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文章中心 > 纵论天下 > 自媒体号

【“新潘晓来信”征稿】四个青年的人生困惑

2024-10-24 09:16:51  来源: 小镇读书会公众号   作者:小镇读书会
点击:    评论: (查看) 字体: / /

  【原编者按】1980年5月,发行量超过200万册的《中国青年》杂志,刊登了一封署名“潘晓”、充满青年人困惑的长信,并首次提出“主观为自己,客观为别人”的伦理命题,最后感叹:“人生的路呵,怎么越走越窄……”随即,一场持续了半年多时间的全国范围内的“潘晓讨论——人为什么要活着”就此引发,共有6万多人来信参与讨论。这个事件后来被称之为“整整一代中国青年的精神初恋”。现在,我们离“潘晓来信”的讨论已经过去了40多年。今天的青年人,不也面对和潘晓一样的困惑吗?在潘晓来信所催生的个人主义浪潮中,青年人的路是越走越窄,还是越走越宽呢?今天,也许我们需要一场新的人生观世界观大讨论,需要一个新的“潘晓来信”。本公众号欢迎各位青年人向我们投稿,讲述自己的人生经历和思考,一起讨论当代青年人的困境与出路。

  本篇汇总了给我们投稿的四个青年人所写的困惑和感悟,他们分别是工人、大专实习生、本科生和研究生。他们所处的环境和人生经历不同,面临的困境各不相同,但其中也许也有一些相通的东西。

  1

  我今年24岁马上就要25岁了,为家中次子,自河南一个贫困县,算是社会最底层的人。我最近开始做出一个倾向也实践了一些,就是跟家庭分割,自己独自一人生活在社会上然后等到无法自食其力的时候……

  14岁就在社会上工作了,当时父母总是说你吃的穿的用的都是他们的,应该听他们的,后来我14岁工作有微薄收入,然后被他们拿去,用,吃,穿。

  也算回报了几年,他们再也不是单一的债主了

  也没有资格,说那些话了。

  现在我发现(早有预感)他们的规划里是没有我的,是想让我成为一个“专为别人,不为自己”的人。

  我11岁时听亲戚家一位长辈说过一个事,亲戚的邻居有两个小孩,他们比较倚重其中一个,对另外一个漠视。

  被亲戚称为两根“拐杖”,后来第二个终于离开了,他们只剩下一根拐杖了,慌了神,而另外一个觉得收获低于将要付出的,也不复从前的孝顺。邻居家庭后面凄惨收场。

  农村的孩子早当家,说这句话的人不知道当初为什么不说农村的孩子早吃苦,苦难这件事从我6岁起就开始了,只是现在说来无意义,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

  一个人哪怕是最微不足道的人,他的经历想要用一页纸只怕万难说的清楚,因为我没什么文化,只能看看哲学类不用多大文化就能一观的书籍,也对曾经大部分教导的人看不起,所以我看一些和我年纪一般大的书,以及比我年纪大的多的书。如《皇极经世》这恐怕是我内心最合得来的了,让我解释不来,只觉得写的让我认同。值得我奉行成为我内心面对外界事物变化而保持自己的支柱。

  我看过很多人,但是每个人经历不同,无法评论,也不清楚别人的支柱是什么,找不到跟我一样的人,只是孤独惯了。

  这时候我还在工作呢,在工厂,哎,就这吧

  2

  我是一名刚刚工作了一年的工人(算上实习),我是从去年的10/7开始实习的(实习到了今年的6月底学校毕业算结束),为什么会在这种时候实习呢?因为sb学校要搞专升本,在盖新的教学楼,估计资金链续不上了,然后把我们在上海有居住地的,有实习单位的赶出来了。

