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从华为到Tik Tok,再到电动汽车,随着对中国崛起的担忧以及保守主义的抬头,欧美国家在“把中国踢出局”这件事情上,正达成越来越多的共识。但问题是,“把中国踢出局”后,日子就好过了吗?
1月23日,法国电力公司在一份对外发布的文件中声称,受通胀、新冠疫情和英国脱欧等因素影响,欣克利角C核电站项目的完工时间需要往后延期至2029年,同时成本也将上涨至460亿英镑。
看上去,这不过又是一条平平无奇的关于欧洲国家搞基建由于各种因素没搞好所以导致工期工期延误的行业新闻:一个法国公司在英国修核电站多次延期最终成本超支的老调重弹。
有趣的是,在《卫报》和BBC等西方媒体讨论该如何为超支费用埋单的报道中,我们却能窥到中国核电企业——中广核一闪而过的熟悉身影。
今年2月欣克利角C的施工图片
根据相关媒体的报道,目前欣克利角C最新估算成本是基于2015年的数据,这意味着如果把近十年的通胀因素考虑进去,该项目的成本可能会更高。由于欣克利角C是一个纯粹的商业项目,英国政府并未参与,所以该项目的费用只能由项目的所有者承担,而这里所说的所有者就是法国电力与它的合作伙伴中广核。
然而,从去年12月开始,中广核就停止了对该项目的资助(结清了合同中的款项),并且表明不会为该项目的超支埋单,于是英国媒体笔锋一转便写道:此前,英国政府接管了中广核在欣克利角C的姊妹项目——位于萨福克的赛兹韦尔C的股份,剥夺了这家中国企业在该项目中的角色。
这几乎是在明示,身为项目所有者之一的中广核之所以不愿再在欣克利角C的项目上继续投入,是对英国政府进行打击报复。
事实果真如此吗?
欣克利角C这个牵扯了中英法三国的核电站项目,是如何走到如今这般进退维谷的境地?在赛兹韦尔C核电站项目中,中广核又是如何被英国政府一点一点地踢出局?以及最重要的,口口声声说自己没有入资所以置身事外,把责任全都归咎于法国电力和中广核的英国政府,是否如它自己所说的那般无辜?
事情的原委可能还要从十几年前说起。
风起
和如今西方媒体报道欣克利角C时的悲观态度不同,当年欣克利角C成功立项时,曾经被多国媒体和项目组织者争相称颂。
2016年9月29日,中广核与法国电力集团在英国伦敦正式签署了英国新建核电项目一揽子合作协议,同时与英国政府同步签署了欣克利角C核电项目收入及投资保障性政府协议,并完成了相关公司的股权交割。从此刻起,欣克利角C项目正式完成了在实质性启动前所有必须的审核和商务流程。
中广核与法国电力在伦敦签署英国新建核电项目一揽子协议 图源:中国经济周刊
这个一揽子英国新建核电站项目涵盖了三个项目,其中包括中广核牵头的中方团队将与法国共同投资建设的欣克利角C,参与塞斯维尔C开发阶段的合作,牵头开发布拉德韦尔B并合资开展我国自主“华龙一号”核电技术在英国的通用设计审查。
简单来说,三个项目分别是,欣克利角C,法国电力主导,中广核出钱不出技术;赛兹韦尔C,中广核参与,出钱也出技术;布拉德韦尔B,中广核牵头,出钱出技术并且把华龙一号送去参加审查。从这份协议上看,中广核在英国新建核电站的这三个项目里,参与程度是逐渐加大加深的。
2013年的欣克利角
英国政府对新建核电站的需求是客观存在的。尽管英国是世界上最早建造核电站的先驱,曾在上个世纪50-60年代建成了一系列的核电站,但近30年来,这个国家没有建成过一座核电站。
剑桥大学商学院研究英国核电发展的教授西蒙·泰勒曾直言不讳地说过:“从某种意义上说,英国和美国已经忘记如何建造核电站,我们可能会重新构建这方面的知识体系,但那需要很长的时间。”
而在此背景下,英国对于电力的需求,特别是清洁电力的需求又是极其迫切。核能,作为一种减少温室气体排放的工具,在福岛核危机的阴云逐渐被遗忘之时,正在重新获得西方国家的青睐。
今年一月,英国政府刚刚宣布了70年来最大规模的核能扩张计划,苏纳克更是放出豪言壮语,核能是英国面临能源挑战的完美解药,到2050年,英国的核能产量要翻两番。
匆忙上任的苏纳克尚能在一瘫焦头烂额的问题中看到英国能源问题的困境,在他之前履任的英国首相们也不会对此置若罔闻。
