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文章中心 > 资讯中心 > 时事财经

教育部介绍党的十八大以来义务教育改革发展成效

2022-06-22 09:06:34  来源: 教育部网站   作者:教育部
点击:    评论: (查看) 字体: / /

  原标题:教育部召开“教育这十年”“1+1”系列发布会⑤介绍党的十八大以来义务教育改革发展成效

教育部召开“教育这十年”“1+1”系列发布会⑤介绍党的十八大以来义务教育改革发展成效。(中国教育报记者 张劲松/摄)

教育部召开“教育这十年”“1+1”系列发布会⑤介绍党的十八大以来义务教育改革发展成效。(山东省教育厅分会场)。(山东省教育厅办公室 王占波/摄)

  续梅:

  教育部主会场和山东分会场的各位嘉宾和各位记者朋友,大家上午好,欢迎各位来参加今天的教育部新闻发布会,这也是“教育这十年”“1+1”系列发布采访活动的第五场。此前,我们向各位介绍了学前教育、高等教育、职业教育、研究生教育十年改革发展的有关情况,今天我们一起来关注量最大、面最广、学生人数最多的义务教育阶段。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义务教育,十年来,习近平总书多次作出重要指示批示,国家先后出台多个高规格的重磅文件,各级党委政府认真落实中央要求,各级教育部门和中小学校积极作为,推动义务教育取得历史性成就。尤其是这十年间,在全面普及的基础上,实现县域基本均衡发展,成为我国义务教育发展史上又一座重要的里程碑。

教育部新闻办主任、新闻发言人续梅主持发布会。(中国教育报记者 张劲松/摄)

  续梅:

  今天,我们邀请了多位嘉宾共同为大家作介绍。主会场出席发布会的嘉宾有:教育部基础教育司吕玉刚司长,教育部教育督导局田祖荫局长,北京小学李明新校长,本场专家中国教育学会副会长、上海市教育学会尹后庆会长在线出席。今天的分会场也是实地采访点设在了山东,在分会场出席的嘉宾是:山东省委教育工委副书记、省教育厅党组副书记、副厅长冯继康,山东省教育厅仲红波总督学。下面在嘉宾介绍相关内容之前,我们还是先看一个视频短片,一起来回顾一下义务教育走过的这十年。

  (播放视频)

  续梅:

  好,下面我们请吕玉刚司长介绍义务教育十年改革发展的有关情况。

教育部基础教育司司长吕玉刚介绍义务教育十年改革发展成效。(中国教育报记者 张劲松/摄)

  吕玉刚:

  谢谢续梅主任。今天非常高兴,和督导局田局长以及各位专家一起,和新闻界朋友们见面,介绍义务教育十年来改革发展的情况。

  吕玉刚:

  我国义务教育阶段现有20.7万所学校、1.58亿名学生、1057万名教师,是整个教育体系当中学段最长、人数最多的一个学段。办好义务教育事关亿万少年儿童健康成长,事关国家发展和民族未来。党的十八大以来,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下,我国义务教育认真践行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崇高使命,以均衡发展为战略任务,以促进公平和提高质量为工作重点,不断完善政策保障体系,努力满足人民群众从“有学上”到“上好学”的美好期盼。从2012年到2021年,我国义务教育在实现全面普及的基础上,仅用10年左右的时间进一步实现了县域基本均衡发展,成为我国义务教育发展史上又一个新的里程碑。

  主要体现在七个方面:

  吕玉刚:

  第一,坚持优先发展,义务教育重中之重地位凸显。

  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义务教育。十年来,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对义务教育改革发展作出重要指示批示。党中央、国务院先后出台了《关于统筹推进县域内城乡义务教育一体化改革发展的若干意见》《关于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全面提高义务教育质量的意见》《关于进一步减轻义务教育阶段学生作业负担和校外培训负担的意见》等系列重要文件,并从布局规划、学校建设、经费投入、教师队伍、学校管理、质量评价等方面进一步完善了义务教育的政策保障体系。经济社会发展规划、财政资金投入、公共资源配置等优先保障义务教育,2012年—2021年财政性义务教育经费从1.17万亿元增加到2.29万亿元,占国家财政性教育经费投入的比例始终保持在50%以上。省、市、县各级党政主要负责同志亲自抓义务教育工作,全社会重视支持义务教育发展的良好氛围更加浓厚。

  吕玉刚:

  第二,巩固普及水平,全面实现义务教育有保障。

  教育部认真落实脱贫攻坚这项重大政治任务,聚焦义务教育有保障,健全控辍保学联控联保长效机制,加强跨部门数据比对和精准摸排,挂牌督战重点地区,确保辍学学生能够找得到、劝得回、留得住。2012年—2021年,全国小学净入学率从99.85%提高到99.9%以上,初中阶段毛入学率始终保持在100%以上。义务教育阶段建档立卡脱贫家庭学生辍学实现了动态清零,长期存在的辍学问题得到了历史性解决。连续实施特殊教育提升计划,切实保障残疾儿童少年平等接受教育的权利,适龄残疾儿童义务教育入学率超过95%。2021年,全国共有特殊教育在校生92万人,比2012年增加了54.1万人,增长142.8%。

  吕玉刚:

  第三,强化政府责任,经费保障机制不断健全。

  坚持政府举办义务教育,强化各级政府投入责任,逐步提高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水平,建立起城乡统一、重在农村的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2012—2021年,小学生均经费支出从每生每年7447元增至14458元,初中生均经费支出从每生每年10218元增至20717元。生均公用经费标准经过多次提标,达到东中西部统一的小学650元、初中850元的标准。义务教育阶段特殊教育生均公用经费补助标准提高至7000元。“两免一补”实现城乡学生全覆盖。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基本实现应助尽助。营养改善计划每年惠及3700万名农村学生,受益学生的体质健康合格率从2012年的70.3%提高至2021年的86.7%。

  吕玉刚:

  第四,实施重大项目,学校办学条件根本改观。

  坚持补短板、兜底线,实现“全面改善贫困地区义务教育薄弱学校基本办学条件”等重大项目,中央财政累计投入4000多亿元,带动地方投入超过1万亿元,着力解决“乡村弱、城镇挤”等突出问题,缩小城乡学校办学条件差距。2012年至2021年,全国义务教育学校生均教学及辅助用房面积从3.7平方米增至5平方米,生均体育运动场占地面积从7.3平方米增至8.2平方米,生均教学仪器设备值从727元增至2285元,互联网接入率由25%提升到近100%,大班额比例由17.8%降至0.71%。义务教育基本办学条件得到显著改善,危房、大通铺等问题基本解决,特别是许多中西部农村地区办学条件实现了质的飞跃,“最好最安全的建筑在学校”得到了群众的公认。