  我现在在这家中字头的厂子里工作,虽然性质是个第三方的劳务派遣,工资构成是岗位工资4410+绩效+福利什么的。没有绩效的情况下(以上个月为例到手4200),有绩效的话大概可以到手6-7000吧(因为这个月工资还没发)。每天要在单位呆8.5个小时,但由于有一个小时的休息(分为半个小时吃饭和上午下午各15分钟的休息),我们一天的工时在不加班的情况下记为7.5。还有就是周末基本上要加天班,加班18rmb/h,一天也是记7.5个工时。我们班组还算好,基本上一个月就加两天班,但这也导致我一个月基本上只能回一次家(平时在附近镇子上租房子住,和朋友合租,一个月一共2300)

  我现在的班组长师傅和我说,我们这种大专生基本上升不上去的,就是混(笑),领导更加中意做办公室的大学生(想起来上回这帮子人争论给油管封油是用塑料封板好还是木板好,都在那里扯皮了不知道多久,然后让我们全部换木板,白花一天工夫,这帮人就应该下来接受劳动再教育)。我们师傅和我们说,这两年要好好想想以后怎么走(因为我们签了两年的合同),要跑就早点跑(别想他一样跑路失败,虽然师傅们都说再年轻十岁绝对跑路,他们好多都是熬夜班的),不跑嘛就把什么初级钳工证什么的考出来(好歹考出来了每个月还多几百块钱)把该干的活干完混就行了。我家里人的想法是让我加把劲争取转正(开玩笑,我们部门300多号人,十二家外包公司再算上外协,转正转到猴年马月去,我现在的师傅干到第九年末要第十年了才转正),毕竟是国企的”铁饭碗“嘛(它在铁饭碗有我爸企业改制前的国企硬?不一样大下岗砸碎了吗),然后动关系问朋友看能不能把我塞到那个朋友单位去(家里人主动牵线,我个人其实无所谓,就是这样麻烦人家挺不好意思的),反正最后没成,后来又遇到我同学的家人,我同学搞了个成人本科,家里人让我也去试试看,我知道这东西没什么坏处,也有点用处,但我就是很烦,就先咕咕咕了。

  反正自从一年前实习以后,我系统性看书的时间就越来越少了,基本上只能看看短一点的视频(流量经常超,虽然更多时候是看别的东西的直播)或者文章。接下来的打算嘛,打算等明年没活的时候出去玩一趟,先把这两年的合同期过了,有证的话先考个证,后面学习的速度要加快了,还有好多的资料没空看呢。

  3

  我是一个大四的医学生,即将面临考研保研的抉择。在这个学业的岔路口上,我的身边发生了各种各样的事情,绝大多数都是为了成绩、为了利益、为了学分等等。在竞争漩涡当中,我身不由己,越来越感到迷茫,不知道有些东西该不该争、又如何去争、人生究竟如何选择、活着到底为了什么……

  一年一度的国家励志奖学金评比开始了,突然一天晚上,同学小a给我发消息,让我“明天投我一票谢谢”。

  这条消息一下子把我拉回了去年万圣节:去年也是评比奖学金,班上匿名投票,匿名公布贫困生同学的家庭情况,然后给这几个贫困生的同学投票,票数高的前几名同学会获得国家励志奖学金。

  投票结束后小a没有选上。投票结束后的几天,突然我们全寝室的人都收到了小a送的万圣节礼物,一问之下,才知道小a给全班每个人都送了。我发消息给小a表示感谢,小a说“希望下次投他一票”,我答应了。

  今天再次看到这条消息,我才想起这件事,我答应了小a,可晚上却翻来覆去的睡不着,我迷茫,我怀疑,我痛苦。

  曾经我认为拉关系是最见不得人的手段,从小的教育让我追求“公平”与“正义”,我从不屑于讨好或奉承他人,我一直坚信,只要一个人努力、诚实、热情,得到认可与回报、收获友情都是自然而然的事情。

  可现在,我迷茫了,我不断地叩问自己:这样的行为是否正确?可他确实得到了好的结果;我从前不屑于做这样的事情,是不是把自己看的太清高了?是我太要面子吗?

