。
3、持续时间越长,美国社会承受的通胀压力和政治压力就越大。
(三)锁定特朗普政治软肋
1、农业领域:切断美国农产品对华出口渠道,直接动摇特朗普中西部基本盘。
2、能源领域:俄罗斯“无限量”能源供应承诺,使美国页岩油产业失去关键市场。
3、政治算计:能源巨头与农业集团的反弹,将形成对特朗普政府的内部制衡。
这一战略的精妙之处在于:既让美国普通消费者感受到物价飞涨之痛,又精准打击特朗普的核心支持群体。正如网友所言:即便日后贸易战停火,我们也要掌握定价主动权,因为全球再难找到中国这样兼具规模与性价比的供应链体系。这种“以彼之道还施彼身”的反制,正是让美国认清相互依存现实的必要手段。
四、金融领域的战略反制:动摇美元霸权根基
(一)美债武器的战略性运用
1、中国持有万亿美元级美债的“金融核武器”价值
日本近期抛售美债引发的市场震荡已验证其威力,若中国加入抛售行列,将直接冲击美元信用体系。
2、战术性操作空间
选择关键时点实施精准抛售
配合市场预期管理放大威慑效果
与日本、欧盟形成协同抛售态势
(二)构建全球金融统一战线
1、中欧金融合作新态势
共同推进本币结算体系
联合完善替代性支付系统
2、新兴市场国家联动
推动金砖国家储备货币池建设
扩大特别提款权(SDR)篮子货币影响力
(三)战略反制的深远影响
1、打破“海湖庄园协定”陷阱
防止重蹈“广场协议”覆辙
终结美国债务货币化企图
2、动摇美国霸权根基
美元信用崩塌将引发连锁反应
财政赤字货币化难以为继
3、系统性风险传导
美债收益率失控风险
全球去美元化加速
当前中国采取的金融反制策略具有以下特征:
精准性:选择最具破坏力的时点出手
协同性:与主要经济体形成战略配合
渐进性:通过预期管理强化威慑效果
正如历史经验所示,金融霸权的瓦解往往先于政治霸权的崩溃。通过系统性削弱美元体系,我们不仅能够有效反制美国的经济胁迫,更将为构建更加公平合理的国际金融秩序奠定基础。这场没有硝烟的货币战争,其战略意义不亚于任何形式的军事对抗。
五、战略不合作:瓦解美国霸权特权体系
历史镜鉴:中国配合的“救市效应”
2008年金融危机期间,中国通过以下方式实质支撑了美国经济:
1、持续增持美债,维持美元流动性
2、保持汇率稳定,避免货币战争
3、扩大对美出口,平抑美国通胀
这种配合使得美国成为危机后复苏最快的发达国家,而如今美国却将这种战略互惠视为理所当然,还恩将仇报,因此我们必须采取如下的不合作战略。
1、金融领域
暂停美债购买常态化机制
允许人民币汇率更大波动空间
推动外汇储备多元化
2、贸易领域
严格审查关键技术出口
建立关键商品“非美”供应链
实施精准反制裁清单
3、全球治理
在气候、反恐等议题上设置合作前提
改革国际金融机构投票权结构
强化金砖机制等替代性平台
这种战略反制正导致乘数效应
1、美元特权成本飙升
美债融资成本上升100-150基点
全球去美元化进程加速20%
2、产业回流计划受挫
美国制造业成本平均提升18-25%
跨国公司供应链重组延期3-5年
3、地缘政治代价
亚太盟友体系维持成本增加30%
中东战略调整周期延长
这种战略性不合作不是简单的对抗,而是通过重构全球利益分配格局,迫使美国认识到:在后危机时代,没有中国的实质性配合,美国既难以转嫁危机成本,也无法维持单极霸权体系。当美国为维持霸权支付的真实成本超过其收益时,才是全球治理体系回归理性的开端。
六、团结世界人民,在文化输出上下功夫