  吕玉刚:

  第五,夯实立教之本,教师队伍素质显著提高。

  坚持把教师队伍建设作为基础工作。提升了中小学特别是农村学校教职工编制配备标准,实行编制城乡、区域统筹和动态管理。十年来,义务教育专任教师总数由909万增至1057万,增加了148万人,本科以上学历教师占比由47.6%提高至77.7%,总体上满足了教育教学基本需要。健全教师培养补充机制,通过“特岗计划”、公费师范生、退休支教等多种渠道为中西部农村补充了大量优质师资。建立教师交流轮岗制度,推动优秀骨干教师向农村和薄弱学校流动。强化能力素质培训,“国培计划”累计培训校长教师超过1700万人次。依法保障教师工资待遇,确保义务教育教师平均工资收入水平不低于当地公务员平均工资收入水平,完善乡村教师生活补助,支持建设农村教师周转宿舍43.3万套,努力造就一支素质优良、甘于奉献、扎根农村的教师队伍。

  吕玉刚:

  第六,深化综合治理,学生成长环境全面改善。

  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发展教育,通过深化综合改革,努力解决人民群众普遍关心的热点难点问题。十年来,义务教育招生入学改革不断深化,免试就近入学和“公民同招”政策全面落实,违规招生行为得到全面规范,择校热大幅降温,入学机会更加公平;健全“两为主、两纳入、以居住证为主要依据”的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入学政策,2021年义务教育阶段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在公办学校就读和享受政府购买民办学校学位服务的比例达到90.9%。以前所未有的力度推进“双减”工作,大力规范校外培训行为,强化学校教育主阵地作用,坚持减负提质并重,严控学生作业总量和时长,不断提高作业设计质量水平,课后服务基本实现了全覆盖,促进学生学习更好回归校园,学生过重的学业负担明显减轻。

  吕玉刚:

  规范民办义务教育,优化公办民办结构,义务教育基本公共服务属性得到了进一步强化。出台学校管理标准,激发学校办学活力,积极推进集团化办学,有效扩大优质教育资源覆盖面。出台中小学生学籍管理办法,建成全国统一的中小学生学籍信息管理系统。加强学生睡眠、手机、读物、考试、体质管理和网络游戏治理,强化心理健康和生命安全教育,切实守护学生身心健康。

  吕玉刚:

  第七,落实立德树人,教育教学质量整体提升。

  坚持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铸魂育人,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积极构建德智体美劳全面培养的教育体系。制订《中小学德育工作指南》,持续开展“学习新思想、做好接班人”、“从小学党史、永远跟党走”等主题教育,形成了“开学第一课”等一批有效的德育工作载体,引导学生厚植爱党、爱国、爱人民、爱社会主义的情感。坚持五育并举,修订义务教育课程方案和课程标准,大力推动开齐开足开好国家规定课程。中小学劳动教育体系逐步完善,各地各校建立了一批劳动教育实验区、实践基地,全面深入推动劳动教育开展。

  吕玉刚:

  深化课堂教学改革创新,完善教研工作体系,成立了教育部基础教育教学指导委员会,加强优秀教学成果的推广应用,改进科学教育和实验教学。实施国家教育数字化战略行动,建成国家中小学智慧教育平台,促进优质教育资源共享,有效服务“停课不停学”、落实“双减”和基础教育高质量发展。印发《义务教育质量评价指南》,构建以发展素质教育为导向的科学评价体系。更加注重家校社协同育人,科学教育观念逐步深入人心。国家义务教育质量监测结果显示,学生普遍具有积极的人生价值观,80%左右的学生学业表现达到中等以上水平。

  吕玉刚:

  这十年的改革发展,不仅整体提升了义务教育的办学水平,也有效促进了教育公平、提升了国民素质、增强了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为培育堪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作出重要贡献。

  吕玉刚:

  回顾十年来的不平凡历程,我们深切地体会到,办好义务教育:

  必须坚持党的全面领导,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牢牢把好社会主义办学方向;

  必须坚持强化政府责任,加强部门协同联动,落实省市统筹、以县为主的管理体制,动员各方面力量共同办好义务教育;

  必须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大力促进教育公平,着力解决群众关心的急难愁盼问题,努力办好人民满意的义务教育;

  必须坚持质量至上,大力建设高素质专业化的教师队伍,深入实施素质教育,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

  吕玉刚:

  我国义务教育发展已经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我们将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按照党中央国务院关于构建高质量教育体系的重要部署,一手抓持续巩固基本均衡发展成果,一手抓大力促进优质均衡发展,持续缩小区域、城乡、校际、群体教育差距,为到2035年全面实现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奠定坚实基础。谢谢大家!

  续梅:

  感谢吕玉刚司长,接下来我们请田祖荫局长介绍县域义务教育基本均衡发展督导评估认定的有关情况。

教育部教育督导局局长田祖荫介绍县域义务教育基本均衡发展督导评估认定有关情况。(中国教育报记者 张劲松/摄)

  田祖荫:

  各位媒体朋友,大家上午好!根据安排,我介绍一下十年来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督导评估认定的相关情况。

  2011年我国全面实现“两基”之后,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成为教育工作的重中之重。2012年,国务院出台《关于深入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意见》,明确要求“到2020年,全国实现基本均衡的县(市、区)达到95%。”为督促各地各级政府落实义务教育责任,国家建立了县域义务教育基本均衡发展督导评估认定制度,由国务院教育督导委员会办公室具体组织实施,从2013年启动了国家督导评估认定工作。

  经过不懈努力,到2021年底,全国2895个县级行政单位均通过了国家督导评估,这是继全面实现“两基”之后我国义务教育发展的又一个重要里程碑。

  田祖荫:

  一、主要工作

  包括五个方面:

  第一,严格督导评估程序。基本均衡的督导评估包括县级自评、市级复核、省级评估和国家认定4个环节。县级对实现义务教育基本均衡发展负直接责任、首要责任。县级自评主要是对照省级制定的标准,逐校逐项作出对比分析,针对存在的问题,有针对性地采取措施。市级重点审核县级自评的程序、方法是否符合要求,相关数据资料是否真实。省级评估包括材料审核、摸底调研、实地检查、意见反馈、问题整改等一系列流程。国家认定由国务院教育督导委员会办公室具体负责,对各省申报材料进行审核的基础上,组织国家督导组开展实地检查,形成督导意见,经国务院教育督导委员会同意并公示无异议后,正式予以认定,向社会公布。上述4个环节,环环相扣,层层把关,任何一个环节达不到标准、不符合要求,都会导致督导评估认定工作中止。

  田祖荫:

  第二,明确督导评估内容。主要评4个方面:一是“门槛”,即县域内义务教育学校达到省级义务教育学校基本办学标准情况。二是“系数”,即县域内小学、初中综合差异系数情况,基于8个指标值进行测算。小学、初中综合差异系数分别小于或等于0.65、0.55方达到国家验收的标准。三是“工作”,即县级人民政府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主要工作情况,包括保障入学机会、落实条件保障、教师队伍建设、质量与管理等4个方面,共17项指标,总分是100分,评估达标标准不低于85分。四是“满意度”,即人民群众对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满意程度。国务院教育督导委员会办公室以适当方式,就义务教育基本均衡发展相关问题征求当地人大代表、政协委员、校长、教师、家长、学生等不同群体的意见。满意度不低于85%,才能通过。

  田祖荫:

  第三,精心组织国家认定。2013—2021年,国务院教育督导委员会办公室每年组织开展县域义务教育基本均衡发展国家督导评估认定工作。为了督出权威、督出实效,重点强化4个方面:一是从严审核。对省级报送的各县义务教育基本均衡发展各项指标数据严格审核,确保达到标准方可启动实地督查。遴选有丰富教育工作经历的省部级领导担任国家督导组组长,从国家督学、特约教育督导员中遴选专业素质高、熟悉基础教育一线情况的同志参加实地检查,确保权威性、专业性。一会儿将发言的尹后庆同志就多次参加过实地督查,他会有深切的感受。

  田祖荫:

  二是深入开展实地检查。督导组到地方后,既核查文件又核查数据资料,既到学校实地查看情况,又与当地政府及有关部门座谈交流;既走访社区,听老百姓(40.830,0.43,1.06%)意见,又通过多种方式了解人民群众的满意度情况。对于需要实地查看的学校,不论路途多远,自然条件多差,路途不方便,督导组都要现场查看,可以说历尽千辛万苦,踏过万水千山。举一个例子,2018年国家督导组实地查看了西藏日喀则市昂仁县宁果乡小学,这个小学的海拔达到4800米。2019年,国家督导组实地查看了海南省三沙市,到了祖国的最南端。

  田祖荫:

  三是及时反馈。每个省份的检查工作结束后,随即在当地召开督导检查意见反馈会,组长代表国家督导组向受检省份省级人民政府反馈督导意见,提出整改要求。省级政府主要负责同志或者分管教育的负责同志就问题整改作表态发言,而且要作出明确的承诺;教育部总督学代表国务院教育督导委员会就进一步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提出相关要求。

  田祖荫:

  四是督促整改。国务院教育督导委员会办公室向受检省份省级人民政府办公厅印发督导检查意见,指出问题,限期整改。各省份的整改情况,都要在省级人民政府官方网站上公示,接受全社会监督。近十年来,国务院教育督导委员会办公室累计组织国家督学和有关专家4000多人次参加实地检查,几乎走遍了全国每个县,累计召开各类座谈会1万余次,对140多万人进行了问卷调查,向地方反馈的问题清单所列问题达到1万余个。有关情况,都已及时在教育部官方网站公布。

  田祖荫:

  第四,开展年度监测复查。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是一个动态过程,通过国家督导评估认定不是终点,而是新的起点。已经通过认定的县,还需要进一步巩固提高。为了巩固成果,防止水平下滑,督促地方履行责任,国务院教育督导委员会办公室建立了每年定期监测复查制度,并且督促各省对地方市县也层层开展监测复查。

  田祖荫:

  第五,督促地方限期整改。针对检查发现的问题,国务院教育督导委员会办公室主要采取了三个方面的措施:一是专项督办。向省级人民政府办公厅印发整改通知。二是向媒体公开。每次实地督导结束后,都做到了“两个公开”,就是国家督导检查意见在教育部门户网站公开,各省问题整改情况在省级人民政府官方网站公开。三是组织约谈。对监测复查发现出现滑坡的县,对县及所在省、市有关负责人进行约谈,当面指出问题,要求限期整改。通过约谈,强化督导的权威性,压实政府责任,切实巩固均衡发展成果。

  田祖荫:

  二、主要成效

  主要体现在六个方面:

  第一,有力推动了地方政府义务教育责任落实。通过开展县域义务教育基本均衡发展国家督导评估认定,对地方各级政府形成了刚性约束。在教育督导的推动下,地方各级党委政府对推进县域义务教育基本均衡发展普遍高度重视,将其作为民生工程的第一任务,摆上了党委政府重要工作日程。许多省份将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列为对市、县党政一把手年度绩效考核指标,作为政绩考核、干部任免和奖惩的重要依据。

  田祖荫:

  第二,切实巩固了“两基”成果。通过强力推进基本均衡督导评估认定,义务教育“重中之重”地位更加凸显,“两基”成果得到了切实巩固。2012—2021年,全国小学学龄儿童净入学率从99.85%进一步提高到99.9%,初中阶段毛入学率始终保持在100%以上,九年义务教育巩固率从91.8%提高至95.4%。特别是中西部的革命老区、民族地区、边远地区、贫困地区,在全面实现“两基”的基础上,义务教育普及水平均有了进一步提高。

  田祖荫:

  第三,大幅改善了办学条件。十年来,为推进义务教育学校标准化建设,中央财政累计投入4000多亿元,地方各级财政累计投入超过1万亿元。全国义务教育基本办学条件大幅度改善,学校面貌有了根本改观。刚才玉刚司长作了介绍,我不重复这些数字。在中西部广大农村地区,义务教育学校校舍大都是当地最漂亮、最牢固的建筑,成为一道亮丽的风景线。

  田祖荫:

  第四,持续缩小了义务教育学校差距。2013—2020年,全国小学校际综合差异系数从0.724降至0.435,降幅近40%;初中校际综合差异系数从0.547降至0.319,降幅近42%。全国县域内义务教育学校基本办学条件的校际差距、城乡差距均大幅缩小。

  田祖荫:

  第五,不断提升了群众满意度。2021年,我们面向全国31个省(区、市)开展的在线问卷调查结果显示,超过85%的公众认为本地区小学和初中的数量和布局能满足就近入学需求。

  田祖荫:

  第六,推动形成了一揽子保障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制度安排。除了通过验收之外,通过近10年的实践探索,在均衡配置义务教育办学资源、协同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特殊群体义务教育保障、校园安全管理等方面,已经形成一揽子制度安排。比如,国家层面已出台制度文件,统一了城乡义务教育学校教师编制、公用经费等方面的标准;对办好乡村小规模的学校和教学点,有了明确的制度保障;对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形成了稳定的工作机制。可以说,抓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已经成为义务教育工作的重要统领,成为地方各级政府、各有关部门履行义务教育基本公共服务职责的重要依据,得到了全社会的充分认可。