2008年,布朗政府启动了当前正在进行的核电站建设计划,在1月份发布的政府白皮书里宣布政府将支持建设新一代核电站。2010年,欣克利角C成为英国政府宣布的8个核电站之一,2012年获得了核电站牌照。
似乎一切前期的准备都已就绪,英国政府已经搭好了舞台,剩下的就是找一个有资质、负责任的企业,来承担这座核电站的建设。
最先站出来入局是法国人,毕竟法国作为一个核电大国,在多年的核电站建设中,积累了坚实的先进技术和大量的专业人才。法国电力,这家由法国政府所拥有的企业在2009年就开始积极布局在英国的核电业务,以124亿英镑收购了英国能源公司。
英国能源公司森特里克 图源:森特里克官网
此外,英国的森特里克,一家专攻天然气和电力的跨国能源公司,也与法国电力一道合资参与了这笔交易。在此期间,它收购了法国电力手中20%的英国能源公司的股份,并参与到了法国电力在英国的核电建设项目。可以说,英法两国企业在合力建设核电站项目上,做到了“你中有我,我中有你”。
然而这样的精诚合作并没能使后续的发展一帆风顺,抛却欧洲各国在环境等问题上相互扯皮,以及欧盟内断断续续的调查外,法国电力自身由于内部的财政困难,部分高层和工会抵制等诸多争议,始终无法在投资欣克利角C上达成一致,不得不在最终的投资决定上一拖再拖。
2015年9月,法国电力宣布欣克利角C的项目不会在2023年前完成,最终投资计划要到2015年10月才会宣布。而早些时候法国电力已经对外公布阿海珐(法国核工业公司,全球500强企业)和“与其他投资者合作”的计划流产。
同年,国际能源机构(IEA)和核能机构(NEA)对不同国家发电成本的一份报告宣称,由于私有化,英国的第三代核电站将是世界上最昂贵的。
这一论断在此后的十年间可谓是一语成谶。
面对英国如此之大的核电市场,法国人选择了入局,中国人又怎么可能不动心呢?实际上,早在2012年,中广核与阿海珐联合竞购英国地平线核电公司时,剑指英国核电市场的雄心就已经开始初步显露。
2013年初,法国电力也向中广核抛出橄榄枝,提出联合开发英国核电市场的建议,随后双方正式启动开始了合作磋商。
后根据相关媒体报道,法国电力和中广核早在2013年10月达成的协议条款中就规定,中国广核集团和中国核工业集团公司将共同持有该核电站30%至40%的股份。围绕这个确切的股权数字和合同细节,双方展开了旷日持久的谈判。
作为一项涉及了中英法三国合作的核电项目,同时也是当时世界上最贵的核电项目,欣克利角C核电站的建设理所当然引发了各国政府的高度关注。彼时团结而非对抗,合作带来共赢的观念仍为主流。
2014年3月26日,中广核与法国电力集团在巴黎签署《英国新建核电项目工业合作协定》,正式确认参与英国新建核电项目开发及建设。2015年10月21日,中广核与法国电力集团在伦敦签署英国新建核电项目战略投资协议。
法国电力 图源:法新社
而在这个过程中,法国电力的最终投资决定却一拖再拖,从2015年10月拖到了2016年2月,又从2016年2月拖到了2016年9月。2016年,法国电力公司对外公布的净利润下降了68%,股价也下跌了一半。至此,欣克利角C项目的成本已经超过了法国电力公司的全部市值。
中广核在此时入局,无疑是为焦头烂额的法国电力和英国政府雪中送炭,在其他融资对象纷纷跑路的前提下,此番慷慨解囊可以说是极大抑制了项目拖延可能会带来的成本进一步上升。
有了中英法三国的助力,终于,在2016年7月举行的董事会上,法国电力内部以10:7的投票通过了对欣克利角C的投资案,在公司内坚决反对该项目的董事热拉尔·马格宁在投票前宣布辞职,因为他担心该项目可能出现的延期会导致公司破产。
无论如何,至此,欣克利角C核电站项目终于迎来了曙光。
浪涌
就在法国电力董事会投票通过对欣克利角C投资案的同一天,英国商业、能源和工业战略大臣格雷格·克拉克宣布,政府将把“认真考虑该项目所有的组成部分”的决定推迟到2016年秋天,其中包括英国的国家安全。
这不是一个积极的信号。
一个月前,也就2016年6月,英国全民公投决定“脱欧”。
英国脱欧带来的政治动荡随即显现,特蕾莎·梅接替卡梅伦就任英国首相,同时开始以雷霆手段对内阁进行重组。
