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文章中心 > 纵论天下 > 自媒体号

徐铮送外卖,中产惊悚片

2024-08-22 11:32:10  来源: 新潮沉思录   作者:7200
点击:    评论: (查看) 字体: / /

  今年暑期档的影院显得冷清,23年暑期档电影票房有206亿,截止到8月21日,今年暑期档票房才达到105亿,余下十天将上映的片子从宣发势头上看也很难掀起多大波浪。

  几部在短视频端宣发下了猛料的电影在票房和口碑上收益都很差。最明显的就是乌尔善的《异人之下》,一系列的预告、特辑和走秀视频堆叠,有段时间甚至能让人察觉到有些《热辣滚烫》宣发的熟悉感,打开任何视频软件都会立刻跳出。最开始宣传重点是在“还原原著”上,之后又集中到演员魅力和“女性力量”方面,讽刺的是,到最后不仅1亿多的票房不能回本,多数路人无感、一众原著粉丝不满,回旋镖吃到饱。

  陈思诚的野心之作《解密》按说无论题材、制作体量和演员选择上都看上去很稳,但从影评反馈上看,影片如果让观众感觉到在模仿好莱坞名导时的不成熟不自信,感受到导演的个人“自恋”,那么再精致的包装也会统统破功。倒是宣发相对较少的《从21世纪安全撤离》、让人眼前一亮,本是已经过气的青春类型片剧本,但李阳的风格化处理、以及灵活老练的流行文化挪用让这部电影充满先锋性,也因为这种先锋性导致口碑也两极化。

  最具现实话题性的是《逆行人生》,影片口碑褒贬不一,有人认为是“一群有钱人演穷人,然后一群穷人花钱去观看。也有人认为把摄像机对准底层值得表扬。

  带着对徐铮拍什么都是精英男性中年危机的刻板印象笔者也进了影院。看完感觉,刻板印象依然有效。这部电影里的徐峥,符合他在《人在囧途》以来一贯的银幕典型形象,还是一个有些中年危机的白领中产,如何在意外中遭遇“底层人”和“底层生活的逻辑”的“奇遇”故事。

  影片更像是社会热点拼盘串烧,带观众在情绪中狂欢,尤其是影片高潮部分,男主为了成为当月“外卖单王”在嘈杂迷幻的夜店视听效果里寻人送外卖,离观众的爽点确实近,但离现实也足够远。

  和英国老牌左派导演肯洛奇19年《对不起,我们错过了你》对相似议题的深刻呈现相比,《逆行人生》显然不是现实主义电影,被没进电影院的评论者说成“消费苦难”也并不算过分。确实我们的观众已经太熟悉中国商业电影整体上的文化惯性,中产审美趣味与视角下的底层多数只能是无力等待救赎的可怜人。真正能用视听语言拍出劳动美、拍出现实困难里人的纠葛和主体性的电影,能用新的叙事技巧讲述劳动者叙事的电影过于难得,难得到我们的观众已经不再奢望。

  影片里主角的困境,基本上是把当前典型的中产焦虑打包了一遍,掏空六个钱包买的大房子即将断供,女儿升学国际中学需要学费,老父亲突然脑血管疾病手术费用,后续康复中心需要费用,而这一切的希望支柱——男主的大厂工作也撞上了高龄裁员。

  为了让中产观众们感同身受,把购房、子女教育、医疗、养老覆盖了个遍,最后主角努力送外卖,卖了大房换了小房,老父亲自己摆正心态在家锻炼复健,女儿也放弃去上国际中学。家庭内部的相互理解和体谅,又重新把支离破碎的生活重新缝补起来。情节到这里,影片总算有了一点点真诚,试图告诉中产观众们应该学会降低对生活的“高预期”。可以说,这其实是一部“中产惊悚片”。

  表面上中产的焦虑是金钱问题,从个体视角看似乎只要有足够金钱,这一切问题都能迎刃而解,但实际上这是消费主义社会下的欲望塑造问题,为了实现阶层区隔而不断精致化的中产们注定只会形成无止境的消费欲望。

  媒体自然是中产风气的重要推手。这些年像澎湃、三联、界面、南周等媒体的推文,经常一边煞有介事的讨论“中产“一词的污名化,一边告诉你现在中产流行买什么户外品牌、逛什么生鲜超市,又一边婉转幽怨的讲什么中产如何坠落、如何惹人可怜的悲情故事。不过想想这些大媒体的定位也不难理解,毕竟要为自己的基本受众群体提供好情绪价值。