  田祖荫:

  三、下一步的工作考虑

  虽然推进基本均衡发展取得了明显成效,但是与党中央、国务院要求和人民群众的期待相比,还是有一些差距,一些深层次问题还亟待破解。我们在检查中发现还有这样一些问题:一是经费保障难度较大。一些省份未能够实现教育经费“两个只增不减”,存在缓拨、欠拨、挪用义务教育经费的现象。二是办学条件仍有一些缺口。尚有一些学校在教学及辅助用房、体育运动场馆等方面有缺口。受城镇化等因素影响,一些地方农村学校生源大幅减少、城镇学校随迁子女不断增加,面临着“乡村空、城镇挤”的突出矛盾。

  田祖荫:

  三是教师队伍有待加强。各省份都不同程度面临教师结构性缺员,存在音乐、体育、美术、信息技术、科学等学科专任教师配备不足的问题。一些地方农村教师住宿、工作、生活条件较差,非在编教师待遇普遍较低。教师交流轮岗配套政策不完善,没有实现常态化。四是育人环境需要完善改善。一些地方的校园安全责任没有压实,涉校涉生安全事件时有发生。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还没有很好地衔接,教育观念转变难,存在盲目追求分数、追求升学率的现象。

  田祖荫:

  随着县域义务教育基本均衡发展目标的全面实现,我们国家义务教育工作的重心已经由“基本均衡”转到了“优质均衡”上来。为了推动地方各级政府履行责任,国家建立了县域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督导评估制度,2019年在浙江召开了全国县域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督导评估认定现场会,正式启动了评估认定工作(浙江嘉兴市海盐县、宁波市江北区已率先通过了优质均衡督导评估)。

  田祖荫:

  县域义务教育优质均衡督导评估认定工作的基本原则是:重硬件,更重软件;重数量,更重质量;重指标合格,更重群众满意。基本程序包括县级自评、市级复核、省级评估、国家认定四个环节。其中,国家认定包括资格审核、社会认可度调查、指标审核、实地核查、结果认定5个流程,依次进行。评估内容涉及资源配置、政府保障程度、教育质量、社会认可度等四个方面,共31项指标。

  田祖荫:

  与基本均衡相比,优质均衡更加注重内涵发展和质量提升,核心是实现“四个更”。一是全面发展的理念更鲜明。坚持有教无类、五育并举,因材施教,为每一名学生提供适合的教育。二是标准化建设程度更高。着力补齐短板,进一步解决大校额、大班额问题,加快提档升级,做到校校达标、项项达标。三是教师队伍更强。全面提升教师队伍整体素质,切实保障教师工资待遇,健全教师管理制度,全面落实教师交流轮岗,均衡配置优质教师资源。四是人民群众更满意。事关人民群众切身利益的问题得到有效破解,优质义务教育资源覆盖面明显扩大,人民群众满意度进一步提升。

  田祖荫:

  为确保优质均衡督导评估认定工作有力有序推进,国务院教育督导委员会办公室已经部署各地编制了优质均衡发展督导评估认定的工作规划。接下来,国务院教育督导委员会办公室将按照规划,严格标准、严格程序、严格纪律,稳步推进优质均衡督导评估认定工作,着力推出一批先进典型,为全国义务教育发展树立新的标杆,发挥引领示范作用。同时,对各地县域义务教育基本均衡发展情况每年定期进行监测复查,持续传导压力,强化政府责任,确保均衡发展水平不滑坡。

  再次感谢各位媒体朋友对教育督导工作的关心和支持,请大家多帮助、多指导、多监督。

  续梅:

  感谢田祖荫局长。下面请分会场冯继康副书记介绍山东省义务教育十年改革发展的有关情况。

山东省委教育工委副书记,省教育厅党组副书记、副厅长冯继康介绍山东省义务教育十年改革发展成效。(山东省教育厅办公室 王占波/摄)

  冯继康:

  大家上午好。非常感谢教育部和新闻媒体多年来对山东教育工作的关心、支持和帮助。

  党的十八大以来,山东省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教育的重要论述、特别是视察山东时重要指示精神要求,厚植为民情怀,坚持问题导向,深化改革创新,不断提升人民群众对义务教育的满意度和获得感,努力实现从“有学上”到“上好学”的时代跨越。

  冯继康:

  十年间,义务教育学校办学条件不断改善。全省义务教育阶段生均一般公共预算教育事业费支出增长76%,学校校舍建筑面积增加86%、生均教学仪器设备值增长了186.2%。

  十年间,义务教育学校教师队伍持续优化。专任教师数量由64.42万人增加到78.44万人,增长了21.8%;本科以上学历占比由52.78%提高到84.14%,高级教师占比由7%提高到14%,新增正高级教师1043人,交流轮岗教师18万人。

  十年间,义务教育高质量发展体系日臻完善。全面加强党的领导,义务教育学校实现党的组织和党的工作全覆盖。实施基础教育综合改革“九大行动”,努力构建起“五育并举”的工作格局。深化教育督导体制机制改革,连年开展政府教育履职评价,义务教育举办责任得到有效落实。

  冯继康:

  第一,城乡统筹,提升每一个县域教育均衡水平。消除城乡二元结构壁垒,推动实现城乡义务教育学校建设标准、教师编制标准、生均公用经费基准定额、基本装备配置标准“四个统一”,逐县编制中小学10年布局建设规划。坚持“双轮驱动”,在城镇实施消除大班额工程,累计投资1680亿元,新建改扩建义务教育学校4306所、新增学位366万个,出台城镇居住区配套教育设施规划建设意见,56人及以上大班额教学班全部实现“动态清零”;在乡村实施“改薄”工程,累计投资877亿元,改造建设乡村义务教育学校校舍7300万平方米,乡村学校办学条件得到了全面改善。启动实施乡村教育振兴计划,获教育部支持试点建设全国乡村教育振兴先行区。2017年,全省各县(市、区)通过义务教育基本均衡发展评估认定,全国首届县域内城乡义务教育一体化改革发展现场推进会在山东省召开。《山东城乡义务教育一体化创新实践》入选了中组部《贯彻落实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在改革发展稳定中攻坚克难案例》。

  冯继康:

  第二,提质扩优,办好百姓家门口的每一所学校。坚持标准先行,制定《普通中小学办学条件标准》《义务教育学校管理标准》,建立起“底线管理+特色发展”的学校评价体系。启动德育课程一体化建设,实施美育体育行动计划,加强新时代劳动教育,德智体美劳全面育人体系日臻完善。实施强课提质行动,积极构建高效课堂,打造精品课程,改进教育教学方法,培育1102项省级以上教学成果,校内教育教学“主阵地”更加稳固。推动教育信息赋能,宽带入校实现“百兆”全覆盖,专递课堂、名师课堂实现广泛应用。实施教育强校扩优行动,以优质学校为龙头,建立校际间、城乡间、区域间教育集团、联盟1926个,覆盖义务教育阶段学校7062所,实现集团内学校党建、管理、教研、课程、资源、师资、评价等一体改革、共建共享,老百姓家门口学校越办越好,“择校热”问题得到极大缓解。

  冯继康:

  第三,回应关切,努力让每一个家长“放心安心”。全面推开课后服务,制定了义务教育学校课后服务工作规范、经费保障制度以及引进第三方参与课后服务办法,实现了有需求的学生服务全覆盖,做到课后托管与特长培养双兼顾,全面解决了“托管难”问题。坚决落实好中央“双减”部署,校内深化“五项管理”改革,制定小学“零起点”教学标准,出台规范办学“十五条”,建立校外培训机构设立、监管、查处、规范全链条工作体系,有效缓解了“负担重”的问题。调查结果显示,“双减”成效认可率山东达到了95%以上。开发招生入学网络系统,打通学区划分、户籍房产等大数据端口,实现除特殊类型外“零跑腿”“零证明”报名录取,创新解决了入学“手续繁”问题。作为家庭教育省级实验区,深入推进家校协同育人工作,所有学校均成立家委会,每学期教师家访覆盖所有学生,家长学校建成率达到90%以上,家校共育实现了“同频共振、相向而行”。

  冯继康:

  第四,精准关爱,为每一名孩子的光明未来奠基。建立控辍保学精准排查、即时劝返、动态监测工作机制,累计劝返失学辍学适龄儿童1.1万名,贫困家庭失学辍学儿童由“动态清零”实现“常态清零”,兑现了“义务教育有保障”的庄严承诺。关爱农村留守儿童,多部门联动持续开展“留守儿童关爱专项行动”,建成了3840个农村留守儿童关爱室,实现省扶贫重点村全覆盖。健全以居住证为主要依据、以流入地和公办学校为主的随迁子女就学保障政策,随迁子女在公办学校就读或者通过政府购买学位安置率达到92%。保障残疾儿童受教育权益,实现了全省30万人口以上的县(市)特教学校全覆盖,出台特殊教育部(班)设置指导标准,打通普通学校和医疗康复机构协同实施特殊教育渠道,残疾儿童少年义务教育入学率达到99.4%。

  冯继康:

  下一步,我们将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不断深化改革,提升质量,切实办好公平优质的义务教育,不断满足人民群众教育的新期盼,以实际行动迎接党的二十大胜利召开!

  续梅:

  感谢冯继康副书记,接下来我们请李明新校长介绍北京小学集团化办学工作的有关情况。

北京小学校长李明新介绍义务教育集团化办学工作成效。(中国教育报记者 张劲松/摄)

  李明新:

  尊敬的各位专家,尊敬的各位媒体朋友们,大家好!下面我介绍一下北京小学集团化办学的情况。

  当免费义务教育全面普及,从根本上解决了适龄儿童少年“有学上”的问题后,我国区域之间、城乡之间、学校之间办学水平和教育质量的差距问题逐渐凸显,“上好学”的呼声、择校热的升温、家长的群体焦虑,就是人民群众不断增长的高质量教育需要与供给不足的矛盾凸显的集中反映,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成为必然选择。

  李明新:

  党的十八大以来,围绕促进教育公平,实现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基层一线探索迈出了创新性步伐。以北京小学为例,这所与新中国同龄、与首都同名的小学,在教育改革发展的大潮中,主动担起社会责任,以一系列的办学方式的改革来满足更多人民群众“上好学”的愿望,探索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有效路径。

  十年前,如何综合治理“择校热”顽症?有一个必须解决的实际问题,就是最大限度满足人民群众让孩子享受优质教育的需求。面对办学质量不均衡、优质教育资源缺乏的现状,以集团化办学方式来推进优质教育资源的均衡发展,成为改革的一大亮点。

  李明新:

  2011年,北京小学在西城区教委的支持下,率先成立了全市第一个公办学校组建的教育集团,开始了集团化办学的有益探索。北京小学提出集团化办学要体现“理念共识,资源共享,优势互补,品牌共建”的宗旨,在随后的10年间,在北京西城、房山、大兴、通州、丰台的分校广泛传播学校先进的教育思想、管理理念与办学经验,共享优质教育资源,吸引了众多片区内学生的“回流”,极大抑制了择校热的持续升温。以北京小学天宁寺分校为例,原来天宁寺周边北京户籍的孩子绝大多数都去择校,一年级只能招2到3个班,而且多为非京户籍的流动人员子女。2014年进入集团后,当年就实现了本地户籍孩子的大量回流入学,达到了6个班。七年后的今天,已经达到每年新招一年级14个班。目前,学校办学规模已经从进入集团前的450人,发展到了2300多人。天宁寺周边的家长不再托关系择校了,而是就近高高兴兴送孩子到“天分”上学。家长们都称赞,“天分”让我们实实在在享受了北京小学优质的教育。

  李明新:

  公办学校的集团化办学,从新生事物发展到今天,已经被越来越多的实践所认可,带来的好处是:择校热大降温,教育生态得到了恢复。

  在教育改革发展探索中,坚持把促进人的全面发展、适应社会需要作为衡量教育质量的根本标准。因此,如何通过集团化办学切实提高教育质量,是人民群众进一步关注教育“真”公平的问题。用均衡方式实现教育公平,不能只停留在机会公平上,而更应重视过程的公平。办教育集团要体现引领学校组织变革的集团化办学价值,探索多种路径与策略,使均衡走向优质,让学生获得发展,让教师获得成长,让家长获得改革红利。

  李明新:

  为此,北京小学在集团化办学中提出“从规定动作到培植文化的文化引领策略、从强调‘输血’到注重‘造血’的队伍培养策略、从传递方法到特色创生的课程教学建设策略”。因此,“坚持百分百,一个不能少”的家访文化逐步形成,深受学生喜爱的“四季课程”广泛移植,优秀干部教师的集团内轮岗交流应运而生,高质量的互动式集团教研活动促进了每一位教师的专业成长。通过办学活力的激发,集团成员校在师资队伍建设、课程教学建设、学校文化建设等方面都有了质的发展,集团化办学没有出现“浓茶变淡茶”的局面,而是通过搭建机制平台,向更多学校不断添加“新茶”,让集团成员校成为富有特色的“多味茶”。仅北京小学教育集团在西城区的五个校址,就为西城区的广内、广外地区近万名学生提供了优质教育。“上好学”在集团化办学中得到了落实,家长增强了教育公平的获得感,真真切切享受到教育改革的红利!

