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两种经济学研究对象的根本对立
当今我国社会存在着两种经济学:西方经济学与马克思主义经济学。这两种经济学的根本区别,首先在于研究对象的不同,在于哲学基础的对立:马克思主义经济学研究的对象,是经济的客观本质和发展规律,它的哲学基础是历史唯物主义,而西方经济学的研究对象是人们的目标,哲学基础是历史唯心主义。
西方经济学研究的是实现主观目标,如美联储现在研究的就是把通货膨胀的指标降至2%;《要想稳住宏观经济大盘,须先稳住微观经营主体》(以下简称《稳住》)的研究目标,是要稳住经济大盘、稳住经营主体等等;而马克思主义经济学研究的对象,是客观存在的经济本质以及发展的客观趋势,在这个基础上才探讨采取什么主观能动措施,推动经济发展,它的哲学基础是历史唯物主义。马克思主义经济学承认经济发展存在着不以人们意志为转移的客观规律,并以此为研究对象,而西方经济学根本就不承认存在着客观规律,认为长官意志决定经济发展,这就是两种经济学一切区别的根本原因。
西方经济学以人们的主观目标作为研究对象,是以历史唯心主义作为哲学基础,必然被客观现实撞得粉粹。现在美国出现的高通货膨胀,正是美联储前一个时期实现“量化宽松”政策的必然结果;而当前美联储不断加息,又在为下一次的债务危机创造条件,为新的“量化宽松”即滥发纸币做准备。
说明西方经济学的破产,最好的例证是资本主义经济的周期性经济危机。自1825年资本主义世界经济爆发经济危机以来,几乎每隔一段时期就爆发经济危机。1929年大萧条以后,凯恩斯主义应运而生,主张用货币政策、财政政策“熨平”经济周期,但是,经济危机仍然周期性爆发,表明凯恩斯主义的“失灵”,西方经济学的破产。但是,我国的一些经济学家仍然想运用它来“解决”我国的经济问题。《要想稳住经济大盘,须先稳住微观经营主体》,梦想“稳住微观经营主体”,“稳住大盘”,就是这种理论的典型。。
二、经济下滑的根本原因
我国经济的不断下滑,是从2008年爆发世界经济危机以后就开始的。2008年以前,我国的国内生产总值保持着两位数增长,是资本输出的结果。2008 年世界经济危机爆发以后,尽管政府采取了种种措施,但是国内生产总值的增长还是不断下滑,由两位数降至2011年的9.6%,2012年的7.9%,2016年的6.8%,2019年6%。新冠疫情爆发以后,更滑至2020年的2.2%。(《中国统计摘要》2022 第26页)《稳住》提出“稳住经济大盘”,“稳住经营主体”,说:“我认为,要想稳住宏观经济大盘,须先稳住微观经营主体。中国现在有1.6亿个市场主体,包括五千多万户企业和一亿多个体工商户。这些微观经营主体,是中国经济基本盘的基石,只有把基本盘的基石激活,才能稳住宏观经济大盘-----如何稳住微观经营主体?应该放松管制、稳住预期。”等等。经济下滑,就是经营主体稳不住、“激”不活。经营主体稳住了,“激”活了,经济还会下滑吗?所以,这种论述就自相矛盾。至于“放松管制”措施等,政府早就实行了。不仅如此,政府而且还大量发行纸币,借了天量债务:2008年我国流通中货币为34219亿,到2021年就增加到90825亿,发行了纸币近5.7万亿,翻了一倍还多;国债余额,也由2010年的67548.1亿元,增至2021年232697.3亿元,增加了16.5万亿,翻了两番还多。这还不包括地方政府卖地和借债等等。(《中国统计摘要》2022 第160页、《中国统计摘要》2015 第67页)总之,政府已经运用了货币政策、财政政策的各种“工具”,来激活经营主体,仍然稳不住经济下滑的趋势。所以,所谓的“稳住大盘”,须先稳住“经营主体”的论断,不过是一句空话、套话,是一个脱离实际的梦想。