  但中国毕竟不只有北上广江浙沪,中国社会服务资源本来相对薄弱,哪怕就算不考虑具体国情,只算能源资源的总账,多数中国人也绝对不可能过得上美国中产那种极端浪费,极端大城市模式的中产生活。有学者曾经指出,人口不到全球百分之五的美国却消耗了世界能源的百分之三十,中国人口是美国的四倍,石油消耗水平只是美国的二十分之一,假如中国人达到同样水平,整个地球能源资源状况会恶劣到什么程度?淡水等资源也大体如此。

  在不考虑地外探索开发等有些“科幻”色彩发展设想上,这就决定了我们中国人未来好生活的基本范式,尽管还没完全成型,没有清晰具体面目,但注定在大方向上也只能是环境友好、节约资源而且异常高效的模式。

  想实现这一点,改变分配制度只是基础,毕竟分配制度可能能部分解决资本家的问题,但很难解决中产的问题,这需要整个社会探索出一条不同于西方近现代以来主导世界的消费社会模式,并在精神层面上调动马克思哲学和传统哲学两方面资源,通过社会模式与精神生活两方面来遏制消费主义生产关系带来的欲壑难填焦躁。

  说完了中产再来说说外卖员群体。在影片中,男主最开始跑单屡屡受挫,是因为缺乏本地化经验,没有学会在商家、顾客、同事之间顺滑周旋,不了解小路近道,运筹规划取单路线……之后男主克服了这些问题,才让外卖工作能继续干下去。

  值得玩味的是,影片刻意设计了一个男主把这些本地化经验开发成小程序的桥段。结局在平台公司的老板关注到这个小程序之后戛然而止。这里有多种解读,可能男主又能“回归中产”,可能是平台会将这个程序收购,用来加强对骑手的“科学管理”。

  无论怎样解读,有一点是可以肯定的,影片明确的告诉我们就算送外卖送成卷王也不能让主角回到过去的上海中产生活,但利用外卖员们创造的经验和数据开发成APP,就有回到中产生活的希望了。

  外卖员通过送外卖的劳动本身赚不了太多钱,但通过外卖员创造的数据和经验能让一些人赚大钱,这就是互联网平台经济仍然属于一种剥削经济的根本原因所在。外卖骑手的劳动本身已经不是简单的体力劳动,在付出体力价值的同时还生产了数据价值,骑手们本身行动的数据,他们的轨迹路线、创造出的绩效本身也被获取并利用,比如某平台的股价这些年实际上是靠着外卖业务在撑着。但平台资本主义只付一份钱就能获得两份价值,在这个过程中还无所不用其极的压榨外卖员生产尽可能多的数据价值。

  甚至外卖员的情绪情感也在给平台资本创造着价值,如“微笑”“态度好”之类的情绪也变成了一种可以通过顾客打分、平台抽查的可量化劳动。影片中也有对“微笑计划”有专门的桥段呈现,男主已经低血糖摔倒,也要强撑对着手机微笑,最终失败被平台封号三天。

  不仅如此,平台在从劳动者身上攫取多种价值的同时,还要花式削减基本的劳动力成本,它以“自雇”等名义,将骑手基本的劳动保障成本甩向了社会,将传统企业对员工的监督成本也甩向了社会和用户。更可怕的是,这些被平台弄出来的社会保障与公共服务缺口,又很可能以社会公共服务私有化的形式成为其他平台资本崛起的养料。

  仅从管理模式上说,互联网外卖平台是一种非常先进高效的管理技术形态,正因如此,在以股价和超额利润为驱动力的情况下,它也就容易成为资本主义经济形态中最为恶劣的一种形式。

  以美国早期为例,北方资本主义的劳动力自由市场之所以能取代南方奴隶制,原因之一是使用奴隶,不仅需要支付奴隶的购买费用,还需要支付维持奴隶到劳动力再生产的费用,但是在有劳动力自由市场的情况下,资本家获取劳动力的价格反而还降低了。直到共产革命浪潮兴起与经济危机之后,资本主义社会中的劳动保障制度才开始系统建立起来。

  关于劳动保障这一点,《逆行人生》并没多少涉及,仅在购买保险情节中有点体现。读者们可以看看前面提到的《对不起,我们错过了你》。

  总体来说,个人觉得《逆行人生》并不算一部好电影,但从服化道妆造来说也不算敷衍。尽管电影拍的基本还是中产,对真实外卖员群体面临的问题只是浅尝辄止,但把当前社会中一些紧要的问题在大众电影中进行视觉化也总归是有意义。我们期待中国电影在“形”上已经有了可观的积累,能对得住观众们电影票钱的同时,今后对真实问题的 “质”上也能有更好的表达。

「 支持红色网站!」

188金宝搏体育官网 SZHGH.COM

感谢您的支持与鼓励!
您的打赏将用于188金宝搏体育官网日常运行与维护。
帮助我们办好网站,宣传红色文化。
传播正能量,促进公平正义!

相关文章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