中国带头顶住美国压力的举动,赢得了台湾网友、日本网友、韩国网友、印度网友等的盛赞,如台湾地区网民热议:“大陆展现的定力令人钦佩”、日本网络出现“中国式应对值得学习”的声浪、韩国媒体评价“东方智慧VS西方霸权的典范”。现在印度民间则兴起“中国抗压能力”研究热。这在过去难以想象,毕竟他们曾对中国存在较深偏见。这一现象本身就是中国对外文化输出的成果,有力地冲击了美国的文化霸权,让美国尝到苦头。
这场没有硝烟的文化博弈证明:当中国坚定捍卫自身发展权利时,反而赢得了前所未有的国际尊重。这种“压力测试”下的文化自觉,正在重塑全球文明对话的格局,其深远影响将远超贸易争端本身。美国终将发现,其文化霸权正随着政治信用一起,遭遇不可逆的衰落进程。
七、制造并充分利用美国内部矛盾
当前,我们应持续对美国施压,使其痛感加剧,直抵要害。只要美国不主动求和,我们便要将这场斗争延续至美国中期选举,且看特朗普届时如何应对。特朗普此次“王者归来”,共和党赢得两院,究其根源,乃是拜登将美国经济搞得一团糟所致。然而,特朗普此番折腾,无疑会让美国局势雪上加霜,如此一来,共和党极有可能在中期选举中失利,特朗普届时必将陷入困境。毕竟,他如今的意气风发得益于三权合一、大权独揽,而一旦中期选举因经济问题使民主党大获全胜,特朗普恐怕将遭受沉重打击。
拜登复出后,对特朗普亦是诸多批判。拜登认为,特朗普的关税政策引发了经济动荡与全球混乱,其在国际舞台上的行径严重损害了美国信誉。拜登指出,在不到100天的时间里,特朗普政府便造成了巨大的破坏,美国社会的分裂程度达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还警告称“作为一个国家,我们不能再任由这种分裂局面持续下去”。
的确,我们不仅要联合美国盟友以及第三世界国家,让美国感受到压力,还需巧妙利用美国国内矛盾,令特朗普如芒在背。只要我们态度足够强硬,使美国经济、社会等各个层面陷入前所未有的艰难处境,美国国内矛盾便会集中爆发,届时,局势的发展必将精彩纷呈。
这场战略博弈的精髓在于:我们不仅在与美国较量,更在巧妙利用美国政治体系的内在缺陷。当贸易战引发的经济阵痛转化为选票惩罚时,当“美国优先”演变成“美国孤立”时,特朗普政府必将陷入自掘的政治坟墓。正如拜登所言,这种分裂已触及美国立国根基,而我们所要做的,就是让这场自我毁灭的进程加速演进。待到中期选举尘埃落定,无论哪方胜出,美国政治生态都已遭受不可逆的损伤——这才是对霸权最致命的打击。
在当下这千载难逢的机遇面前,我们务必充分加以利用。美国只有感受到足够的痛楚,才有可能同意以台湾回归以及主动停火为条件,来换取与我们的和平共处。如此一来,我们便能通过极大地削弱美国并打破其对台海的干涉,实现台湾回归,这无疑是最为理想且成本最低的方案。与此同时,也能让美国切身领略到“以其人之道,还治其人之身”究竟是何种滋味。的确,长久以来,美国无端搅乱局势,迫使各国向其输送巨额利益,“血筹定律”在它身上体现得淋漓尽致,可如今报应终于落到了美国自己头上。只要我们坚定地与之斗争,手中的筹码必将让美国深刻体会到“三十年河东,三十年河西”的巨大落差。
唯有坚决斗争,我们才能坚守底线,进而获取更多利益。
(作者系昆仑策特约评论员;来源:昆仑策网【作者授权】,转编自“共产主义之家”微信公众号,修订发布;图片来自网络,侵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