《稳住》说:“-----如何提振消费? 有些人认为可以出台刺激消费的政策,然而需要看到,在刺激消费方面,政府能用的工具很少,消费不同于投资,投资靠的是单位,可以大力利用杠杆,也就是贷款,特别是可以让国有单位大力加杠杠,甚至加杠杠去上一些暂时没有多大需要的项目,所以促进投资的工具箱里有很多工具。而消费靠的是个人,政府不能让个人去大力加杠杆,更不能让个人加杠杠去增加他们不需要的消费,所以刺激消费的工具箱里并没有太多的工具。现在部分地区选择发消费券,消费券只能带来阶段性的消费增加,不能带来消费总量的增加,也就是说,发消费券的时候消费需求得到集中释放,此后则很难持续。也有观点提议给大家发钱,但这一措施并不现实,另一方面实施成本很大,实施扭曲也很难避免。所以我认为,中长期提振消费,最终还是要回到居民可支配收入这里。如何提高居民可支配收入?我们当然不能搞‘劫富济贫’政策。所以这方面的政策应该做到科学合理。我们过去10多年居民可支配收入的增长速度下滑比较明显,‘十三五’比‘十二五’下滑3.3个百分点。下一步要提高居民可支配收入,特别是低收入和中低收入群体的可支配收入,去年我国人均可支配收入3万多人民币,但是低收入组只有8000多元,中低收入组也只有18000多元,很多人生活比较艰辛,这是需要重视和解决的问题。总的政策思路,除了大力完善社会保障体系,譬如改善务农人员、农村地区进城务工人员的社会保障,以及完善住房保障体系,还要持续采取措施提高许多人的人力资本,并采取措施提高他们的就业质量,从而使他们的劳动生产率和劳动报酬不断得到提高。 ”除了空话,没有任何实际内容。
“消费不足”、“内需乏力”的根本原因,是广大劳动群众的购买力低下,是实行雇佣劳动经济制度的必然结果。广大工人的工资是劳动力商品的价格,只能维持劳动力的再生产,一大部分利润被资本论占有。这是资本主义世界普遍存在的问题,是反复爆发生产过剩经济危机的根本原因。我国现实雇佣劳动经济制度,必然出现“内需不足”、“消费乏力”的资本主义痼疾,必将爆发生产过剩的经济危机。
三、出路
新中国的毛泽东时期,走发展公有制经济的道路,不仅消灭了资产阶级,没有不劳动占有利润的老板,不仅社会风气廉洁、清正,而且生产高速发展;不仅没有“内需不足”、“消费乏力”,反而是供不应求,不仅生产资料供不应求,主要生活资料尽管发展很快,也供不应求,政府发粮票、布票,甚至自行车票限制购买。当时还被一些资产阶级经济学家嘲讽为“短缺经济”,实际上是公有制生产关系促进生产力高速发展的表现。
当前我国实行雇佣劳动经济制度,严重束缚着生产力的发展。所有“稳经济”、“稳经营主体”的措施都已经试验过了,实践证明统统“失灵”,都不过是脱离实际的梦想。唯一的出路就是重新回归毛泽东时期发展公有制经济的道路。
附录:
张文魁:要想稳住宏观经济大盘,须先稳住微观经营主体
2022年11月03日 07:45观察者网
导读:国家统计局日前发布的数据显示,前三季度国民经济恢复向好,三季度明显好于二季度,生产需求持续改善,就业物价总体稳定,民生保障有力有效,总体运行在合理区间。 如何分析当下的经济形势?宏观政策的工具箱里还有哪些储备工具可以推出?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企业研究所副所长张文魁向观察者网讲述了自己的观点和分析。
观察者网:三季度经济增长数据3.9%高于市场预期,且是在夏季高温和疫情多发的背景下实现的,数据增长的背后有哪些支撑?
张文魁:背后的支持主要是工业数据比疫情前很多月份还要好。单月来看,9月规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速回升至6.4%,对整个工业增长起到支撑作用,也由此拉动了经济增速零点几个百分点。
而即使在疫情之前的2019、2018年,很多月份的工业增加值增速也没有这么高。工业超预期增长还是与我们5月份以来的稳增长政策有关,特别是稳投资政策已经见效,譬如与投资相关的机器设备行业的增速明显提高。
前9月我国工业企业利润结构改善 当月降幅持续收窄。图源:视觉中国
观察者网:前三季度,最终消费支出对经济增长贡献率为41.3%(2021年消费对经济增长贡献率达到65.4%),居民消费意愿和环境依然低迷,这种低迷是当下的问题也是未来的机会,下一步要稳增长,必须要提振消费,这应该如何实现?
