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7月1日,中国共产党诞生纪念日。咱们写作研究生班选择这个日子举行开班仪式,具有特殊的意义。用主流的话说,就是不忘初心。“初心”这两个字在许多场合,被许多人挂在嘴边,但不一定每个人都能说出它的确切含义。按我的理解,所谓初心,就是一个人或一个政党最初的理想和信仰。中国共产党最初的理想和信仰是什么?《共产党宣言》第一章《资产者和无产者》开篇第一句就是:“至今一切社会的历史都是阶级斗争的历史。”并宣称:“共产党人可以把自己的理论概括为一句话:消灭私有制。”中国共产党现存的最早入党誓词中明确写道:“牺牲个人,阶级斗争,严守秘密,永不叛党……”中国共产党历届代表大会通过的党章,也一直将实现共产主义作为自己的理想信仰和最终目标。因此,我们说中国共产党的初心是“阶级斗争、消灭私有制和实现共产主义”,应该是没有错的。后来入党誓词经过了多次修改,和最初的誓词已经有很大不同了,但无论怎么修改,这个最初的理想信仰,也就是“初心”不能变,否则就不叫“初心”了。有的同学可能看过话剧《从湘江到遵义》,其中有一段曾经感动过许多观众的台词:
我们当年那些梦想实现了吗?
老百姓都过上好日子了吗?
还有贪官污吏吗?
还有人骑在人民头上作威作福吗?
我们还在受外国人的欺辱吗?
中国人真正站起来了吗?
我们的党还记得我们对人民的承诺吗?
还有纠正错误的勇气吗?
需要有人站出来的时候还有人敢站出来吗?
还有人像我们一样愿意为信仰而生为信仰而死吗?
这段振聋发聩的台词后来被归纳为“红军十问”。我认为,提出这“十问”的人,才是真正理解初心含义和真正不忘初心的人,他们身上流动的是无数先烈的血,鲜红的,而不是粉红的。从这个意义上说,我们举办写作研究生班,也是为了践行革命先烈们的“初心”。
那么,什么是写作呢?
现在许多高校招生的创意写作专业本科生研究生及各级作协举办了各种各样的研讨班,都是为了培养作家,利用各自的资源为学生提供成名成家的机会,他们灌输给学生的除了写作技巧,以及如何按照主流意识形态及市场配方制作和包装自己的作品之外,还包括已经被经典化、模型化的“纯文学”理念。
关于“纯文学”,已故著名作家曹征路曾经说过:“伴随着中国文坛精英化的进程,近20年一直盛行着历史终结论、后现代论、宏大叙事解体论、小事崇拜论、形式进化论、人性发现论、范式转换论等等论调,而且一直以“纯文学”的话语方式活跃着主流着。这些主张实际上已经贯穿了90年代以来中国文坛最主流的文学创作和批评活动,形成了心照不宣的“华盛顿共识”,已经把这一套当作规则,当作秩序,谁胆敢突破这个边界立刻受到围攻。比如涉及到历史的必然要为侵略和殖民辩护,涉及到现实的必然要为压迫和剥削辩护,涉及到当下生活的必然是‘逃避‘和’穿越’。千篇一律的批评话语则是把这种恶搞当作‘艺术’,对真情实感和严肃思考进行嘲弄。”后来,他又在一篇访谈中指出:“这三十多年来,文艺在我们国家基本上已经被改造成资产阶级用来愚弄人民的工具了。”曹征路深刻揭示了当下中国文学的实质,把“纯文学”的底裤都扯下来了。
如果说八九十年代的“纯文学”多少还有一点“为艺术而艺术”的理想主义情怀,如今已经完全沦为实用主义和功利主义的工具了。当下遍布各高校的那些所谓创意写作和作协举办的各种作家研讨班研修班,充满了商业主义气味,所谓商业主义,就是资本主导下的文化产业,“纯文学”也沦为了其中的一个组成部分。我曾经参加过中国作协鲁迅文学院首届中青年作家高级研讨班的学习,也给省作协的青年作家研讨班讲过课,记得一次讲的题目是“面向文学,背对文坛”。我的意思是希望他们把主要精力用在文学本身,而不要成天琢磨或钻营怎样找关系发表作品或者得奖之类。那些学员是听不进去的,因为他们之中大多数人参加研讨班就是为了这些目的。
讲到这儿,我们可以归纳一下咱们这个班和体制内那些高校创意写作专业和作协举办的研讨班研修班之间的根本区别了:
首先,咱们不会按照那套“纯文学”理念去“驯化”学员,相反,我们要从知识系统、价值系统和技术系统等多个方面,对“纯文学”进行“去魅”,帮助学员建立起无产阶级的写作理念;