这其中就包括决定将商业、创新和技能部与能源和气候变化部合并,组成新的商业、能源和工业战略部。上文提到的该部大臣格雷格·克拉克也在2016年7月14日火速走马上任。
一朝天子一朝臣,新上任的特蕾莎·梅政府很快就以“国家安全”的名义对欣克利角C的项目展开了调查,根据《独立报》在2016年8月24日的报道,英国的政府官员正在审议欣克利角C核电项目,且在探讨如何将金融风险和国际关系损害降至最低的同时,体面地退出该协议。
特蕾莎·梅赢得保守党党魁竞选 图源:BBC
特蕾莎·梅的高级顾问尼克·蒂莫西此前曾对英国政府发出警告,称中国可以利用自己的角色(指中广核作为欣克利角C的投资者),在计算机系统中加入弱点,从而让他们能够随意关闭英国的能源生产。
这纯属是无稽之谈,欣克利角C核电项目中占主导地位的是法国电力,中广核在该项目中仅是出资,且出资占比也并未过半,只有33.5%,占全部股权的三分之一。
更别提该项目采用的机组ERP是纯粹的欧洲产品,由法国的法马通(在2001-2017年间属于法国阿海珐的一部分)和法国电力公司以及德国的西门子完成。
历经一番折腾,英国公务员瞄准欣克利角C为期6周的“大家来找茬”运动最终无功而返,2016年9月,特蕾莎·梅政府批准了这个高达180亿英镑的欣克利角C电站项目。
时任英国商业、能源和工业战略大臣的格雷格·克拉克 图源:独立报
面对国内对政府在安全方面对中国参与核电项目做出让步的质疑声,英国政府坚称欣克利角C核电站只是在“新的重大保障措施”下才获得批准。他们已经为未来的能源安全制定了全新的措施,对于后面的项目,英国政府将拥有一个“特殊份额”,这意味着,如果出现国家安全方面的担忧,英国政府将对项目所有者拥有否决权。
简而言之,后面想要入局英国能源行业的外国企业,必须分出一部分股权给英国政府,让其在涉及的项目中拥有一定的话语权,以保障英国的能源安全。
彼时沉浸在顺利签约喜悦中的法国电力和中广核并未预见,这条看起来平平无奇的条款,在日后成为了英国政府以行政干预手段将中广核踢出英国市场的关键抓手。
暗礁
2017年8月31日,现年66岁出生于中国台湾的美国公民艾伦·何因在没有得到美国能源部授权的情况下,在美国境外非法从事或参与特殊核材料的生产或开发违反了《原子能法案》,被判处2万美元的罚款和24个月的监禁(包括一年的假释)。
根据美方的起诉书,艾伦·何是一名核工程师,受聘于中广核担任技术顾问,同时是特拉华州的能源技术国际公司所有人。曾在西屋电气工作的艾伦·何被指控从1997年开始,一直到2016年4月,与其他人共谋或参与在中国开发或生产特殊核材料,而没有得到美国能源部长的具体授权,同时,他还帮中广核在美国招募民间技术专家,提供相关技术的咨询服务。
美国的联邦探员们因此认定,艾伦·何提供咨询服务的行为相当于成为核间谍,他在聘请核科学家教授中国核工程师商业反应堆方面的问题时,以外国代理人的身份行事。
艾伦·何与他的母亲 图源:匹兹堡邮报
然而,根据《匹兹堡邮报》的报道,艾伦·何在从事相关的咨询工作之前,已经按照程序向美国能源部申请了《原子能法案》的授权。早在2013年他就写了两份信,在其中一封信中详细描述了自己在中国的活动,包括:他和他的顾问从事IT支持工作,例如将代码从一种语言转换为另一种语言,并使用更新的裂变和热传导模型对其进行更新。
两个月后,能源局回复艾伦·何,这些活动不需要特别许可。
而关于另外一封信的内容,联邦调查局的特工们在公开报道中语焉不详,只说里面有一个详细的清单,但能源局却从来没有批准过。
美国政府关于艾伦·何危险性的论点基于两点判断,一是美国联邦调查局指控他出售商业机密,侵犯知识产权,帮助中国公司绕过研发费用和时间获得成功,另一点则是老掉牙的民用核技术可以反哺军用,商业核电站生产的钚可以用于军事目的。
有趣的是,美国联邦调查局对于艾伦·何出售商业机密、侵犯知识产权的担心,并无依据,西屋电气早就向中国出售了AP1000反应堆以及他们所有的专有信息,如果在中国建造核反应堆事关国家安全需要明令禁止,那美国政府为什么又给西屋电气开了绿灯允许他们这么做呢?