张文魁:这个问题需要从短期和长期来看。从短期看,消费乏力主要还是受到疫情的影响,因为从这几年来看,消费都会达到55%-65%的贡献率。今年的消费贡献率这么低,一方面是人们减少了出行和接触性、体验性消费,比如朋友聚会聚餐、旅游、甚至婚礼等,另一方面是很多小微企业受到影响比较大,歇业和停产关闭的不少,那么企业主和从业人员的钱袋子还是瘪了,这也进一步影响了消费。
从长期来看,疫情管控终究会过去,即使不会很快过去,那么长期消费还是要看居民收入,如果居民可支配收入上不来,消费最终也会受到影响。
二十大提到,要增强消费在经济发展中的基础性作用。这种表述说明中央对于消费非常重视。我认为,未来几年我们还是需要5%以上的GDP增速,这是2035年目标得以实现的基础。
当然我们不仅仅是为一个2035目标去发展经济,发展经济的根本目的之一还是为了改善老百姓生活,提振消费就是为了这个根本目的。但是,如何提振消费?
有些人认为可以出台刺激消费的政策,然而需要看到,在刺激消费方面,政府能用的工具很少,消费不同于投资,投资靠的是单位,可以大力利用杠杆,也就是贷款,特别是可以让国有单位大力加杠杠,甚至加杠杠去上一些暂时没有多大需要的项目,所以促进投资的工具箱里有很多工具。
而消费靠的是个人,政府不能让个人去大力加杠杆,更不能让个人加杠杠去增加他们不需要的消费,所以刺激消费的工具箱里并没有太多的工具。
现在部分地区选择发消费券,消费券只能带来阶段性的消费增加,不能带来消费总量的增加,也就是说,发消费券的时候消费需求得到集中释放,此后则很难持续。
也有观点提议给大家发钱,但这一措施并不现实,另一方面实施成本很大,实施扭曲也很难避免。
所以我认为,中长期提振消费,最终还是要回到居民可支配收入这里。
如何提高居民可支配收入?我们当然不能搞“劫富济贫”政策。所以这方面的政策应该做到科学合理。我们过去10多年居民可支配收入的增长速度下滑比较明显,“十三五”比“十二五”下滑3.3个百分点。下一步要提高居民可支配收入,特别是低收入和中低收入群体的可支配收入,去年我国人均可支配收入3万多人民币,但是低收入组只有8000多元,中低收入组也只有18000多元,很多人生活比较艰辛,这是需要重视和解决的问题。
总的政策思路,除了大力完善社会保障体系,譬如改善务农人员、农村地区进城务工人员的社会保障,以及完善住房保障体系,还要持续采取措施提高许多人的人力资本,并采取措施提高他们的就业质量,从而使他们的劳动生产率和劳动报酬不断得到提高。
观察者网:从数据看,出口增速8月和9月持续放缓,海外需求持续走弱,但是我国工业生产还在加速,支持生产加速的订单主要来源于汽车、手机行业,劳动力密集型产品拉动持续减弱。在东盟等发展中经济体对中国出口有所支持和外需整体性收缩的情况下,如何研判今年中国出口增速的趋势?
张文魁:9月份下滑有点超出大家的预期,我判断未来还会继续下滑。第一,它是个高位的调整,从去年到今年,出口增速连续二十几个月都在高速增长,因此现在有一个高位的回调。
第二个方面,国外特别是发达经济体对中国产品的需求也在萎缩,从经济数据看,美国三季度经济还是增长了,但一季度和二季度经济数据都不太好,欧洲的需求也在收缩,整个发达经济体的需求收缩,进口自然会减少。
第三个方面,东南亚和南亚国家,他们生产出口产品的企业恢复得比我们好一些,从前年到今年,我国出口订单激增,相当一部分是从东南亚和南亚国家转移到中国的,现在他们恢复了产能,所以我判断出口增速还会进一步回落。不过,尽管9月份有所收缩,出口表现还是略优于内需,内需才是真正的大问题。
观察者网:在各项稳增长稳就业政策的加力落实下,三季度就业形势有所好转。就业形势的困难主要表现在青年就业压力快速上升,新闻报道“名校毕业生正在从深圳中学向二三线城市的中学扩散”,年轻人选择二三线城市就业的趋势是否会影响经济发展?
张文魁:从长期看,名校毕业生向二三线城市扩散有利于促进区域均衡发展,包括人才结构的改善、教育水平的提高、城市活力的增强,毕业生去二三线城市就业生活工作,后续有利于地方吸引高端的投资和高科技企业。同时,二三线城市生活成本低,物价、房价、生活节奏等对于毕业生也有吸引力。
观察者网:制造业投资和基建投资推动第三季度经济增长。10月25日,六部委联合发文《关于以制造业为重点促进外资扩增量稳存量提质量的若干政策措施》,鼓励外商加大在先进制造业和高新技术方面的投资,如何看待并妥善处理或权衡外资对国内产业格局的影响?