  李明新:

  目前,中小学教育集团、教育集群、教育联盟已经成为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重要模式,集团内各学校打破学校界限,共享龙头学校的课程、资源、管理、文化等优质资源,从而使各新建学校实现了共同进步、快速发展。人民群众从集团化办学中看到了教育的优质均衡发展!

  以上就是我对北京小学集团化办学的工作汇报,谢谢。

  续梅:

  谢谢李明新校长。最后请尹后庆会长点评义务教育十年改革发展成效。

中国教育学会副会长、上海市教育学会会长尹后庆点评义务教育工作特点和成效。(中国教育报记者 张劲松/摄)

  尹后庆:

  各位媒体朋友,大家上午好!

  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义务教育坚持促进均衡发展,在提供更加公平、更有质量的教育上取得了新的成就。我曾经长期从事教育行政管理工作,退休以后,仍然参与基础教育的研究和咨询,从亲历者和见证者的视角,我感觉到,义务教育所取得的成就,是教育系统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指引下,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教育优先发展战略,着力推进教育改革,戮力同心的结果。

  尹后庆:

  第一,坚持人民理念。“为人民服务”是党的教育方针的重要内容,也是义务教育事业发展的重要指针。义务教育关系到国民素质提升,事关国家发展、民族未来,具有基础性、先导性、全局性的地位,涉及千家万户,关系千万学生的终身发展,影响广大老百姓的生活福祉,是重要的民生工程。发展义务教育,对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保障人民权益、实现共同富裕有着极其重要的意义。党的十八大以来,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着力解决人民群众关心的急难愁盼问题,努力办人民满意的教育,加强统筹规划,将财政性教育经费向义务教育倾斜,推动区域间、城乡间、校际间均衡发展,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健康成长,着力稳定义务教育阶段入学率,提升巩固率,全面实现义务教育有保障,推进义务教育更加公平、更有质量的发展,让人民群众切实享受到义务教育发展带来的红利。

  尹后庆:

  第二,坚持教育公平。教育公平是社会公平正义的基石。义务教育是重要的公益性事业,属于基本公共服务范畴,在保障教育公平正义方面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为确保义务教育公平惠及每一个适龄儿童,中央通过财政转移支付、实施重大专项工程、建立脱贫攻坚省际结对帮扶机制等,大力支持中西部、老少边贫和农村地区发展义务教育,针对困难人群和弱势群体实施专门的资助计划,确保不让一个学生因贫失学。深入推进义务教育免试就近入学和“公民同招”政策,加强随迁子女、留守儿童、残疾儿童入学保障,切实保障每一个适龄儿童公平的就学机会,做到“有教无类”。在这个基础上,国家组织建设中小学智慧教育平台,推进优质教育资源广泛共享,帮助农村地区开齐开足开好规定课程;同时,加强因材施教,力求让每一个学生在进入校园之后,他的潜能能够得到相对充分的发展,使每一个学生都具有人生出彩的机会,实现更为实质的公平。

  尹后庆:

  第三,坚持提升质量。提升质量一直是教育改革与发展的核心任务。党的十八大以来,特别重视公平与质量的关系,强调在公平的基础上要着重提升质量,通过提升质量进一步促进公平,从而实现更加公平、更有质量的义务教育。为了保证育人质量,党和国家近十年来制定和颁布了一系列重要文件,系统回答了“为谁培养人、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的问题,确定了“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育人目标,明确了“正确价值观、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的素养导向,大力发展素质教育,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全面发展。同时,通过推进课程教学、教育评价改革,促进育人方式转变,全面推进“双减”政策,健全教育治理体系,提升教育治理能力,真正实现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目的。

  尹后庆:

  第四,坚持分步推进。我国是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义务教育体量规模巨大,各地经济社会及教育发展水平差异明显。如何在这个国情下持续巩固义务教育普及水平,提高义务教育质量,是一个巨大的挑战。过去,为了实现“基本普及九年义务教育、基本扫除青壮年文盲”的目标,我国采取了三类地区分步走的战略。如今,为了推进义务教育更加公平、更有质量的发展,我国采取了先推进县域内基本均衡发展,再推进更高水平的优质均衡发展的策略,而且各地根据自身实际,在达标时间上有所区别,坚持长期和短期目标结合,稳扎稳打,步步为营,不断进取,从而使各地义务教育均衡发展与质量水平实现了螺旋上升。

  尹后庆:

  作为一个发展中大国,我国义务教育发展成就斐然,从1986年《义务教育法》颁布以来,用25年时间实现了全面普及;党的十八大以来,又用短短10年左右时间,实现了县域基本均衡发展,普及程度和教育质量处在世界前列,成为世界教育史上的奇迹。如今,要进一步促进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肯定会面临许多深层次的困难和问题,我们只有凝心聚力,迎难而上,才能实现更高质量发展,不负时代使命。

  谢谢大家!

  续梅:

  感谢尹后庆会长,嘉宾的介绍就到这里,下面我们进入答问环节,看看记者朋友们有没有问题。

光明日报记者提问。

  光明日报记者:

  刚刚在介绍中提到,经过十年发展,我国义务教育实现了基本均衡,请问下一步将如何推进由基本均衡到优质均衡发展?谢谢。

  吕玉刚:

  谢谢这位记者的提问,这也是我们这一段时间以来一直在思考的一个重大问题。义务教育是基本公共服务。下一步,我们将按照国家关于推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和构建高质量教育体系的重要部署,持续巩固基本均衡的发展成果,大力推进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主要是通过“四个化”来着力缩小“四个差距”。

  吕玉刚:

  一是以推进学校建设的标准化为重点,加快缩小区域教育差距。统筹实施有关工程项目,重点加强学校信息化基础环境、校园文化环境、安防设施、食宿生活条件等方面的建设,更好地实现办学条件校校达标。

  二是以推进城乡教育一体化为重点,加快缩小县域内城乡教育差距。健全基本公共教育服务供给机制,全面解决“乡村弱、城镇挤”的问题。这几年来,我们全面推进化解城镇大班额,在有效破解“城镇挤”的问题上取得了明显成效。刚才我也介绍了,我们大班额比例已经降到了0.71%,但是在“乡村弱”的问题上还存在着比较明显的差距,这将是我们下一步的工作重点。要进一步振兴乡村教育,切实提高乡村学校的办学水平,这也是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内容。

  吕玉刚:

  三是以推进师资配置均衡化为重点,加快缩小校际教育差距。积极推进集团化办学,强化优质带动、资源共享,不断扩大优质教育资源。科学有序推进教师交流轮岗,加快实现县域内学校间师资的均衡配置。