两座 AP1000反应堆为中国东北能源转型提供支持 图源:西屋电气官网
以及,艾伦·何如果真的是核间谍,其向中国企业提供咨询的服务威胁了美国的国家安全,那么两万美元罚款,24个月监禁(还有一年假释)的判罚似乎又在说,他所犯下的罪其实也没那么重要。
联想到近些年美国政府在学术界对华裔华人科学家发起的猎巫行为,这场发生于2017年对艾伦·何的逮捕和指控,更像是带着政治目的的打压。
一份2014年的美国政府责任署报告研究了美国能源部如何处理特别授权法规,发现美国核公司和核能研究所普遍认为,这些要求和漫长的审批时间使美国公司和商业核发展的利益,相对于其他国家的供应商处于不利地位。
两年后,2019年8月14日,美国商务部将中国广核集团及其三家附属企业列入商务部“实体清单”。
与此同时,中英两国之间的关系由于英方一意孤行在中国香港问题上大做文章而落入冰点,英国媒体也趁机在英国政府决定逐步淘汰华为设备之后,再次起势炒作中资核电站潜在的安全问题。
当年在协议签订之前,英国公务员拿着国家安全的大旗,集体奋战6周都没能在欣克利角C的项目上找出毛病,如今他们也没有什么好办法,只好把目光投向了另外一个项目——赛兹韦尔C。
根据BBC在2020年的报道,当日本企业退出新核电站的项目后,英国政府已经在考虑亲自下场入股赛兹韦尔C核电项目。此前,根据中广核与法国电力以及英国政府签订的文件,在赛兹韦尔C项目的开发阶段,中广核拥有20%的股权并参与建设。
赛兹韦尔C核电站建成效果图 图源:BBC
终于在2022年底,英国政府如愿以偿地将中广核从赛兹韦尔C的项目中踢出了局,他们宣称将投资7亿英镑购买该电厂50%的股份,其余股份将由法国国家电力公司持有,后续的建设开发将由法国电力负责执行。并且,英国政府还“大方”地对外宣布,中广核收到了一笔未披露金额的股份,这反映了该公司的价值,代表着迄今为止开发工作的商业回报。
还记得当年一揽子协议中的三个核电项目吗?出钱出技术的赛兹韦尔C已经凉了,另一个也要出钱出技术的布拉德韦尔B还没有影子,考虑到赛兹韦尔C的前车之鉴,该项目后续的发展也很难乐观,现在就只剩下一个只需要出钱的欣克利角C。
然而,欣克利角C在出钱的这个问题上,也不负众望的出事儿了。
狼藉
早在2007年,时任法国电力公司首席执行官的文森特•德里瓦兹就曾表示,10年后,也就是2017年,英国居民就能用上欣克利角核电站发送的电来为圣诞节烹饪火鸡。
现在已经2024年了,这座号称有史以来最安全、功率最大的反应堆之一,如今却因为缺陷、延误和成本超支而闻名。
2019年日本日立公司斥资20亿美元退出威尔士的核电项目时,就将原因归结于不断上升的成本。随后,新冠疫情爆发,而这无疑又给了进度严重落后的欣克利角C核电站建设项目一记更为响亮的重锤。
但完全把项目开支的锅甩给法国电力的设计缺陷和新冠病毒也不完全公平。面对公众对于项目因技术设计而导致超期的质疑,法国电力曾对英国核能法规发表了一通指责,他们称和最初的设计相比,现在多加了7000处修改,需要增加35%的钢材和25%的混凝土,对此,英国核管理办公室则反击称这也是基于福岛核危机做出必要修改,全欧洲都是如此,连你们法国的监管机构也是这样要求。
欣克利角C在建的两座反应堆之一 图源:法新社
不过,在英国修核电站确实不是个轻松的买卖,有证据表明,建造类似的核电站,英国的成本和工期的确会更高更长。重建英国——一个旨在加快经济发展的组织就发现,在其他国家,建造反应堆的成本要低得多,哪怕是在核电站建造同样延期的芬兰和法国,更不要提总是能按时完工的中国。