其二,我们不是为了培养“纯文学”意义上的作家。“招生启事”明确指出,“在自媒体和网络普及的全民写作时代,写作如同驾驶一样,正在成为现代社会生存的一项基本技能,如果缺少写作能力,意味着无力发出自己的声音,像哑巴一样沦为‘沉黙的人’。无产阶级只有学习掌握马克思主义的思想武器,并通过写作发出自己的声音,才可能打破资产阶级的文化垄断,摆脱被剥削、压迫和欺骗的命运,获得真正意义的自由和解放。”这实际上指明了写作在当代社会的现实意义,也意味着参加咱们这个班的学员,首先是一个马克思主义的信仰者,愿意用自己的写作为无产阶级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而不是为了个人成名成家,如果是为了后者,大可以去参加高校创意写作专业和作协的研讨班研修班学习,咱们这个班是民间机构举办,无论从物质条件还是社会传播能力,都无法跟前者相比。
其三,我们的“劣势”同时也是我们的优势。孔夫子说:礼失而求诸野,意思就是说,如果朝堂之上丢弃了某些传统,就只好到民间去寻找和发现了;文学本来属于人民大众喜闻乐见的一种审美和创造活动,既然变成了少数精神贵族控制和“资产阶级愚弄人民”的工具,我们也只好到民间发现和培育属于普罗大众的文学艺术及其人才了。因此,写作对我们来说不是一种个人的事业,而是同无产阶级的解放紧密联系在一起,成为了一种崇高的事业。
我觉得,这就是我们办这个班,而且是大家参加这个班学习的意义,同时也是我们对“写作的意义”给出的最新阐释。
这是我谈的第一点。
我要谈的第二点是:学什么或读什么书?有人可能想,既然是写作研究生班,当然是学习研讨怎么写作啦。这个回答又对又不对。我们当然要教学员怎么写作,但前面说过,我们这个班跟体制内举办的这个班那个班不同,不是学员成名成家的“孵化器”,而是为了培养马克思主义和无产阶级的写作人才,我看过大家填写的入学摸底调查问卷,相信咱们的学员也具有这样的觉悟,是抱着这个目的来的。因此,我们学习的内容自然也跟他们不一样。
具体说,咱们学习的主要内容包括两方面,一方面是马克思主义的经典著作。马克思主义是无产阶级获得自我解放的思想武器,我们如果想通过写作为无产阶级和人民大众服务,首先需要学习并掌握这个思想武器;大家以前可能读过一些马克思主义著作,也许是浮光掠影,泛泛而读,甚至不求甚解,等等。针对这种实际情况,我们准备邀请专家学者,对代表性的马列毛著作进行细读。我所说的学者专家,不是那种只会死啃理论的马院教授,更不是那种名义上的马克思主义研究专家,干的却是篡改马克思主义和对付真正的马克思主义者的事。我们请来讲课的专家不仅是马克思主义的研究家,而且是真正的马克思主义的信仰者。
另一方面,我们也要给大家讲解一些经典的文学作品。要想提高自己的写作能力,阅读经典的文学作品是一条必不可少的途径,但咱们要求或给学员推荐的文学作品跟现在高校和作协推荐的那些作品肯定不一样。比方说他们讲授和推崇的莫言、贾平凹、余华、陈忠实这些作家的作品,我们讲授和推荐的却是鲁迅、高尔基、小林多喜二、丁玲、浩然、魏巍和曹征路这些作家的作品。阅读和推崇的作家作品不同,秉持的写作理念也就不同,这是由各自的立场和信仰决定的,一点也不用避讳。资产阶级的文艺理论家总是把他们推崇的那些作家作品包装成普世性的经典之作,马克思主义的文艺理论家却公开承认文艺是有阶级性的,只要有无产阶级和资产阶级存在,就有无产阶级的的文学和资产阶级的文学以及莫言和浩然这样截然不同的作家存在,这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也是无法否认的。
咱们这个班虽然不是严格意义上的研究生班,也没有社会承认的学位和学历,但既然叫研究生班,就不能像专科生本科生那样填鸭式教学,还是要借鉴研究生教学方式。高校的硕士博士生,开学时导师都要给他们开一份长长的书单,学习期间大部分时间都待在图书馆读书,然后就是写论文做课题。古人说的读破万卷书,下笔如有神,还是有道理的。我小时候就是整天离不开书,连走路都捧着一本小说,有一次撞到一棵树,额头碰出了一个大包。我之所以成为一个作家,跟我小时候形成的爱读书的习惯是分不开的。所以我们也给大家开了一份书单,希望大家认真阅读,即使不能全读完,也要争取读完其中的大部分。