张文魁:从数据上来看,我们实际利用外资两位数增长,目前来看,外资对中国下一步增加投资可能还是有点纠结。现在出台这个文件,对于进一步吸引外资,特别吸引高质量的外资有帮助。
一些观点认为外资到中国来投资,特别是投资高科技的实体经济部门,对我们国家安全不利,这种看法是片面的,实际上,外资投资也会增加中国产业链和供应链的韧性。二十大提到“提高产业链供应链的韧性和安全水平”,我们要合理看待外资发挥的作用,现在也有一些外资纠结甚至犹豫,我们需要文件来给出一个明确的信号和可持续的政策。
山东潍坊:汽车制造企业车间内工人进行焊接生产。图源:视觉中国
观察者网:前段时间,媒体报道欧洲制造业转移的新闻,中国也承接了部分欧洲企业的产能,主要是电气设备、汽车行业生产向中国转移,对于经济高质量发展目标来说,如何评估转移的产能,尤其是高能耗和高气耗产业可能带来的正反面影响?
张文魁:欧洲制造业转移到中国会不会把高耗能的产业转移过来,转移过来好不好?政府有关部门会综合考量这些因素,我们国家有外商投资目录,对于高污染、高耗能、高耗水企业,实际上也有一定的限制。总体来说,国外的产业转移到中国来,并不是一个单方面的决策,中国也有自己的政策。
观察者网:外媒预测今年中国经济增长将低于预定的目标,您在此前的采访中提到“中国仍然需要保持5%以上的较高经济增速”,面对市场悲观的预期,您认为今年如何能够稳定保持中速增长?
张文魁:今年经济增速要达到年初预定的5.5%的预期目标,有可能吗?尽管第三季度数据超预期地高,但前三季度加起来只有3%。刚刚公布的10月份制造业PMI只有49.2,不但重新回到50以下,而且超预期地低,所以四季度经济增速也未必乐观。
现在只能希望明年能够回到潜在经济增速附近。年底我们要召开中央经济工作会议,要筹划明年的经济,我希望明年能达到5%以上。尽管不同学者的测算不同,大家普遍认为中国潜在经济增速在5%-6%之间。
二十大报告指出,推动经济实现质的有效提升和量的合理增长,明年是二十大之后的第一年,所以现在就应该考虑筹划明年如何继续稳增长、如何使经济实际增速达到5%以上。
观察者网:那么,明年的宏观政策的工具箱里还有哪些储备工具可以推出?
张文魁:我不太赞同老是盯着宏观政策工具箱的想法。因为货币和财政等宏观政策的空间并不像许多专家想象的那么大了。
我认为,要想稳住宏观经济大盘,须先稳住微观经营主体。中国现在有1.6亿个市场主体,包括五千多万户企业和一亿多个体工商户。这些微观经营主体,是中国经济基本盘的基石,只有把基本盘的基石激活,才能稳住宏观经济大盘。
我们一定要想方设法使这些微观经营主体不但能够正常经营下去,而且还能扩大经营。许多企业一段时间以来面临很多困难,信心受挫,预期较差,现在亟需稳住它们的经营和发展。
如何稳住微观经营主体?应该放松管制、稳住预期。放松管制有很多工作要做,比如优化疫情管控措施,同时要进一步开放市场、扩大准入,让微观经营主体看到更多的商业机会;稳住预期还是要靠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的营商环境,这也包括加强产权保护,正如我在《稳增长》这本书中提到的,不仅需要文件,也需要判例。
《稳增长:中国经济基本盘》。作者:张文魁
更值得强调的是,在这些微观经营主体中,芸芸的小微企业目前最需要保护、最需要关心。在过去近20个月里,制造业小企业的PMI几乎每个月都低于50,情况是比较严峻的。
国家出台一些文件保护市场主体,但是不能只看到保护“白名单”上大企业的重要性,而忽视大量小微企业的重要性。小微企业,也包括个体工商户在内,看起来对于GDP增长没有多大的直接贡献,但是它们不但通过增加居民收入,从而促进消费而带动了经济增长,而且也直接增加了多样化的市场供给、繁荣了经济活动。10月25日,国务院公布《促进个体工商户发展条例》,就是一个好文件,但下一步需要在实际中真正落实。
【文/迎春,188金宝搏体育官网专栏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