连一贯对中国基建持负面态度的《纽约时报》,也在相关文章里承认,中国在核电站建设方面处于世界领先地位。
(中国在核电站建设方面处于世界领先地位 图源:纽约时报)
法国电力所面临的的问题不只有缺钱,还有缺人,特别是技术型人才也是无法解决的燃眉之急。欣克利角核电站董事总经理斯图尔特•克鲁克斯在最近发给员工的一份备忘录中表示:“重新学习核技能、建立新的供应链和培训员工一直是一项艰巨的任务。”
核电站的结构非常复杂,其建设过程不仅需要有专业技能过硬的劳动工人,还需要精通编排各类任务的承包商。不管是人才培养还是供应链的建立,都需要漫长的时间和大量的实践,一旦在哪个节点上落下一步,就很难再追赶回来。
几年前,由于福岛核危机,欧洲各国纷纷展开了去核化运动,法国的核电人才储备也因此受到影响,没有良好的就业前景,相关院校不得不削减了专业招生。然而,随着俄乌冲突爆发,极端天气增加,欧洲各国的用电问题不断显现,德国等国家不得不向法国购买电力,而法国的核电站在如此大规模的用电需求下,自然出现各种各样的维修问题。
可是,由于前几年人才培养的不连贯,法国电力一时半会儿凑不齐那么多的专业技术人员。根据路透社的报道,万般无奈之下,法国电力不得不远赴重洋,从加拿大和美国紧急招聘上百名焊工远赴法国参与核电站的维修。
焦点: 招聘焊工:核危机加深,法国加大招聘力度 图源:路透社
目前,面对欣克利角C超支的百亿欧元成本,谁来为其埋单已经成舆论关注的焦点。
法国电力表示,中广核仍然拥有欣克利角C约三分之一的股份,但它已停止为建设成本出资(去年年底就有消息称,中广核最近跳过了几次分期付款),这使得法国人只能为维持工程运转而支付费用。故而,法国电力不得不继续向英国政府喊话,希望其能投入更多资金,完成欣克利角C项目,并使得其他项目的开发走向成功。
根据法国电力发布在官网的财报,2023年,法国电力在英国的投资为36亿欧元,收入为34亿欧元。
法国电力官网文章:法国电力公司在英国的投资连续第六年超过利润
英国政府对此的表态则耐人寻味的多,面对彭博社的采访,他们表示欣克利角C是一项商业合同,英国政府不参与融资或运营。
考虑到法国电力的国企背景,如今法国政府也已经下场,敦促英国大臣们为欣克利角C核电站提供贷款担保,以减轻法国电力在英国核电站的融资成本。
英国政府对此要求仍然不理不问,因为在他们的概念中,任何额外成本或进度超支都是法国电力及其合作伙伴的责任,绝不会由纳税人承担。
此话一出,似乎在为英国民众站场,捍卫宝贵的税金,实际上不过是冠冕堂皇的片儿汤话。当英国政府跟上美国的步伐,重回对抗的思维怪圈,以国家安全为口号,动用行政手段把法国电力的合作伙伴中广核从英国核电市场挤出之时,完全没有料到核电站延期之后,这部分超出的成本会以什么样的形式被写入到民众的账单中。
如果法国电力融资不顺,那么无非两种结局,一是复制日本日立在威尔士搞核电的悲剧,项目烂尾,中途跑路,把这个原本要为600万家庭提供电力的项目变成一个彻头彻尾的烂摊子;二是在项目完工正式运营之后,想法设法从消费者手中回收成本,一句话羊毛出在羊身上——得涨电费。
据媒体估算,届时上涨幅度可能会达到70%。而在去年,英国的能源和电费账单上限被政府解除限制,上升5%,达到了1928英镑每年。
从造出第一座商营核电站,到30年造不出一座核电站,英国只用了半个世纪。
日不落帝国的兴亡,到底浓缩为一句百姓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