  可是,国家励志奖学金不是为了激励家庭困难的同学,帮助他们完成学业设立的吗?这种奖励机制难道不是大家公平选拔吗?它理应给最需要的那个人呀!为什么一件好的事情,却需要用这样不公平的手段去争取呢?万一就把真正需要奖学金的同学落下了呢?

  我百思不得其解,一时竟不知道,什么样的价值观、什么样的选择,才是我应该做的。不争、不抢,追求公平、正义、善良,似乎什么也得不到;拉帮结派、说好话、攀关系,似乎是最快途径。

  这个世界到底哪里出了问题?为什么崇高的事物都在瓦解?为什么一切积极的、正确的东西,反而都得不到好的结果?难道人生一定要不择手段、要会说话、要世俗,才能过得好吗?

  是我出了问题吗?不够功利是我的错吗?

  4

  在青年人的路是越走越窄,还是越走越宽了?我觉得相比于以前肯定是变窄了,但是如果要是满足社会对于一个世俗意义成功的人的要求和条件,那么他的路可能会好走一点,这样的要求和条件我觉得是越来越多了,越来越多的青年人是不愿意再满足这样的条件了,所以青年的路也就越来越窄了,当然我也没有说这是谁的错。

  对于青年人的困惑,我的困惑似乎与潘晓这种与宏大叙事有关的困扰有所不同,我的困惑可能更加具体,潘晓的困惑也是与自己有关同样也是具体的,但是我觉得还是有一些不一样的。只要是具体的问题就有解决的办法,我知道解决的办法,但是自己始终迈不出这一步。潘晓的困惑是自己所看到的景象与自己接受的教育有着差别。我们这一代是在改革开放一代父母的抚养下长大,由于我自己的父母是通过读书来改变自己的命运,毕业后分配工作,通过自己的努力奋斗在城里买了房,所以他们是十分相信读书可以改变命运的,包括家里村里的人也同样抱着一样的想象,书读的越来越好(我这里所说的读书是学历的提高),找的工作也会很好,并且学历越高那么毕业之后找到的工作也会很好,我不想让父母失望,不想让他们的想象破灭,我满足不了他们对于我所抱有的期待,所以内心也比较苦恼。

  在没有上大学之前,所接受的教育就是你只需要读书,其他的什么也不要管,并且读了大学之后,家里包括学校释放的一种信号都是只要上了大学你就可以不把学习放在第一位的位置,可以玩乐的多一点,一直到临近毕业的时候,学校里学的知识一点也用不上,自己又不知道自己可以干什么,我考上的学校就是一个普通本科。所以也在准备毕业的时候选择逃避,准备跟随大众的脚步考研,当然第一次也是失败的。我第一次考研的专业是和大学本科的时候是一致的,所以也没有好好学习,浪费了一年(由于大学本科的专业是当时父母填报的,所以在学习之前我们根本不知道是学习哪方面的知识)。当然在当今的社会来看,我的专业非常受欢迎(我的大学本科专业是物联网工程,属于计算机类的)。

  毕业之后,一部分原因是自己没有实力,一部分原因是家里条件还算可以,父母也比较溺爱,所以就没有出去工作,专心在家准备考研。爸妈让我选择自己喜欢的专业,于是我选择了新闻传播专业。来到了现在的学校学习新闻传播专业。当然就在我读书期间,又出现了所谓的“张雪峰事件”,所以我们的专业也受到了很大的冲击,我也对于自己毕业之后的去向和工作因此有了更深的担忧,包括自己的年龄。我是花了三年的时间才考上研究生,所以自己毕业后的工作以及去向问题,成为了我主要的困扰,这就是我的主要的在这一时间段的主要困扰。

「 支持红色网站!」

188金宝搏体育官网 SZHGH.COM

感谢您的支持与鼓励!
您的打赏将用于188金宝搏体育官网日常运行与维护。
帮助我们办好网站,宣传红色文化。
传播正能量,促进公平正义!

相关文章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