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从中华全国总工会获悉:第九次全国职工队伍状况调查已于近期结束,调查表明,目前全国职工总数4.02亿人左右,新就业形态劳动者8400万人,农民工2.93亿人;职工平均年龄38.3岁、平均受教育年限13.8年。
新就业形态劳动者成为职工队伍重要组成部分,产业工人队伍发展壮大。新就业形态劳动者主要是货车司机、网约车司机、快递员、外卖配送员等群体,以男性青壮年为主,农业户籍人员比例较高。产业工人平均年龄38.29岁,农业户籍占52.1%,平均受教育年限13.16年,第三产业的产业工人比例在增长,77.6%的产业工人集中在制造业和建筑业。
其中的新就业形态劳动者主要指大家熟悉的外卖员、快递员、网约车司机、代驾司机等以服务业为主的就业形态。新就业形态劳动者和农民工的人数之和,约等于全国职工人数。
也就是说,我国有近一半的工作是农民工和快递员、外卖员这样工作。
外卖员快递员网约车司机等已经超过8400万,这是什么概念?据全国各省人口统计显示,2022年,排名第四的四川省是9100万人,排名第五的江苏省是8070万人,8400万人相当于整个江苏省的人口在做外卖员、快递员、网约车司机、代驾司机。
根据2018年人口统计数据显示,我国16岁到59岁的总人口为不到9亿人。而外卖员、快递员、网约车司机、代驾司机等职业以男性为主,男性从业者占比超过90%,也就是说4.5亿男性青壮年群体中,约有17%的60岁以下男性青壮年从事外卖员、快递员、网约车司机等行业。
接近五分之一的男性青壮年,从事外卖员、快递员等岗位,这个比例是相当惊人的。
而全国总统计的全国就业人口是7.34亿人,其中,城镇就业人口4.59亿,也就是说,我国有将近十分之一的就业人口正在送外卖、送快递、做网约车。
北京师范大学政府管理研究院院长、产业经济中心主任宋向清认为,这种新的就业形态应从生产力和生产关系两个维度进行理解。“从生产力的角度来讲,新的就业形态是基于智能化、数字化、信息化背景下,劳动者与生产资料互动实现的虚拟与现实生产体系的结合;从生产关系的角度看,新就业形态是伴随着互联网技术进步和大众消费升级而出现的一种去雇主化的就业模式,灵活性较高。”
“新形态就业的出现在本质上是数字经济、平台经济引发的生产要素的重构,各类生产要素依托平台进行了新的组合,进而催生出新的产业结构和市场结构,是各要素重新结合后一种适应新时代要求的最优选择,也体现了在技术革命之下,产业链和供应链之间的再造和优化,实现了经济社会发展等多方面的共赢。”宋向清进一步分析称。
此次全国职工队伍状况调查,职工受教育程度普遍提高,技术技能素质显著提升。第三产业职工平均受教育年限为14.5年,高于第一产业职工的12.5年和第二产业职工的13.0年。专业技术人员队伍年龄主要处于30~50岁之间,集中在教育、制造、卫生和社会工作等行业。
就业形势非常严峻,失业潮即将到来,每一位在岗职工须更加珍惜就业机会,不要盲目地频繁换工作,要注重自身职业规划和长远发展。
调查表明,新就业形态劳动者更加期望工会组织能够发挥更大作用。95.3%的职工有兴趣学习新的职业技能或知识,这一比例在18~40岁职工和大学本科以上学历职工中表现尤为突出。
中国人力资源开发研究会理事孟泉表示,新业态从业人员队伍逐步壮大,社会关注度不断攀升,数字经济对于稳定就业、助力复苏的作用也日益凸显。
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国家对外开放学院副教授陈建伟在接受采访时表示,“这个数据规模是非常庞大的,表明新就业形态在稳定我国总体就业形势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对经济社会的发展具有积极意义”。
事实上,新就业形态也极大缓解了就业压力。中国信息通信技术研究院去年发布的《中国数字经济发展白皮书》显示,2020年中国数字经济规模达到39.2万亿元,占GDP的38.6%,居世界第二位;增速同比上升9.7%,位居全球第一,这标志着数字经济产业已成为中国经济稳定增长的重要引擎。而数字经济领域也是新业态从业者优先选择的领域。
陈建伟表示,新形态就业对吸纳就业来说十分重要,避免了经济运行中劳动力资源闲置的问题,有助于促进稳定经济增长。此外,新业态的发展促进了生产、流动、交换和消费,降低了交易成本,长期来看对经济增长十分有利。
宋向清也持类似的观点,在他看来,新业态对于经济增长的拉动作用首先体现在缓解了就业市场之间的供需矛盾,增加了居民的收入,刺激了消费;其次,通过平台经济的发展可以带动相关领域的市场发展,可以渗透到基础产业的各个层面,从而使服务业和相关制造业都得到更好的发展支撑。
当下,扩内需、促消费是重中之重。在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中,把着力扩大国内需求放在了首要位置,明确提出要恢复和扩大消费,多渠道增加城乡居民收入。其中,就业扮演了重要的角色,“信心比黄金都重要”,有了工作才有收入,居民才会有消费的意愿。
在3月6日国新办举办的新闻发布会上,国家发改委副主任李春临也表示,推动消费持续恢复和扩大,就要增强居民消费能力。居民的消费能力来自就业和收入,要推动创新就业、收入分配和消费全链条良性循环促进机制,使居民有收入能消费,没有后顾之忧敢消费。
“对于正处于快速发展中的新形态就业来说,未来其领域会渗透在各个行业,除现在的快递员和网约车之外,还会向教育、养老、婴幼护理等与个人日常消费相关的领域延伸,不断发展壮大。”宋向清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