讲完了学什么和读什么书,还要谈怎么读书写作,因此,我要谈的第三点就是怎么学和怎么写的问题。
我从来不主张死读书。理想的读书方式就是一边读一边实践,这里的实践一是指作笔记,要养成勤动笔的习惯,哪怕是几句眉批,一段读后感,也比只读不动笔强,古代文人最推崇的生活方式是“晴耕雨读”,晴天的时候下田劳动,下雨的时候在家里读书,可见古人也是主张将学习和实践结合在一起的;实践的第二层含义是写作。对于有志于写作的人来说,没有比写作更重要的实践了。但写作不是闭门造车,而是来自于社会实践和每个人的生活经验。毛主席说社会生活是文学艺术的唯一源泉,这句话堪称颠扑不破的真理。所以,我希望大家一方面边读边写,一方面关注和参与广阔的社会生活。我认真看过大家的简历,有工人、农民、机关干部,也有大中学生、研究生和清华大学的博士,还有父女学员、情侣学员。大家有一个共同点,都处在这个社会的中下层,有比较丰富的社会阅历。在这一点上,我们比高校那些创意写作专业的学生有优势,他们是把在自己关在校园里,希望从课堂老师的讲义和经典作品中获取写作的秘籍,而咱们置身在尘土飞扬的社会生活之中,有的本身就是深受资本剥削压榨的无产者的一员,生存状态跟我们要服务的无产阶级是一致的,对今天中国和全世界普罗大众的处境能够感同身受,从写作的角度,我们只要写出自身的感受,就能够反映出广大无产者的普遍状况。如果再加上我们掌握了马克思主义这一强大的思想武器,掌握了一定的写作技巧,完全能够写出好作品来。
说到这儿,我想起近来吵得很火爆的AI技术,一种智能写作软件,运用这个软件,不仅可以画画,还可以写出漂亮的文章。有人宣称AI的诞生,意味着传统意义上的作家创作的消亡,这纯粹是瞎扯。我看过用AI写的作品,文辞和结构的确都很讲究,但如果指望他们像巴尔扎克、托尔斯泰、高尔基、鲁迅那样,写出深刻揭示出一个时代的真实生活的作品,那就是痴人说梦了。文学史上任何伟大作品,都是经过作家对所处时代独特而深邃的思考后创作出来的,是AI那样的写作软件无法完成的。AI软件里可以安装无数种写作模型,但无法将人的思想安装进去,换句话说,AI技术也许能解决怎么写的问题,但无法解决写什么的问题,而后者往往决定着一个作家的立场。这也是我始终认为,现在高校的创意写作专业充其量只能培养出文学市场需要的职业写手,而无法培养出真正意义,尤其是伟大作家的根本原因。高尔基、浩然都只有小学水平,但他们成为了伟大和杰出的无产阶级作家,大学中文系的创意写作专业和作协这个班那个班能培养出来吗?
另外,我说大学创意写作专业和作协这个班那个班培养不出真正意义上的作家,还因为网络时代的写作已经跟传统意义上的写作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传统意义上的写作就那么几大类,小说、诗歌、散文、诗歌、戏剧、报告文学、文艺评论,但自从网络普及尤其是自媒体以来,产生了许多新的写作体裁,如博客、微博、公众号写作,而且涌现了许许多多优秀的写作者。很多博文或公众号文章动辄几万甚至几十万人阅读,而那些发表在纸媒上的文章往往只有寥寥几千个读者。从写作学角度,这类新媒体写作已经无法用传统的理论所能定义。包括作家和评论家这个称谓,也无法指认新媒体时代的写作人群,“写手”一词越来越流行,在网络上有取代“作家”称谓的趋势。所以,咱们这个班与其说是为了培养传统意义上的作家,还不如说是为了培养“写手”,但需要在前面加一个前缀:“无产阶级的红色写手”。
是的,红色写手。这是我对咱们这个班学员最大的期许,也是这个班和高校创业写作专业以及作协举办的这个班那个班的最大区别。我希望咱们这个班上能够产生新的高尔基、小林多喜二、柔石、殷夫、叶紫!
最后,我将马克思在《青年在选择职业时的考虑》中的一段话送给大家,与同学们共勉:“如果我们选择了最能为人类福利而劳动的职业,那么,重担就不能把我们压倒,因为这是为大家而献身;那时我们所感到的就不是可怜的、有限的、自私的乐趣,我们的幸福将属于千百万人……”
【文/刘继明,当代知名作家,188金宝搏体育官网专栏学者。本文原载公众号“刘继明書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