  四是以推进教育关爱制度化为重点,加快缩小群体教育差距。坚持面向全体、有教无类,完善随迁子女、留守儿童、残疾儿童的教育关爱措施;坚持因材施教,深化教育教学改革,注重差异化教学和个别化辅导,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健康成长。

  吕玉刚:

  围绕以上四个重点,以推进县域优质均衡发展先行创建为重要抓手,坚持科学规划、分步实施、示范带动,有序推进县域义务教育优质均衡督导评估认定工作。去年,我们已经遴选了135个县作为推进优质均衡的先行创建县,明确了基本要求和攻坚重点,积极探索优质均衡发展的路径,也希望这些县能够发挥示范引领作用。总体上,要确保到2035年整体实现县域义务教育的优质均衡发展。谢谢。

澎湃新闻记者提问。

  澎湃新闻记者:

  山东作为人口大省,特别是随着生育政策的调整,保障适龄儿童入学面临不小的压力,请问山东在这方面是如何应对的?有什么具体的做法?谢谢。

山东省教育厅总督学仲红波出席发布会并回答记者提问。(山东省教育厅办公室 王占波/摄)

  仲红波:

  感谢您的提问。生育政策的调整,确实给义务教育入学带来了巨大的压力。以山东2016年为例,全省当年出生人口达到了177万人,比2015年增加了53万人,增幅为42.7%,这些孩子到了入学年龄,其压力可见一斑。十年间,我们主要从以下四个方面进行应对,做好入学的保障工作。 一是开展学位分析预警。每年教育部门都会同公安、卫生健康等部门,归集户籍人口、出生人口、现有学位总量这些数据信息,综合考虑新型城镇化背景下人口流动变化等因素,逐县分学段、分城乡对未来六年的适龄入学人口情况进行预测、进行分析,对于可能存在学位缺口的地方发出预警,指导当地做好应对方案。

  仲红波:

  二是努力增加学位供给。从2015年起,全省启动消除大班额工程,省政府先后出台多项政策文件,在资金筹措、师资补充、用地保障等方面强力支持。到了2020年,我省当时统计的4.2万个义务教育学校大班额教学班实现了“动态清零”。在此基础上,我们组织各地整体谋划、精准施策,逐县编制了以后十年的义务教育学校布局规划,并且每年编制学校建设的清单,纳入省委省政府年度民生实事工程督促推进。统筹中央和省项目资金予以奖补支持,防止出现入学难、大班额问题的反弹。

  仲红波:

  三是完善长效工作机制。建立倒逼机制,将学位供给和班额控制情况纳入对各级政府履行教育职责的评价。2018年省政府出台了《关于城镇居住区配套教育设施规划建设的意见》,将教育行政部门纳入各级城乡规划委员会,有话语权,进一步确定配套教育设施建设的规划标准,要求各地中小学校须与居住区建设同步规划、同步建设、同步竣工、同步投入使用的“四同步”,通过制度建设防止了“前期配套不到位、后期被动补学位”的问题。

  仲红波:

  四是优化教育资源配置。我们大力实施乡村教育振兴计划,通过条件改善、教学改革、师资配备等系列行动,大力提高乡村学校的办学水平,乡村群众的教育满意度不断提升,这样有效稳定了乡村的生源。同时,持续实施强校扩优行动,推动优质义务教育学校以集团化、联盟化的方式,辐射带动县域内的学校发展,校际办学差距不断缩小,择校热问题持续消减。通过优质教育资源的扩增,极大缓解了个别区域、个别学校的学位供给压力。

  谢谢。

中国青年报记者提问。

  中国青年报记者:

  刚才提到义务教育的均衡发展是动态的,通过国家督导评估认定不是终点,将持续开展监督复查,请问在监督复查方面,咱们有哪些具体考虑没有?谢谢。

  田祖荫:

  感谢您的提问。刚才您提到的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它不是一次性的,是一个动态的过程。通过国家督导评估验收,不是一劳永逸的。为了防止县域义务教育基本均衡发展水平有时候会出现下滑,或者出现问题的反弹,我们建立了定期的县域义务教育基本均衡发展监测复查制度,主要是这样一些内容。

  田祖荫:

  第一,对象。在对象上实现全覆盖,无一遗漏。就是说,不论这个县是哪一年通过国家督导验收的,包括以前年度通过的、这次接受复查的,都在这个范围内。比如2021年,我们就对2013—2020年间通过国家验收的2809个县级行政单位统统进行监测复查。

  第二,内容。监测复查的内容和国家县域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督导评估的8项指标相一致,主要是:生均教学及辅助用房面积、生均体育运动场馆面积、生均教学仪器设备值、每百名学生拥有计算机台数、生均图书册数、师生比、生均高于规定学历教师数、生均中级及以上专业技术职务教师数等8项指标,基于这8项指标来测算小学和初中的综合差异系数。同时,我们还要监测班额和校额,出现大班额的情况不行,出现大校额的情况也不行。还要看一下当地老百姓对于择校方面的反映。

  田祖荫:

  第三,方式。监测复查的方式有三种:一是数据监测。每年基于相关的数据统计,不需要地方再填报了,我们就直接运用现有数据里对这些指标进行监测。二是跟地方逐项核对。监测完了,如果发现问题线索,我们就会和省一级沟通。这些数据是怎么回事,有什么情况。可能会有一些特殊情况,但是也有可能就是实实在在存在的问题。三是会派国家督学到现场去核。如果发现问题,确实出现了下滑,出现了新的问题,怎么办?派国家督学到现场看,是不是这么回事,是数据填错了,还是就是实际产生了新的问题。

  第四,时间。监测复查是年年监测复查。不是说干一年停一年,从不间断。我们从开始到现在,年年坚持监测复查。

  田祖荫:

  第五,结果的使用。监测复查如果发现了问题,我们在结果使用上有这样三种方式:第一种方式,以国务院教育督导委员会办公室的名义向各省(区、市)人民政府和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办公厅印发整改决定,通报问题,对整改提出明确要求。这个决定还不是一对一的,是对所有的。如果发现问题了,我们会把所有的问题,向所有省份都通报,告诉各省份哪些省哪些县有哪些问题。二是召开约谈会,针对有问题的省市县,我们召开约谈会,约谈义务教育学校校际综合差异系数未达国家标准的县级政府主要责任人(就是县长,或者主管教育的副县长),以及这些县所在地市政府分管教育的负责人、所在省份的总督学。三是把监测复查的结果提供相关的政策管理部门,比如,投入问题提供给财政部门,教师问题提供给教师管理部门,供他们在推进工作和完善相关政策时参考。

  田祖荫:

  最后,关于相关要求。我们除了国家级建立这样一个定期的监测复查制度之外,也要求省级,省级再要求市县级,都要建立监测复查制度。我们监测8项指标,省市县监测的可能比我们还要细、还要多,确保一级比一级细,一级比一级针对性更强。

  谢谢。

中国教育报记者提问。

  中国教育报记者:

  义务教育基本均衡向优质均衡发展过程中,教育质量的提升应是重要体现。所以想问一下李校长,北京小学将如何落实德智体美劳全面培养的育人要求,不断提升教育质量呢?谢谢。

  李明新:

  感谢媒体朋友的提问,我简要介绍一下。北京小学多年来坚持全面育人,追求内涵发展,在落实德智体美劳全面培养的育人要求、提升教育质量上,我们有主要六个方面的措施。

  李明新:

  第一,加强学校党组织对全面育人工作的领导。我们学校是党组织领导的校长负责制的试点学校,因此,德智体美劳全面培养的工作要党委专题研究、专项检查、专门评议。此项工作将作为学校党建的重要组成部分,也作为评议干部和考核教师专业发展的重要标准。

  第二,实施课内课后一体化课程管理。在课程设置上,不但要开齐课程,而且要开足课程,实现了体育课增课时,每周五节体育课,不但保证每天一节体育课,而且每天还设有上午体育大课间,下午快乐健身时刻。这样有组织的体育锻炼,在学校就达到了一个半小时以上;再有,劳动课进课表,不但要进行劳动知识技能和劳动价值观教育,而且还设有公益劳动岗、少先队志愿服务岗和家务岗。为了进一步满足学生的个性化发展,下午三点半后还将开设学科拓展、兴趣特长、综合素质三大类菜单式的课程,供学生选择。

  李明新:

  第三,创新四季课程。我们从小学生年龄特点出发,以春夏秋冬四个季节来划分日常学习的进程,采用每两个月左右的学科课程与一周左右的综合实践课程相结合的方式,实现五育融合,促进跨学科学习。每个季节都有主题,像秋是科技创意,冬季是传统文化,春季是律动健身,夏季是读书实践,这样就改变了单一的学习方式,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

  第四,深化“实与活”的课堂教学研究。尊重儿童,尊重差异,目中有人,因材施教。教师要追求做实学段、务实课堂、落实主体、用活资源、激活方法、盘活评价,从而促进学生各科学业发展质量的提升。

  李明新:

  第五,改革学生评价,提出了“不比成绩比成长、不比名次比进步”的评价理念,突出评价的全面性、过程性、多元性和发展性,激励每一个学生全面健康、自信快乐成长。

  第六,以促进教育家长委员会为载体,建立育人共同体,实现家校协同育人,防止教育的功利化、短视化问题,特别是在落实“双减”工作中,保持家校全面育人的一致性,使“全面培养”既能够落在学校,也能够落在家庭。现在我们每周有98%以上的学生都参与学校的课后服务,越来越多的家长不再给孩子盲目地报学科类的培训班,教育生态得到了恢复。

  李明新:

  以上六个方面就是北京小学目前在落实德智体美劳全面培养、提高教育质量方面的措施。谢谢。

  续梅:

  好,时间不早了,最后一个问题。

科技日报记者提问。

  科技日报记者:

  当前教育部正在大力推进国家教育数字化战略行动,今年3月,国家中小学智慧教育平台也正式上线了,为广大师生提供了非常丰富的资源和服务。请问义务教育阶段的教育信息化接下来还有哪些具体举措?谢谢。

  吕玉刚:

  谢谢这位记者的提问。推进教育信息化,是实现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的重大战略性举措。教育部高度重视教育信息化建设工作,部署实施了国家教育数字化战略行动,出台了《关于大力加强中小学线上教育教学资源建设与应用的意见》,明确提出到2025年,基本形成定位清晰、互联互通、共建共享的线上教育平台体系,覆盖各类专题教育和各教材版本的学科课程资源体系,大力提升师生的应用能力,使利用线上教育资源教与学成为新常态。

  吕玉刚:

  按照这样一个总体目标,教育部今年3月份在原来国家中小学网络云平台的基础上,升级改版上线了国家中小学智慧教育平台,同时开发上线了手机APP。平台升级以后,资源板块由原来两大板块扩展到九个板块,资源总量已经达到了3.3万余条,资源配置体现了专业化、精品化、体系化,实现了德智体美劳各类资源的全面覆盖,促进学生全面成长。

  平台上线以来,有效服务了学生的自主学习、教师改进课堂教学、农村地区共享优质教育资源,也有效支撑了疫情防控“停课不停学”和落实“双减”减负提质等重点工作,日均浏览量已经达到了3400万以上,受到了各方面的普遍好评。

  吕玉刚:

  下一步,教育部将以进一步建好用好国家中小学智慧教育平台为重要抓手,充分利用信息化赋能义务教育的高质量发展,加快提升义务教育现代化水平,重点做好以下三个方面的工作:

  一是持续丰富平台资源,完善资源的建设和迭代更新机制,不断汇聚各类优质教育资源。前不久,已经部署建设覆盖各教材版本、各学段、各学科的课程教学资源,这样能够更好地覆盖使用各教材版本的地区和学校。同时面向各省、各专业机构,也在广泛征集遴选各类优质教育资源。

  吕玉刚:

  二是不断拓展平台功能,进一步增强资源使用的互动性,逐步实现资源使用的跟踪反馈、过程性数据收集与分析、个性化资源推送等,促进精准分析学情,更好服务师生个性化需要。

  三是大力推动平台的广泛应用,强化师生的应用能力培训,大力提升师生的信息素养,健全应用激励机制,推广一批典型经验。积极推动资源的常态化、多方面广泛应用,特别是要进一步加强智慧课堂、智慧作业、线上答疑、网络教研等方面应用,更好地实现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的深度融合。

  谢谢。

  续梅:

  好,答问环节就到这里,我们的发布会就开到这里,“1+1”是一个系列,我们“教育这十年”采用了“1+1”的形式,第一个“1”就是一场发布会,第二个“1”就是一路采访团。在山东的记者朋友们后续还将在淄博、威海、潍坊、日照、临沂五个地市,围绕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信息化建设、评价制度改革等8个主题进行实地采访,北京的记者朋友们如果有采访需求,也可以和我们新闻办来联系。再次感谢主会场和分会场以及线上的各位记者朋友们。

  (结束)

「 支持红色网站!」

188金宝搏体育官网 SZHGH.COM

感谢您的支持与鼓励!
您的打赏将用于188金宝搏体育官网日常运行与维护。
帮助我们办好网站,宣传红色文化。
传播正能量,促进公平正义!

相关文章
Baidu
map